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事故及預防措施
一、常見事故
1.執行人員勞動紀律鬆弛,有章不循,擅離崗位。具體表現在執行人員不按時上班,或者上班時看小說,幹私活,打撲克,洗衣服,甚至擅離崗位睡覺、酗酒,造成嚴重的鍋爐事故。
2.執行人員技術不熟練,誤操作甚至不懂鍋爐安全操作技術。
3.鍋爐結構不合理,焊接質量低劣,安全附件不全不靈。
4.鍋爐未進行給水處理或給水處理不良。
二、預防措施
一、鍋內缺水
當鍋內水位低於最低許可水位時,稱為鍋內缺水。它又分輕微缺水和嚴重缺水。
輕微缺水:當鍋爐水位從玻璃管(板)水位計內消失後,採用沖洗水位計和“叫水”的方法,水位能重新出現的,稱為輕微缺水。
嚴重缺水:當採用沖洗水位計和“叫水”後,鍋內水位仍然不能在玻璃管(板)水位計內出現的,稱為嚴重卻水。
鍋內嚴重缺水時,會造成爐管爆破事故。在爐管或鍋筒燒紅的情況下,如處理錯誤,進行大量上水的話,則水接觸燒紅的爐管或鍋筒時,便產生大量蒸汽。由於汽壓突然猛增,就會造成鍋爐爆炸事故。特別是壓力高、水容積又較大的鍋殼式鍋爐,爆炸時的威力也就更大。因此,鍋內嚴重缺水時,嚴禁向鍋內上水,應採取緊急停爐措施。
造成鍋內缺水的原因很多。據國家勞動部門的統計資料分析,其中主要由執行人員勞動紀律鬆弛與誤操作所致的約佔70%左右。例如長期忘記上水;排汙後忘記關閉排汙閥或關閉不嚴;水位計不按時沖洗,使水位計旋塞堵死,形成假水位等等。其餘30%是由於裝置缺陷或其它故障造成的。如給水裝置突然發生故障,或者水源突然中斷,停止了給水等。因此,要杜絕鍋內缺水事故,關鍵是加強對鍋爐執行人員遵守勞動紀律的教育,只要執行人員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又熟練地掌握了操作技術,即使發生裝置故障,也完全能及時排除鍋內缺水事故。
二、鍋爐超壓
鍋爐超壓就是鍋爐執行時的工作壓力超過了最高許可工作壓力。
造成鍋爐超壓,發生鍋爐爆炸事故,多屬盲目的提高鍋爐的工作壓力或司爐擅離崗位,鍋爐處於無人管理的結果。因此,不能盲目的提高鍋爐工作壓力。如需要提高鍋爐的工作壓力,必須經過有關部門嚴格的技術鑑定。另外,從鍋爐超壓爆炸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培訓司爐人員和加強崗位責任制的重要性。
有時壓力錶、安全閥同時失靈,也有可能造成鍋爐超壓。
三、鍋內滿水
鍋內滿水就是鍋內的水位超過了最高許可水位線,嚴重時蒸汽管道內發出水衝擊聲。
鍋內滿水一般是由於執行人員疏忽大意,上水過量。發生了鍋內滿水時,應立即開啟排汙閥,放出過量的水,使水位維持正常即可排除鍋內滿水。
四、汽水共騰
汽水共騰的特點是水位計內水面發生劇烈上下波動,鍋水起泡沫,蒸汽中大量帶水,嚴重使管道內發生水衝擊。
發生汽水共騰的主要原因是鍋水含鹽量太高。因此,防止汽水共騰的主要措施是控制鍋水含鹽量在臨界含鹽量之內。加強給水處理以及加大連續排汙量,也是防止汽水共騰有效措施。
