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誰之過1、街亭之失,過在馬謖。他言過其實、狂妄自大、輕敵自恃、死守教條、脫離實際、不納諫言、違反軍令,才致使咽喉之地街亭迅速丟失,造成全域性被動。2、街亭之失,過在諸葛亮。諸葛亮識人不深、用人不當,致使街亭失陷,全域性被動。自己也不得不用了一生都未敢用過的險計—擺下空城,險些被魏軍活捉。諸葛亮至少犯下了三條不可原諒的過錯:①用兵分散,難於相顧。馬謖、王平二萬五千,高翔、魏延各一萬。這樣算來總共是四萬五千軍兵把守,按說應是足以抵當司馬的軍兵了,但是這些軍兵四處分散,相隔甚遠,難以形成合力。馬謖又只分了五千軍兵與王平,而自己卻將最強的兩萬人佈於山上,以致最後被包圍,王平的五千軍也寡不敵眾,落得個以卵擊石的下場。②用人不當,自相矛盾。從小說中的描述看,他最後決定替換馬謖的人選是長史楊儀,看來無論誰守街亭,只要執行諸葛當道下寨的軍事意圖就行了。諸葛亮顯然意識到馬謖可能會剛愎自用,卻以國之重任相托;馬謖是主將,但諸葛亮卻把“當道下寨”的這個最重要的軍事意圖託付給了副將王平。原本就性高氣敖的馬謖剛坐上了主將的寶座,總算得到一展“才華”的機會,又怎麼能夠虛心的接受副將王平的“意見”呢?③優柔寡斷,延誤戰機。眾將部署完畢以後,孔明仍然猶豫不決。看出此時的他還放心不下馬謖,假若此時,他當斷即斷,不感情用事,馬上更換主將,應該還有挽回的餘地。因此,街亭一役的失敗,歸根結底是孔明的用人不當,其理由為以下2點,感情用事。眾所周知,謖與亮為兄弟,二者之親,不言而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1.諸葛亮卻不顧眾人的反對, 一意孤行,用了連自己都不放心的謖,犯了兵家大忌。讓一個沒有實戰經驗的機關兵擔任先鋒軍總司令,同魏國名將司馬懿的大軍對陣,顯然有點以卵擊石的味道。2. 不能知人善用。個人感情衝昏了孔明的頭腦,使其不能知人善用。馬謖是有一定的戰略眼光的,並非庸才。戰時,針對南人難以馴服的特點,馬謖提出了攻心計有了“七擒孟獲”。後來,針對蜀國“兵馬疲蔽”,民怨沸騰,馬謖適時提出“只宜存恤,不宜遠征”的休養策略。北伐前夕,馬謖提出了離間計,使魏睿和司馬YI 發生分歧。但是卻缺乏將領最根本的要求——作戰經驗。善於小徵小戰的能手不一定是個運籌帷幄的將軍。馬謖是一個難得的高階參謀和戰略型人才啊。自馬謖死後,諸葛亮用兵打仗遠不如以前,原因就在於身邊缺少了善於謀劃的智囊型人才。因為少了馬謖參與,晚年的諸葛亮食少事繁,事事躬親,最後悽慘地勞累而死。當時出任先鋒總司令一職,理應由久經沙場的老將魏延、吳懿、趙雲等人擔當,而由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的馬謖做參軍啊。漢高祖劉邦在評價張良、蕭何、韓信等人才,說過: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假若諸葛亮真能做到知人善用,各得其所,怕馬謖、魏延、李嚴、楊儀等人才也不會是因錯位而落到悲慘淒涼的結局。可見,孔明足智多謀,卻並非知人善用。街亭之失,錯在用人。孔明感情用事,用人不當。若因機智多謀而把他的錯誤一筆勾銷,顯然不是公正地看待歷史人物。為何在我們眼裡只有智慧過人的孔明,而沒有失街亭的孔明呢?事情的成敗往往並不取決於人才的得失,而在於人才的有效使用。世上只有錯位的人,而沒有無用的才,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使用人才。