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穿衣打扮分享
-
2 # midouxiong
這個說法是以前的人根據孩子成長總結的成長經驗,不是準確的,也沒有什麼科學依據,這個說法,只是說明孩子的成長是有順序的,每個孩子的成情況是不一樣的,發育早的孩子兩個月有可能就抬頭了,發育晚的就不一定了,我同事家小孩四個月才會抬頭,當時跑遍了省內的各大醫院,沒查出原因,就在這折騰的過程中,孩子居然慢慢的抬頭了。還有另外一個孩子,她出生在夏天,長到六個月了,就是不會翻身,等過完年長到十個多月時,居然會走了,孩子的成長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了,所以各位寶媽們每個寶寶的發育是不一樣的,不要因這個成長總結,而對自己寶寶的成長急於求成,發育晚的不需要太過擔心。
-
3 # 輕鬆育兒學堂
“二抬頭,三翻身、六獨坐、七滾八爬、週歲會走”是最經典的育兒老話了。
嬰兒兩個月時會抬頭,三個月時會翻身,六個月會坐,七個月會來回滾,八個月會爬,一歲會走。
這句老話是有科學依據的,代表著寶寶大動作的大致發展規律。
寶寶在不同月齡的大動作發育情況:
2個月
寶寶可以短暫抬頭,並能左右轉頭。這個階段可以訓練寶寶頸部肌肉的控制力。
3個月
可以簡單的翻身,從仰臥位到俯臥位。
6個月
練習扶坐。大人緊握寶貝的手腕,另一隻手扶寶貝頭部坐起,再讓他躺下,恢復原位。
7個月
練習獨坐,讓寶貝坐在硬床上,大人不給支撐訓練其獨坐,鍛鍊寶貝的頸、背、腰的肌肉力量。
8個月
訓練寶貝爬行,可以用寶貝喜歡的玩具在前逗引。
10個月
訓練寶寶站立,可以讓寶貝扶著床的欄杆或媽媽用手扶住寶貝的腋下讓寶寶尋找平衡感。
11-12個月
練習走路,可以用學步車或學步帶,也可以由父母攙扶著走。
13個月
獨立行走。寶寶走路這事不能操之過急,走路早晚跟聰不聰明不掛鉤,不要為了攀比或所謂的面子,影響寶寶腿部正常發育。
媽媽們一定要記住:由於個體存在差異,每個寶寶的發育都是不一樣的,早一點,晚一點也是正常的,不要總是和別的孩子比較,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發育過程。比如寶寶的獨立行走時間從10–16月齡內均為正常。
-
4 # 兒科醫生王玲
你好!其實所謂“三翻六坐七滾八爬”是對新生寶寶發育程序的一種經驗總結,不同體格、養育方式、家長訓練都會讓實際情況略有偏差,但基本不會差很多。
所以如果寶寶沒有“按時”學會一些本領,媽媽們先不要急著焦慮,多觀察引導,確認一下這種情況是由個體差異引起的,還是發育異常,如果是後者,儘早干預治療可以將影響降到最低,對寶寶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正常的寶寶生長髮育水平標準的三翻六坐七滾八爬的完整版其實是:三翻六坐七滾八爬九發牙,週會走。
3個月時就有翻身的動作或意識;6個月時能獨自坐立或扶著東西坐住;7個月時已經不滿足於老老實實的坐著,而是想要翻滾;8個月就出現爬行或表現出想爬行的動作和慾望;9個月時開始出小乳牙;滿週歲會晃晃悠悠的自己走路。這個時間線符合大部分寶寶發育規律,但並不是所有寶寶的標準。
那該怎麼區分孩子是發育慢還是發育遲緩呢?所有大運動,都落後2個月以上,例如:
3個月還不能抬頭;5個月還不會翻身;8個月還坐不穩;10個月還不會爬
1歲時還站不穩;孩子不笑,和大人沒有眼神交流,3個月以上的孩子很少笑,眼神也不與大人對視交流,逗孩子時,孩子很少有迴應。
溫馨提示:如果孩子出現以上任意一種情況,提示著孩子可能不是生長曲線慢,而是有可能出現某種異常。寶媽應該引起重視,儘早帶孩子檢查。如果孩子只是生長曲線慢一點,父母可以透過適當的引導來幫助孩子更好更快的學會這些動作。
-
5 # 仨個寶寶
坐起、爬行、走路,這些“大動作”在寶寶成長髮育中都是重要的里程碑。
一般來講,寶寶的大運動技能,並不需要刻意干預。
雖然有個體差異,但是健康正常的孩子都會自然而然的學會坐、爬、走。
但是,理論永遠說起來這麼輕巧,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永遠是那些發育超前的。
發育落後的,說不著急,那是不可能的。
那麼到底是寶寶真的落後了,還是當媽的瞎操心?
