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
2 # 老樊在拍照
本身就是一個進化中無用的小尾巴,拔掉它只能更舒服!想一想鱷魚、鬣狗等等動物的牙齒,人類開始吃熟食以後下顎已經蛻化到跟面部平齊,牙齒的數量也在減少,標準的牙列只有28顆牙齒,多餘的就稱之為智齒,其實智齒和牙列不整齊都是頜骨進化不成熟的標誌。
-
3 # 主錘牙醫李八十
既然牙醫要求你拔掉智齒,那就說明了留著是完全沒用而且還會有害的。拔掉之後是對身體有益的,具體哪類智齒需要拔除?拔智齒需要注意什麼?拔完後又有哪些注意事項?我來一一說明。
智齒拔除的適應症反覆引起冠周炎的智齒需要儘早拔除。引起冠周炎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生長方向不正、未完全萌出等。
已經發生齲壞的智齒需要拔除。智齒位置靠後,常常難以清理乾淨,極易發生齲壞,而且部分阻生的智齒視野十分有限,治療起來困難很大,醫生一般建議拔除即可。
沒有對頜牙的智齒需要拔除。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長出四顆智齒,很多人的智齒沒有對頜牙,這就容易造成智齒向對側伸長,引起與鄰牙之間的食物嵌塞,造成鄰牙齲壞。而且伸長的智齒也容易咬到對側的牙齦,造成牙齦損傷。
拔智齒需要注意的各個方面拋除大家都知道的高血壓、高血糖、心臟病患者拔牙要首先進行身體檢查不說,我說幾個大家平時都不怎麼注意卻事關重大的方面。
消毒衛生是否合格。拔牙器械可以說都會沾血,如果消毒不嚴格,交叉感染的機率可是大得很,不要貪圖價格便宜而染上其他疾病,孰輕孰重自己掂量。
醫生技術是否過關。這個方面作為患者很難判斷,但是隻要去正規口腔門診就診的話還是有保證的。拔牙技術不過關很容易造成牙齦撕裂、鄰牙鬆動、甚至牙槽骨骨折等後果。還有很多因為拔牙挺握持不當造成舌頭被捅穿的,這可能不被大眾知悉,但是我們作為牙醫可是很清楚。
並不是智齒出現病症之後才能拔除,還要“預防性拔除”。比如女性在懷孕前就需要把有隱患的智齒提前拔除,以免引起懷孕期間發病,治療用藥都十分受限。其他的像阻生齒,一旦發現就要儘早拔除,防止鄰牙齲壞。
拔牙後的注意事項拔牙後2~3天是幹槽症易發的時間段,需要格外注意飲食。任何過熱、辛辣刺激性食物都不要進食,根據情況服用2~3天的消炎藥或者靜脈注射消炎藥物。48h內不要刷牙漱口,防止拔牙創出血。在這之後就要按時刷牙,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
回覆列表
Sayings:
每年的9月20日為(中國)全國愛牙日,2018年全國愛牙日的主題為: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副主題為:護健康口腔,助健康體魄,享健康生活。顧名思義,愛牙日的設立是為了提醒大家關心我們的牙齒,喚起大家牙齒保健的意識。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是每個牙疼過的人“痛的領悟”。人有時候牙疼,並不是因為蛀牙,也沒有“上火”, 而是在長牙。按理說,早就過了換牙的年齡,怎麼還會長牙?這顆正在生長的牙就是“智齒”,它是人“成熟”的標誌,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遺留”的廢物。
在愛牙日到來之際,就和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引起牙疼的常見“罪魁禍首”——“智齒”吧!
