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17511977871

    中國清朝末年興辦近代教育之初,在各級學堂章程中有《功課教法》章,列有課程門目表和課程分年表。這是課程標準的雛型。1912年 1月,中華民國教育部公佈了《普通教育暫行課程標準》。

    2001年,國家啟動了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經過十年的實踐探索,課程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構建了有中國特色、反映時代精神、體現素質教育理念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各學科課程標準得到中小學教師的廣泛認同。同時,在課程標準執行過程中,也發現一些標準的內容、要求有待調整和完善。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適應新時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高教育質量,我部組織專家對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完善。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諮詢委員會的諮詢意見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的審議結果,經研究,決定正式印發義務教育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1年版),並於2012年秋季開始執行。

    高中課程標準最新版是2017版。

    課程標準的結構,一般包括總綱和分科課程標準兩部分。總綱規定學校教育的總目標、學科的設定、各年級各學科每週教學時數表和教學通則等。分科課程標準規定各科教學目標和教材綱要、教學要點和教學時間的分配、應有最低限度的教學裝置以及教學方法和其他應注意的事項。

    要求

    隨著新的基礎改革的開展,國家教委和各地教委開始重新著手組織編寫新的各科課程標準。其要求是:

    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

    制定國家課程標準要依據各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加強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加強思想品質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倡導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引導學生創新與實踐。

    幼兒園教育要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規律,堅持保教結合和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與家庭和社群密切配合,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保護和啟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應適應普及義務教育的要求,讓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夠達到,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著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應在堅持使學生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選擇性,並開設選修課程,以利於學生獲得更多的選擇和發展的機會,為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部分標準

    體育與健康課程

    前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經濟的全球化,人類社會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從整體上有了很大提高,人類的許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狀況大為改善。但是,現代生產和生活方式造成的體力活動減少和心理壓力增大,對人類健康造成了日益嚴重的威脅。人們逐漸認識到,健不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而且是在身體、心理和社會發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狀態。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由於國民的健康對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個人的幸福都至關重要,而體育課程又是增進國民健康的重要途徑因此,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體育課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階中學體育(1~6年級)體育與健康(7~12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制訂的。《標準》突出強調要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性,注重教學評價的多樣性,使課程有利於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勇敢頑強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從而為提高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發揮重要作用。

    一、課程性質

    (一)課程性質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它是對原有的體育課程進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標的一門課程。

    (二)課程價值

    體育與健康課程對於提高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1.增進身體健康(1-12"GYM"1.1.2.1)

    透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提高對身體和健康的認識,掌握有關身體健康的知識和科學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堅持鍛鍊,增強體能,促進身體健康;養成健康的行的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1-12"GYM"1.1.2.2)

    透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和諧、平等、友愛的運動環境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情感的愉悅;在經歷挫折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在不斷體驗進步或成功的過程中,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3.增強社會適應能力(1-12"GYM"1.1.2.3)

    透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理解個人健康與群體健康的密切關係,建立起對自我、群體和社會的責任感;形成現代社會所必需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學會尊重和關心他人,培養良好的體育道德和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學會獲取現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

    ⒋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1-12"GYM"1.1.2.4)

    透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學會學習體育的基該方法,形成終身鍛鍊的意識和習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不同需求,選擇個人喜愛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挖掘運動潛能,提高運動欣賞能力,形成積極的餘暇生活方式;學生可以提高體育運動中的安全防範能力,獲得在野外環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二、課程基本理念(1-12"GYM"1.2)

    (一)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1-12"GYM"1.2.1)

    體育與健康課程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構建了技能、認知、情感、行為等領域並行推進的課程結構,融合了體育、生理、心理、衛生保健環境、社會、安全、營養等諸多學科領域的有關知識,真正關注學生的健康意識、鍛鍊習慣和衛生習慣的養成,將增進學生健康貫穿於課程實施的全過程,確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實處,使學生健康成長。

    (二)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1-12"GYM"1.2.2)

    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鍊的前提。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都應十分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運動興趣是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和價值的有效保證。

    (三)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1-12"GYM"1.2.3)

    體育與健康課程關注的核心是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的成長。從課程設計到評價的各個環節,始終把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發揮教學活動中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

    (四)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1-12"GYM"1.2.4)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與婆婆相處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