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田讀史講故事

    孟子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意為:成就大事業的君子,留給後代的恩澤也不過幾代人而已。後來這句話演變為“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也就是俗語“富不過三代”的由來。

    喜歡三國故事的朋友都知道,孫吳政權能割據江東、“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實仰賴於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人的豐功偉績。把這四人並提的說法最早出自於陸機(陸遜之孫)

    的《辨亡論》:“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疇入為腹心,出作股肱”,南宋洪邁《容齋隨筆》又把這四人概括為“東吳四英傑”,而小說《三國演義》的廣泛流傳,民間乃有東吳“四大都督”之說。那麼,“四大都督”的後代有沒有擺脫“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歷史規律呢?

    一:周瑜

    周瑜(175-210年)

    周瑜與東吳政權奠基者孫策有“總角之好”,21歲隨孫策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總攬東吳軍事,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奠定東吳“三分天下”的基礎。210年,在準備征伐益州時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周瑜死後,孫權親自穿上喪服為他舉哀。靈柩運回吳郡時,孫權又親自趕到蕪湖去迎接。

    周瑜死時二子一女都還很小,多年後,孫權為他的長子孫登迎娶了周瑜的女兒周徹,又把女兒孫魯班嫁給了周瑜的長子周循,對周瑜後人的恩寵可謂無以復加。孫登後被立為太子,只是死得太早而沒能繼承帝位;周循有其父當年的風範,但是沒有留下後嗣就去世了。

    周瑜的次子周胤也娶了宗室女,孫權稱帝后,封他為都鄉侯,在所有功臣的後代中爵位最高。但是周胤居功自傲、沉湎酒色而不思悔改,後來犯罪被免官奪爵、貶為庶民。幾年後,在諸大臣的請求下,孫權感念周瑜的功勞,打算恢復周胤的待遇,但恰在此時周胤病死。

    周瑜的侄兒周峻,也因為周瑜的功勞而被任為偏將軍。周峻死後,其子周護秉性極壞,孫權就沒有再任用他。

    二:魯肅

    魯肅(172-217年)

    魯肅是周瑜的好友,經後者引薦為孫權獻上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相似、而更早數年的《榻上策》得到孫權的賞識。

    赤壁大戰前,正是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這才促成孫劉聯盟破曹。赤壁大勝之後,孫權親率眾將、大張旗鼓迎接魯肅歸來,問他:“我扶鞍下馬迎接你,足以表彰你的功勞了吧?”而魯肅回答說還不夠,聽者無不驚愕。魯肅又說:“等你威加海內、完成帝王大業,再用軟輪小車召見我,那才是真正的顯揚啊。”

    後來,劉備到京口拜會孫權,周瑜等人請求將其扣留,只有魯肅勸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把劉備培育成能共同分擔曹操壓力的強援。其大戰略家的政治膽略和遠見卓識讓得知訊息的曹操震驚得連筆都掉了在地上。

    周瑜死後,孫權採納其生前建議,令魯肅接替周瑜職務。

    217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他發喪。

    早先,孫權把魯肅比作鄧禹(東漢光武帝劉秀“雲臺二十八將”之首),群臣都以為過譽。後孫權稱帝時,解釋說最初劉秀並沒有成為帝王的志向,是鄧禹勸說他立下雄心;而魯肅在與孫權見第一面時就提出了統一天下、建立帝業的謀略,所以才拿他與鄧禹相比。

    魯肅死時,留下遺腹子魯淑。魯淑長大後封昭武將軍、都亭侯,歷任武昌督、夏口督。《三國志》說他:“所在嚴整,有方幹”,但沒有實際的戰績。274年去世,其子魯睦襲爵。

    280年,東吳滅亡,魯睦的結局不明。

    三:呂蒙

    呂蒙(179—220年)

    四大都督中,呂蒙出身最為寒微,十五六歲就偷著跟姐夫鄧當出去作戰,母親要責罰他,他說:“這貧賤的日子難以為繼,說不定能因戰功而取得富貴呢。”

    呂蒙出身行伍、沒有文化,成為將領後才在孫權的勸說下開始發憤勤學,是中國古代將領以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之一。魯肅曾經輕視呂蒙,後聽取他應對荊州關羽的五種方略才大為歎服,留下“非復吳下阿蒙”和“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千古佳話。

    魯肅去世後,呂蒙繼任都督,他違背了魯肅“聯劉抗曹”的戰略規劃,設計襲取荊州,殺死了蜀漢名將關羽。東吳政權奪取荊州,以呂蒙為首功。孫權任命他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呂蒙推辭再三,而孫權都不答應。封爵還未頒佈,呂蒙突發暴病(有人猜測220年或發生瘟疫,因史載呂蒙與東吳大將甘寧、孫皎、蔣欽等死於這一年)。

    孫權時在公安,將呂蒙接來安置在自己的內殿精心治療。當醫者為呂蒙針灸時,孫權就為之痛苦不安;想多探視又擔心影響他休息,就命人鑿通牆壁暗中觀望;發現呂蒙吃下點東西,孫權就有說有笑;發現呂蒙不進飲食,就長吁短嘆、夜不能寐;呂蒙病情略有好轉,孫權就下達赦令,讓群臣都來慶賀......

