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兒童骨科醫生邱俏峰
-
2 # 骨科林欣醫生
骨關節炎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殺手之一。有研究表明,45歲以上人群骨關節炎的患病率約為30%,而且隨著年齡增大,發病率越來越高,到了60歲以上可高達75%。中國的骨關節炎患者超過5000萬,以膝關節炎居多。骨關節炎的發病率、致殘率高,而且年輕化趨勢明顯,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
很多人覺得關節痛是小事,忍忍就過去了,不積極治療,但結果往往是病情愈加嚴重。骨關節炎主要是軟骨出問題了。如果任由其發展,一步步由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發展到關節活動受限,直至關節被破壞。此時,骨頭與骨頭之間失去了“緩衝”而直接摩擦,結果不可逆轉。
因此,對於此類疾病的治療均是以解除關節疼痛與恢復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為目的。一般對於較嚴重的中晚期股骨頭壞死與骨關節炎,醫生往往會建議行關節置換手術以解除病痛恢復關節功能,但關節置換手術創傷大,對病人身體耐受能力有要求,並且有術後感染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因此很多病人對關節置換手術心有畏懼,這不難理解。
以髖關節為例。
當今,髖關節的股骨頭壞死與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是較為常見的中老年疾患,這兩種疾病都表現為關節疼痛與功能障礙,重者則可出現關節畸形,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如果髖關節或膝關節已有相當時間的疼痛且已妨礙正常行走,甚至出現跛行,或者行走距離逐漸縮短,關節活動受限,有時上下樓梯或從椅子上站起都會疼痛或疼痛加劇時,患者最好到骨科醫院進行診治,並詢問是否需要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通常情況下,人工關節置換術的最佳手術時機與年齡、季節、疾病時期有關,包括:
1、適宜年齡:早期要求年齡大於65歲,隨材料學的發展、手術技巧的提高、使用壽命的增加,建議年齡大於60歲手術較好;
2、手術季節:建議夏天、冬天手術,因有空調、暖氣,此季節進入手術室後溫度相對恆定,不易造成感冒、發燒,避免引起關節感染;
3、疾病時期:與年齡相關,因人而異,如疾病已影響正常生活,需根據病情提早手術,隨翻修技術提高,關節置換逐漸年輕化。
對於年輕的髖關節疾患者來說,何時做關節置換手術是合適的呢?個人認為,年齡固然是參考要素,但更為關鍵的是髖關節對生活質量的影響!這是一個主觀因素,因為每個人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和需求不一樣,所以決定手術的時機也不一樣。
比如說在患病前,患者的基本日常生活就是幹家務,每天走的總路程可能也就是幾千步左右,雖然檢查資料證據顯示髖關節已經破壞嚴重,但對於日常生活並沒有產生太多影響,也沒有出去運動和旅遊的需求,這時就完全可以延緩手術時間。
如果患者是一個喜愛運動或者旅遊的人,患病之前的活動量很大,在患有髖關節疾患後明顯阻礙了外出運動和旅遊,即使髖關節破壞不重,在預期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前提下也應該儘快實施手術,這樣能夠維持平時的生活需求。
所以,除了醫生的診斷之外,患者自己的評估也是一個決定是否手術的因素。如果為了保守治療而付出更多的金錢和精力,失去完全可以用來享受生活的時光,那才是讓人後悔且得不償失的事情,這種事情臨床還是碰到很多的。
-
3 # 骨科徐思越醫生
骨關節炎常見於中老年群體,發病率和致殘率也在逐漸升高。許多患者因為不重視或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骨關節炎從症狀較輕的早期,逐漸發展為病情嚴重的晚期。
進入骨關節炎晚期,很多醫生都會推薦他們做人工關節置換術。現在關節置換手術已較為成熟,但還是要結合自身情況,醫生評估後再決定是否需要手術。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時間因人而異其一、對於症狀較輕的患者,最好的方法就是保守治療,即改善生活習慣和運動方式,以延緩病變程序。
