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
2 # 青蛙與王子
甲午戰爭結束後,李鴻章被派往西方訪問歐美各國,在訪問期間受到美國的高規格待遇無非是想能在中國獲得更大的利益。
其次,李鴻章是洋務派領導人之一,長年與西方各國打交道,屬於親西方國家的高官,尤其是在中日簽訂的《馬關條約》後,想借助美國來制約日本,達到“以夷制夷”的效果。作為西方霸權主義國家的美國看到日本在中國獲得的利益,更是不想看到被西方化的中國落入彈丸小國之手,趁機也想瓜分中國,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在李鴻章訪美期間受到總統克利夫蘭的接見,並同時轉交光緒帝與慈禧的信件,信件內容我們不得而知,但我想無非是一些交換條件,這只是猜測,因為美國永遠都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另外在訪美期間李鴻章還特意去祭拜了格蘭特,這次的祭拜不僅出於兩個人的私交,更是道出了李鴻章的心聲,因為此人曾建議李鴻章“仿日本之例而效法西方,廣行通商”,如是則“國勢必日強盛,各國自不敢侵辱”。然而清政府並沒有聽取其意見,最終清政府走向滅亡
-
3 # 坐古談今
李鴻章歷時半年,受到了歐美大國的高規格接待。例如英國為了招待李鴻章的晚宴費用、煙花燃放等就花了3.7萬兩白銀。世界各國女王、國王、總統紛紛接見,可以說排場十足。那麼,他們有什麼目的嗎?無非就是亞洲最肥的肉。
當時的中國,就像這塊“翡翠豬肉”一樣讓人垂涎,為了吃到嘴裡甭說高規格對待權貴個人,就是把對他的讚揚提高到後世的墨西哥總統迪亞斯被讚揚的“全人類偉人”高度也完全可以。
(1)歐美各國高規格招待李鴻章的目的
例如美國則是因為“排華法案”在中國形象大幅度下滑,而其國力在當時只能屬於三流國家。只有1898年之後,美國打敗西班牙才躋身二流列強之列,在國際上只能追隨英國外交政策。所以,以這一實力美國唯有改善中美形象才能更好地侵華。
其他各國的具體目的我們在其他文章再說吧,全說了字數太多。
總之,英法美三大國著重點是在經濟,俄德則是在領土上有需求。
(2)李鴻章兩大出訪任務全部失敗,讓世界各國看到中國這塊兒大肥肉,有不用強硬手段就可以分食的可能——李鴻章利用最後的國力得了所有面子兒和個人好處,國家的好處一點兒沒有
李鴻章與沙俄簽訂了《中俄密約》,然而,期間就有李鴻章諸多受賄疑雲。
同時,李鴻章這次出訪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關稅問題,希望和日本一樣“與西方關稅平等”,結果,世界各國在隆重迎接李鴻章的時候一個國家也沒接李鴻章的話茬兒。既然,人家那麼重視你,總該給你面子兒吧,結果,人家談的只是怎麼搜刮中國。談的是修建鐵路等你掏錢、他們賺錢的事兒。
最後,因為李鴻章出訪過程中過於高調,企圖重新再起之心過於明顯。導致回國後繼續被雪藏。西方各國對此大呼“賠本兒”。回國次年德國、沙俄、英國先後發難以武力開始瓜分中國!
-
4 # 王莊村口有條龍
其實很簡單,李鴻章在洋人眼中儼然是清政府最有權勢最懂洋務最有能力的當權者,儼然就是他們眼中的中國首相。也就是李在簽了馬關條約後被自己人輿論侮辱了這麼久才導致現在我們很多人說他賣國賊。其實李就是清政府當時的中流砥柱,就像梁啟超所言一樣,李也是受困於當時歷史發展所限,就像他對孫中山所說的那樣,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他扶大廈於將傾,而不是破鼓眾人捶,牆倒眾人推,他盡忠職守,縱橫捭闔於列強之中,為清政府爭取最後一點利益,不也是為中華民族的老百姓爭取利益嗎?比起悠然南山的陶淵明來講,這種不逃避現實,不獨善其身而儘自己所能鞠躬盡瘁的人更值得尊重。這些西方人都應該能明白,所以尊重李鴻章理所當然。就像後來伊藤博文一樣,十分尊敬李鴻章
-
5 # 江東汪郎
公元1896年,李鴻章出訪歐美,西方各國列強給予這位號稱“東方俾斯麥”的老人最高規格的接待,是因為李鴻章是他們的老朋友。
自1871年天津教案開始,李鴻章就已經成為滿清政府和歐美列強之間的傳聲筒和筆桿子。
對於歐美列強來說,賣李鴻章個面子,滿足這位清國權貴的虛榮心,從而換取更多的國家利益,這買賣值得做。
為什麼?因為歐美列強已經看穿了大清國虛弱的本質!一紙《馬關條約》割了臺灣、澎湖、遼東(三國干涉後遼東沒有割讓,但臺灣、澎湖此後成為日本的殖民地),讓東亞小國日本一躍成為新晉的世界強國。
這讓試圖在大清國獲取更多利益的歐美列強看到了希望。
而這一切都是這位大清國的背鍋俠和軟腳蝦,宰相李鴻章一手促成的。
大清國就是一塊大肥肉,讓人垂涎欲滴。為了能吃到一口,拍拍李鴻章的馬屁,給他點甜頭,滿足下他的虛榮心又有什麼不可以的!