綜上所述,戰略失誤 不能知人善用,人才錯位的始作俑者是決策者而非執行者,街亭之失,過在孔明啊。諸葛亮至少錯在以下幾個方面:1、沒有建立良好的選人制度和提拔人才體系。在這裡我們看看整個蜀國除了劉備留下的五虎上將之外,蜀國其實根本沒有領軍的帥才,人才培養、發現和提拔體系完全沒有。也許是諸葛亮有意為之。但至少是沒有的。“蜀國無大將,廖化為將軍”就說的是這件事。馬謖在街亭之戰前面,除了跟諸葛亮提了很多治軍建議之外,直接領軍打仗的事件幾乎沒有。將馬謖派出鍛鍊可以先選擇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進行鍛鍊,就像我們現在人才選拔制度一樣,下基層鍛鍊,讓他的能力透過實際鍛鍊得以提高豈不是更好。這樣的事例我們現在很多企業也出現過很多,很多企業老總,在任用人才的時候,往往沒有讓其從最基本的單元進行鍛鍊。而直接將其提拔到一個重大的區域進行獨立行使大權,結果,導致過度干涉下屬(下面的老資格的區域經理和經銷商) 正常運作,瞎指揮,最後,下面形成互相傾軋,互不信任,嚴重影響了企業經營。2、授權不充分當然了這個事件要是在美國或者歐洲那種思維情況下,諸葛亮將這麼一個重要的區域交給一個自己信任的下屬無可厚非,但是,在中國這樣一種文化氛圍內,就不太適合了。華人性格具有與其他任何地方性格特點不一樣的地方。美華人強調的是個人英雄主義,其下屬都會在其個人英雄主義的引領下,向前走。在街亭,馬謖寸功未立,諸葛亮又在其下安排了一個老將王平來制約馬謖自然不會形成上下齊心的統一行動。日本人強調團隊,團隊的每個人都是整個公司的智囊和戰鬥隊,即便是每個士兵,更別說是王平了,都對街亭之失擔當責任。當然在馬謖決策的時候,會受到掣肘,不會有“置之死地而後生”這樣的笑談了。因為華人往往在授權時會有所疑慮。但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早就在中國古代兵書上寫明,諸葛亮未必不知,也許是在那樣的環境下,諸葛亮才猛然覺得只有馬謖能夠守住街亭,可憐蜀國無大將!其實,在我看來如果此時派王平為主將、馬謖為參謀更好一些。或者就派馬謖為主將,將其兵力減少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給王平轄制也是不錯的行為。不要王平和馬謖合兵一處,這樣馬謖守住無水源、無糧源的高山,王平把手第二關,相互依託豈不更好。因為這個時候,馬謖也許不會有恃無恐,將自己“置之死地”了。因為,這樣授權,相反會讓馬謖形成叛逆心理,王平越是阻擋,越是拿諸葛亮作為令箭,馬謖越是自作聰明。所以,還有一個最差的辦法,就是,不將王平派為副將,就將整個權利授予馬謖,讓他有臨時處置的權力。這樣我覺得也好些。恰恰這就是註定了失去街亭這樣的戰役失敗,街亭之失不在馬謖,而在於諸葛亮用人失察,授權不明,授權不夠所致。3、臨時處置的預案不當諸葛亮在選派王平為副將的時候,給王平多有交代,並不是錯,錯就錯在當區域經理過分剛愎自用的時候。當然了,當時並沒有電報或者手提電話這樣的即時通訊設施,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但是,諸葛亮之前並不是沒有很好的處置這樣事件的方法,比如三個、四個錦囊(劉備招親的時候就被用過) 。4、沒有選派更強有力的團隊給馬謖這點我就不多說了,因為到了街亭之戰之前,諸葛亮既無良將更無精兵,這不是諸葛亮的錯。但至少也應該把堅定執行制度的兵派下去。