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柚子愛游泳

    l、常見胃腸道寄生蟲的特點 ①蛔蟲:是一種大型線蟲,呈紅色或黃白色,有些象蚯蚓,主要寄生在豬小腸?有時移行到膽囊和胃裡,偶爾會發現蟲體由口和鼻孔裡鑽出來,患蛔蟲病的豬生長髮育不良,嚴重感染時,變為僵豬,甚至死亡。 豬蛔蟲的受精卵,隨豬糞便,同排出體外,在適宜的溫度和溼度下,約經17- 20天,發育成為有感染性的蟲卵,可汙染飼料或飲水。當被豬吞食後,卵殼即被小腸液消化溶解,幼蟲脫殼而出鑽入小腸壁,隨血液或直接經組織而進入肝臟,再隨血液經右心室到達肺臟,然後由經微細血管進入肺泡,再經細支氣管移行到支氣管和氣管。在氣管中與粘液一起到達咽部,隨吞嚥而到達胃腸中,在小腸中發育成蟲。 ②豬棘頭蟲:為淡紅色或黃色的大型蟲體,外觀有些象蛔蟲,頭部較粗大,有一個能伸縮帶鉤的嘴。主要寄生於豬的小腸裡。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後,如果被食糞甲蟲(金龜子、天牛及其幼蟲)吞食,就會在體內發育成侵襲件幼蟲,豬吃了這種甲蟲後就被感染。蟲休在豬休內的寄生時間為10~20個月。 ③薑片吸蟲:蟲體扁平,象生薑計一般,呈肉紅色。成蟲雌雄同體,主要寄生在豬小腸的粘膜上。蟲卵隨掐糞便排出後流.入水中,在適宜的條件下孵出毛蚴。毛蚴鑽入扁卷螺體內寄生,發育為尾蚴。以後尾蚴離開螺體,附著在水生植物如紅菱、水浮蓮、浮萍等莖葉上,尾部脫落形成囊蚴, 當豬吃了沾有囊蚴的水生飼料後,囊蚴即經冒移至小腸,囊中幼蟲逸出而吸附在小腸的粘膜上, ④豬杆蟲:為一種很細小的線蟲。雌蟲寄生於小腸內。蟲卵隨豬糞便排出體外後,根據外界條件的好壞,有直接發育和間接發育兩種形式。豬經口或面板感染後,其可由肺臟到達小腸,發育為雌蟲。 ⑤豬結節蟲:為灰白色的小棍棒狀蟲體,寄生在豬的大腸裡。蟲卵隨豬糞便排出體外,在適當的環境中,經2—3天孵出幼蟲!再經4~8天變為侵襲性幼蟲。豬食入含有這種幼蟲的飼料或飲水後即被感染。幼蟲到達大腸後,鑽入腸粘膜,使腸壁形成結節,然後再回到腸子裡發育為成蟲。 ⑥豬鞭蟲:豬鞭蟲是一種線蟲,頭部細長,尾部短粗,從外表看很象一條鞭子,所以叫鞭蟲。其寄生在豬的盲腸裡,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在適宜的條件下,經20—30天變為有侵襲性的蟲卵。當飼料或飲水被蟲卵汙染後,即進入貓體,在盲腸粘膜深處,約經過1個半月發育為成蟲。 ⑦豬胃蟲:是一種紅色的毛髮狀的小線蟲,寄生在豬的胃內,其發育過程中也需要食糞甲蟲為中間宿生。2、臨床症狀 以上這些寄生蟲在豬體內少量寄生時危害性不大。但是大量寄生時,對豬隻的生長髮育則有很大的影響。一般能引起豬的胃腸發炎,使豬貧血、消瘦、發育不良。大量蛔蟲寄生,能引起腸管阻塞。有時蟲體鑽入膽管,可導致黃疸,並能引起豬隻死亡。棘頭蟲有時能引起腸穿孔、腹膜炎。結節蟲能使腸腔狹窄。蛔蟲和杆蟲能引起肺炎。3、預防措施 ①定期驅蟲。每年春秋季各驅蟲1次。仔豬最好在2月齡和5月齡時各驅蟲1次。 ②搞好豬圈和運動場的環境衛生,保持清潔乾燥。經常用開水沖洗飼槽,定期用4%的熱苛性鈉溶液進行圈舍消毒。②豬糞和墊草採用堆肥發酵的方法處理,以殺滅寄生蟲卵和·幼蟲。 ④注意飼料的清潔,防止被糞便汙染。4、治療方法 ①按每公斤體重0.1~0.5克的比例內服敵百蟲,對驅殺豬蛔蟲、結節蟲、鞭蟲、胃蟲、薑片吸蟲等均有很好的效果。 ②四氯乙烯,按每公斤體重30毫克的比例拌料餵給,對驅殺棘頭蟲有一定效果。 ③驅蟲淨(四咪唑),按每公斤體重30毫克的比例拌科餵給,對驅殺豬蛔蟲、棘頭蟲都有一定效果。左咪唑按每公斤體重20毫克的比例內服,對棘頭蟲感染有效。

