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信實43

    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形成共識,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墨菲定律》:環節越多,故障點,隱患點會越多。

  • 2 # 聽雨穿林

    叛逆心態多種多樣,有人叛逆父母但不叛逆老師,我小孩就這樣。父母的話聽不進,一句來一句頂,老師的話很認真聽,學習自覺主動,平時不惹是生非,按時到校,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作業,從不亂花錢,成績也好。像這樣情況父母怎去管呢?

  • 3 # 令狐青雲89088282

    如果你這樣做了,很可能你孩子給父母的感情會梳遠,孩子會越來越不信任你。最好的辦法是,跟孩子溝通,多聽少說。

  • 4 # 家是教育的根據地

    作為老師,首先我要反對你的這一想法。

    作為家長,第一,請不要過於憂慮和誇大叛逆期。第二,你要判斷一下孩子是否已經到了叛逆期。有些行為可以用來做依據,比如說孩子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外表,注重別人的評價。又比如說孩子經常會冒出他自己的獨立的觀點,儘管說的不對,但是經常會堅持到底。再比如說孩子更傾向於聽從朋友的意見,而不是你的意見。如果有以上行為,就可以確定他已經到了叛逆期。第三,叛逆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尊重理解,關愛,所以請不要總是用嘴去嘮叨,而應該用你的實際行動關心他,理解他。比如孩子想去和同學參加一個聚會,告訴你他必須要特別晚回家,你可以採取換位思考的方式和孩子交流,讓他想想如果他是父母會不會讓他會不會同意讓他自己晚歸,原因又是什麼。又比如說當孩子說到的自己長胖了,同學嘲笑他的時候,你應該安慰他,告訴他,當他用心學習用心鍛鍊的時候,慢慢的身體就會恢復到正常的體型,而且學習的時候運動量少,長胖是很自然的事情,有很多同學其實跟他一樣,讓他不必擔心。同時你也告訴他,如果他願意的話,你會幫他一起鍛鍊減肥。

    叛逆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關心關愛,不是嘮叨,也不是第三方機構的介入。現在的家長的通病就是孩子有什麼問題,就想從外面找到解決的方法,而不是從自己內心深處去尋找,去思考自己應該做的改變。其實當父母改變了孩子也會慢慢的朝著父母期待的方向改變。

  • 5 # 教學課堂

    “如今的孩子,怎麼越來越不好管了。孩子小時候挺乖的,什麼話都對我們說。自從上了中學,一問孩子,她張口就是:別管我,說了你也不懂……”

    在記憶裡,我們的孩子似乎還是那個會張著小手,撲騰著向你跑過來,嘴裡奶聲奶氣的喊著“爸爸,媽媽”的樣子,而現在,有些事情總要自己對他說上三遍才罷休。

    想找個機會好好談談,卻也只收到孩子的冷言冷語,真不知道是哪裡出了錯?

    那麼,請各位家長思考一個問題:“你有多久沒和孩子好好說過話了?”不少家長甚至根本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但是孩子都記得。

    一個訪談類節目採訪了許多青少年,問及為何不與家長談心的問題,他們的答案竟然都出奇的相似:

    “我記得那天拿著考了高分的試卷回家,我媽看都不看一眼,從那以後,我就再也不想和她分享我的生活了”

    “說什麼?一說就是一堆大道理,好像我沒有腦子一樣”……

    這些孩子們都用了同一種方式迴應,那就是永遠的閉上了自己的嘴巴。

    仔細想想,家長和孩子漸行漸遠是有原因的。看看這些孩子是怎麼回答的,或許會對家長們有所啟發!

    1、言而無信

    “和爸爸約定好,如果我作業提前完成了就帶我出去旅行。可等我完成了他卻改口說,等你考上班級前十名,考不上就別想了……”

    作為一位老師以及家長,我對這個家長的決定是感同身受的,哪個家長不希望孩子考個好成績?又有哪個家長不擔心遊玩對學習的影響呢?

