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徙石
-
2 # 文化小課堂
張大春和廢名說得都很有道理。其實,文學語言不僅僅只表達意思,還附帶著要表達很多其他的東西,譬如情緒。如若將魯迅的這幾句簡化為“在我的後園牆外有兩株棗樹”,那就完全是在客觀描述物件,不含任何主觀情緒在裡面。而魯迅那樣寫,隱含著這樣一層意思,即“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另一株沒有什麼新奇的,也是棗樹”,於是就將自己那種百無聊奈的情緒帶進去了。
舉個例子,假如大過年的,大魚大肉你吃膩了,這天吃飯,桌上就兩盤菜,都是紅燒肉。這時你發朋友圈,或寫“桌上兩盤紅燒肉”,或寫“桌上有兩盤菜,一盤是紅燒肉,另一盤還是紅燒肉”,你認為哪句能更好的表達你的情緒?
結合文章的內容來看,魯迅先生把棗樹比喻成了那些頑強地反抗黑暗統治勢力的戰鬥者,通過對棗樹,落葉,皮傷,乾子等棗樹各部分的描寫,給人們傳達了一種頑強不屈的信念和力量,尤其文中寫到棗樹“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這一句尤為精彩。
總之,“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先生這樣的寫法,我覺得是有意而為之,並不繁複,也沒重複,還突出了文章主體,是一種很精彩的寫法。
-
3 # 廣東省茂名地區髙州市
魯迅先生,天降文曲,文筆鋒利,他的文筆,象把匕首,解放前夕,以筆伐敵,刺國民黨!被稱聖人,偉人澤東,親自賜號;而他自己,謙稱賢人。魯迅先生,自述後園,後園棗樹,其實兩株;魯迅先生,故意寫道,重複描述,一株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警醒讀者,兩株樹木,都是棗樹,寫法手段,別有用意!另有隱情,借物抒情,似人寫法,深藏不露,暗藏玄機,後花之園,園賢諧音,即賢內助,魯迅先生,結婚兩次,先娶朱安,後娶廣平!因娶廣平,被人唾罵!文豪詩人,就郭沫若,曾經罵道:"衣冠禽獸",他所罵的,正是魯迅!兩株棗樹,一株指的,正是朱安;,一株指的,就是廣平!在此暗藏,魯迅先生,擁有婚姻,娶回老婆,一共倆位,倆位老婆。其稱呼曰:這是老婆,那是老婆。兩位都是,魯迅老婆!其實的我,六二年生,生肖屬虎,正是文曲,因此巧合,神交默契,理解魯迅,詮釋解密!你信也吧,不信也吧,反正解釋,亳無虛言!智慧答卷,但求驗證!...追夢的詩人:文曲明星:鄧錦海智慧巧答。2020.07.08.02.45.
-
4 # 小時候的那個梨核兒
為什麼魯迅先生在《秋夜》這篇文章裡,寫棗樹時,這樣寫“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因為這篇文章裡,棗樹是主人公,是需要重點描寫的物件。在文章的第一段,魯迅先生就把棗樹給提了出來。
因此,為了強化讀者對棗樹的印象,魯迅先生把兩課棗樹分別一一介紹,讓人們在此產生一些疑問,好像覺得這樣寫是否有些繁複?其實我感覺力度剛剛好,這樣一來,讀者對這兩棵棗樹的印象非常深刻。
結合文章的內容來看,魯迅先生把棗樹比喻成了那些頑強地反抗黑暗統治勢力的戰鬥者,通過對棗樹,落葉,皮傷,乾子等棗樹各部分的描寫,給人們傳達了一種頑強不屈的信念和力量,尤其文中寫到棗樹“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這一句尤為精彩。
總之,“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先生這樣的寫法,我覺得是有意而為之,並不繁複,也沒重複,還突出了文章主體,是一種很精彩的寫法。
-
5 # 灤河小馬
魯迅的“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怎麼解釋?
而魯迅先生採取了身臨其境的寫法,彷彿帶著我們走進了後園。
秋天的夜晚,漫步走進後園,低頭看見的是無名的花草,開著極細小粉紅色的花,在秋的夜裡做著瑟縮的夢,秋來了、冬來了,但最終春天終將被蜜蜂和蝴蝶帶來。
抬頭看到的是星空,寒星點點,將繁霜灑落在花草上,也灑落在我們心中,感受到秋的寒冷,秋的無情。
往牆外看,光禿禿的樹木露出了頭,仔細看,從幾片尚未掉落的葉子和枝幹可以看出是一株棗樹,再看另一株,也是棗樹。
魯迅給棗樹賦予了性格,一個刺破寒冷夜空的戰士。奉獻了自己的果實和葉子,也懂得花花草草的夢,似鐵的枝條直刺“奇怪而高的天空”,似乎在為弱者申訴、在為春天的到來而抗爭,天空眨眼,月亮窘迫。
賦予了棗樹抗爭的性格,代表著與黑惡勢力抗爭的進步力量。這種力量不是無力的,不是孤獨的,而是堅強的,是一個又一個的團結在一起的,連綿不斷的。
“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都是進步的力量,終將刺破寒冷的夜空,迎來百花芬芳的春天。
-
6 # 澗溪的風
魯迅的文學語言是十分獨特的,與其同時代的作家比起來尤是如此,更何況現代普通人讀他的著作,覺得有些拗口或者不可思議,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對於文學語言,我們不能以日常的語言習慣來判定其是非好壞,應該尊重其獨特性。語言是思想的符號,魯迅不僅僅是位作家,還是位思想家,他的寫作著述不僅僅展露出寫作技巧,也是其思想的流露。我們閱讀或品賞時要對其文寫作的背景及作家當時的處境狀態有所瞭解,特殊表達往往是一種特殊情感的流露,仔細品讀,自會其味。對此,絕不能僅僅以“精煉”的標準審度之!
