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蘇銷售思維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對環境敏感,在陌生環境緊張。

    對食物挑剔,不願意嘗試任何新食物。

    夜裡頻繁醒來,不明原因。

    對媽媽非常依戀,尤其是在公共場合。

    性格慢熱、內向,見了人不願意打招呼,和其他小朋友玩不到一塊去。

    一如很多媽媽的擔心,以上基本都是孩子膽子小、較敏感的表現。比起孩子成為“熊”孩子,家長們更怕孩子變成“慫”孩子。而且膽小敏感對孩子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

    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幸福快樂的,然而膽小敏感的孩子,往往會無緣無故的悶悶不樂,鬱鬱寡歡,不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他們覺得自己不夠優秀,所以常常躲在角落裡羨慕著別的小朋友。

    長期以往,當孩子慢慢長大了,要獨立生活,接觸世界時,孩子的膽小敏感就會無限擴大。

    在人前,他不敢表現自己,面對機會,他不敢去爭取,小心翼翼的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做為爸爸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所以,一旦發現孩子有出現膽小敏感的傾向時,爸爸媽媽要及時的幫助孩子調整心態,走出膽小敏感的怪圈。

    每一個問題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孩子膽小敏感也不可能是無緣無故的

    一、孩子為什麼會產生膽小敏感的心理呢?

    1、在孩子面前吵架

    孩子的性格往往受到家庭環境以及父母的影響。

    在外人看來在家庭中夫妻吵架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孩子的眼中,他們不理解,他最愛的,也是最愛他的兩個人為什麼會突然變得像仇人一樣相互攻擊對方,他們分辨不出爸爸媽媽誰是對的誰是錯的。

    而且如果爸爸媽媽是因為他的事情吵架,孩子會更加難受,他會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做噩夢,上課時心神不寧,感覺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低人一等。

    所以有孩子在場的時候,爸爸媽媽們再生氣也儘量不要在孩子們的面前吵架,會給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2、對孩子“施暴”

    “施暴”不單單指肢體的動手打孩子,還有語言上的冷暴力,有的時候冷暴力才是最傷人的。

    有些孩子很“犟”,爸爸媽媽讓他往東,他偏偏就是要往西,你說什麼他就一定要跟你反著來,有的時候還頂嘴,十分的叛逆。

    有些家長就認為,打打就老實了,其實並不是這樣,這樣做反而更有可能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還有一些家長面對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選擇採取一些相對溫和的方法——冷暴力。

    例如

    “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啊!你看誰家的小孩跟你一樣不聽話啊!”

    “你怎麼那麼笨啊,教了你那麼多遍了,怎麼還不會”。

    孩子的心靈是敏感而脆弱的,當爸爸媽媽說他笨,嫌棄他時,他會第一時間感覺出來,沒有人喜歡被人嫌棄,孩子也不例外。

    所以當孩子不聽話時,爸爸媽媽們更應該耐下心來,問一問孩子為什麼想去做另一件事,而不是一直強調你讓他做的這一件事。

    凡事多問一句為什麼,不僅對孩子好,也有助於讓爸爸媽媽們更加了解孩子。

    當孩子遇到不會做的東西時,作為父母更應該去鼓勵孩子,慢慢的教會他,使他掌握技巧,而不是一味的嫌棄,一味嫌棄是沒有用的,孩子不會的還是不會,不如,靜下心來同孩子一起做,還可以增加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3、圈養孩子

    不少家長,生怕孩子單獨外出會闖禍,跟其他小朋友玩會吃虧、學壞等,所以經常把孩子關在家中。

    這種人為的限制孩子外出和交往的機會,都會間接的把孩子的“膽小敏感”現象從嬰兒期延續到幼兒期,甚至影響兒童期的個性發展。

    家長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如何識別危險,並學習一定的防護措施,給孩子一定的成長的空間。

    作為父母,我們的任務不是一天24小時地看著孩子,而是給他們面對世界的能力和信心。

    4、向孩子“哭窮”

