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維界

    針對facebook的資訊洩露這個問題,我認為資料的安全性,在整個網際網路的執行和發展過程中是作為科技或者網際網路企業必須首要關注的問題。但是世界上沒有一個絕對安全的資料庫,不僅僅是facebook,蘋果的資料以及在諸多的新聞報道中,駭客入侵的案例新聞屢見不顯。那麼這就意味著,所謂的資料再次洩露只能證明,這是不可在本次資料的處理和安全的防護上還沒有完全實現全面的維度得封鎖和禁止使用。

    所有的資料洩密還應將資料所洩露的內容進行分級,是否關注到個人?及資料的危害性。無論從各種資料的例項分析來看,天底下沒有任何一個數據庫是可以防爬取的,因此也就沒有絕對安全的資料庫。隨著時間的推移及技術手段的革新必然面對的各種挑戰問題。

    因為每一個國家針對這個資料洩露的評定標準和定義不同。也會造就出不同的言論和觀點。這個問題的核心就在於facebook的資料洩露了,與我們估計沒有太大的關聯,因為在中國,是設有防火牆的,普通人是無法正常使用facebook的這個軟體。因此,在中國,這個案例只能作為參考並不能帶來其他的危害。

  • 2 # IT人劉俊明

    facebook在上週五(9月28日)出現的大規模資料洩露事件讓facebook又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上,距離上一次facebook的資料洩漏事件也不過僅僅過去了6個月而已。

    在大資料時代背景下,由於資料的價值化必然會導致更多人對於資料的覬覦,尤其是facebook這樣擁有高緯度使用者資料的公司,更是駭客重點關注的目標。所以,資料洩露事件一定是大資料時代背景下被關注的核心問題,因為沒有安全的大資料一定走不遠,對於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來說同樣如此,就像扎克伯格本人所說的:我們擔負著保護你們資料的責任,如果我們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就失去了服務你們的資格。

    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來說,如何全方位保障使用者的資料安全是面臨的核心問題,不僅要從技術手段上解決問題,更應該在管理方面作出相應的策略。facebook對資料安全問題一定是比較關注的,但還是頻繁出現數據洩露的事件,這不得不說明資料安全本身的難度還是非常高的。

    理論上來說,絕對的安全是不存在的,系統的安全是動態的,這是網路安全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所以,資料安全問題是網際網路公司、社會和法律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決定的。要想保證資料安全,一定需要一個系統的過程,一定是多方因素協同配合的過程。

    資料洩露事件一定還會發生,不單是facebook公司,其他網路公司同樣面臨著使用者資料洩露的風險。隨著大資料的發展,資料的價值將逐漸得到體現,各大網路公司的安全壓力將進一步加大。所以,我們在指責facebook的同時,也要注重自身對資料的保護。

    如果有大資料相關方面的問題,也可以諮詢我。

  • 3 # 環球網

    九月底有訊息傳出,facebook的使用者資訊被洩露,起因是有駭客利用相關安全漏洞竊取了使用者資訊。訊息一經爆出,facebook 的股價便應聲下跌。

    facebook使用者資訊遭到洩露不是第一次了,就在今年三月份,該公司就被爆出有使用者資訊遭到竊取,當時該公司創始人扎克伯格還曾登報道歉,以表對使用者的歉意。當時的facebook可謂是四面楚歌,既面臨美國監管部門的質詢,同時又必須對歐盟監管部門有一個說法。扎克伯格當時對使用者安全資訊洩露充滿歉意,並表示會認真保護使用者的資訊。

    然而剛過半年,facebook由被爆出使用者資訊洩露事件,自然令人震驚。就此次來看,該公司能否保護使用者的資料資訊的能力再次遭到質疑。無疑,就此次爆發的資料洩露來說,facebook的信任度和形象會在使用者心中打一個折扣。一個國際性公司,想獲取使用者的信任很難,想失信於使用者很容易。

    就這次事件而言,接下來facebook應該還會接受較為嚴厲的質詢,包括監管部門和使用者。畢竟該公司的使用者數十億,若缺乏保護使用者資料資訊的能力,則是極為不安全的。在資料資訊時代,類似於facebook 的社交平臺上可以較為形象的展現出一個人的基本資訊,興趣愛好等,若是這樣龐大的資訊丟失,後果肯定是不堪設想的。