僅僅兩三天,就軍心渙散,諸葛亮每年練兵,連心理素質都沒練好。讓一個只會墨守成規的,紙上談兵的人帶隊,不是諸葛亮的錯又是誰的錯?5、街亭現在莫說,軍級以上的防守,即便是連排班這樣的防守都有層次,搞不同層級的防守,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各個戰鬥單元的火力配備、人員配備的力量。搞得自己最後大演《空城計》。連兒子都瞧出來了,司馬老哥不明就裡,也就裝個糊塗,給你個臺階下罷了。諸葛亮連同後來所有的人都說幾個掃地的加上一把琴嚇退了曹兵千萬。6、殺一個馬謖給自己面子,這就是更大的錯了我其實非常欣賞馬謖的態度,敢回來領賞,就是欠諸葛亮一刀脖子就在頭的下面。 但我不讚賞諸葛亮的處事行為,人家馬謖本來就不該但當這樣的責任,一個市場部的策劃人員。給你當了區域經理,沒有經過實戰的,也就是動動腦子,耍耍筆桿,你讓他去耍刀舞棒,本來就是亂點鴛鴦!馬謖也不是說一無是處,七擒孟獲的策劃人,就是此君。不過戰術實施是你老諸罷了。還有,既然慘敗,既然已經回到蜀國,幹嗎不讓馬謖受到其他次一級、二級的處罰,好將來有個繼續市場策劃的機會。甚至也可以從事人才梯隊建設、或者下基層鍛鍊,也去練練刺殺這樣的基本功。成為一個幹才也不是不可能的。本來你的隊伍就差人,殺一個少一個,不能將頭寄放在此君肩上。搞個留頭察看也好吧。損失已經是無可挽回了,但是經驗卻收穫了。總結是第一重要的,關鍵要深刻,要有針對的措施,要能夠形成文字,對自己公司、國家發展有利。諸葛亮永遠只能在蜀國鬧鬧眼子,隔三差五地挑戰一下魏國罷了!統一中原是夢想!因為,作為主管,或者職業經理人,除了應該拓疆掠土之外,還要注意人才梯隊的建設和選拔!沒有一個優秀的團隊,對於任何一個組織都是悲哀的!
失街亭,誰之過1、街亭之失,過在馬謖。他言過其實、狂妄自大、輕敵自恃、死守教條、脫離實際、不納諫言、違反軍令,才致使咽喉之地街亭迅速丟失,造成全域性被動。2、街亭之失,過在諸葛亮。諸葛亮識人不深、用人不當,致使街亭失陷,全域性被動。自己也不得不用了一生都未敢用過的險計—擺下空城,險些被魏軍活捉。諸葛亮至少犯下了三條不可原諒的過錯:①用兵分散,難於相顧。馬謖、王平二萬五千,高翔、魏延各一萬。這樣算來總共是四萬五千軍兵把守,按說應是足以抵當司馬的軍兵了,但是這些軍兵四處分散,相隔甚遠,難以形成合力。馬謖又只分了五千軍兵與王平,而自己卻將最強的兩萬人佈於山上,以致最後被包圍,王平的五千軍也寡不敵眾,落得個以卵擊石的下場。②用人不當,自相矛盾。從小說中的描述看,他最後決定替換馬謖的人選是長史楊儀,看來無論誰守街亭,只要執行諸葛當道下寨的軍事意圖就行了。諸葛亮顯然意識到馬謖可能會剛愎自用,卻以國之重任相托;馬謖是主將,但諸葛亮卻把“當道下寨”的這個最重要的軍事意圖託付給了副將王平。原本就性高氣敖的馬謖剛坐上了主將的寶座,總算得到一展“才華”的機會,又怎麼能夠虛心的接受副將王平的“意見”呢?③優柔寡斷,延誤戰機。眾將部署完畢以後,孔明仍然猶豫不決。看出此時的他還放心不下馬謖,假若此時,他當斷即斷,不感情用事,馬上更換主將,應該還有挽回的餘地。因此,街亭一役的失敗,歸根結底是孔明的用人不當,其理由為以下2點,感情用事。眾所周知,謖與亮為兄弟,二者之親,不言而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1.諸葛亮卻不顧眾人的反對, 一意孤行,用了連自己都不放心的謖,犯了兵家大忌。讓一個沒有實戰經驗的機關兵擔任先鋒軍總司令,同魏國名將司馬懿的大軍對陣,顯然有點以卵擊石的味道。