    有些家長為了使孩子好好學習,有的時候會跟孩子說這樣的話“為了給你報這個班,我跟你爸爸的腰包都掏空了”“還不如不生你呢,養你快累死了”。

    雖然有些話,爸爸媽媽們只是一吐為快,但在孩子的心裡他們可不是那麼想的。

    跟孩子“哭窮”和讓孩子去體驗生活的不易是兩碼事,前者可能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

    “哭窮”會使孩子感覺:我家很窮,我的生活黯淡無光,我比別的小孩要差。

    而讓孩子去體驗生活卻是使孩子自己明白:爸爸媽媽的每一分錢,每一個東西,都是來之不易。這兩者有本質的區別。

    所以,大多時候”哭窮“帶來的並不是孩子更加刻苦的學習,帶來的是孩子膽小敏感的心理。

    二、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膽小敏感的心理呢?

    小果推薦試試以下方法:

    1、多和同齡人交往

    “膽量是在交往中鍛煉出來”,孩子特別需要與同齡人交往,這是孩子與大人的交往不能代替的。

    家長從小要為孩子提供與小夥伴交往的機會,到小朋友家串門、做客,與毗鄰的小夥伴一起玩等等。

    孩子上幼兒園,最重要的不是學知識,而是體驗社會化的過程,讓孩子從中學會與人交往、溝通的技巧。孩子的交往能力,是隨著交往機會的不斷增多而逐漸提高的。

    2、傾聽孩子的心聲

    家長要注意傾聽孩子的心聲,不要自己想當然。“中國家庭表面上是以孩子為中心,實際上是以家長意志為中心。”

    不少家長要孩子學這個學那個,表面上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家長並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仔細考慮孩子到底想要什麼,願意做什麼。“要給孩子表達的機會,而不是想當然地為孩子做主。”

    ​3、父母擺正心態

    父母一定要擺正心態,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如果父母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對孩子發火、嘮叨,那麼孩子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

    當孩子身上的壓力超過他的承受能力,就會表現出行為偏差,比如做事磨蹭、畏手畏腳、睡眠不好等等。

    總之,父母需要認識到自己的教育責任,積極轉變自身的教育行為,給孩子營造輕鬆、民主、和諧的成長氛圍,並針對孩子的問題更多落實在具體措施設計與引導上,而不是簡單的說教,相信孩子會逐漸變得大膽、自信起來。

    在以上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2 # 古韻小才女

    孩子膽小敏感,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多陪伴孩子,並且要為孩子創造安全感的支撐。

    比如,媽媽去上廁所,孩子一刻也離不開媽媽,還是黏著媽媽,這個時候滿可以給孩子一個“安全感的支撐點”,比如:靜下心來跟孩子慢慢說:“寶貝,媽媽想去廁所方便一下,你先在這裡玩一會,如果有事情的話呢,可以喊我一聲,媽媽能夠聽到的,很快就會回到你身邊!……”,這樣,孩子就會明白,媽媽距離自己並不遠,只要自己喊一聲媽媽就會出現了,從心裡就有了一份“距離安全感”。

    再比如,媽媽要出去拿點東西也可以跟孩子說:“寶貝,媽媽要去那邊拿點東西,你先在這邊等我一下,我會看著你的,你不會離開我的視線的,有事情的話,我會馬上回到你身邊……”,這樣,孩子在心裡就會增加一份“視線安全感”,也會有利於孩子增加安全感。

    多帶孩子跟同齡的小朋友互動,多鼓勵孩子跟陌生人溝通互動,玩遊戲等等,儘量多去一些人多的比較熱鬧的場合,多接觸陌生人,自己給孩子做榜樣!

    這樣,慢慢的,孩子就會有所改變!

    只要堅持引導,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優秀!

  • 3 # 久明教你管孩子

    久明老師說:

    最好的方式是無心插柳,也就是不再提孩子害怕的事,而是把更多精力用在感興趣的事、擅長的事。拉長長板遠比彌補孩子不足更能讓孩子找到自信,一個自己感覺有優勢的孩子,一定會抑制不住地要去表達他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韓國直升機在獨島附近墜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