其二、疾病發展到終末期,出現一系列關節問題時,比如嚴重的關節疼痛、關節畸形等,已經極大地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此時,就應該進行手術了。
其三、患者在需要進行手術的時候,也不要刻意拖著。因為隨著身體的衰老,耐受性只會越來越差,反而錯過手術最佳時機,徒增手術風險。
關於人工關節,很多人也很關心使用壽命問題,我在這裡順便予以解答。
人工關節使用壽命,重在患者自身保養1、關節假體因素
關節假體因素如假體的材料、工藝水平等,都是影響人工關節壽命的重要因素。
例如,第一代人工關節使用的大多為聚乙烯材料,那時人工關節最多使用15年。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第四代的陶瓷材料,理論上可以使用50~60年。
當然,人工關節並非越新越好。患者不應該盲目地選擇貴的、新的人工關節,最關鍵要適合自己的病情。
2、手術效果因素
醫生手術技術的嫻熟程度、醫療裝置等,也是影響關節壽命的重要因素。建議大家最好選擇在各項裝置齊全的醫院進行該項手術。
3、患者自身因素
有的患者體重較重、運動量過大等,自然會導致關節磨損,影響假體的使用壽命。
因此,患者若想延長假體的使用壽命,應該避免重體力活和高強度運動。
人工關節置換術並非是一勞永逸的治療方法,患者在術後也要注意康復鍛鍊和關節保養。如果有異常狀況,應該及時複查。
回覆列表
老年人患“羅圈腿”是非常常見的,特別是膝關節,幾乎所有的老年人都有輕度到嚴重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絕大多數老人家都選擇默默忍受,他們有的並不知道可以手術治療,有的害怕手術,有的無法承擔高昂的手術費用。
什麼情況下需要手術呢?時間點或者說是時機,國內跟國外的醫生選擇是不一樣的,國外的醫生和患者相互信任度比較高,治療方法有統一標準,老百姓接受起來也容易,他們一般不會相信所謂的“秘方”,偏方之類的沒有得到證明的方法。醫生一旦確定需要手術,他們就會配合做好接受手術的準備。
我們國內情況比較複雜,各種各樣的所謂特殊療法滿街是,還有對於手術治療的抗拒,排擠,無限誇大手術和麻醉的副作用和危險性,網路上,電視上,收音機上,街頭巷尾各種小廣告,導致老百姓被混淆視聽,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對正規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也抱著懷疑的態度,所以出現“找熟人”的現象,就是怕不熟悉的醫生會坑自己,這在國外是極少的。
羅圈腿是因為骨性關節炎引起的,也有的年輕或者小時候就患有“羅圈腿”(如圖2),中老年後更容易出現骨性關節炎,而骨關節炎有反過來加重羅圈腿,如此惡性迴圈。
我建議,如果醫生已經建議手術,表示有手術的指徵,晚做不如早做,既然要手術,何必讓老人家承受更長時間的痛苦呢?老人家身體素質會逐漸下降,特別膝關節疼痛導致她的活動範圍和活動量下降,更容易讓體質下降,以後手術風險增加。另外,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嚴重程度可以逐漸增加,越嚴重,想達到同樣的效果,手術難度越大,手術時間也越長,風險也增加了。
還有技術連鎖反應的問題,一個環節,會影響其他關節的力線,導致其他骨關節和脊柱容易出現其他問題,少活動會讓關節僵硬,骨質疏鬆,心血管風險增加,等等!
膝關節的置換術,現在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單髁置換術”,一種是“全膝關節表面置換術”。單髁置換術相對於全膝關節置換,屬於微創的,手術時間更短,效果更好,恢復非常快,甚至手術後第二天就可以走路。當然,“單髁置換術”只能適應於單個間室磨損的病人,也就是需要做關節置換的病人中的不那麼嚴重的一部分人。我的既然要手術了,宜早不宜晚也是這個意思,讓患者有機會選擇比較微創的方法。減少花費,痛苦,縮短恢復時間。等待,只會讓病情更嚴重,複雜。
我的意思也很明白了吧?聽醫生,配合醫生就可以了,醫生會幫你選擇最合適的手術方案。因為患者和家屬是不懂醫學的,瞭解太多,反而容易混亂,最終的決策不一定是正確的,所以我的建議是醫學上的問題了交給醫生,你自己不要去煩惱關於醫學的事情,徒增煩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