-
7 # 子也曾曰
這個句子摘自魯迅先生的《秋夜》,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這裡並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間接表達出了作者孤寂的心情以及對棗樹傲然挺立,凜然不可侵犯的精神風骨的讚賞。
聯絡本文寫作背景,不難發現,本文借棗樹與天空的對峙,寫出了當時革命者所處的嚴酷環境和革命者矢志不渝鬥爭到底的姿態和決心。在當時的處境下,作者雖然孤寂,苦悶,彷徨,但卻保持著絕不放棄的決心。正如文中的棗樹,雖然飽經滄桑但卻堅韌不拔。
-
8 # 帝國艦長
一方面我想說是文學語言的需要,這樣說來更有親切感,如果是寫兩株都是棗樹,那讀起來舒心感覺就完全出不來,另一方面或許也說明了兩株棗樹是在牆外,但不在同一個視野上面,所以就這樣寫吧。
-
9 # 向日葵sl
寫過文章的都知道,作者寫出來的都是故事,所謂意義,大多是後人強加上去的。
如果寫一棵樹都有那麼多的心裡分析,就不需要寫書了,直接改寫論文。
-
10 # 郭士傑
這就是生活真實的描述,這就是文學也可以很準確,如女人生孩子,生了兩個可以有多種描述,如:他有兩孩子
一個是男孩,另一個還是男孩,非常自然,不同形式有不同效果!文曲星
自然是講曲折豐滿之意。
-
11 # msh三葉草
這段文字,如果從一般寫作方式來講,就顯得好象重複多餘了,但如果把作者所表達的情景和心理因素考慮進去,就非常合理。第一,寫景,重複的畫面,往往有立體感,他往往能讓你跟著作者的思想,走進一個畫面,這本身就是重景色彩。第二,感情,從景物環境到心理描寫,自然過渡,非常巧妙,觸景生情,很有張力,也很新奇!大師的水平,很有獨到之處,“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才是真諦!但不能誤讀了魯迅大師的苦心和藝術水平才對!
回覆列表
張大春在《小說稗類》中曾提到這幾句,說得很有意思。
他說:“《秋夜》篇首這"一株還有一株"的棗樹示範了白話文學運動發軔之際的一種獨特要求:作者有意識地透過描述程式展現觀察程式,為了使作者對世界的觀察活動能夠準確無誤地影印在讀者的心象之中,描述的目的便不只在告訴讀者"看什麼"而是"怎麼看",魯迅"奇怪而冗贅"的句子不是讓讀者看到兩株棗樹,而是暗示讀者以適當的速度在後園中向牆外轉移目光,經過一株棗樹,再經過一株棗樹,然後延展向一片"奇怪而高"的夜空。"
又說:如果將之“修剪成"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棗樹"這樣的兩個句子,乃至於"後園牆外有兩株棗樹"這樣的一個句子。……,我們會坐失什麼呢?……答案可以簡單得令人失望:一旦修剪下來,讀者將無法體貼那種站在後園裡緩慢轉移目光、逐一審視兩株棗樹的況味。修剪之後的(無論是兩個或者一個)句子也將使《秋夜》的首段變成描寫‘棗樹’的準備;然而魯迅根本沒準備描寫棗樹呢——或者應該這麼說:棗樹只是魯迅為了鋪陳秋夜天空所伏下的引子,前面那四個‘奇怪而冗贅’的句子竟是寫來為讀者安頓一種緩慢的觀察情境,以便進人接下來的五個句子:‘這(按:指棗樹)上面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沒有見過這樣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彷彿要離開人間而去,使人們仰面不再看見。’”
另外,廢名曾在《莫須有先生傳》裡說:“他寫《秋夜》時是很寂寞的,《秋夜》是一篇散文,他寫散文是很隨便的,不比寫小說十分用心,用心故不免做作的痕跡,隨便則能自然流露,他說他的院子裡有兩株樹,再要說這兩株樹是什麼樹,一株是棗樹,再想那一株也是棗樹,如是他便寫作文章了。本是心理的過程,而結果成為句子的不平庸,也便是他的人不平庸。”
張大春和廢名說得都很有道理。其實,文學語言不僅僅只表達意思,還附帶著要表達很多其他的東西,譬如情緒。如若將魯迅的這幾句簡化為“在我的後園牆外有兩株棗樹”,那就完全是在客觀描述物件,不含任何主觀情緒在裡面。而魯迅那樣寫,隱含著這樣一層意思,即“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另一株沒有什麼新奇的,也是棗樹”,於是就將自己那種百無聊奈的情緒帶進去了。
舉個例子,假如大過年的,大魚大肉你吃膩了,這天吃飯,桌上就兩盤菜,都是紅燒肉。這時你發朋友圈,或寫“桌上兩盤紅燒肉”,或寫“桌上有兩盤菜,一盤是紅燒肉,另一盤還是紅燒肉”,你認為哪句能更好的表達你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