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六趣大千

    音樂圈有一條鄙視鏈,古典的看不起爵士的,爵士的看不起搖滾的,搖滾的看不起流行的,然後這幫人,一起,看不起說唱的。

  • 2 # 星隕設計師

    部分人在那找到歸屬感,認同感,愉悅感,所以會從心裡鄙視其他軟體。

    這只是一部分人而已。生活中又何止一個優越“網易雲”人。

    你覺得他優越,不屑與他為伍,也許你其實是知道答案的,提出問題,想著收穫點什麼,又何嘗不是一種優越感的表現。

    只能說一樣米養百樣人,開拓視野,提升自己,仔細探尋問題的本質,從而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也許,明天的我們遇到類似問題,人物,只是會心一笑,內心不起一絲波瀾。

    遇到不喜歡的話題,或沉默,或離開,或探討,或巧妙引導到別的話題。

    也還可以做到更多。

  • 3 # 草叢中仁

    樓下有人用一詞:鄙視鏈。極為傳神!

    但光看表面還不行,得把這層皮扒開來看:

    鄙視鏈產生的根源在於“人設”。

    網易雲音樂深知這一點,所以給定的“人設”是陽春白雪,主打歐美音樂、民謠,認為其他都是“下里巴人”。於是一群下里巴人站在“陽春白雪的舞臺”鄙視著“下里巴人”就不足為奇了。

    就像會飛的豬深深的鄙視著地上的豬一樣,它們有著濃厚的優越感,以為TA一飛沖天了,就已經進化成了其他物種,殊不知它還是豬。

    “人設”的根源在於“入戲太深”

    請一個摳腳大漢去音樂大廳聽莫扎特的“小夜曲”,雖然聽不懂,但是他會認為自己根子裡面還是有音樂的天賦,不然怎麼安排到音樂廳來聽如此高雅的歌曲呢,於是他入戲了,導演喊“咔”都不好使。

    他太迷戀於這種優越感了,於是鄙視鏈隨之而生,但他卻忘了自己站在鄙視鏈的終端。

    所以優越感源自於“入戲太深”。

  • 4 # 不定期搞機

    網易雲最開始沒封版權的時候還是挺不錯的,每天有推薦歌單,下面評論也都挺有意思的,最主要是沒有彈窗廣告!!!但是後期出來腦殘m格式就差評了,版權那麼少,還不讓人下下來用fb2k聽。算一算自己也用了兩年多了,相比較QQ,酷狗,酷我那些,操作起來比較簡單,但是確實沒用出來啥優越感,可能聽本地無損比較多吧!

  • 5 # 空杯取月l

    網易雲音樂以“音樂社交”的差異點切入市場,迅速獲得大批活躍使用者。並以此為基,向產業鏈上游延伸。以產品撬動市場,試圖顛覆傳統、改變行業。至少從現在種種的資料看來,步調都是對的,很強。

    網易雲音樂客戶端從推出到使用者突破上億 ,僅用2年

    多緯度滿足使用者發現音樂的需求

    便捷的使用者個人音樂管理

    基於朋友的社交分享功能

    系統相關設定的管理

    核心,歌單

    整個APP的預設主題是黑紅色,搭配iOS系統的毛玻璃效果,讓整個APP看起來非常有格調,也就是逼格滿滿。因為我本人就非常喜歡這種暗色系的主題,比如你可以在Apple Store裡搜尋一下Enjoy(一個美食電商)。而這類設計既符合產品的本身定位又滿足了使用者的視覺享受。幾乎所有談論網易雲音樂的都要說一說播放介面的黑膠片設計,配合毛玻璃效果,顯得既古典又潮流,黑膠片的轉速剛剛好,不快不慢,讓人感覺很流暢圓滑。逼格+1。

    同樣的,為了可以讓使用者可以快速上手,所有歌單的操作也都是同統一的,無論是自己的歌單還是他人的歌單。支援收藏、評論、轉發、下載等,功能簡單實用。而我們也可以透過每個功能選項下的數字看出歌單當前的熱度,因為使用者心理是從眾的,有那麼多人已經幫我試聽過了,我不用自己再費力去尋找好聽的歌曲。熱度高的歌單更容易獲取到使用者試聽的青睞。而大概是雲音樂的使用者都比較文藝的緣故,每個歌單的封面非常講究,基本上看一眼封面就可以知道歌單裡的歌單大致屬於哪種型別,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