2. 不能知人善用。個人感情衝昏了孔明的頭腦,使其不能知人善用。馬謖是有一定的戰略眼光的,並非庸才。戰時,針對南人難以馴服的特點,馬謖提出了攻心計有了“七擒孟獲”。後來,針對蜀國“兵馬疲蔽”,民怨沸騰,馬謖適時提出“只宜存恤,不宜遠征”的休養策略。北伐前夕,馬謖提出了離間計,使魏睿和司馬YI 發生分歧。但是卻缺乏將領最根本的要求——作戰經驗。善於小徵小戰的能手不一定是個運籌帷幄的將軍。馬謖是一個難得的高階參謀和戰略型人才啊。自馬謖死後,諸葛亮用兵打仗遠不如以前,原因就在於身邊缺少了善於謀劃的智囊型人才。因為少了馬謖參與,晚年的諸葛亮食少事繁,事事躬親,最後悽慘地勞累而死。當時出任先鋒總司令一職,理應由久經沙場的老將魏延、吳懿、趙雲等人擔當,而由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的馬謖做參軍啊。漢高祖劉邦在評價張良、蕭何、韓信等人才,說過: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假若諸葛亮真能做到知人善用,各得其所,怕馬謖、魏延、李嚴、楊儀等人才也不會是因錯位而落到悲慘淒涼的結局。可見,孔明足智多謀,卻並非知人善用。街亭之失,錯在用人。孔明感情用事,用人不當。若因機智多謀而把他的錯誤一筆勾銷,顯然不是公正地看待歷史人物。為何在我們眼裡只有智慧過人的孔明,而沒有失街亭的孔明呢?事情的成敗往往並不取決於人才的得失,而在於人才的有效使用。世上只有錯位的人,而沒有無用的才,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使用人才。綜上所述,戰略失誤 不能知人善用,人才錯位的始作俑者是決策者而非執行者,街亭之失,過在孔明啊。諸葛亮至少錯在以下幾個方面:1、沒有建立良好的選人制度和提拔人才體系。在這裡我們看看整個蜀國除了劉備留下的五虎上將之外,蜀國其實根本沒有領軍的帥才,人才培養、發現和提拔體系完全沒有。也許是諸葛亮有意為之。但至少是沒有的。“蜀國無大將,廖化為將軍”就說的是這件事。馬謖在街亭之戰前面,除了跟諸葛亮提了很多治軍建議之外,直接領軍打仗的事件幾乎沒有。將馬謖派出鍛鍊可以先選擇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進行鍛鍊,就像我們現在人才選拔制度一樣,下基層鍛鍊,讓他的能力透過實際鍛鍊得以提高豈不是更好。這樣的事例我們現在很多企業也出現過很多,很多企業老總,在任用人才的時候,往往沒有讓其從最基本的單元進行鍛鍊。而直接將其提拔到一個重大的區域進行獨立行使大權,結果,導致過度干涉下屬(下面的老資格的區域經理和經銷商) 正常運作,瞎指揮,最後,下面形成互相傾軋,互不信任,嚴重影響了企業經營。2、授權不充分當然了這個事件要是在美國或者歐洲那種思維情況下,諸葛亮將這麼一個重要的區域交給一個自己信任的下屬無可厚非,但是,在中國這樣一種文化氛圍內,就不太適合了。華人性格具有與其他任何地方性格特點不一樣的地方。美華人強調的是個人英雄主義,其下屬都會在其個人英雄主義的引領下,向前走。在街亭,馬謖寸功未立,諸葛亮又在其下安排了一個老將王平來制約馬謖自然不會形成上下齊心的統一行動。日本人強調團隊,團隊的每個人都是整個公司的智囊和戰鬥隊,即便是每個士兵,更別說是王平了,都對街亭之失擔當責任。當然在馬謖決策的時候,會受到掣肘,不會有“置之死地而後生”這樣的笑談了。因為華人往往在授權時會有所疑慮。