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車頭筆談

    盡善盡美與留有餘地,沒有對錯之分,好壞之別,應該辯證的去看待和對待。

    盡善盡美,沒有一點兒缺憾,是人們所追求的,願望是好的。但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善和絕對的美,因而也就沒有一個人人認可的可以衡量的尺度,只能追求相對的善和美。

    正因為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東西,所以做人做事也就不能太絕對,要給自己和他人留有餘地。凡事總會有那麼一點兒意外,學會留有餘地,就是為了去容納這些“意外”。人說話、做事留有餘地,便不會因為意外的出現而進退維谷。俗話說:“利不可賺盡,褔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做事為自己留點兒餘地,也是解脫自己的一種方式。留有餘地,才能做到進退自如、從容自在。

    此外,留有餘地也是一種修養,是完善自我的一種方式方法。留有餘地,把話講得有些彈性,讓別人聽起來感到舒服、認同;留有餘地,做起事來有一個靈活的安排,伸展自如的空間,就會做到凡事均衡、對稱、和諧。

  • 2 # 檸檬愛游泳

    每個人都有個性,有的人熱情,有的人文靜,有的人暴躁,有的人穩重。應該說,在一定範圍內各種性格的存在都是正常的。然而,我們周圍卻有不少過於急躁的人,他們的生活總是顯得忙忙碌碌,缺乏耐心,遇事總希望立竿見影,責怪別人拖沓,不如自己爽氣賣力,患了病就坐臥不安,希望藥到病除,這種性情急躁的人在社會上經常會得罪人和傷害人。儘管自認為工作積極負責,心地坦蕩無私,別人卻不買賬,並不受歡迎,自己也活得很累:緊張有餘,閒趣不足。要想改變這種過於急躁的性格,首先應該去醫院作一次詳細的身體檢查,看是否有心臟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疾病。如患了這些疾病,應合理治療,每當著急想發火時就應想到這是因病引起的,不是別人惹是生非,理智的藉助幽默使自己情緒保持平靜穩定。排除了生理原因後,對付急躁的第一步就是正確估計自己。要承認周圍的能人志士多得很,別人不比自己笨,不要總想出人頭地。比如,在工作中非要事事領先,家裡要有絕對權威,要求孩子事事爭第一等等。因為“心想事成”只是一種嚮往,不僅要靠個人努力,還需要機遇,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相信好運輪流轉,好運也絕不是急出來的。因此要避免把目標訂得過高,不要指望任何事情都盡善盡美。其次,做事要講究質量,而不是過分追求數量。一個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目標太高必然會心煩急躁,要相信貪多嚼不爛,十個指頭是按不住十個跳蚤的哲理。有些老人在“外語熱”時同時報名學英語和日語;電腦熱了又想練五筆字型的同時練練拼音輸入……結果心煩意亂,忙得團團轉卻一樣也沒學好,這叫做欲速則不達。應該踏踏實實做好一件事情再向第二件事情推進,循序漸進的做好每一件事情要比同時做幾件虎頭蛇尾的事情好得多。再次,在安排具體事情時要留有餘地。例如3天可以完成的1次活動,不妨安排4天時間,期間即使有別的事情干擾也不至於引起忙亂而焦急;又如答應別人tt我在下午2點辦好那件事”不如說“我在下午3點辦好那件事”,這樣即使遇到堵車而耽擱,也不會因失約而難堪。在生活起居方面,要為自己創造緩和氛圍。例如,該6點鐘起床的話,不如把鬧鐘撥到5點50分,以便在醒來的時候可在床上多躺一會“醒醒透”,從而給一天的活動創造一個平和的開端。這比多做一刻鐘的夢卻匆匆忙忙起床強得多。又如在一天活動的間隙,尤其是中午,抓緊時間休息一會,調節一下心情和體力,這對克服疲勞而引起的急躁心情也大有裨益。在與人交往時,要有意識的多與性格溫順的人交朋友。他們的言行方式可以作為榜樣,同時可以潛移默化地糾正自己急躁的個性。鍛鍊自己耐心的另一個措施是強迫自己聽完別人的講話,不能插嘴打斷別人的話題;強迫自己看完動作較慢的人把事情做完,不要越俎代庖。實在看不下去也不要干涉或議論,可以一走了之,眼不見為靜”。與此同時,儘可能避免與那些經常惹你發火的人接觸,為的是減少發火的誘發機會,實在需要接觸時,可採取 “一本正經,照章辦事,點到為止”的方法,儘早脫離接觸,但不要蔑視對方,或抱有成見。對於那些生活中遇到的很惹人惱火的人和事,例如機關人員打官腔,售貨員態度惡劣,排隊買票時有人插隊等等,大可不必動肝火或以錯對錯,因為對待這類事情,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改變的。不妨以“人人都有缺點,我就有急躁的毛病,別人經常諒解我,我也要原諒他”的心態撲滅火種,使自己平靜下來;還可以認為世界之所以這般豐富多彩,就是因為有各種各樣的人群組成的,對任何一種一時覺得不可理喻的事情,都應該看做是合理的,可以理解的。此外,性情急躁的人一般都喜歡湊熱鬧,喜歡叢集活動,加入七嘴八舌的爭論。為克服急躁情緒,要有意識地圖清靜避熱鬧。如一個人去看電影,一個人參觀展覽會,一個人靜坐看書報,或獨自靜思。沒有旁人在場,那麼急躁或發火也失去了物件,有利於冷靜內省。為了自己更討人喜歡,更為了自己活得更輕鬆些,你不妨試試這些“降溫退燒”的藥方。