歐美列強沒有那麼多虛的,國家利益高於一切,這就是它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當然,各國高規格招待李鴻章的訴求,或者說彰顯國家利益的側重點不同,是根據它們自身的國力和政策決定的。
比如美國。當時的美國在1898年打敗西班牙之前,一直處於世界三流列強之列。
所以它的側重點在拉美,視拉美為它的後花園。而對於亞洲,美國只是追隨其母國英國的步伐,以“利益均貼”為口號,試圖從英法的口中獲取在中國的利益!
比如德國。經過第二次工業革命,德意志帝國已經具備了挑戰英法列強的實力。
德皇不僅強行和英、法、西、葡等老牌列強瓜分非洲,對於亞洲的財富更是垂涎欲滴。對“Sunny下地盤”的渴望,也就註定了德意志帝國的國家策略是以土地為主。
所以李鴻章訪問的歐美八國,對大清國都是虎視眈眈,利益才是它們的首要任務!
其實李鴻章的這次國事訪問是帶著政治任務去的,最後成全的是他自己,而國家利益沒有得到貫徹!不得不說慈禧老太婆用人還是精準的,在她看來大清國的事就沒有李鴻章不能解決的。
她認為作為歐美列強的老朋友,李鴻章一定能解決兩大任務。
一是瞭解西方國家的政治和外交,找到解決大清國在甲午戰敗後面臨的困境;
二是解決關稅問題,希望和日本一樣“與西方關稅平等”。
只是這一次慈禧失算了,從封建士大夫體制出身的李鴻章,根本就不能真正做到以國事為公!一紙《中俄密約》讓列強們看到了進一步開啟中國大門的希望。
所以當李鴻章到達德國後,受到的招待規格遠超出了沙皇俄國,以致於英法等國都處於吃醋的狀態。
李鴻章根本就不知道歐美列強的心思,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商談關稅事宜,它們在乎的是李鴻章這次能給他們帶來多少利益!
政治任務沒有圓滿完成,反而讓自己獲得了超多的好處,這讓慈禧對李鴻章大失所望。一氣之下就把李鴻章趕到了廣州,讓他遠離了權力中樞。
這就讓視李鴻章為老朋友的歐美列強不幹了,它們認為這是清政府的使詐,唯有武力才能再次迫使清政府妥協!
1897年,德意志帝國以傳教士被害為由第一個發難,出兵強佔了山東膠州灣,作為它們在遠東的第一軍港,揭開了瓜分中國的序幕!
回覆列表
雖然大清在國際的地位很低,在對外交流甚至是對外戰爭中一塌糊塗。但大清仍然是東亞第一大國。在甲午戰爭之前,大清的GDP仍然是全球第一,也是西方對外出口貿易的第一大國。
我們都知道大清的武器和生產裝備當時已經落伍於世界。所以,大清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武器裝備都要靠外國的技術,甚至是資金貸款。落後的大清連最基礎的步槍和大炮都不能生產,光是武器進口就能給西方國家帶來巨大的生產訂單,並且從中獲得鉅額利益。
大清和民國時期都很喜歡使用德中國產品。無論是毛瑟步槍還是克虜伯大炮都是巨大的海外訂單,其中1889年像克虜伯公司提交的最大的火炮訂單就價值550萬馬克。像陸軍的步槍以及子彈,大炮以及炮彈,北洋水師的艦艇生產,後勤保障,船廠的建設和人員的培訓…………軍火的暴利是難以想象的李鴻章參觀馬克沁新式重機槍,當他看到馬克沁重機槍將一棵樹,還攔腰打斷的時候高呼這武器太厲害了。但是又說,這武器消耗的子彈速度太快了。
所以為了穩定李鴻章這個巨大財富的客人。他所到的國家都會以更高的規格來接待他。除了他是東方大國來的客人外,他還是東方來的巨大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