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蔡正仁和陸春齡他們64年就認識了,兩位都是大師級的人物了,陸春齡老師,中國有名笛子表演藝術家、笛子演奏家、作曲家、南方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譽為“中國魔笛"、南派曲笛藝術大師、笛界的一代宗師;蔡正仁先生,崑曲表演藝術家、崑曲大師、中國國寶級的崑曲表演藝術大師、有名崑曲小生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有“小俞振飛”之稱。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是杜甫對錦官城裡絲竹之聲的讚美,那麼以此來讚美我們的崑曲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崑曲和笛子它是有天然聯絡的,笛子是崑曲一個最重要的音樂元素,它們互相之間的氣質是相通的、藝術氣質是非常相通的,擁有一種江南的內在的藝術氣質品味。

    1964年到當時2013年再到2014年蔡正仁老師和陸春齡老師他們認識五十年了,五十年、半個世紀,實足五十年,好像時間還蠻長的,待在一起,在東四旅館他們住在一個房間,他們覺得很開心的,陸春齡言自己一樣的。京劇院、崑劇團、還有舞蹈學校和上海民樂團。蔡正仁他覺得他吹的笛子跟他們崑曲的笛子基本上差不多。雖然崑曲和民樂是兩個不同的門類,但是它們的共性很多,有它的特性又有它的共性。陸春齡他有時候看到蔡正仁他在臺上表演,有聲有色、人家說音樂聲情並茂。蔡正仁他記得陸先生那時候跟他請教一下陸老師你吹笛是怎麼換氣的,真正來說,是用氣用得好,是感覺不到斷斷續續,技巧學習的時候如果方法不是太準確,有時候上氣不接下氣斷斷續續。蔡老師他發覺陸先生他吹笛子換氣的方法實際上跟他們唱戲的是一樣的,完全相通的,有時候是偷一口氣觀眾聽不見。崑腔有崑腔的特色,民樂有民樂的特色,但是有它的特性,有它的共性。蔡正仁他說老先生,他們兩個人碰在一起,共同語言比較多,從前他小的時候,還不太有這個概念叫民族樂團、民樂,實際上崑曲整個樂隊就是民樂,笛、笙、簫、琵琶、三絃、絲竹,就是絲竹,笙簫管笛、彈拉打吹、尤其陸春齡他吹的笛子,笛子實際上現在是崑曲最大的特色,就是這個笛子。崑曲離不開笛子,離不開,笛子一吹,崑曲的味道就出來了。

    的確,崑曲雖然文字上比較更加高階,但是整個很高尚很優美、很抒情、很流暢,民族樂器也是一樣的,的確聲情並茂。陸春齡他在吹笛子的時候,要忘我、要全身心的投入,崑曲也好、京劇也好、包括淮劇、各種戲曲曲藝,都有它的共性,一定在舞臺上表演,要全身心投入、要忘我。當一個沉浸在藝術境界裡的人,像這樣的藝術大家,他們對名利的東西已經看得很淡了,因為真正可以到了藝術頂峰的那批人、非常高境界的那批人,他們不是為名利而在這個世界上孜孜以求地活下去,他們是為了追求自己的藝術夢想,而藝術又是無止境的,所以他們在這種無止境的不斷地努力之中、往前前行的同時在延續著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的一種美好願望。

    蔡正仁他記得陸先生他出國去演出,外國朋友稱他的笛子為“魔笛”,他們看了就非常佩服,笛子的聲音佩服得不得了。講笛子的魔力,作用很大。說個小故事,就是他們一起包括京劇院崑劇團一起去的、一起都在,有崑劇有京劇、有民樂、有獨唱,有舞蹈、有他們民樂的獨奏、中國文化代表團訪問印度尼西亞,陸春齡他那時候他吹奏的是《小放牛》,《小放牛》和崑曲,京劇崑曲都有的,問路、村姑指路、牧童問路,這首曲子他編了一下,那時候他沒有大樂隊伴奏,現在大樂隊一百多個人,也可以小樂隊、也可以一個人,各種不同的場合也可以的,他吹奏《小放牛》,那個時候吹《小放牛》十萬人、屋頂上樹上結了“人果”,一棵樹結了“人的果子”,人都爬上去了,房子頂上也爬滿人,樹上也爬滿人,鐵絲網是一個阻礙物,鐵絲網外面人的人不買票,鐵絲網裡面要買票,十萬人、人山人海,吹啊吹、吹到三分之一也不到,呯,什麼東西,開槍了。他腦子一愣一停,想要忘我、要忘我、要全身心,你說要沒有觀眾沒有自己、那麼怎樣呢,只有樂曲的內容。