  • 2 # 穀雨韋Vlog

    豬的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和輪狀病毒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觸傳染性腸道疾病,其臨床症狀很相似,主要特徵為嘔吐與嚴重水樣腹瀉、脫水,而且有時呈混合性感染,合稱為豬病毒性腹瀉。  豬傳染性胃腸炎  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主要發生於秋末至春初寒冷季節,傳播迅速,新疫點多呈暴發性流行,老疫點常見地方性流行。其傳染源為病豬和帶毒豬,透過糞便、嘔吐物、乳汁、鼻分泌物和呼氣排出病毒,汙染飼料、飲水、空氣、土壤以及車輛、用具後經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其它豬隻。各種年齡的豬隻均易感染髮病,兩週齡以內仔豬發病率很高,在經過短暫的潛伏期後突然發病,幾天內蔓延全群,部分患豬首先出現一過性嘔吐,繼而發生急劇頻繁的水樣腹瀉,糞水呈黃色、淡綠或灰白色水便,腥臭,常夾雜有未消化的凝乳塊,造成病仔豬嚴重脫水,死亡率很高,有的可達100%,耐過仔豬因生長髮育受阻而成為僵豬。隨著日齡增大,病死率逐漸降低。較大豬隻感染後的症狀輕重不一,青年豬幾乎全欄或全棟豬舍發病,通常可見食慾不振,腹脹,接著發生水樣腹瀉,呈噴射狀,洩瀉物中可見到未完全消化的飼料,一般1周左右腹瀉停止而康復,併產生主動免疫,但在一段時期內生長受阻,有50%左右的康復豬帶毒排毒達2~8周甚至更長(104天)而無臨床症狀,這也是本病週期性暴發難於消滅的主要原因。哺乳母豬腹瀉後泌乳減少,並加速哺乳仔豬的發病和死亡。妊娠母豬偶爾可見流產。

    豬流行性腹瀉  該病遍及全球各主要養豬地區,主要發生在冬季,也能發生在春秋季節,各種豬都可感染髮病,但傳播速度比傳染性胃腸炎較慢,病程較短,死亡率低。其傳染源為病豬和帶毒豬,透過糞便、唾液等排洩物、分泌物排出大量病毒汙染環境,易感豬透過攝入被汙染的飼料、飲水而引起發病,有些豬嘔吐,隨即發生腹瀉,呈灰色或黑色水樣,精神欠佳,厭食,病程約1周,1周齡以內仔豬嘔吐症狀多發生在吃奶後,易因嚴重脫水而死亡,死亡率平均為20%~30%。成年豬可能只見嘔吐和厭食而不腹瀉,死亡率很低。但有的幼齡仔豬可能不發病,而較大日齡的青年豬或育肥豬可能出現急性暴發性腹瀉而死亡。

    豬輪狀病毒感染  

    該病是由輪狀病毒病毒群引起的多種動物腹瀉的一種傳染性人畜共患病。該病遍及全球,廣泛分佈於各種豬場,各種年齡的豬均可感染,一般呈地方性流行,主要經消化道傳播,感染率有時高達100%,通常與傳染性胃腸炎、病源性大腸桿菌甚至球蟲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成年豬、經產母豬與種公豬一般呈隱性感染,極少發病。感染7日齡以內仔豬的死亡率極高,可達100%,隨著日齡增大,死亡率降低,8周齡內發病率50%~80%。新生仔豬在缺奶或母源抗體不足時容易感染髮病,病豬劇烈腹瀉,迅速脫水,食慾不振,餵食後出現嘔吐常是腹瀉的先兆症狀,腹瀉糞便呈水樣或糊狀,病程3~7天,常因脫水而死亡,特別在寒冷時或與豬傳染性胃腸炎、大腸桿菌等混合感染時病程重劇,死亡率很高,10~21日齡仔豬多表現為類似白痢(乳痢),斷奶後多為黑灰色水樣,數日後可康復而產生抗體,但因其抗體持續時間較短,還會出現重複感染。

    綜合防治措施  

    由於豬的這幾種病毒性腹瀉主要發生於秋冬季節,仔豬感染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較高,由此給養豬場戶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現在天氣正逐漸轉涼,很快就要進入這幾種病的流行季節,故此提醒廣大養豬場戶做好預防措施,以便儘量減輕由此而造成的經濟損失。  (1)後備母豬在配種前應注射疫苗、豬流行性腹瀉滅活疫苗,使之產生足夠的主動免疫;懷孕母豬在產前3~4周注射豬傳染性胃腸炎和輪狀病毒二聯疫苗、豬流行性腹瀉疫苗,仔豬在獲得母源抗體被動免疫的同時,應在8~10日齡口服0.3~0.5頭份豬傳染性胃腸炎和輪狀病毒二聯弱毒疫苗,20~22日齡再注射豬流行性腹瀉滅活疫苗,使之建立較高的主動免疫水平,減少發病死亡。

    (2)豬群中發現有病毒性腹瀉發生時,由於沒有有效治療藥物,應迅速採取防疫措施,加強消毒工作。對嘔吐物和洩瀉物應先噴灑消毒劑,約半小時後再衝洗,被汙染的用具也應消毒。對脫水嚴重的仔豬可靜脈注射或腹腔注射10%葡萄糖鹽水15~30毫升。  (3)對正在暴發的豬群用傳染性胃腸炎和輪狀病毒疫苗、流行性腹瀉疫苗在母豬產前5~6周和2~3周接種二次或一次,可以有效控制暴發,縮短暴發期,明顯減少或終止初生仔豬發病死亡。在控制後長期按免疫程式接種傳染性胃腸炎和輪狀病毒二聯疫苗、流行性腹瀉疫苗。  (4)做好場內的衛生消毒工作,也有利於預防和控制傳染性疾病的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witch怎麼在車裡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