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通往月半的路上

    不清楚支出情況如何

    以最大支出為例,刨去房租等必要開銷,估計剩餘就不多了,所以建議風險低的理財方式吧,比如貨幣基金等等,可以隨用隨取,也比較靈活

    以最小支出為例,5000元都可以用來投資,那可以按高中低三種風險等級來分,比如2:3:5。2份用來投資股票或者指數基金等高風險高收益的品種,3份用來投資中等風險的品種,比如債券等,5份用來買貨幣基金吧,畢竟還是得留點老底的

    以上,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2 # 厚金說

    剛畢業能夠月入5000元,就有了投資理財的想法,很不錯。雖然不知道你有無房租之類的款項,我就拿5000元的來做理財計劃:

    1、生活所需成本,這部分是必須所需要的,也不知道題主在哪個城市工作,也不知道管不管吃飯之類的,挪出2000元成本吧,自己生活應該夠。

    2、房租問題。房租有的小夥伴存在,有的小夥伴不存在。這部分沒有根據也就沒辦法具體分析,暫且就當做沒有這部分的費用。

    3、500元/月投資保障性保險,一年下來就是6000。其實長期類保障性的保險很多產品到期後是可以返還本金,也算划算。

    4、1500元/月指數型基金定投,一年下來就是18000元。指數型基金最好的就是與中國股市大體走勢一致,並且基金一般會選擇較為優質的股票,存在分紅。就算年複合收益率達不到10%,7%的複合年化收益率常年累月的是可以達到。

    5、1000元/月放入餘額寶、零錢通類的貨幣基金平臺內,一年就是12000元。穩定、安全、快捷、便利性很高,就算平常用個錢也直接能夠從中支付使用。現在的收益率可以達到年化4%附近,既可以當成零錢也可以當成收益率理財產品,靈存靈取,十分方便。

    這樣下來,年複合收益率是可以達到5%。不要小看這複合年利率5%的收益,常年累月下來收益性性質很大。這樣幹30年,你的本金投入為108萬元,可是利息可高達131萬元,總計達到了239萬元,以後每年5%的利息收入拿出來使用,一年可使用的就約12萬元。

  • 3 # 錢富通集團

    這個問題很適合大學生以及年輕人,很多大學生沒有理財意識,也對理財概念很陌生,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就先不說如何理財,應該要先從建立理財意識開始。

    回答這個問題,就從有理財意識和沒有理財意識的兩個方面進行。

    首先,我們先看看有理財意識的人應該如何著手理財?

    對於剛進入社會不久,20多歲的大學生或是職場新人,如何積累出自己的第一筆財富是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財富從何而來,省吃儉用?

    不!不是的,雖然節流是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要開源,那麼如何利用手上僅有的資金去開源,去錢生錢呢?

    阿里巴巴首席技術總監,阿里雲的創始人王堅在他的著作《線上》中提出了線上三定律:第一定律:每一個位元都在網際網路上;第二定律:每個位元都可以在網際網路上流動;第三定律:位元所代表的每個物件都是在網際網路上可計算的;其實線上三定律同樣也適用於經濟理財,例如我們換個角度去看:第一定律:每一個法幣都在世界上;第二定律:每個法幣都可以在世界上流動;第三定律:法幣所能置換的物質或服務物件在世界上都是可以計算的;備註:法幣是指各國貨幣。

    從這三條定律中,我們可以發現,如果我們想要錢生錢,那麼必須讓本身的資金流動起來,並且去計算如何利用自身的資金在流動時實現精確的錢生錢,這就需要我們對自身的資金進行規劃以及管理,也就是理財。

    那麼剛畢業的大學生與剛入職場的新人在資金不多時,該如何進行“理財”?

    第一步:要學會記流水賬,知道錢花在哪兒了;

    記錄每個月的交通費、伙食費、水電費、娛樂消費等,計算出每個月固定的與不固定開支。

    第二步:制訂計劃,適當的開源節流;

    在減去固定的開支後,把無用的額外支出剔除,進行節流,利用手頭上的資金進行理財,實現開源。

    第三步:強制儲蓄,適當時進行投資;

    成為“負翁”與“月光族”並不是一件驕傲的事,必須學會強制儲蓄,在急需資金調動時,可以讓自己手刃有餘,又或者遇到一個投資機遇時,可以有資金進行投資。

    第四步:購買保險降低意外風險;

    學會控制風險,把風險轉嫁到其他地方,避免在風險或者意外來臨時,把好不容易積累的資金,一次性全搭進去。

    知道理財的方向之後,接下來是細化,在職場初期該如何分配資金之間的比重關係?

