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門町吃在寧波

    如果真要說被寧波人視為生命的家鄉菜,那在我看來,必然是紅膏熗蟹。

    雖然我本身不是一個寧波人,但是來到寧波這幾年,瞭解到的寧波菜中,紅膏熗蟹無疑是最為頻繁的一個。從同事的婚禮到其他大大小小的宴會場合,餐桌上總是少不了這道紅膏熗蟹。要知道,寧波火車站的造型,就是一個梭子蟹的造型。紅膏熗蟹自古以來就是很多寧波人生活中佔據著非常大的比例,是寧波人飲食文化的代表。而且紅膏熗蟹還是寧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見其地位。

    而且,紅膏熗蟹也是我來到寧波之後第一個愛上的海鮮。作為一個懶癌患者,我一直對於水產類的食物非常厭惡,主要是因為吃起來麻煩,像吃魚要挑刺,吃龍蝦和螃蟹要剝殼。但是,切成一塊塊的紅膏熗蟹卻不一樣,吃起來要方便得多,而且味道鹹鮮無比,一下子就把我的味蕾給抓住了,還記得那天一個人就吃了小半盤熗蟹,再幹了一碗飯,爽快到不行。

  • 2 # 長春那些事

    我的家鄉是延邊,就結合延邊的飲食文化來說一下吧,延邊是北韓族特別行政區化單位,也是中國最大的北韓族聚居地,同時瀕臨北韓,所以在飲食上,偏向於北韓特色,同時又有著東北傳統的飲食習慣。

    我個人認為,延邊人民每一餐都離不開的,莫過於泡菜了,一年四季都不會間斷,各式各樣的泡菜,味道均以酸、甜、辣為主,並伴隨著香和鹹,延邊泡菜最常用的食材為白菜、黃瓜、大頭菜、還有一種叫“撇了嘎達”的類似於蘿蔔的東西,製作方法也趨近相同,但是有一點不同的是,每一家的泡菜,味道都不一樣,而製作工藝、用料都是相同的,神奇吧。

    延邊泡菜口感香脆、特別下飯,特有的酸甜香辣,可以刺激人的味蕾,和促進胃酸分泌,特別的開胃,一般情況下,延邊人的每一餐,飯桌上至少有一種泡菜,多的會有兩到三種。

    泡菜食材看似簡單,但是他確是延邊人民幾百年來,生活經驗和生活智慧的結晶。

  • 3 # 邵陽的那點事

    光是“家"鄉菜”三個字就能勾起人無限的思家之情,家鄉菜能作為家鄉的特色被世人知曉,也是家鄉人的驕傲,在我的家鄉邵陽,也有被視為寶的家鄉菜。

    舌尖上的中國將邵陽的血醬鴨呈現給了大家,這是“滷菜之都”邵陽武岡的一個最大特色菜品。口味最佳的血醬鴨是秋季,這時候的鴨子不老不嫩,配上上好的嫩姜和紅辣椒,味美鮮嫩。所以武岡人在中秋、重九兩個節日普遍吃血醬鴨。 武岡人把做血醬鴨當作逢年過節的盛宴款待自己, 美其名曰自己貴氣自己。平常,這樣的待遇很是罕見,除非有貴客臨門,遠客回鄉。

    視為珍寶的美食當然少不了寶慶的豬血丸子,豬血丸子屬湘菜系,被稱為金錢丸。之所以說豬血丸子是邵陽人視為生命的美食,是因為它有些悠久的傳統和歷史,是當地苗家人最看重的菜品,因而對於豬血丸子的製作也是相當有講究的,豬血需採用剛宰殺的活豬的未凝塊的新鮮血,豆腐則採用當地的黃豆製作的豆腐,且挑選嫩滑的作為首選。另外再挑選肥瘦適中的五花肉,橘皮等備用。這樣才能保證豬血丸子的口感鮮美不膩。

    說著說著我口水都要出來了,還是家鄉的味道好。

  • 4 # 吉林新鮮事

    說起家鄉菜,總能勾起在外遊子的思鄉之情,家鄉菜是慰籍不能回家時的一種方式。

    四平的飲食包容了典型的東北風格與北韓族、滿族等少數民族的特色小吃,諸如豬肉燉粉條、北韓冷麵、餃子、包子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當地的燻肉餅。

    李連貴燻肉大餅為河北灤縣柳莊人李連貴於 1908 年在四平梨樹首創。李連貴逃荒到梨樹之後,開了一個小飯館。老中醫高品之把祖傳的用中草藥燻肉的秘方告訴了李連貴。在老人家的指導下,李連貴對配藥、選肉、切肉、養湯、和麵、火候等工序進行了潛心研究。

    一切為二的大餅,厚薄均勻,紉度脆度適中,選用味美可口的燻肉夾裹在大餅中間,象啃漢堡包那樣一口咬將下去,哎——肉的香、餅的紉、大蔥的生猛、醬料的插科打諢,配合的完美無缺,令你的舌頭感覺好象打了個蝴蝶結般不願意放棄與這簡單又好吃的美食的繾綣纏綿,再喝上一碗小米綠豆大棗粥更增食趣。

     50 年代以來,鄧小平、陳雲、李雪峰、楊尚昆、李富春、劉讕濤、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品嚐李連貴燻肉大餅。