五、爐管爆破爐管爆破時有顯著的爆破聲、噴汽聲,這時水位迅速下降,汽壓明顯降低,一般無法維持汽壓、水位,必須緊急停爐。
一般工業鍋爐發生爐管爆破的主要原因是給水處理不良或根本沒有進行給水處理,引起結垢或腐蝕而造成的。鍋內結垢是因為給水硬度長期超過規定標準,在爐管內壁沉積成水垢,甚至將爐管堵死。腐蝕是由於給水中含氧量或酸價超過允許規定而造成。據調查,不少單位由於對給水處理工作不重視,造成爐管爆破或爐管堵死、鍋爐報廢的事故相當嚴重,已足以引以為戒。因此,只有加強水處理方面的管理工作,才能從根本上杜絕爐管爆破事故,而且還可以做到節約大量的燃料、鋼材、人力、財力。
其次,由於鍋爐嚴重缺水使爐管過熱,也會造成爐管爆破事故,而爐管爆破事故又很快造成缺水。因此,爆管、缺水又常常互為因果。所以,鍋爐在執行中嚴密監視水位,對於防止鍋爐缺水,爆管事故十分重要。
六、爐膛爆炸
當爐膛內可燃物質與空氣混合的濃度達到爆炸極限範圍時,遇到明火就會發生爐管爆炸或爆燃。爐膛爆燃時,火焰從鍋爐的點火孔、看火孔等處向外噴出,極易傷人。爐膛爆炸時會造成爐膛倒塌,鍋爐損壞,並嚴重威脅人身安全。
各種可燃物質與空氣混合時,都存在著一定的爆炸濃度極限範圍,過低或過高的濃度下都不易發生爆炸。下表列出在室溫和大氣壓力下部分可燃物質與空氣混合時的爆炸濃度極限範圍。
燃用燃料油(重油)、天然氣、幹氣、煤氣和煤粉的鍋爐,在實際執行中很難使燃料完全避免出現爆炸濃度極限的範圍,尤其在點火時,由於操作不當極易因此而發生爐膛爆燃或爐膛爆炸事故。
以燃料油(重油)、天然氣、幹氣、煤氣和煤粉為燃料的鍋爐,在執行中為了預防爐膛爆炸或爆燃,必須先引風5分鐘以上才能點火;點火應給用火把而不允許用爐膛餘熱點火;執行中爐內可燃物質的溫度不宜太高,鼓風、引風量配合要平衡。
七、二次燃燒
鍋爐尾部沉積的可燃物質,重新著火燃燒的現象稱為二次燃燒。鍋爐發生二次燃燒時,會把省煤器、引風機燒壞,嚴重時也可能把鍋爐尾部全部燒燬。
鍋爐尾部沉積的可燃物質,如炭黑、油怠、煤粉等,主要是由於不完全的燃燒而帶入鍋爐尾部的。尤其在點火與停爐時,最容易造成燃燒不完全,使鍋爐尾部沉積大量可燃物質。這些沉積物降低了尾部受熱面的傳熱效果,使排煙溫度升高。當排煙溫度上升到一定值,又有足夠的氧氣助燃時,便會發生二次燃燒、
有的二次燃燒是在停爐幾分鐘或幾小時以後發生的,這與可燃物質的著火點和散熱條件有關。執行著的鍋爐尾部煙氣流速較快,可燃物質所產生的熱量很快被煙氣帶走,只能緩慢的氧化,不能達到著火燃燒。而停爐後,煙道中的煙氣停止了流動,可燃物質氧化產生的熱量不易散失,溫度就會升高。如果爐門或煙道擋板關閉不嚴,漏入新鮮空氣助燃,就造成了停爐後的二次燃燒。
為了防止鍋爐尾部發生二次燃燒,其根本措施是杜絕可燃物質在鍋爐尾部沉積。為此,在點火時,如果點不著火,必須立即停止向爐膛內供給燃料(如煤、油、氣等),嚴防將可燃物質帶入鍋爐尾部。在執行中,應加強吹灰,配風適當,使燃燒完全,不冒黑煙。停爐後,要監視省煤器的溫度,若突然升高數十度,即已引起自燃,要立即採取滅火措施。