    一方面是信守承諾的取捨,一方面是損傷成績的風險,對於這種情況,大部分家長選擇了捨棄前者,從而導致孩子對家長認知的不信任。

    2、雙重標準

    “我爸媽總是讓我早睡,可他們在外面打麻將到凌晨才回家;讓我別玩電腦,我媽卻在電腦上看韓劇一看就幾個小時……”

    爸爸媽媽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卻沒有做到。生活中我們常常以家長自居,甚至部分人認為:“你就得聽我的,你小孩子懂什麼?”孩子懂得多少,我們姑且不談,但是在沒有要求好自身的情況下,去強行約束孩子,使得孩子對你的言行並不具有說服力。

    3、相互比較

    “我媽反正就是有意無意地就說起別人家的孩子,隔壁的某某某得什麼獎,考上重點高中了……為什麼總是說別人的好?那你找別人的孩子好了!”

    這類比較的話不僅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切斷與孩子溝通紐帶的一把利刃!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家長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衡量孩子做的任何事情並加以對比,當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得不到迴應時,孩子就很難再想與家人交流了。

    4、強制命令

    “快趕緊把電視關了,不要看了!你的作業做完了沒有,去做作業,不要天天盯著電視……我只是想把後半集的連續劇看完,他總是用命令的口氣跟我說話,直接關了電視,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當家長強制命令時,孩子往往會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和行為不受到家長的尊重。

    “一個巴掌拍不響”,從以上孩子的回答可以看出,孩子的叛逆並非無緣無故的,作為家長,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並針對原因去做出我們自己的調整:

    1、控制情緒

    在教育孩子時不免粗暴急躁,而這種不當的處理方法往往很容易傷害孩子的心靈。

    我們不要因為小事過多苛責,不要因為埋怨喋喋不休。試著去理解孩子,和孩子正面溝通對話,發現孩子的心理活動和特點尤為關鍵。

    我們不可一味地埋怨孩子,以自己的父母權威壓制孩子,要分析孩子背後的原因,積極引導孩子,並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家長應多多陪伴孩子,讓孩子熟悉自己的身體和語言的狀態,從而獲得安全感和熟悉感。

    2、賞罰有度

    無論孩子犯了多大的錯,先要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再決定處治方法,不連帶處罰,不去翻舊賬,不對比批評。

    賞罰前,要講明原由,讓孩子信服。

    3、瞭解意圖

    當在孩子頂撞你時,我們應該問問自己:“究竟發生了什麼?這個小傢伙想怎樣?”當你明白了孩子的意圖後,你就會理解孩子反叛的原因,嘗試著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不僅有助於緩和自己的情緒,更有助於去加深對孩子的認知。

    我們要鼓勵孩子講出自己的感受,並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這樣孩子才會理解和認同你,反之可能導致孩子形成逆反或逃避的心理。

    初中階段的孩子很多話可能不好說出口,不願意說出口,那麼我們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就可以換一個形式——利用信件文字交流,讓孩子能夠清晰的感受到你對他的愛不是限制,而是包容。

    4、言傳身教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父母自己都時常跟愛人吵架,跟老人發生衝突,那管教孩子的力度就可想而知了。

    假設父母平日處事平和,不急不躁,遇到長輩時言行尊重,孩子自然會聽從教導。

    道理人人都會說,可做起來卻很難,與其周而往復的給孩子說些大道理,讓孩子反感,不如以身作則效果更好!

    5、統一戰線

    所有的父母都知道溺愛的害處。因此,在教育的問題上,全家必須要統一陣線。

    如果孩子明顯不講道理地胡鬧,全家的態度必須要一致,不能有的護、有的哄,學會讓他承受“胡鬧”的後果。

    當他情緒穩定後,要用鼓勵的言行引導他的轉變。

    希望各位家長不要一味用“孩子正在青春期”安慰自己。

    “叛逆”既提醒家長要及時轉變教養角色,也提示家庭教育的失誤所在,是家長改變教養方式的重要契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如何逮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