    然而呂蒙最後還是在孫權的內殿去世了,死時四十二歲。呂蒙生前把所得的金銀財寶和各種賞賜都封存在府庫,死後全部交還朝廷。孫權為此越加悲傷。

    呂蒙的嫡子呂霸繼承了孱陵侯的爵位,但是很年輕的時候就去世了。他的哥哥(呂蒙庶子)呂琮繼承爵位,呂琮壽命也不長,死後由其弟呂睦繼承爵位。再往後就沒有相關記載了。

    四:陸遜

    陸遜(183—245年)

    陸遜本名陸議,出生於華亭(今上海)。受《三國演義》的誤導,陸遜給人的印象是周瑜、魯肅、呂蒙等人的晚輩,但其實陸遜只比周瑜小8歲。當初,孫策為鞏固孫吳政權曾嚴厲打擊當地豪強。孫權執政穩定後,為籠絡江東大族,把孫策的長女嫁給了顧雍的長子顧劭,次女嫁給了朱治的次子朱紀。

    214年,顧劭去世後,孫權又把孫策長女改嫁給了陸遜。顧、陸、朱、張吳郡四大姓逐漸成為孫吳政權的中堅力量。

    219年,東吳奪取荊州,呂蒙為首功、陸遜其次;222年,陸遜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解除了蜀漢對東吳的威脅;228年,陸遜又在石亭之戰大破曹休,為孫權稱帝創造了條件。

    229年,孫權稱帝,為表彰陸遜,特為他在大將軍之上設定了地位高於三公的上大將軍,並輔佐太子孫登,掌管陪都武昌諸項事宜。

    244年,陸遜又接替顧雍出任丞相,出將入相,在文武兩方面都位極人臣。後因捲入孫權立嗣的“二宮之爭”,孫權多次派遣宮中使者責備陸遜,陸遜竟因此悲憤痛恨而死,享年六十三歲。他為官清廉,死時家無餘財。

    陸遜長子陸延早夭,次子陸抗襲爵。孫權禁絕他拜會賓客,又以別人誣告陸遜的二十件罪狀責問他。陸抗不加思索,對每件事都作出有條有理的辯答,才使孫權的不滿有所消減。

    251年,陸抗還都治病,要離開時,孫權流著淚與他告別:“我過去聽用讒言,對你父親在君臣大義上不篤厚,因此虧待了你。我前後責問的材料,已全部燒燬,不要再讓人看到那些了。”這才算是最後為陸遜恢復了名譽。

    陸抗後來多次擊敗晉軍的進攻,成為孫吳的中流砥柱,被譽為東吳“最後的名將”。

    陸抗(226-274年)

    274年,陸抗去世,長子陸晏繼承爵位;次子陸景迎娶公主,亦被封侯。

    280年,吳國滅亡,陸晏、陸景相繼被殺。陸抗的四子陸機、五子陸雲退居家鄉華亭,閉門勤學,成為西晉著名的文學家,兄弟並稱“二陸”。可惜這並不是他們的最終結局。

    289年,陸機、陸雲來到京師洛陽,得太常張華的舉薦,名動天下,時有“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三張:西晉文學家張載及其弟張協、張亢)之說。

    在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八王之亂”中,陸機受成都王司馬穎所遣討伐長沙王司馬乂。陸機因家中三代為將、為道家所忌,加上客居他鄉為官、易遭至讒言,堅決請辭都督之職。但司馬穎不同意,後陸機在七里澗戰敗、遭讒言攻擊、與其子陸蔚、陸夏一起在軍中被殺。臨刑前,陸機感嘆:“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時年四十三歲。陸機既不當死罪,士卒都為他感到痛惜。

    陸機戰敗、被處以“夷三族”,陸雲因此入獄。儘管許多名流上疏請求陸機之失不應株連陸雲,但陸雲最終還是和幼弟陸耽一起遇害,時年四十二歲。

    (陸機《平復帖》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名家真跡,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踏實的句子一二年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