為了及時消除二次燃燒,可使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也可以在鍋爐尾部受熱面處裝設蒸汽滅火管。蒸汽滅火管應該佈局均勻,對煙氣的阻力要小,不影響吹灰,嚴密不漏,其排氣量要足以窒息二次燃燒。
八、鍋爐熄火
鍋爐熄火又叫鍋爐滅火。它是指鍋爐在正常執行中的突然熄火。突然熄火是燃油鍋爐在執行中的常見故障。
九、爐牆損壞爐牆損壞的現象是:除渣機內有跌落磚塊;爐牆支架、外殼或拱磚的吊裝件溫度突然升高,甚至燒紅;爐牆轉交處,以及爐牆與鋼架、過牆套筒等接觸處的石棉填料大量跌落,以致冷風侵入爐膛過多,爐溫降低,鍋爐負荷減少;外爐牆嚴重凸出裂開,有倒塌的危險。
爐牆損壞的原因:在設計方面,爐拱及爐牆結構不合理,阻礙鍋爐受壓元件的正常膨脹;水冷壁管佈置的少;燃燒器位置不正確,使部分爐牆及爐拱溫度過高。在執行方面,燃燒火焰調整不當,火焰中心偏移;長期正壓燃燒,爐膛溫度過高,飛灰熔點低,爐膛結焦嚴重;生火、停爐及增、減負荷過急,使爐牆、爐拱驟冷驟熱;除焦渣時碰壞爐牆;爐膛內可燃氣體發生爆炸衝擊所致。在安裝檢修方面,磚邊破碎,磚縫太大;灰漿配製比例不當,養護不好,磚粘結不牢;沒有留足夠的伸縮縫;烘爐時間太短,爐牆尚未完全乾燥,即升壓執行。
鍋爐在執行中,若發現爐牆有裂縫等損壞現象時,應進行嚴密性檢查,並減小負荷,加大引風,保持爐膛負壓。當外爐牆輕微裂縫時,一般可用石棉繩填塞,並在外面塗上耐火水泥漿或水泥石灰漿。如果跌落少量耐火磚,或外爐牆有輕微凸出時,應加強執行中的檢查,暫時維持執行,待鍋爐停爐後檢修。如果爐牆損壞面積較大,而且使爐牆及爐架外表面溫度升高,有倒塌危險時,應緊急停爐。
常見事故及預防措施
一、常見事故
1.執行人員勞動紀律鬆弛,有章不循,擅離崗位。具體表現在執行人員不按時上班,或者上班時看小說,幹私活,打撲克,洗衣服,甚至擅離崗位睡覺、酗酒,造成嚴重的鍋爐事故。
2.執行人員技術不熟練,誤操作甚至不懂鍋爐安全操作技術。
3.鍋爐結構不合理,焊接質量低劣,安全附件不全不靈。
4.鍋爐未進行給水處理或給水處理不良。
二、預防措施
一、鍋內缺水
當鍋內水位低於最低許可水位時,稱為鍋內缺水。它又分輕微缺水和嚴重缺水。
輕微缺水:當鍋爐水位從玻璃管(板)水位計內消失後,採用沖洗水位計和“叫水”的方法,水位能重新出現的,稱為輕微缺水。
嚴重缺水:當採用沖洗水位計和“叫水”後,鍋內水位仍然不能在玻璃管(板)水位計內出現的,稱為嚴重卻水。
鍋內嚴重缺水時,會造成爐管爆破事故。在爐管或鍋筒燒紅的情況下,如處理錯誤,進行大量上水的話,則水接觸燒紅的爐管或鍋筒時,便產生大量蒸汽。由於汽壓突然猛增,就會造成鍋爐爆炸事故。特別是壓力高、水容積又較大的鍋殼式鍋爐,爆炸時的威力也就更大。因此,鍋內嚴重缺水時,嚴禁向鍋內上水,應採取緊急停爐措施。
造成鍋內缺水的原因很多。據國家勞動部門的統計資料分析,其中主要由執行人員勞動紀律鬆弛與誤操作所致的約佔70%左右。例如長期忘記上水;排汙後忘記關閉排汙閥或關閉不嚴;水位計不按時沖洗,使水位計旋塞堵死,形成假水位等等。其餘30%是由於裝置缺陷或其它故障造成的。如給水裝置突然發生故障,或者水源突然中斷,停止了給水等。因此,要杜絕鍋內缺水事故,關鍵是加強對鍋爐執行人員遵守勞動紀律的教育,只要執行人員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又熟練地掌握了操作技術,即使發生裝置故障,也完全能及時排除鍋內缺水事故。
