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梅小李

    1.打好基礎。會計專業的基礎課程一定要認真學習

    2.多做實驗,學好理論知識後一定要去實踐

    3.只會死記硬背會計分錄卻不知道會計科目間的勾稽關係、只知道財務報表的編寫規則卻不清楚各報表間的勾稽關係,這樣是不行的。多參加實訓,去讀懂藏在數字下的各種財務知識,方能迅速進步

    4.如果時間充足的話,然後自己的自控力不夠的話,建議可以報個班系統的去學習

  • 2 # 老李講智造

    學好會計基礎知識一定不能死記硬背,要先學會方法,再填充內容。也就是說,你要先建立自己的會計思考邏輯框架。這麼說有點抽象,建議你看一本書<窮爸爸、富爸爸>,一本書是寫如何學會投資方法的,但是我最受益的是裡面用小學生都能看懂的方法,教會你實際業務和資產負債表以及損益表的關係。建立了這樣的思維邏輯後,你再看科目表,三大報表,就不用背,而是理解了,理解後,在學習內容,自然事半功倍。

  • 3 # 潞安有料

    會計學是一種藝術。

    但我認為,會計更像是一種能改變你人生觀的思維方式。或者說,會計是一門宗教,或者是哲學的一個門派,就像馬克思主義,佛,道等等。

    它有自己獨特的世界觀,並且有自己的方法論。宗教也是這樣。這些都與宗教很相似。

    你一但做了會計人,你就不由自主地想去用會計來拆解生活中一切經濟現象。複式記賬法遵循資產不滅定律,是十分嚴謹和科學的。比如今天買西瓜一隻,可借記管理費用-餐費,貸記庫存現金。今天走在街上被人搶了手機,還把頭給打破了縫了好幾針,可按照意外損失的方式清理固定資產,同時借記管理費用—醫藥費,貸記銀行存款。

    你養的王八生了一公一母兩個小王八,那麼一個會計師可能會這樣想:

    借:庫存商品—公王八,

    固定資產—母王八。

    因為公王八是賣錢做湯的,是商品。母王八是留著下崽的,是資產。

    會計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它像程式設計師思維一樣,可以解釋生活中幾乎一切的經濟現象,它直接和金錢發生關係,活潑潑一點都不死板,是一門最有用的學科,沒有之一。

    (二)為什麼?

    會計的難學之處,又在於如下幾個方面:

    1.從工作量和技術層面來講,它無異於一門工科,強度大,易猝死。我會說課本第一章就寫著,一個好會計具備的基本素質是一個強健的身體?

    2.從對一個成功的會計必備的管理和人際技能來講,它又要求會計人不能那麼呆板,大多數大公司的ceo要麼是會計出身,要麼懂會計,這樣才能不被會計牽著鼻子走的同時妥善處理好經營和資金的關係。業內有句話,一個企業沒有利潤是痛苦的,但沒有現金,是致命的。例如一個市值百億年利潤幾億的公司,能因為賬面上週轉不開僅僅兩千萬人民幣而破產。所以一個公司的領導者不懂會計,不懂財務管理是悲哀的。

    3.從會計的自我保護和職業素養的要求上來說,會計同時也應該是個法律人。一個法盲會計很容易因為不懂自我保護而鋃鐺入獄。

    4.從會計的實際操作和就業適應性層面上來講,會計是應該懂一些檯面以下的潛規則的,並且要做到恰到好處,不觸及底線。或者說不把自己套進去,所以一個好會計必然是長袖善舞的。

    (三)怎麼做?

    第一步:搞清楚會計學賴以建立的學科基本假設和基本前提,不要去質疑它的基本假設。我講過會計是一門宗教,一門藝術。一個教徒是不能去質疑宗教的基本假設的,某人信某種教,就是默認了神是存在的。我們學習並且使用一種藝術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也是默認了我們認可這種藝術形式的。如果你想學好現有的知識,你不能去探求基本假設的錯誤可能,因為要求一個系統中的變數去檢測系統bug是不現實的。等你有了高深的研究水平之後,你才能瞭解所以批判,去研究一下基本假設的合理性。如果你在開始階段就質疑基本假設,你會誤入歧途,就像孔子說的,思而不學則殆。還沒學好一門學科的基本知識體系,就像質疑它的終極存在性,這種“思”只能是胡思亂想,是沒有理論依據的。