    職場初期的資金特點:1. 一般工資不會太多;2. 儲蓄與投資的資金相對較少;3. 需要花一部分資金去充實自己與建立社交關係;

    那麼根據這三個特點,我們大致可以建立一個比較適合的佔比關係。

    一、生活費佔收入的30%~40%

    拿出每個月必須支付的生活費,如房租、水電費、通訊費、柴米油鹽支出等,這部分約佔收入的三分之一。它們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滿足最基本的物質需求。所以無論如何,這部分錢,請你先從收入中抽出,不要動用。

    二、儲蓄佔收入的10%~20%

    用來儲蓄的部分,約佔收入的10%~20%。很多人每次也都會在月初時存錢,但到了月底的時候,往往就變成了泡沫,存進去的大部分又取了出來了,而且是不知不覺的,就好像憑空消失了一樣,總是在自己喜歡的物品或是娛樂消費上不加節制,要時刻提醒自己,存蓄必須能保證至少三個月的基本生活,一旦發生變故,至少有條後路保障。

    三、活動資金佔收入的30%~40%

    三分之一的資金用來投資自己,建立社交,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與生活追求,比如投資一次深度學習,又比如去外面看看世界,旅遊放鬆心情,生活生活,不要只為了活著,還要為了追求而活著。

    第二種沒有理財意識的職場新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建立理財意識;可以慢慢建立理財意識,從記賬開始,明白每一筆開支的去向;

    二、透過網上一些理財課程、書籍,慢慢接觸理財,瞭解理財的方法,財富積累的過程,嘗試用一小筆資金投資理財產品,當嚐到第一筆理財收益之後,對初試理財的人說是一種愉悅的體驗,這裡可以大大提升理財的信心;

    三、培養理財習慣;瞭解理財之後,慢慢培養理財的習慣,開源節流,享受理財帶來的樂趣;

    四、建立理財計劃;對自己的資金進行合理分配,在理財的時候可以利用理財的“分散投資”的方法降低風險,成為理財小能手,理財就是理生活,你會發現理財之後,生活也會變得有條理起來;

    五、樹立正確心態,清楚“投資有風險”,要有一定抗風險能力。理財不僅僅只有投資,年輕人可以透過合理配置資金,多花錢在學習上,技能的提升是一種無形的投資,一味節省開支也不是理財,能把錢花的有價值,也是一種理財。

    總的來說,當你有了一定的儲蓄之後,也不能讓它閒置著,就像前面說的,如果想要實現錢生錢,必須讓資金流動起來,如果你有一萬元,也許你可以分為五份,每份兩千去進行一些收益不錯,而且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的投資。

    投資有風險,分為五份的原因是為了控制風險,當然如果你對某個專案非常有信心時,也是可以集中資金去投資,去獲取更大的收益。

    如果你想獲得更多關於初入職場如何理財以及初入職場應該有哪些技能,你也可以關注錢富通金融訂閱號,更多有價值的內容分享!

    最後,祝你年輕的你、剛畢業的你、初入職場的你理財愉快,順利的賺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如果你的覺得有幫助,就分享給大家吧。

  • 4 # 黑不黑hyman

    首先有理財這個想法很棒~其實理財不一定是存錢,或者把錢變多。 目前月入5k,在去掉必要花費後,剩餘的錢才是我們需要好好利用的。如果家庭條件允許,不需要你補貼的,我個人建議,剛畢業,這部分錢可能更多的需要投資自己,比如買書,報一些興趣班,報一些培訓班。 先不要想著攢錢這種事,畢竟才5k,攢一年才多少呀,對吧? 投資自己永遠是最正確的! 想想自己的職業規劃,只有這樣,你的收入才會提高,再透過金融理財,收益就更高!所以現階段,不要想著省錢,或者攢錢,投資理財產品也不到時候,用這部分錢開拓自己的視野才是最重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先折後奏王承擔是什麼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