二、鍋爐超壓
鍋爐超壓就是鍋爐執行時的工作壓力超過了最高許可工作壓力。
造成鍋爐超壓,發生鍋爐爆炸事故,多屬盲目的提高鍋爐的工作壓力或司爐擅離崗位,鍋爐處於無人管理的結果。因此,不能盲目的提高鍋爐工作壓力。如需要提高鍋爐的工作壓力,必須經過有關部門嚴格的技術鑑定。另外,從鍋爐超壓爆炸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培訓司爐人員和加強崗位責任制的重要性。
有時壓力錶、安全閥同時失靈,也有可能造成鍋爐超壓。
三、鍋內滿水
鍋內滿水就是鍋內的水位超過了最高許可水位線,嚴重時蒸汽管道內發出水衝擊聲。
鍋內滿水一般是由於執行人員疏忽大意,上水過量。發生了鍋內滿水時,應立即開啟排汙閥,放出過量的水,使水位維持正常即可排除鍋內滿水。
四、汽水共騰
汽水共騰的特點是水位計內水面發生劇烈上下波動,鍋水起泡沫,蒸汽中大量帶水,嚴重使管道內發生水衝擊。
發生汽水共騰的主要原因是鍋水含鹽量太高。因此,防止汽水共騰的主要措施是控制鍋水含鹽量在臨界含鹽量之內。加強給水處理以及加大連續排汙量,也是防止汽水共騰有效措施。
五、爐管爆破爐管爆破時有顯著的爆破聲、噴汽聲,這時水位迅速下降,汽壓明顯降低,一般無法維持汽壓、水位,必須緊急停爐。
一般工業鍋爐發生爐管爆破的主要原因是給水處理不良或根本沒有進行給水處理,引起結垢或腐蝕而造成的。鍋內結垢是因為給水硬度長期超過規定標準,在爐管內壁沉積成水垢,甚至將爐管堵死。腐蝕是由於給水中含氧量或酸價超過允許規定而造成。據調查,不少單位由於對給水處理工作不重視,造成爐管爆破或爐管堵死、鍋爐報廢的事故相當嚴重,已足以引以為戒。因此,只有加強水處理方面的管理工作,才能從根本上杜絕爐管爆破事故,而且還可以做到節約大量的燃料、鋼材、人力、財力。
其次,由於鍋爐嚴重缺水使爐管過熱,也會造成爐管爆破事故,而爐管爆破事故又很快造成缺水。因此,爆管、缺水又常常互為因果。所以,鍋爐在執行中嚴密監視水位,對於防止鍋爐缺水,爆管事故十分重要。
六、爐膛爆炸
當爐膛內可燃物質與空氣混合的濃度達到爆炸極限範圍時,遇到明火就會發生爐管爆炸或爆燃。爐膛爆燃時,火焰從鍋爐的點火孔、看火孔等處向外噴出,極易傷人。爐膛爆炸時會造成爐膛倒塌,鍋爐損壞,並嚴重威脅人身安全。
各種可燃物質與空氣混合時,都存在著一定的爆炸濃度極限範圍,過低或過高的濃度下都不易發生爆炸。下表列出在室溫和大氣壓力下部分可燃物質與空氣混合時的爆炸濃度極限範圍。
燃用燃料油(重油)、天然氣、幹氣、煤氣和煤粉的鍋爐,在實際執行中很難使燃料完全避免出現爆炸濃度極限的範圍,尤其在點火時,由於操作不當極易因此而發生爐膛爆燃或爐膛爆炸事故。
以燃料油(重油)、天然氣、幹氣、煤氣和煤粉為燃料的鍋爐,在執行中為了預防爐膛爆炸或爆燃,必須先引風5分鐘以上才能點火;點火應給用火把而不允許用爐膛餘熱點火;執行中爐內可燃物質的溫度不宜太高,鼓風、引風量配合要平衡。
