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記憶師雷鳴
-
2 # 方寸硬行
前面好多朋友已經回答了,我也都看了一下,我的意見和大多數朋友的一樣:適度體罰是好的。
孩子的心理還沒有成長起來,他對於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是好事什麼是不好的都沒有辨識能力的。這個相信大家都沒有意見!所以給小孩子循循善誘想讓孩子懂事我覺得是不太可能的!
可是他們對於做了一件事後屁股捱了板子,或者手心捱了板子是有一定的記憶時間的,在這段時間內,他們就會少犯同類型的錯誤了。長期下去,就會形成一些行為慣性,就就成了懂事的孩子了。當然捱了板子的記憶也不不會太長。不能指望挨一頓板子管一輩子。
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能每個大人都扮演慈母的角色,總要有一個人要能治得了他。不然我們無聊的問題就是,大人給孩子輕輕地一巴掌,小孩就會反過來連哭帶打,手腳並用地對大人來一頓!這個現象太常見了!而我有個朋友,他兒子平時很和他親,但是他一翻臉孩子就像老鼠見貓一樣,因為孩子怕屁股疼,這樣全家都好管孩子,其實我覺得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我是小郭老師,很榮幸和大家探討這個問題!
-
3 # 鄉村教師廖老師
對孩子進行體罰到底是好與壞?
當今教育到底要不要體罰?體罰到底是好是壞?體罰這個詞語現在已成為學校教育、家族教育的大忌,敢怒不敢言,敢怒不敢罰。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為國家教育、孩子們的未來感到的擔憂。中國的傳統教育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一批批偉大的人物都是伴隨著傳統教育而產生的。在偉大的人物的培養上,都伴隨著一次次的體罰。下面我從一個教育工作都的角度就教育到底要不要體罰,對孩子進行體罰到底好不好談自己的看法:
一、什麼是體罰?
體罰,是指透過對人身體的責罰,特別是造成疼痛,來進行懲罰或教育的行為。成年人(如父母或老師)對小孩(子女或學生)身體使用的懲罰,可表現為各式毆打,罰站罰跪等。這是我在百度上搜的關於體罰的解釋,體罰的體是對孩子的身體進行的責罰,為什麼要對孩子的身體進行責罰呢?就是要產生一種疼痛,讓其記住所犯的錯誤是不可饒恕的。
二、沒有體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學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也如此。
教育,除了教其知識技能,還要育其德行。對於孩子從無知到有知,從懵懵懂懂到懂事明理,都是教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犯了錯誤,屢教不改,如果只對學生進行一味的說教是起不到應有的效果,有時候,孩子還會得寸進尺,為所欲為,讓家長和老師束手無策,那就只能進行比較威嚴的體罰了。體罰不是目的,只是讓孩子改正錯的手段。新加坡,是全世界公認的文明國家,他們的教育都伴隨鞭刑進行的。我們的鄰國日本,在行使教育的過程中都會進行體罰,所以我認為沒有體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三、體罰要有,但也要注意度,適可而止。
其實,真正的體罰是一種愛的體現,因為愛之切,才能罰之嚴。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要對體罰掌握好火候和度。什麼時候該罰,什麼時候該說教,都要掌握好度。當孩子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的時候要罰,但事後要安慰好其受傷的心靈,還要進行說教,讓其知識錯在哪裡,所犯錯帶來的後果。
這是幾點粗淺的看法,不妥之處還望大家多多指正!!
-
4 # 筆尖校園
首先要說的是,對孩子進行體罰是不對的,嚴重的體罰會對孩子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
孩子嘛,犯了些錯進行適度的教育是應該的,要不然他們不會長記性。不過,這裡所說的僅僅是適當的教育,而不是體罰。嚴重的體罰是犯法的,家長、孩子不能接受的行為。
如果孩子犯了錯,可以因勢利導,換一種教育方式,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的教育是值得稱讚。體罰僅僅是發洩式的教育方式,不能起到根本性作用,甚至起到副作用。
同時作為一名孩子的老師或者家長,自己也應該反思。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適度的讚揚會給他們帶來正能量,有助於他們的成長。
遇到問題仔細思考,問題出在哪裡?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
5 # 教育經典擷粹
正如小樹苗成長為參天大樹,在這個過程中,要對小樹苗進行修剪一樣,孩子的成長過程也需要進行適當的修剪,也就是進行適當懲罰。
只要把握住兩點,對孩子責罰是有利的。一是要適時。只有當孩子犯了嚴重的錯誤,經過批評教育,仍不思悔改,且再次犯同樣的錯誤時,這個時候就有必要對他進行責罰;
二是要適度。一旦進行責罰,一般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暴怒之下,疾風暴雨式地責罰孩子;另一種情況是在理智之下,對孩子進行有節有度地責罰,哪種效果更好呢?