  • 5 # 揚州大哥

    鹽水鵝,揚州人稱其“老鵝”。是淮揚菜系裡的一道著名滷菜,有著悠久的歷史。揚州環湖繞河,自古水多,養鵝、吃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宋。

    外地的遊人在揚州玩耍時,總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這座城市裡,賣鹽水鵝的燻燒攤點,大街小巷,遍地開花。每天上午11點多鐘,下午5點多鐘準時出攤。並且各攤位上,總是食客眾多,生意紅火。

    揚州人吃老鵝,跟家常便飯一樣。只要想吃,或者家裡來客,只需走出家門來到街頭巷口,便可以見到裝潢不一的各式老鵝燻燒攤點。

    玻璃櫃裡,鵝前胛、鵝後腿、鵝頭頸、鵝爪翅、鵝血腸、鵝肫肝等等,琳琅滿目,貨隨主便,任意挑選。

    攤主將那老鵝稱好、剁好、入袋裝好,最後再澆上濃香的滷汁手法熟練、刀功精緻;食客一手交錢,一手拎袋老鵝,搖晃著慢悠悠回家,與三五知己,推杯換盞,佐酒或是搭飯,既方便又愜意。

    揚州人還有一個吃鹽水鵝頭的喜好。這鵝頭是攤主逐一劈好了的,中分為二,熟練的攤主刀工嫻熟,劈開的兩半很勻稱。老食客自然是先拿起一半吃那鵝腦,這種東西是鵝頭的精髓所在,入口滑嫩,既象是雪白的豆腐腦兒,又好似噴香的蟹油膏,滑而不糜,肥而不膩。另外,鵝眼睛後面的那塊肉味道也極佳,堪與那桂花魚肉相比美。然後再吃那一根細小的鵝舌,好吃。最後再啃那鵝腦殼,嘬起嘴來吮兩口,將遺漏在鵝腦殼中的滷汁兒吸入腹中......

    如此這般,一路細水長流地吃下來,一隻小小鵝頭帶來的這份快樂,便極是豐富多彩,回味無窮。

    在揚州正式的酒席上,揚州鹽水鵝,算不得主菜,只是作為冷碟來陪襯點綴,供客人開胃而已。但揚州的酒席上卻又偏偏缺不了這老鵝。否則,這席酒的檔次就要打折扣,主人也會被認為小氣,臉上會很沒面子的。

    這就如同武俠小說裡,每一位武林高手身邊,乍可能會缺少了俏麗美女陪伴?

    “老揚州”們啃著老鵝,喝著小酒,笑迷迷、搖頭晃腦地說:到我伲揚州,你可以不逛瘦西湖,但不可以不吃鹽水鵝,否則你不能算是真正到過揚州。

    誠哉斯言哪!

    揚州的鹽水鵝確實好吃,但不同地方滷製的鹽水鵝,各有其不同口味。按常理,燒老鵝無非蔥、姜、八角、桂皮、丁香、料酒等等佐料。這看似簡單,其實不然,講究大著呢。

    它和中藥的配方一樣,講究君臣佐使,用量多寡。

    因此,揚州的鹽水鵝,便四里八鄉地分為了高郵菱塘鹽水鵝、儀徵鹽水鵝、秦欄鹽水鵝等等。其中,名氣最大者要數位於邵伯湖畔黃珏鎮上出產的鹽水鵝。

    店家將鹽水鵝切割裝入盤中,揣上餐桌,你就細細瞧吧:黃澄澄的鵝皮,酥爛爛的鵝肉,香濃濃的鵝湯。還未吃入口,那一股子瀰漫在餐桌上誘人的味兒,便開始勾你的嗓子眼啦。

    如果此時你揣起酒杯,輕啜一口,然後再夾塊鹽水鵝放入嘴中,輕輕咀嚼。頓時,酒味兒淳、鵝肉香的那份微醺快感,會讓你直接找到乾隆爺下揚州時的感受,大呼人生也不過如此而已......

    然而,令人嘆息的是:鹽水鵝,這道揚州百姓餐桌上少不了的美味佳餚,竟然賣到了35元一斤,高昂的價格已經讓市民們大呼吃不起嘍。

  • 6 # 飯醉分子閆濤

    為什麼會有這麼沉重的情感表達呢?熟悉新疆美食的人都知道,饢是新疆的主食,饢坑裡面剛剛烤出來的饢,又松又軟,充滿了麥子的香味,可口之餘還很飽肚子,一個連饢都沒有的新疆餐廳,肯定是不正宗的。即使在新疆當地,一家小餐館只要把饢做得特別好,它家的生意也會變得特別興旺。

    新疆的朋友跟我說,你只要瞭解新疆自然環境的艱苦,便能理解到饢在當地的重要性了。製作饢的工藝,稱之為“打饢”,饢的熱量高,吃一口喃就能頂個小半天肚餓,烤好的饢在新疆乾燥的環境裡放上1個多月都不會壞,是非常理想的遠行便攜充飢乾糧,因此有些當地人懷裡揣上兩塊饢,就能夠橫穿沙漠。有些對饢充滿感情的人會說:“就著塔里木河的河水,吃浸泡的饢,就會感覺自己和大地合為一體。”饢對新疆人來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於在當地語言裡“媽媽”的發音也是饢,這真是一種如同生命的食物情感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R9 280X需要升級到RX 580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