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菸圈o0oo0

    2018就將是房地產市場拐點的開始,進入2019樓市的直降通道,隨著各大企業公司的裁員,斷供的將會越來越多,美元的加息會讓許多企業舉步艱難,現在差的一層窗戶紙沒破,讓我們拭目以待

  • 2 # 不想吃牛肉麵

    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無論經濟緊縮還是通貨膨脹,房地產始終是經濟的穩定器。房地產的的波動與貨幣政策、貨幣供求密切相關。

    誰也說不準房產市場的拐點,總之政策決定走向!

  • 3 # 巴蜀大凡

    中國的房地產就沒得拐點一說,由於房地產已經成功成為了地方政府唯一拉動經濟資料的動力,無論如何都不會允許有拐點出現的。不是沒有,是不能也不敢讓其出現。

  • 4 # 懶懶念念

    無疑房地產已來到新的拐點,各項資料已觸底。年終中央對明年經濟部署,穩地價,穩房價,防風險。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消費投資均創下歷年來新低。2018房地產的過熱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去庫存目標基本完成,“房住不炒”深入人心。明年關鍵一個“穩”字,不能把來之不易的成果付之東流。

    菏澤年底取消限售,引起市場和大眾的極大關注,一是自媒體時代傳播效應快,聚焦效應大。二是大家對房地產的極大關注,可見一個房子牽動著多少人的心。三是房地產市場目前太冷了,急需來自政府的刺激。當然目前經濟不景氣不光提現在房地產行業。

    “因城施策”肯定是明年尤其對於二三線城市來說緩解財政壓力的基本策略。房價不能再漲了,同時也不能出現大跌,否則同樣影響千千萬家庭,甚至出現債務危機。

    目前人們都在觀望,越是這個時候,風險與機遇並存。拐點已來。大家在把握機會的同時也要考慮隱藏的風險。

  • 5 # 紅鯉魚綠旅驢與梨

    房地產最可能的拐點,就是股市上升通道開啟時。現在房價僵持,不只是國家操盤的結果,也是大家投資無門的表現。錢無處可去,只能賴在房子裡。

  • 6 # 華商韜略

    每次認真談房子,一位同事都會後悔當年因為每平米300來塊的差價,沒買隔壁那個更好的小區。這不光是因為當年300來塊的差價如今已變成了2萬多,更因為他每天都要生活在一個比較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的環境。

    這樣的情況並非個例。

    【1】

    雖然一些地方的房價還在瘋漲,各種搶房的奇葩現象仍在上演,但真正有遠見的人,已經開始更清醒地看待和規劃房子的未來。

    首當其衝的是對市場更敏感、也更有市場影響力的龍頭開發商。

    比如,萬科將自己由“城市配套服務商”升級成了“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恆大也開始以高質量增長為首要目標。

    一些二線、三線地產商也比過去更加焦慮和只爭朝夕。媒體上,三天兩頭就可以看到他們的各種新口號。

    無論龍頭,還是二、三線開發商,大家都不再只是強調地段和房子有多好,美好生活,居住品質,生活方式……成了大家爭先恐後使用的關鍵詞。

    這麼步調一致地強調這些關鍵詞,是因為大家都真正感受到了市場的變化:喊了好多年的消費升級,已經成為房地產市場演變的主旋律。

    這個主旋律之下,無論是首套剛需,還是改善型,甚至炒房人,大家都對居住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地產下半場的核心特徵。

    而美好生活,居住品質,生活方式,都必須依賴於一件事:

    物業服務與管理。

    【2】

    物業服務與管理不但決定居住生活品質,還決定房屋價值。

    中指院的資料顯示:2016年,全國物業管理百強企業在管的住宅,平均二手房價比周邊高出11.45%。高出的關鍵,是百強更好的物業服務與管理。

    範圍縮小到十強、首強,差距更明顯。

    2016年末,一份針對全國15個大中城市、近1.5萬平方米、10年以上住宅專案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同類型、同時間、同開盤價的專案中,98.3%的萬科物業在管住宅價格高於周邊專案,整體溢價高達驚人的26.77%。