我們知道對孩子進行教育,尤其是責罰的時候,治心比治身更管用。以上第一種情況,雖然解氣,但是孩子不服;第二種情況,往往會使孩子口服心服。
哪種情況效果更好呢?不言而喻。
以上淺見,請友情指正。
-
6 # 中小學教育者
教師對學生需不需要體罰?如何應對不聽話違反紀律的學生?根據我的經驗總結了下面2條原則,相信看了之後,你就豁然開朗了。
我已經在教育教學領域工作近30年了,遇到過各種各樣的不聽話違反紀律的學生,積累了一些經驗,現在分享給大家,以求討論或者評議。
處理“問題”學生可以遵循以下五個原則:
一、平常的事情平常看待。
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生活學習習慣的不同,必然是千差萬別的,因而,出現問題是常見的現象。
我兼任三年級美術課教學,一上課,這班男學生董昱霖就大聲問:“老師,今天咱畫啥?”此時,我站在講臺上,眼瞅著他,滿臉嚴肅,一句話不說。他看到我的表情,再不講話了,也安靜了許多。這種方法怎麼樣?
我知道他活潑好動,肯說肯笑,自己管不住自己的嘴,對他來說很平常,那我也用平常的心處理。誠然,上課隨便說話是違反課堂紀律的事情,但也是司空見慣的平常事。誰的班級裡不發生這樣的事情?可是,不制止他,課沒辦法上,其他同學也會效仿他。
怎麼辦?大聲呵斥可以制止,一巴掌一腳也可以。這樣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將來他會學習這種以暴力對待犯有很小錯誤的人的做法嗎?。我非常擔心!於是,我沒有使用武力解決。
二、關愛每一個犯了錯的學生。
昨天課間,不知道什麼原因,五年級班學生王雨婷抓著王琪琪的一條腿,陳夢晴抓著王琪琪的一支胳膊,兩個人一齊用力在地上拖拉王琪琪,把王琪琪弄得嗷嗷叫。
我看到之後,及時把她們拉開,以制止他們錯誤的行為,防止發生意外事故。但是,必須讓她們知道這樣做是非常錯誤的,還要清楚為什麼不能這樣做。
於是,把王雨婷和陳夢晴叫到跟前,慢慢地給他們講道理:“拉傷了王琪琪,你們是不是要給她看病?你們的父母同意嗎?反過來,如果你被別人這樣拖拉,你會怎麼想?同學之間要友愛,團結,老師也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健健康康地成長,也不想批評你們任何一個人。”她們倆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紛紛表示不會再有下次了,決心改正錯誤。
其實,學生還是能夠理解老師對他們的關愛的。只要對學生傾注一片愛心,頑石也能捂熱。
在處理“問題”學生方面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沒有統一的尺度和辦法。但是,上面兩個一般原則使用好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信?你試試看。
(彭瑞金)
回覆列表
適當的體罰是必要的。
任何一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也有不明白事理的時候,遇到一些重大的事情不知道如何做,好言相勸即使能聽進去,但是對這個事情不能重視,這樣的事情就要進行適當的體罰,有時候甚至是嚴厲的鞭打,這樣才能把一個人引導向正確的方向。無論是哪種處理,都是為了孩子的生命生長為導向的。所以在體罰時不能危及孩子的生命,不能造成身體不可修復。
一個人的導正與一個國家的導正是一個道理,國家都會有法律制裁,而小孩子犯錯了不受到懲罰又如何能教育好孩子呢?純粹的快樂教育是沒有的,那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甚至是對他人和社會的不負責任。
說簡單點就是該罰就罰,該獎就獎,賞罰分明,才能正人正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