    其實,facebook之所以接二連三出現使用者資訊洩露事件,一方面是受到外界例如駭客攻擊的影響,更核心的原因是自身安全系統的缺陷。一個全球性的公司,涵蓋這數十億使用者資訊的公司,不能對安全問題採取消極的態度,認為這是一項只付出而不獲取收益的行為。其實,安全問題在平時看起來不產生直接利潤,但是當出現問題時,造成的直接損失會非常大。Facebook應該藉此機會,吸取教訓,將使用者的資訊保安問題放在重要的位置。

  • 4 # cnBeta

    援引外媒Business Insider報道,在未經使用者知情或者同意的情況下當用戶開設Facebook賬號的時候,Facebook已經收集了150萬用戶的電子郵件聯絡方式。報道稱自2016年5月以來,該社交網路巨頭已經收集了超過150萬新加入社交網路使用者的聯絡人列表。對此Facebook官方表示這些聯絡人是“無意中上傳至Facebook”的,而且現在已經著手進行刪除。

    一位安全研究專家注意到當用戶註冊新賬號來驗證身份的時候,Facebook會要求部分使用者輸入電子郵件密碼。而這種行為遭到了安全專家的廣泛抨擊。外媒Business Insider隨後發現,如果使用者在註冊過程中輸入電子郵件密碼,會在沒有獲得允許的情況下匯入使用者的電子郵件聯絡人。

    Facebook發言人隨後承認透過這種方式已經收集了150萬電子郵件聯絡人,並以此用來建立Facebook的社交網路並向這些聯絡人傳送新增請求。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聯絡人是否也被用於有針對性的廣告投放。

    Facebook發言人表示在2016年5月之前,公司提供了一個選項在驗證使用者賬號的同時自願上傳其電子郵件賬號的聯絡人。不過在此之後Facebook對這項功能進行了調整,並且文字提醒使用者那些上傳的電子郵件聯絡人將會被刪除,然而底層功能並沒有徹底刪除。隨後發言人表示,Facebook沒有訪問使用者電子郵件的內容。

  • 5 # 千鋒頭號粉絲

    無論是劍橋分析公司依靠大資料分析影響2016年美國大選,或是Facebook依靠使用者研究實現精準的廣告投放,都說明了一個基本事實:大資料是可操控的,人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都可以依靠資料的過濾及呈現,進行控制與干擾。或許說,這根本就是網際網路時代下,很多網路平臺的運營模式。

    有人曾計算得出,Facebook上的每個使用者能夠為其帶來2.76美元的收入,而這些收入的實現,則是依靠對使用者特徵的準確分析,進而實現精準的廣告投放。那麼,在大資料的背景下,你做出的決定,究竟是你自己做的決定,還是“他們”想讓你做的決定。

    大資料技術的可怕之處就在於,我們的個人資訊可能一不小心就會被洩露,在大資料時代的背景下,每個人幾乎都是透明的,呈現的資料分析真的能夠讓一個陌生人來了解的你的全部。但一門技術可怕到極端,他的反向必然是有著巨大的益處,正所謂物極必反!

    大資料技術於個人

    其實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在追求的是更加透徹的瞭解自己,唯有真正的瞭解自己,才能讓自己更加優秀。在生活中,可以想象一下,有這樣一個智慧家居:瞭解自己喜好、知道自己時常購買的物品的風格、價格無間、品牌等等,而且對自己的需求總能第一時間知道並且會列出更多你需要的東西,是不是生活頓時變得更加通暢了,有更多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

    其實這個成品,大家都已經見識過了,就是我們的人工智慧機器人,而支撐人工智慧的正是大資料技術,蒐集資料、獲取資料、分析資料等等,背後就是一個龐大的大資料系統。

    大資料技術於企業

    現今,企業的營銷模式都在從粗曠式營銷轉型向精準式營銷。而企業處理的資料呈現七個方向的轉變。平臺虛擬化、支付網路化、終端移動化、金融供應鏈化、物流社會化、服務專業化、營銷精準化、前五點呢,使得企業能夠獲得的資料量非常龐大,而後兩點則要求企業必須對資料進行分析,才能達到精準營銷專業服務的目的。

    大資料技術是可怕但又是可敬的,生活在大資料時代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更好的維護好自己的隱私,更好的研發大資料技術,讓大資料技術的利端更加凸顯,強勢壓倒弊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醬油不是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