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笑君王
-
2 # 綠野萍蹤01
就書論書,就事論事,施耐庵創作《水滸傳》的宗旨,是諷喻北宋晚期,尤其是宣和年間的朝政失道,導致滅亡,徽欽二帝坐井觀天(九天玄女廟池中二龍戲珠)。朝政的失道肇於宋仁宗嘉佑三年發軔的新舊兩黨的黨爭,整部水滸傳就是把朝廷的黨爭對映到江湖,對映到梁山。因而,看晁宋之間的關係,就應該置於這種大主旨大背景之下。
僅說說晁蓋、宋江的綽號、乳名。晁蓋綽號托塔天王,實際上這個綽號與晁蓋的實際行為基本不相符。晁蓋因為把西溪村的鎮鬼寶塔奪過來移到了東溪村,從而得到托塔天王這個江湖稱謂。按講,晁蓋最多可稱為“奪塔天王”或“移塔天王”,手中並沒有像李靖那樣整天託著個寶塔。這難道是施耐庵的筆誤嗎?完全不是,施耐庵在此處深有含義。原來,托塔天王原型是印度佛教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聞天王,屬於佛家系列,而梁山的108將皆是道家龍虎山地窖中的妖魔,屬於道家天界的天罡地煞。於此,就映射了晁蓋與宋江的黨爭關係。
宋江的乳名是“三郎”、“黑三郎”、“孝義黑三郎”,暗諷宋徽宗。為什麼呢?因為宋哲宗早亡無子,便在兄弟當中選繼位者。宋徽宗非嫡生,排在第五順位,但由於前面兩位因身體殘疾和其他緣故自動失去了繼承權,於是,趙佶以第三順位資格當上了皇帝,而且,還有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此人很講孝義。所以,施耐庵實實在在的在“黑”徽宗。試想,書中並沒有交代宋江上面有哥哥,只是很突兀的介紹他行三。這就很明顯的告訴讀者,宋江行三大有深意。有宋一代,抑佛崇道,宋徽宗更是打壓佛教、毀壞佛經,這在魯智深醉打山門中有所隱喻。可見,宋江與晁蓋是兩股道上跑的車,根本就不能坐到一條板凳上,江湖上的義氣並不能取代各自的政治主張。
道不同不相為謀,宋江當然不會為晁蓋請功。即便是宋江為晁蓋請功,估計朝廷也難以封賞。
關於晁蓋和宋江之間的事情,還有很多值得分析探討的,此處僅回答所問問題。
-
3 # 王子建123
宋江、晁蓋是兩條道上的人,晁蓋未上梁山前,是打家劫舍的綠林好漢。而宋江未上梁山前是地方小吏,他的信仰是孝順朝庭,得一官半職,光宗耀祖。宋江只所以投奔梁山,是出於無奈,他殺死妻子後,逃亡在外,被官府逮住後,臉上刺字,押在牢裡,在押送路上被救上梁山,但他還不與他們為伍,最後在酒樓吃醉酒題詩一首,被人報告朝庭說是反詩,朝庭出告天下,捉拿宋江,此時已走頭無路,才逼迫上梁山。所以宋江和晁蓋是兩條道上的人,給晁蓋請功,等於汙點往自己身上攬。因此宋江不會為晁蓋請功。
-
4 # 轉了三十多圈的驢
宋江向誰請功?只能向朝廷請功。晁蓋對朝廷有功嗎?沒有。怎麼請?
《水滸傳》中宋江被招安後,率領人馬抵禦外侮,清掃叛匪,108將去了三分之二。他對朝廷有功。一是打仗立了武功,二是滅了梁山好漢,為朝廷消除了隱患。而晁蓋呢?只是打家劫舍的強盜,是朝廷的禍患,對朝廷有害無功。
再說,晁蓋與宋江的政治理念完全相反,就是兩路人,不是書中直白的“心腹兄弟”。仔細研究《水滸傳》就會發現,宋江不願意上梁山,就算上梁山也要有“三五百人馬”,不然怕晁蓋“錯為”,當他上了梁山就要求先來的坐在左面(9人),後來的坐在右面(27人),並且“以後按功勞排座次”,然後,每次都是他出徵,收兄弟,搶財物。這樣,他就在梁山培養出了大批自己的“心腹兄弟”。晁蓋的地位已經岌岌可危了,沒辦法了,只好自己親自出徵曾頭市,就這一次還莫名其妙的被射中了毒箭(許多人認為是宋江安排人下的黑手),所以,晁蓋在臨死時說“捉得那人者為山寨之主”。就是不把寨主位置傳給宋江!宋江恨死晁蓋了,還給他請功?
-
5 # 有書有閒萬事足
宋江作為梁山泊老大,無疑是稱職的。為了手下弟兄們能有個好的前途,也為了實現自己忠君愛國的理想,接受朝廷招安,以建功立業,封妻廕子,是唯一可行之途。
一窪水泊,遠不足以撼動大宋王朝,不是被剿滅,就是接受招安,作為朝廷的打手,去攻打別的割據勢力!