  • 3 # 風過無痕攝有痕

    辦事留有餘地,這恰恰就是中庸之道所倡導的盡善盡美。

    盡善盡美最早或許是孔子的發明。孔子看堯舜時與周武時的音樂時,評說一個是盡善盡美,一個是盡美未盡善。這種美學思想,表明既要重視藝術的形式美,更要注重藝術內容之善。

    理想與現實的盡善盡美,不能偏頗。太理想化而拋棄現實時,就變得虛擬化了,就會憤世嫉俗。太現實而拋棄理想時,就變得功利了,就會只顧眼前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從來就沒有一種現實能夠滿足人類的要求,人類慾望的溝壑永遠難以填滿。

    辦事不知道中庸,不是盡善盡美。或許有人以為,那些出了名、升了職,賺了錢的成功者,他們的人生光彩四射,炫人眼目,風光體面,令人豔羨,這就是人生中的盡善盡美。殊不知,越是出人頭地,越是應該學會低調做人。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誰都沒有條件和資本把風頭出盡,把風光佔盡,把豐彩奪盡!如果你想試圖佔盡這一切,你就會付出代價。

    中庸就是做人要外圓內方,大智若愚;做事要深淺有度、中正平和,剛柔相濟,恰如其分。為人處世做到中庸的度,才能周旋有術,遊刃有餘。

    違背了低調做人的規則的最大害處,就是因樹大招風而招至詆譭和劫難,以致前功盡棄,無以自保,這是多麼不明智啊!就像影視界的大明星們的逃稅門事件一樣,他們的人生頂多就是一個盡美未盡善。還有那個實話實說的先鋒戰士,也堪稱一個盡善未盡美的楷模。

    辦事留有餘地,是一種真善美。面對這個雲譎波詭的世界,有時候需要低調做人,低調蓄勢,藏巧於拙,迴避鋒芒,以退為進,才能在社會舞臺上演好每一個角色,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好每一段路。留有餘地是一種真,真在低調蓄勢,真誠待人;留有餘地是一種善,善在成人之美,真善無跡;留有餘地是一種美,美在共享多贏,皆大歡喜。

    把事做滿,並非盡善盡美。古人信奉“滿招損,謙受益”,因而最早的座右銘原本是一個叫欹器的器皿,這個器皿空了就傾斜,若裝上水,滿了就翻倒,不空不滿就端正。古人將欹器置於座右,以警戒自己不要自滿。做人只有謙虛沉穩的姿態,才會有盡善盡美,謙虛得識,自信護志,謙虛有如成熟的稻穗才會彎腰,沉穩有如企鵝的沉潛才會厚積薄發。

    辦事不知“禮”,就不是盡善盡美。禮就是禮貌、禮節,是文明的標誌,是行走於社會暢通無阻的通行證。禮貌是人類社會生活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古人推崇的恭、慎、勇、直是為人處世四字訣美德,但同時必須用禮字來中和才算得上完美。孔子說:“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脫帽在手,世界任你走。有禮節不一定總能為你帶來好運,但沒有禮節卻往往使你與幸運擦肩而過。

  • 4 # 張立文

    有人說事事都要留有餘地,有人說應該盡善盡美。我個人認為兩種都不可取,一個廠或一個公司。什麼事都留有餘地,那麼這個廠或公司離倒閉不遠了。你會問為什麼,首先講上班時間。今天他晚五分鐘,為了個人關係和情面你裝沒看見或不知道。那明天會有第二個,第三個和他一樣的人遲到。至於盡善盡美我有一故事,咱長說短說。說從前有這麼一個人,心善愛做助人為樂的事。村裡有兩位老人,兒女都不在身邊。這位好心人每天早上都會給二位老人家的水缸擔滿水,時間長了。成了一種習慣了,正好有一天這位好心人生病了。早上沒去給二位老人擔水,兩位老人想都不想漲嘴罵了句。這該死的怎麼還不來擔水,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盡善盡美也要有個度。盡善盡美不可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茶文化是怎麼形成的?對幾千年的中華農業文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