    第二步建立會計思維和會計邏輯。準備如下課本。

    第1本:世界上最簡單的會計書,一個檸檬攤的案例。

    第2本:任意一本好的會計學原理。要求簡單易懂。

    第3本:企業會計準則(網上時常搜搜政策變化)

    第4本:中級財務會計學(推薦紅皮華人大版,雖然很多,但事無鉅細非常全)

    第5本:北大,東北財經或者其他比較強學校的教材,這個網上搜得到。

    第6本,cpa教材財務會計部分。

    第7本,acca科目七教材(基礎會計部分)以及科目中英文對譯表。

    最後,準備一個能上網的電腦,並確保自己需要列印的時候可以比較方便地找到印表機。

    第三步,按照課本順序逐漸讀懂,用3w學習法,重點記住每個章節、每種資產或負債的定義或界定範圍(what),理解各個賬戶科目的勾稽關係(why),知道資金是如何流動的(how),並會做會計分錄。不懂的問題以及科目,我都是直接百度那個科目,看百度百科,找相關例題,並且翻我有的三個版本的課本(人大,北大,以及自己學校的),以及cpa教材,透過對比找出最合適的一種解釋(因為有些事項的處理,學界觀點並未統一)我覺得那些資產界定準則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背會才會有學習的抓手。

    第四步,大量做題。會計就是做題做分錄,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肯定會有,因為你會費解,為什麼這筆賬這麼做呢?),多看幾遍書,勤百度,再不會的話就放三個月再來看,可能就會了。實在不會了,查資料也無果,就強行記住,總有一天會明白的。

    我們教授,業界挺有名的某老師,送的一句話,要想學會計,就要多做題,會計不做題,等於沒複習。

    第五步,找個質量好點的筆記本,把分錄大全和公式大全整理下來,具體如下:第一頁,常用會計科目表抄一遍,第二頁貼上四個現值終值係數表,第三頁開始整理。不要拘泥於形式,會計課本都說了,會計學資訊質量基本要求是實質重於形式。不會的做得詳細點,會的做得粗略點。難點:實際利率法(一定仔細看),各種金融資產的細部處理,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權益法,存貨的各種處理方法以及各種準備的計提,企業合併,各種稅的核算,財務報告,日後事項。

    建議找個製造業企業從期初建賬到期末的全過程來核算,詳見各種手把手教你做會計之類的書,書店有很多。建議弄個本子,按照書上的框架,自己整理會計分錄,不斷抽象,不斷簡化。

    框架上總體把控,細節上不斷與遺忘鬥爭,讓自己的大腦始終在主幹骨架上填充滿會計學的肉。

    第六步,找個會計學學霸同學顧問。你不會的可能別人會。會做賬並不一定厲害,任何一個哪怕是別的專業的自學的都可以做到這一點。厲害的是明白這筆資金流動其中的義理,並且明白現有的會計政策還有哪些空白,未來的會計發展方向是什麼,以及建立在實際經驗基礎上的職業判斷。這是一種內功,非浸淫其中一生,不能做到。

    會計是一片大洋,我還是個在岸上造船的遠航者。但我愛這片海。

    為會計事業健康工作五十年。

    第七步,讀一些期刊,例如《會計研究》,《財務與會計》,《上海會計》,《財會學習》,《財務與會計導刊》。 等,可以去知乎上搜索有哪些會計學期刊?關注行業的研究方向。並且把剛才推薦的acca教材讀了,整理出acca的一套分錄和名詞對照表,有些問題你看原版教材往往會弄得更清楚,因為外國的課本邏輯性更強。國內課本往往邏輯性比較差,有一些解釋不清楚的地方。

    第八步,上網找上市公司報表做財務分析。

    第九步,考證,實習。

    會計是個挺辛苦的學科,並不像中文,歷史等學科,舒舒服服看看書就行了,課很多,題量很大,並且不像文史類那樣看了就能懂,有很多賬戶挺彆扭的。中國第一個會計據說是大禹,他老人家就是過勞死的,要有心理準備。

    寫的不完善,時間倉促請諒解。

    我覺得,假設每天學四個小時的話,想吃透會計,達到中級財務會計師水平,憑個人理解力不同,大概得兩三年左右。個人見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見過或經歷過傳說中的夢遊嗎?那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