下面是根據美國兒科學會、香港衛生署和世界衛生組織的權威意見總結的0-4歲寶寶大動作能力訓練全記錄,媽媽們果斷收藏吧!
什麼是大運動?
大運動是指涉及大肌肉群發育的大幅度動作,例如坐、翻身、爬、站、走、蹲、跑、跳等。
WHO兒童運動成長標準工具包括坐直、站立(有支撐)、爬行(用手和膝蓋)、行走(有支撐)、站立、行走等六個粗大運動成長里程碑。
運動技能的發育有一定的規律,透過各種動作的發育水平,可以檢查出大腦的成熟程度。
世界衛生組織釋出的正常兒童大運動發育歷程圖
可以看出來,每個大運動的範圍都非常廣。
大動作的發育雖然還是主要取決於個體差異,但媽媽在適當的時間用心的“訓練”也是能起到顯著的作用。
如果不想讓寶寶的大運動發展滯後,那你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多趴。
研究表明,多趴的寶寶會更早學會匍匐爬行。
寶寶tummy time越多,他就能越早學會抬頭、翻身、肚子著地匍匐前進、用四肢爬行和獨坐。
而越是俯臥短、躺著時間長的寶寶,大運動發展滯後的比例就越高,因為躺著肌肉得不到鍛鍊。而大運動發展滯後,也會直接影響精細動作的發展。
所以,趴著,對於嬰兒,尤其對於半歲以下的小嬰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什麼時候開始趴?趴多久
越早接觸,越小牴觸。
所以,出生後就可以開始啦。
0-3個月的寶寶,每次趴著的時間應該是1-10分鐘,看寶寶的精神狀態。
3-4月齡的寶寶,建議每天tummy time至少20分鐘以上。
4個月以後的寶寶,應該可以達到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
可以從半分鐘開始,每天2-3次。逐漸延長時間,增加次數。
事實證明,寶寶對tummy time的喜愛和趴著的時間會隨著經驗和哄勸而增加。
如果寶寶一趴就哭,先不要著急把他翻回來,用一些小玩具逗逗他,跟他說說話。
儘量延長一些趴著的時間,只要每天堅持,慢慢就能內化為一種日常習慣
回覆列表
民間的這個說法是基於人類的智慧總結出來的,這個說法肯定是代表了絕大多數孩子的發育規律。也有極少數孩子過早或者過晚,但是隻要不是病理性的,早晚也不是特別重要。
至於科學依據,應該從人體結構說起。
人體脊柱的三大彎曲形成時間,決定了寶寶什麼時候能抬頭,什麼時候能坐起來,什麼時候能走路。
頸椎前凸-脊椎的第一個生理彎曲。剛出生的寶寶,我們說很軟,這個時候,寶寶的脊椎幾乎是直的,沒有任何彎曲形成。
三個月左右的時候,寶寶發育形成了永久性向前凸的頸曲,這個時候寶寶才能保持頭在軀幹上的平衡。
胸椎後凸-脊椎的第二個生理彎曲6個月左右的時候,胸椎發育完成。胸椎的曲度和胸廓已經足矣保護寶寶的內臟。能夠支撐寶寶上身的力量。這個時候,寶寶會坐了。
腰椎前凸-脊椎的第三個生理彎曲在一歲左右,寶寶的腰椎發育完畢。生理曲度的完成,讓脊柱已經完全可以支撐身體。這個時候,寶寶就可以不用輔助自己邁步了。
知道了寶寶發育的過程,就知道了寶寶有自己的節奏。千萬不要因為孩子抬頭晚了,獨坐慢了,走路遲了而糾結,更不能揠苗助長的提早讓寶寶站立。對脊椎造成的傷害,長大後會慢慢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