    作為將社交作為產品一大特色的雲音樂,當然少不了“圈”這一功能。

    最重要的是,這裡真的可以找到很多音樂口味相同的人進而挖掘到大量你從來沒聽過又覺得好聽的音樂。就比如我非常喜歡陳粒的歌,她在朋友圈推薦的歌我都有聽,並且至少百分之八九十聽完之後我都是收藏了的,說不上是愛屋及烏還是其他。不過這些都不重要,至少是你覺得好聽就夠了。這麼收藏下去,我的歌單、歌曲已經不知不覺的越來越多了,而好聽的音樂似乎永遠收藏不完。

    其他的細節限於篇幅就不一一列舉了。

    商業模式

    音樂是人的剛需,這一點毋庸置疑。而在10年前,我們就會為了聽歌隨身攜帶各種裝置,比如隨身聽、MP3、MP4、ipod、非智慧手機,再到現在普及的智慧手機。可以說,音樂天生就適合在移動裝置上聽。

    網易雲音樂2013年4月上線,在這之前,所有音樂APP都是以本地音樂播放器+曲庫的形式存在,使用者想聽音樂基本靠系統推薦(排行榜)和搜尋曲庫,也就是直接將PC音樂軟體的模式直接複製到客戶端APP音樂產品上。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在市場成熟、競品眾多的情況下如何突圍則是雲音樂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如果繼續做一款本地音樂播放器+曲庫類產品,勢必石沉大海。因為市場上該類產品數不勝數,單單使用者數就是雲音樂所不能企及的。

    基於以上情況,所有線上音樂類產品都沒有社交屬性,所以雲音樂選擇以這樣一個角度切入市場,即音樂+社交。這也是戰略的第一步。

    當然,切入市場獲取使用者是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沒有使用者接下來的一切都是妄談。

    在雲音樂,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的獨立音樂人,他們可以將自己的作品釋出在雲音樂這個平臺,平臺提供龐大的使用者基數,讓他們的音樂作品更快的被認知被傳播。部分歌曲/專輯收費,也為獨立音樂人帶來了額外的收入。

    在講下面的內容之前,要先講一下音樂上下游產業鏈,更容易我們從戰略層面分析產品。

    中國線上音樂行業已經形成由五個層面組成的價值鏈:

    服務提供商:各大音樂線上平臺,如:QQ音樂、網易雲音樂

    運營商:電信、移動、聯通

    使用者&消費者

    戰術執行

    戰術依據戰略而制定。

    在上述的商業模式中我們已經說過,雲音樂首先要選擇切入音樂的市場的點,而這個點就是第一步戰略。我們來看雲音樂如何在戰術上完成第一步戰略?

    1、核心

    研究了一段時間音影片類產品,回頭再來看網易雲音樂有了更深層的理解。

    在網易雲音樂中,弱化了專輯,強化了歌單,好處是:

    如果版權不足,專輯的完整性會受到影響,就會導致使用者的不滿;而且即使是同一張專輯,使用者也未免會對專輯裡的所有音樂都感興趣,不如化整為零,利用演算法根據使用者口味喜好推薦音樂。雖然網易雲音樂曲庫和其他音樂產品比不佔優勢,但卻可以利用演算法提高曲庫利用率,把使用者喜歡聽但主觀尋找不找的音樂找出來推薦給使用者。這樣不僅很好地規避了版權不足的問題,而且還提高了使用者滿意度。當網易雲音樂社群氛圍越來越好的時候,就會產生強大的使用者粘性,即使微信切斷了網易雲音樂的社交分享,網易雲音樂的社群也未受到什麼影響,再加上使用者的逢人推薦,於是使用者越來越多,版權方為不會坐視不理,可能會主動上門來找網易。

    網易雲音樂的社群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年輕、時尚、潮流、分享,而文化才是一個社群的魂。

    2、歌單

    社交的基礎在於連線,以點連線,以線成面。陌生人社交是基於內容的,而內容需要給使用者空間去創造。這就是推出歌單的目的。歌單不僅由使用者來創造,也是使用者交流的介質。而歌單也是雲音樂的核心架構。不同的音樂組成不用的歌單,也就意味著有無限種可能。

    如果兩個人聽音樂的口味相同,他們可能會選擇同一份歌單,傾聽同一首歌,就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然後將情感宣洩出來。聽者與歌單建立者會產生共鳴,聽者與聽者也會產生共鳴,共鳴產生互動。有了互動就有了連線,有了連線就有了社交的基礎。長年累月,滴水石穿,不斷積累的互動評論在某個時間點終於爆發,成為產品的獨特亮點。

    優秀的產品體驗的確讓吐槽的聲音幾近消失。倒是誇產品的人比較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哲宗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