但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早就在中國古代兵書上寫明,諸葛亮未必不知,也許是在那樣的環境下,諸葛亮才猛然覺得只有馬謖能夠守住街亭,可憐蜀國無大將!其實,在我看來如果此時派王平為主將、馬謖為參謀更好一些。或者就派馬謖為主將,將其兵力減少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給王平轄制也是不錯的行為。不要王平和馬謖合兵一處,這樣馬謖守住無水源、無糧源的高山,王平把手第二關,相互依託豈不更好。因為這個時候,馬謖也許不會有恃無恐,將自己“置之死地”了。因為,這樣授權,相反會讓馬謖形成叛逆心理,王平越是阻擋,越是拿諸葛亮作為令箭,馬謖越是自作聰明。所以,還有一個最差的辦法,就是,不將王平派為副將,就將整個權利授予馬謖,讓他有臨時處置的權力。這樣我覺得也好些。恰恰這就是註定了失去街亭這樣的戰役失敗,街亭之失不在馬謖,而在於諸葛亮用人失察,授權不明,授權不夠所致。3、臨時處置的預案不當諸葛亮在選派王平為副將的時候,給王平多有交代,並不是錯,錯就錯在當區域經理過分剛愎自用的時候。當然了,當時並沒有電報或者手提電話這樣的即時通訊設施,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但是,諸葛亮之前並不是沒有很好的處置這樣事件的方法,比如三個、四個錦囊(劉備招親的時候就被用過) 。4、沒有選派更強有力的團隊給馬謖這點我就不多說了,因為到了街亭之戰之前,諸葛亮既無良將更無精兵,這不是諸葛亮的錯。但至少也應該把堅定執行制度的兵派下去。僅僅兩三天,就軍心渙散,諸葛亮每年練兵,連心理素質都沒練好。讓一個只會墨守成規的,紙上談兵的人帶隊,不是諸葛亮的錯又是誰的錯?5、街亭現在莫說,軍級以上的防守,即便是連排班這樣的防守都有層次,搞不同層級的防守,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各個戰鬥單元的火力配備、人員配備的力量。搞得自己最後大演《空城計》。連兒子都瞧出來了,司馬老哥不明就裡,也就裝個糊塗,給你個臺階下罷了。諸葛亮連同後來所有的人都說幾個掃地的加上一把琴嚇退了曹兵千萬。6、殺一個馬謖給自己面子,這就是更大的錯了我其實非常欣賞馬謖的態度,敢回來領賞,就是欠諸葛亮一刀脖子就在頭的下面。 但我不讚賞諸葛亮的處事行為,人家馬謖本來就不該但當這樣的責任,一個市場部的策劃人員。給你當了區域經理,沒有經過實戰的,也就是動動腦子,耍耍筆桿,你讓他去耍刀舞棒,本來就是亂點鴛鴦!馬謖也不是說一無是處,七擒孟獲的策劃人,就是此君。不過戰術實施是你老諸罷了。還有,既然慘敗,既然已經回到蜀國,幹嗎不讓馬謖受到其他次一級、二級的處罰,好將來有個繼續市場策劃的機會。甚至也可以從事人才梯隊建設、或者下基層鍛鍊,也去練練刺殺這樣的基本功。成為一個幹才也不是不可能的。本來你的隊伍就差人,殺一個少一個,不能將頭寄放在此君肩上。搞個留頭察看也好吧。損失已經是無可挽回了,但是經驗卻收穫了。總結是第一重要的,關鍵要深刻,要有針對的措施,要能夠形成文字,對自己公司、國家發展有利。諸葛亮永遠只能在蜀國鬧鬧眼子,隔三差五地挑戰一下魏國罷了!統一中原是夢想!因為,作為主管,或者職業經理人,除了應該拓疆掠土之外,還要注意人才梯隊的建設和選拔!沒有一個優秀的團隊,對於任何一個組織都是悲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