七、二次燃燒
鍋爐尾部沉積的可燃物質,重新著火燃燒的現象稱為二次燃燒。鍋爐發生二次燃燒時,會把省煤器、引風機燒壞,嚴重時也可能把鍋爐尾部全部燒燬。
鍋爐尾部沉積的可燃物質,如炭黑、油怠、煤粉等,主要是由於不完全的燃燒而帶入鍋爐尾部的。尤其在點火與停爐時,最容易造成燃燒不完全,使鍋爐尾部沉積大量可燃物質。這些沉積物降低了尾部受熱面的傳熱效果,使排煙溫度升高。當排煙溫度上升到一定值,又有足夠的氧氣助燃時,便會發生二次燃燒、
有的二次燃燒是在停爐幾分鐘或幾小時以後發生的,這與可燃物質的著火點和散熱條件有關。執行著的鍋爐尾部煙氣流速較快,可燃物質所產生的熱量很快被煙氣帶走,只能緩慢的氧化,不能達到著火燃燒。而停爐後,煙道中的煙氣停止了流動,可燃物質氧化產生的熱量不易散失,溫度就會升高。如果爐門或煙道擋板關閉不嚴,漏入新鮮空氣助燃,就造成了停爐後的二次燃燒。
為了防止鍋爐尾部發生二次燃燒,其根本措施是杜絕可燃物質在鍋爐尾部沉積。為此,在點火時,如果點不著火,必須立即停止向爐膛內供給燃料(如煤、油、氣等),嚴防將可燃物質帶入鍋爐尾部。在執行中,應加強吹灰,配風適當,使燃燒完全,不冒黑煙。停爐後,要監視省煤器的溫度,若突然升高數十度,即已引起自燃,要立即採取滅火措施。
為了及時消除二次燃燒,可使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也可以在鍋爐尾部受熱面處裝設蒸汽滅火管。蒸汽滅火管應該佈局均勻,對煙氣的阻力要小,不影響吹灰,嚴密不漏,其排氣量要足以窒息二次燃燒。
八、鍋爐熄火
鍋爐熄火又叫鍋爐滅火。它是指鍋爐在正常執行中的突然熄火。突然熄火是燃油鍋爐在執行中的常見故障。
九、爐牆損壞爐牆損壞的現象是:除渣機內有跌落磚塊;爐牆支架、外殼或拱磚的吊裝件溫度突然升高,甚至燒紅;爐牆轉交處,以及爐牆與鋼架、過牆套筒等接觸處的石棉填料大量跌落,以致冷風侵入爐膛過多,爐溫降低,鍋爐負荷減少;外爐牆嚴重凸出裂開,有倒塌的危險。
爐牆損壞的原因:在設計方面,爐拱及爐牆結構不合理,阻礙鍋爐受壓元件的正常膨脹;水冷壁管佈置的少;燃燒器位置不正確,使部分爐牆及爐拱溫度過高。在執行方面,燃燒火焰調整不當,火焰中心偏移;長期正壓燃燒,爐膛溫度過高,飛灰熔點低,爐膛結焦嚴重;生火、停爐及增、減負荷過急,使爐牆、爐拱驟冷驟熱;除焦渣時碰壞爐牆;爐膛內可燃氣體發生爆炸衝擊所致。在安裝檢修方面,磚邊破碎,磚縫太大;灰漿配製比例不當,養護不好,磚粘結不牢;沒有留足夠的伸縮縫;烘爐時間太短,爐牆尚未完全乾燥,即升壓執行。
鍋爐在執行中,若發現爐牆有裂縫等損壞現象時,應進行嚴密性檢查,並減小負荷,加大引風,保持爐膛負壓。當外爐牆輕微裂縫時,一般可用石棉繩填塞,並在外面塗上耐火水泥漿或水泥石灰漿。如果跌落少量耐火磚,或外爐牆有輕微凸出時,應加強執行中的檢查,暫時維持執行,待鍋爐停爐後檢修。如果爐牆損壞面積較大,而且使爐牆及爐架外表面溫度升高,有倒塌危險時,應緊急停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