回覆列表
  • 1 # 雨中盪漾的回憶

    “壺小水深”,買壺時,若能記住以下幾點,也許對您有用。紫砂知識,博大精深,這裡所講,僅供參考。

    1、壺的成型問題:

    紫砂壺成型方式主要有四種:全手工,半手工(模具),灌漿,手拉。眾所周知,為了滿足市場大量需求,現在是半手工壺(即模具壺)的天下,雖然模具制壺只是製作紫砂壺的一小部分工作,但相對全手工而言,收藏價值仍然要打一點折扣,所以全手工壺價值肯定更高。正因為此,市面上許多以半手工壺冒充全手工比比皆是,購買時請找懂壺的人鑑定,不要被js花言巧語所迷惑。其實除了全手工和半手工壺,還有兩種紫砂壺成型工藝,就是手拉壺和灌漿壺。很多商人有意誤導消費者,將手拉壺和灌漿壺貶低的無一是處,其實這是一種誤導,或者賣家本人對紫砂壺成型工藝的認識並不充分。比如業內非常出名的潮州章燕明的手拉壺極具收藏價值,你要買至少也得幾千元一個。其實宜興這裡的手拉壺含砂量不能大,否則不利於成型。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手拉壺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紫砂壺,而是和朱泥壺一樣,近乎“磁器化”,說白了,就是好看不好養。再說“灌漿壺”,的確沒有任何收藏價值,現實中的灌漿壺已經和最低等的“爐渣”劃成了等號,五塊錢一把,大批次生產,呵呵。這完全被制壺的人急功近利,用低檔泥料和粗劣的做工將灌漿壺做壞了名聲,但並非灌漿技術不好。其實灌漿技術仍然廣泛應用於紫砂雕塑、花盆、套壺和紫砂杯等產品上面。說來說去,無論是用什麼成型方式,泥料是否純正,是否真實,做工是否好才最重要。

    特別說明:有很多朋友將“模具壺”和“灌漿壺”分不清,他們總認為模具壺也一定能百分之百一摸一樣,因為一個模子出來的啊。實際並非如此。因為很多“懂壺” 或者玩壺多年的朋友其實並沒有親眼見過壺的各種成型過程,所以僅僅只能從字面意思來猜測。簡單說說模具壺吧。先要靠手工將壺的各個部分分別做出雛形,然後用模具加以規範化,最後再將規範好了的各個部分進行手工裝配,並修整。只要您做過壺或者見過別人做壺,您就會深有體會,模具僅僅是規範作用,一把好的模具壺與好的全手工壺比起來,其實所花功夫不會相差多少。別忘了還有一句俗語:“熟能生巧”。堂主就親眼見過全手工高手很快完成“拍泥條”和“打身桶”的過程,不比模具慢呢。而灌漿壺的“灌漿”二字就很清楚表現出它的制壺過程了,所以只有灌漿壺基本上能使一批壺真正百分之一百相同。而模具壺很難做到。尤其是嘴把和的子要靠手工裝配,難以每把壺都做到一條線,這取決於制壺人的手勢習慣以及壺身各部分泥料乾溼的均勻度。還有就是壺嘴安裝位置也極有可能不完全相同,壺嘴開孔是否完美,這也會導致每把模具壺出水現象不同……

    2、證書、底款及獲獎壺

    現在證書多則幾塊錢,少則幾毛錢一本,您想要誰的證書對壺商來說都是小菜一碟,實在不行就找工藝師搞手寫證書,也許更具有可信度呢,成本也比列印證書降低許多,五毛錢能買厚厚一疊宣紙。

    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強調泥料和做工,但多數的不懂壺的壺友仍不相信所說,仍然喜歡看重作者是誰,底款是誰。殊不知某些“名人”並不做壺或不會做壺,他們天天很忙到處參展、宣傳炒作,既然他們沒空做壺,而市面上他們的壺比比皆是,那是怎麼回事?很簡單:找無名“槍手”代工,然後自己拿著印章去蓋章,就這麼簡單!

    遍地都是默默無聞的制壺高手,所以找“槍手”並非難事,而且“槍手”水平肯定不會比“名人”差,只是沒有名氣而已,所以大家不要聽說“槍手”一事就嚇破了膽,再也不敢買壺了,只要“名人”認可此壺是他自己做的,你還害怕什麼呢?請大家換位思考,如果您是“名人”,您會找一個做壺不如自己的人來敗壞自己的名聲麼?如果您是“名人”,您會用差的泥料和差的做工來敗壞自己的名聲麼?肯定不會吧!所以買名人壺一般都是好壺,但“價值”與“價格”很多是不對稱的,所以買壺只看底款和作者,我個人認為並非真正成熟的玩壺高手所為。

    所謂“獲獎壺”,顧名思義,是工藝師拿去參展得獎了的。且不說這個所謂的比賽是否有意義,單說“獲獎壺”,世上只有一兩把,其它的只是“仿”獲獎壺,而非真正那把“獲獎壺”。這個不必多言,大家都是聰明人