智齒無傷智力,只傷牙齒
智齒,與智力無關
人的牙齒一共有28~32顆——牙齒的數量不該是個“常數”嗎?還真不是!有4顆“浮動”的牙齒數,就是為“智齒”預留的。
智齒不是門齒也不是犬齒,而是那顆最靠後的臼齒。在人類的基因中,牙齒數量的“出廠設定 ” 是32顆 :8顆門齒 、4顆犬齒 、8顆前臼齒和12顆臼齒。但當人在青春期之前完成換牙後,臼齒卻只長出8顆 ,也就是嘴裡總共只有28顆牙。因為那4顆智齒還處於“沉睡狀態”,就潛伏在“牙排”最後方,靠近喉嚨位置的牙齦中,上下左右各一。
▲智齒之名跟“腦力”一點兒不沾邊
通常,智齒差不多要在人18~25歲時才會甦醒,開始萌發。而這個時候正是人類大腦完全發育好、心智趨於成熟的階段,所以,人們就俗稱它為“智齒”。至於民間流傳的“長智齒就相當於長智慧”,八成是長輩對子女寄予的美好期望。而“拔掉智齒會影響智力”的說法,則更不靠譜——智齒連線的神經雖離大腦很近,但它只負責控制臉部溫度和咀嚼,跟記憶和智力無關。
早該退化的牙齒
實際上智齒人人都有,只是藏在牙齦下,不一定全都能長出來。只有一小部分人(不到17%)4顆都能長全,甚至有些人的智齒一輩子都處於沉睡狀態——因為,現代人類幾乎不需要它。
▲一些肉食比例大的人群,仍需要強大咀嚼力,所以他們智齒長出來的比較多。中國內蒙古、新疆一帶的人中,智齒的完全長出率,要比東部平原地區的人高16倍
我們祖先猿人的食物都很原生態,既有動物的皮和筋,也有植物的莖皮鬚根。 要把這些東西咬碎,就需要一口強大的牙齒,所以此時人的頜骨很大,這樣才能承載所有臼齒全力磨碎食物產生的咬合力。而隨著食物越來越精細,人 們不再需要費勁地咀嚼食物,臼齒也不用像以前那樣承擔大量工作,導致那顆最後才生長出來的臼齒變得可有可無,再加上頜骨也逐漸進化得緊縮下收,壓縮了智齒的生長空間,所以現代人的智齒大部分都不會長全——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說,智齒是人類進化中被淘汰的 “生物學性狀”。
▲進化中,由於食物的精細化,人類的下頜骨逐漸縮緊,智齒生長空間受到擠壓, 導致智齒多數不能正常長出
▲智齒個頭兒最大,原本在磨碎食物過程中,磨碎效果最顯著
牙齒中的“壞分子”按理說,智齒不再被人類需要後,應該逐漸退化甚至消失,但人類基因對它的調控卻滯後了,導致它依然在“ 表達 ” 著, 經常成為“搗亂分子”。
智齒之所以會在口腔中製造混亂,是因為作為牙齒中的“老么”,它在萌發時,大多數人的頜骨已經發育定型,牙齦並沒有給它留下“宅基地”。於是智齒只好犯渾,不是靠在前面兄弟的身上不起來,就是在牙齦裡“橫躺”著。如果它只是這樣“靜坐示威”也就罷了,可它非要時不時顯示下存在感,想加塞長出來。原本排列緊緻的牙排被智齒強行擠壓,就會扯動裡面的神經,讓人痛不欲生。
▲智齒斜生或逆生,擠壓到前面的臼齒,扯動牙齦裡的神經,引發疼痛
除了這種犯渾型的智齒,還有一種犯懶型的。有些人的頜骨天生較寬,算是給智齒預留了“宅基地”,但它卻生性懶惰,不想頂破牙齦長出來,而是想起來就動一陣,之後歇半年,歇夠了再動一陣。這就導致牙齦始終會有一塊凹陷,成了食物殘渣和細菌的聚集地,時間長了就會引發炎症,牙齦腫得老高,又是另一種痛苦了。所以很多時候,只要不是能完全長好的智齒,醫生都會建議將它拔掉,以防它們在今後作亂。
▲醫生透過X光片和口腔檢查,判斷智齒是否能生長完好,如若不然就會建議拔掉,以絕後患
▼
本篇圖文出自
《博物少年百科第1輯:不可思議的人體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