至於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歷朝歷代並不鮮見。開國皇帝如漢光武帝劉秀,宋太祖趙匡胤般善待手下大臣的並不多。
仗義疏財和善於籠絡人心,宋公明有及時雨的稱謂,顯然他是一個極好的領導者。最終的悲劇源於他深入骨髓的忠君思想。
求仁得仁,他的死未必不是一種忠君愛國的昇華!
-
6 # 步武堂
晁蓋有什麼功勞可以讓宋江為之向朝廷請功?
在小說《水滸傳》當中,晁蓋是一個過渡性的的人物,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當中的那種“黑白通吃”的基層地方勢力的典型代表。
晁蓋是鄆城縣東溪村的“保正”,也就是“村長兼治保主任”。算是東溪村的頭面人物。晁蓋這個人,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就是“不讀史書,甚是粗魯”,也就是說晁蓋大致上就是一個沒什麼文化但是膽子大有擔當的“粗人”。
無論是在官府還是在江湖人士面前,晁蓋都能照顧的很好,可以說是面面俱到,從這個角度來講,晁蓋也有他不粗魯的一面。
村裡人拿他當老大,甚至是當“老闆”,官府裡的大小官吏也把他當做朋友,當然,對村裡人和對大小官吏,晁蓋做得都挺夠意思。
聽說鄰村西溪村有一個可以鎮妖給百姓帶來安寧的寶塔,晁蓋二話不說就帶人把那寶塔扛到自己的村裡,按照晁蓋的意思,好東西就必須是為我服務才行,我當村長,那個寶塔就應該到我的村裡來保佑我的村民。
這說到底也不算為過: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嘛!儘管晁蓋還只是個“地方自治”的小頭頭。
晁蓋和鄆城縣的大小官吏的關係應該是“非常不錯”,所謂的不錯,就是伺候的好,賄賂的好,巴結的好。從晁蓋接待雷橫帶著手下吃酒的場景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和宋江的關係應該是更好,不然的話,宋江絕對不會冒著“血海般的干係”給晁蓋通風報信。
對於江湖行走的各類人等,晁蓋也是基本上“有求必應”,甚至是“主動資助”。
他的“黑白通吃”總的來講,算是好漢行徑。所以晁蓋的威望還是不小的。
晁蓋的威望給他到來的不僅僅是到處“吃得開”,還給他帶來了“滅頂之災”。
因為“名聲在外”,晁蓋受到了劉唐,公孫勝還有吳用的攛掇,趟了一趟渾水,他牽頭和吳用,公孫勝,劉唐還有石碣村的阮氏三兄弟(應該算上白勝)一起在黃泥崗搶劫了大名府梁中書送給他老丈人、朝廷太師蔡京的十萬貫“生辰綱”。
晁蓋等人的搶劫行為,對於朝廷來講就是一件“殺無赦”的大罪。當然對於晁蓋等人來講是可以宣稱是“劫取不義之財”,儘管沒有證據表明他們劫取的不義之財都分給了那些“窮苦百姓”。
犯了大罪的晁蓋,在朝廷抓捕他們的時候,拒捕殺人,然後逃往“水泊梁山”落草為寇,這在朝廷來講,更算是“罪上加罪”。
晁蓋在水泊梁山的所作所為,大體上就是典型的“賊寇”。一群犯下大罪走投無路的的江湖好漢,平日裡乾的最多的應該是“攔路搶劫”和“敲詐勒索”。他們和官府之間的關係總體上是對抗的,朝廷把這些人視為“土匪賊寇”欲剿滅而後快。
直到晁蓋被那隻神秘的箭射中面門不治而死,晁蓋對朝廷都沒有丁點功勞,有的只是“罪行累累”。
對於朝廷來講,對水泊梁山的好漢們“論功行賞”的前提,是這些好漢們接受朝廷招安,替大宋朝廷南北征戰。這些功勞,晁蓋沒有,宋江拿什麼“請功”?
這和宋江是不是“忘恩負義”沒有直接關係。宋江和晁蓋之間如果說有“恩義”的話,那也是“江湖恩義”,與為朝廷“建功立業”毫無關係。
其實,在細讀《水滸傳》之後,我總有一種感覺,宋江這廝為了自己和大多數好漢的前途,把晁蓋犧牲掉了。
換句話說,晁蓋和宋江其實走的是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相比之下,也許宋江的道路對於絕大多數好漢來講應該更好一些。當然宋江的道路,付出的代價也很大,所以讓後人對好漢們的結局唏噓不已。
回覆列表
為晁蓋請功!瘋了吧!宋押司好不容易託靠了朝廷,下一步打算向上爬,梁山生活就是政治上的汙點!為了洗白自己就得犧牲晁蓋:不是俺想造反,是晁蓋那斯拉我下水的!我以一顆忠心忍辱負重當臥底,將梁山則寇一網打盡!現在我就把晁蓋的罪行揭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