    講到這裡,自然也會提及假名人壺的問題。我們最擔心的假壺主要以下幾種:1、假泥巴。非紫砂說成是紫砂,非珍稀泥料說成珍稀泥料,新泥說成陳年老泥……2、假作者或底款。因為名人的壺貴,所以仿名人的壺也很多,有的仿的不錯的,做工工藝方面接近或者超過名人,我們稱為高仿品。其實高仿品也值得收藏。3、假古董壺。就是用打蠟或者酸洗,加鞋油等方法將一把新壺變成類似於古代流傳下來的。4、假全手工壺,這裡不再贅述。

    其實只有幾千上萬價格的名人壺才會去被人仿,試想幾百元以內的中低檔壺有必要去蓋他人的假款嗎?值得嗎?我寧願蓋上我自己的章,也不會蓋上別人的章給他人做嫁衣,作假也要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啊 3、對紫砂壺好壞的評判標準:

    網上很多朋友對紫砂壺似乎很有研究,他們也訂出了很多檢驗標準,諸如:嘴,的子,把子要嚴格一條線;出水必須有力,且必須是一條標準的圓柱線;灌上水,捂住的子眼,嘴不出水,捂住嘴,反之蓋子不會掉下來;蓋子不能有任何鬆動;泥料必須是黃龍山原礦;幾分鐘之內壺內的水能陰乾,才表示透氣效能好……這些標準的的確確影響了相當多數的玩壺朋友或者即將開始玩壺的朋友。堂主對此不置可否,也沒有過多的評論,因為從藝術品的角度來看,說的都沒有錯,但我只是想提醒大家一句:如果所有的標準共同來驗證一個商品壺的好壞,那麼我估計丁山這裡很難找到幾把合乎您的要求的,當然萬元以上的大師作品也許有,畢竟紫砂壺是靠人手做出來的,而不是機器或電子化生產,所以或多或少都能挑出毛病或者瑕疵。還有就是和看壺的人的審美觀和心理作用都有關,有時候今天看這把壺不好,也許下次在其它地方看到了卻改口說好。還有,如果事先沒人知道某壺是大師的,也許每個人都能提出一堆缺陷,但若事先就說這壺是大師作品,也許沒有人敢,也沒有人看得出瑕疵和毛病了。其實很多要求是否能夠滿足,要看具體的壺形,不能一概而論的。比如方壺,我就從來沒有見過捂住嘴之後,蓋子能不掉下來的。再說泥料,真正黃龍山原礦的壺,肯定不到市場的百分之五十,大多是黃龍山以外別的原礦泥料。

    關於泥料問題請您單獨諮詢堂主,堂主與您共同探討。紫砂泥料學問博大精深,隨著現階段紫砂原礦的短缺,煉泥技術的不斷提高,目前泥料的情況也非常複雜,不能簡單用書本知識或者網路上人云亦云的觀點來判斷了,即使是大師級的人物,他們相互之間的觀點和認識也不盡相同,這裡篇幅有限,說不清楚!

    【養壺方法】

    紫砂壺是喝茶人的珍寶,無論是新壺舊壺,都應使其表現出真正的個性。而要做到這點,就要有正確的養壺方法。

    (1)新壺使用時應首先用茶湯燙煮一番,除掉新的煙土味之後方可使用。乾淨鍋器盛水把壺淹沒,用小火煮壺,將茶葉同時放入鍋中同煮。等滾沸後撈出茶渣再稍等些時候取出新壺,置於乾燥且無異味處隨自然陰乾後使用。

    (2)注意“壺內茶山”。有些人泡用完後,往往只除去茶渣,而往往將茶湯留在壺內隨壺陰乾,日久後累積茶山,但如果維護不當,壺內易生異味。所以在泡用前應以滾沸的開水衝燙一番。

    (3)壺在使用時應做到經常擦試,並應不斷用手撫摸,久後不僅手感舒服,而且能煥發出紫砂陶質本身的自然光澤,渾樸潤雅,更能耐人尋味。

    (4)徹底將壺身內外洗淨。無論是新壺還是舊壺,養之前要把壺身上的蠟、油、汙、茶垢等清除乾淨。

    (5)切忌沾到油汙。紫砂壺最忌油汙,沾後必須馬上清洗,否則土胎吸收不到茶水,全留下油痕。

    (6)實實在在的泡茶。泡茶次數越多,壺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土胎吸收到某一程度,就會透過壺表發出潤澤如玉的光芒。

    (7)擦與刷要適度。壺表淋到茶汁後,用軟毛小刷子,將壺中積茶輕輕刷洗,用開水衝淨,再用清潔的茶巾稍加擦試即可,切忌不斷地推搓。

    (8)讓壺有休息的時間。勤泡一段時間後,茶壺需要休息,使土胎能自然徹底乾燥,再使用時才能更好吸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肚皮厚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