    越吹越靜、越吹越靜、越吹越靜吹到最後牧童村姑、田野的風光,結果他吹完結束了,滿堂彩,整個廣場舞臺非常高,他走下舞臺後,就問剛剛怎麼了,為什麼開槍,這個時候他就問了,你人小的,又沒有樂隊,一個人在大舞臺上,看著十萬個人距離多麼遠,秩序亂了,都要看他,爭先恐後地過來,這樣亂,開槍是想把秩序靜一點,結果反而沒靜,但是他笛子一直吹下去,漸漸地靜了下來,完全靜下來了,最後效果很好。第二天的報紙上報他的照片刊登得非常大,“中國文化代表團笛子獨奏《小放牛》、一問一答像天上來的一樣、非常優美的田野風光,槍聲不能維持秩序、笛聲征服了十萬觀眾"。他在臺上演出,不管吹任何哪一段曲子蔡正仁他的體會首先他是忘我的。演員也好、演奏員也好,上去第一條要有種忘我精神、要深入角色,到了角色以後,我在舞臺上全神貫注、自己上臺去譬如自己今天演《長生殿》,蔡正仁他上臺去已經不是蔡正仁了,是一個唐明皇,開頭你在御花園當中跟楊貴妃兩個人、妃子,我們喝酒喝得很開心的,到了馬嵬坡埋玉的時候,兩個人生離死別,軍隊全部要叫楊貴妃去死,不死我們就不保護你皇帝,這個時候感情的變化起了極大的變化,唐明皇和楊貴妃就變成了生離死別的問題,那麼他覺得在表演這個的時候,蔡正仁他跟陸春齡他的體會是一樣的,就怎麼唱、思想要高度集中、你要忘我、把自己要忘掉、要進入這個角色。

    這個時候蔡正仁他覺得哪怕你的眼眶裡面的眼淚在打轉,他也得集中思想把這個戲演好,兩個人在演到這個時候,如果你思想稍微開點小差,今天台下觀眾有多少人,這個麻煩了。崑曲也好、京劇也好,表演要用全身心的、要忘我。這樣的人,作為藝術家來說、對藝術來說,他們做出很大貢獻,對我們每個活著的人生來說,他們也提供了許多非常好的境界,就是人在這世界上需要追求的是什麼東西,而應該追求的是種內心的淡定和淡泊、對藝術的一種、文化的一種內心的祈求。

    蔡正仁他也學過笛子,笛子的口風和運氣非常重要,因為你在教學生的時候,學生表面看你的現象,但是內在的感覺學生是看不到的,他看不到你自己感覺到的一定要告訴學生,不是單看你嘴上在吹,嘴巴怎麼樣,五臟六腑、包括從腳尖到頭頂、氣的連貫、貫通,這個外面都看得到,還有看不到的自己感覺到,你怎麼樣才能學好。所以他感覺到陸老師只要聽他的笛子,始終是連綿不斷地丶聲音非常飽滿,跟他們唱崑曲實際上是一個道理。陸春齡言像他們說起來,人家講老當益壯、甘做人梯,怎麼樣傳承給學生,都是江南絲竹的傳承人、國家級的、他們怎麼傳怎麼承,一個老師不讓自己的學生超過自己,一個學生如果不超過先生,老師也沒有教好,學生也沒有學好。陸春齡他這句話也啟發了他,他(蔡正仁)記得他們學戲,小的時候老師教他們戲的時候有一句話,那個時候老師說。你們學戲、初學三年走遍天下,他的體會,那個時候學的藝術他認為還是學點皮毛,十八歲的時候,就跟俞振飛老師學了一出《太白醉寫》。《太白醉寫》這齣戲從頭到尾沒什麼唱,只有幾句唱,但主要是靠表演,表演什麼,從頭喝醉酒到最後喝得酩酊大醉,那麼全部靠眼睛的表演來反映這個,這齣戲真的很難演,他那個時候不要說喝醉,酒都沒有喝過,所以不知道喝醉到底是什麼樣的,那時候領導說蔡正仁你要把這齣戲好好跟俞振飛老師學,他說這齣戲太難了,越是難你越是要去學,要攻尖端,當時他年紀輕不懂,那他就學了,老師怎麼教他也怎麼學,學好之後叫他去演出,他也就演了,膽子非常大,演好戲自己覺得也沒什麼難,我這不是演了,好像就有一點很得意的,但是過了二十年,蔡正仁他再到南京去演出這個戲的時候,他就開始覺得不對了,覺得每走一步路、每做一個動作,總歸覺得不對,很難受、不舒服,而且自己對自己不滿意,他就寫了一封信給俞老師,他說老師,我昨天晚上演了一個《太白醉寫》,我以前學了這個戲以後,您教了我這個以後,我也演了很多次,並沒有覺得什麼,現在我開始覺得怎麼忽然覺得這個戲這麼難演,每一個動作每一個醉態,他都覺得很不滿意,他就問老師我昨天演下來,我心裡頭很不舒服,不知道什麼原因,寫了封信給俞老師,隔了沒幾天老先生一封回信給他,他一看這封信很厚,他開啟一看,老師第一句話說,你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他想什麼道理,他說你終於明白什麼道理呢,就是說初學三年走遍天下,再學三年寸步難行,說你現在才明白那麼難,他那個時候不明白覺得很容易,所以他說你覺得不難很容易學那是你沒有好好地學,也不知道它難在什麼地方,現在你覺得難了、覺得寸步難行了,我覺得那才是你真正開始進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意查詢房屋狀態,居然有人盜用我名買了三套房,這該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