    優質物業溢價的背後,是中國物業整體水平的亟待提升。

    中國的房價貴冠全球,但物業服務整體水平連中等發達都趕不上。房屋短缺年代,開發商和購房人的重心都在房子本身,服務普遍被放在次要的位置。

    但這些年,開發商和購房人的共同進步,讓物業服務愈發重要。在萬科等先知先覺的開發商帶領下,好物業和壞物業的差別日益顯現,而且差別兌現成了價值。

    當這種價值差異不斷上演並被體現到房價上,即便過去對物業重視不夠的開發商,也都不得不慎重地面對一個問題:

    如何提升物業,讓房子更有價值。

    【3】

    中國的物業管理公司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開發商自建的物業管理公司,二是獨立於開發商的物業管理公司。

    無論哪一種,在物業管理價值不夠顯現,本身欠缺贏利性的環境下,絕大多數公司都是相對消極的經營,行業也因此整體水平停留在低端,並且高度分散。

    ▲2016年全國物業管理15強企業

    但最近這些年,形勢有了比較大的改變。

    一組資料是,2013年,全國百強物業的市佔率只有16.28%,但到2016年年底,這一數字已經攀升至29.44%。而且,百強企業之間的頭部效應也在加劇,過去10年,百強企業在管面積平均增速為10%,但前10強的平均增速高達38%。

    變化的背後,有頭部公司的主動出擊。

    比如,港股上市公司彩生活、中海物業、綠城服務等5家公司,均不同程度加快了兼併收購的步伐。萬科物業則透過股權合作、全委等模式,從負責萬科自身的物業管理,大步獨立開放向其他開發商提供服務,協助其彌補物業管理的短板。

    這些頭部公司的努力,也讓物業管理的價值在開發商層面更加顯現。

    國內百強開發商與百強物業公司的相關資料顯示:那些真正靠產品獲得競爭力(統計物件僅限百強開發商)的開發商,背後均站著成熟的物業管理公司。

    優質開發商憑藉物業管理優勢提升品牌價值與利潤空間的同時,一批開發商則因為物業管理而價值受損。曾有分析指出:國內數家大型開發商的口碑,與其規模、地位極度不匹配,已經成為制約其未來發展的隱患。

    導致其口碑不佳的關鍵因素,正是物業管理的欠缺。

    但對這個欠缺,開發商們也有委屈,因為他們的專長,甚至責任,都只是蓋好房子,後期的業主需求、社群文化、設施維護和修繕等,全部都是物業的工作,但很多開發專案的物業公司並不屬於開發商自己。

    可業主不會理會這些,社群催生的好名罵名,最終全部要由開發商承擔。

    過去,罵名也就罵名了,房子照賣,錢照賺。而現在,罵名直接影響到樓盤的價值、開發商的利潤,甚至是命脈,這讓開發商不得不加倍重視。

    一場開發商主導的物業管理革命,也因此發生。

    革命的核心是,開發商掀起物業高配的大升級:要麼提升自有物業公司的物業管理水平,要麼更高標準地選擇物業管理公司,更好地匹配自己。

    已經領跑的萬科、中海、保利等優質物業管理公司,因此迎來一個史無前例的大機會。

    【4】

    放在萬科等領先者面前的,是兩個萬億級的市場:

    據“中國房地產業中長期發展動態模型”推算,未來4年內,全國物業管理面積至少為235億平方米。這意味著,按照行業平均物業服務費計算,僅基礎物業服務,就將形成1.2萬億的龐大市場。住宅之外,商業、產業園區、辦公、公共設施等高物業服務費專案的相關需求,也會同步上升。

    除基礎物業服務收入外,物業管理公司還直接掌控著社群增值服務。2017年,全國社群增值服務的市場規模約為4500億,按照過去3年28%的平均增速計算,2020年,該市場的規模也將突破萬億,甚至超過物業服務收入。

    以萬科為代表的頭部企業,也在用業績證明著其中的巨大機會。

    萬科物業2015年開始市場化運作,2016年實現營收50億;2017年,營收激增至80億。更重要的是,截至2017年11月,在不到3年的時間內,萬科物業全國2287個在管專案中,已有52%不是萬科地產所開發,26%不是住宅專案。這也意味著,它已徹底告別依賴萬科的成長軌跡,融入2萬億市場的汪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實用不貴的化妝品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