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又打不過,苟又苟不住,光緒皇帝偷雞不成連自己都搭進去了,操作簡直看不懂。
太后勢力大,小皇帝年紀小,朝堂大權全部都掌握在太后的手中,小皇帝急得猶如嗷嗷待哺的嬰兒,對權力充滿了渴望。
歷史是一面鏡子,從古至今,這樣的局面出現了無數次。不少皇帝成功地從太后手中接過了權力,自己親政當上了家,為後代的這些君主打了個樣。
例如秦昭襄王與秦宣太后,嬴政與趙姬,劉徹與竇太后,再到之後的康熙與孝莊太后……可值得注意的一點,這些皇帝都成功地在太后的手中,拿到了久違的權力。
那為何其他的皇帝都能做成的事情,光緒皇帝咋就搞瞎巴了?我認為,比較關鍵的一個原因,那便是“苟不住”。
新皇帝與太后相比,雖然在權力方面並沒有優勢,朝中大臣多是太后的黨羽,但他們有著天然的兩個優勢:(1)他們足夠年輕,趁著年輕將身體保養好,熬死了太后,權力不就來了嘛。(2)身份地位正統;黨羽勢力可以找機會慢慢培養,但不管發生啥,利用自己正統的地位優勢,權力終歸會回到自己的手中。
可光緒沒有將這個問題處理好,隨著戊戌變法的失敗,光緒也被慈禧軟禁到了瀛臺之中,基本宣告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結束。
而光緒皇帝也讓慈禧太后傷透了心,進而引發了不少的傳言。其中慈禧太后與光緒帝相繼離世,便讓世人想入非非。傳言是慈禧太后在臨終之前,派人順便毒死了光緒皇帝。
那這個傳言到底是真是假,光緒皇帝到底是不是被慈禧太后提前毒死的?仔細擦亮眼睛,請耐心往下讀。
光緒哪些地方沒做好
在同治皇帝死後,將光緒帝過繼過來當兒子,還將本不屬於他的皇位傳給他,這對於光緒帝來說,對他是有知遇之恩。
當然,慈禧也是看中了他年幼好欺,方便自己抓權。
於是,這對老少配一明一暗開始掌舵大清朝,當然,背後還一個慈安太后,此時的慈禧還不是主角。
但慈禧這個女人強就強在,她擅長隱忍,俗話說也就是“苟得住”,當時咸豐皇帝去世,同治皇帝年幼,他將天下託付給了慈安太后,慈禧作為生母來說,也僅僅是個配角。
就在這個過程中,慈禧一點點熬,雖然話說是熬,估計背後也沒少搗鼓事兒,身份地位是慢慢地提了上來。
到1881年,慈安終於得了一場重病,撒手人寰了。慈禧太后也熬成了正宮太后。這件事發生在光緒七年,做了七年皇帝的光緒帝漸漸地展露出對於皇權的渴望。
公正地說,光緒帝是一個想幹點事的皇帝,他很想透過自己的努力,挽救瀕臨滅亡的大清朝。當時正值西方思想大行其道之時。
在國內,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頻頻活動,光緒帝在接見了康有為梁啟超等人之後,也進一步堅定了自己透過變法來圖強的決心。
不管是慈禧還是光緒,他們的內心還是不願意丟掉祖宗的這一份基業。
維新變法匆忙開始
公元1898年,大清朝掀起了一股維新變法的大浪潮,轟轟烈烈的變法開始了。維新黨人頒佈了一系列的政治舉措,將守舊派面前的蛋糕悉數打翻在地。
當時的維新黨人選中了光緒帝,但光緒帝根本沒有實權。沒有實權就沒辦法將阻擋變法的阻力推翻。
當時的局面就導致了這樣一個尷尬的局面,慈禧太后身後有一批守舊勢力,而光緒皇帝又沒有勢力,但光緒皇帝又想趁機掌控局面,推掉頭上的慈禧太后。
而慈禧與榮祿一夥,也感受到了光緒帶給他們的威脅,於是也開始密謀廢掉光緒。要知道,皇帝與太后之爭,玩不利索就要有一方倒黴。
套路被反套路
光緒帝還是年輕,他手裡沒權,便想著能夠藉助袁世凱的手,來完成自己的事兒。可光緒錯就錯在,他還想套路一把袁世凱。
在當時,光緒帝召見了袁世凱,將袁世凱升官為侍郎候補,當然具體聊了些什麼,史書沒有記載。
我想,應該包含以下對話,光緒:“老袁啊,你是國家的依仗,這麼多年辛苦了,以後你就是侍郎候補了。”
袁世凱:“謝皇上。”
光緒:“如今我變法搞得轟轟烈烈,可總有些人不為所動,愛卿能否助朕一臂之力?當然,我肯定不會虧待你的。”
袁世凱:“請皇上明示。”
光緒:“你也知道,榮祿夥同慈禧太后想要謀權篡位,朕想讓你帶兵勤王,誅殺慈禧與榮祿。”
袁世凱:“願為皇上執鞭墜鐙。”
老袁也想趁機上位,期間雖然光緒約談了袁世凱多次,還搞出了“殺榮祿,誅慈禧”的口號。可袁世凱等了半天,竟然也沒等來一封聖旨,來的全是口諭。
竟然還有一次,口諭是由梁啟超代為傳達。這讓袁世凱有點心寒。
畢竟,袁世凱是要帶兵去誅殺榮祿與慈禧,如果僅僅憑藉口諭,這事即便是幹成了,能有他好果子吃嗎?
光緒皇帝肯背這個殺慈禧的鍋嗎?要知道,孝從古至今,都是一件大事。這個鍋既然光緒不背,維新黨人肯定也不會背,這個鍋只有袁世凱背,因此,即便是事情幹成了,袁世凱也活不下來。
因此,袁世凱只有倒戈慈禧,才能獲得生機。因此,與其說袁世凱臨陣倒戈,不如說光緒帝運營不利。空手套白狼的小伎倆,沒有玩明白。
光緒是不是慈禧毒死的
根據歷史記載,光緒就是恰巧和慈禧一塊死了,不是慈禧毒死的,但是如果細細品,總感覺背後有故事。
前文說道,如果光緒安心地活,不超過30歲,慈禧就被熬死了。那麼30歲掌權的光緒,還愁自己不能幹一番大事業嗎?
光緒苟不住,搞了維新變法這個事,還夥同袁世凱,想要誅殺慈禧。這讓慈禧太傷心了,如果能廢了光緒,慈禧必然會廢了他。
本文不再贅述,慈禧為何不能輕易廢了光緒,那既然不能廢了他,那肯定就會在日常生活中搗鼓他。
根據歷史記載,光緒皇帝本身身體就不太行,有著嚴重的腎虧之症,光緒無兒子也從側面驗證了這一點。
慈禧先是趁著八國聯軍入侵之際,將珍妃推入井中殺死,這可是光緒最喜歡的妃子,這對於光緒來說,造成了一萬點的暴擊。
除了這事之外,想必在出逃和軟禁期間,也沒少鬱悶他。
光緒身體不行,加上長期的心情壓抑,使得他的身體狀態每況愈下。慈禧原本計劃,透過一系列小手段,讓光緒走在她的前面。
如果是能,肯定最好,那樣她可以隨便再找一個人做皇帝就行了。但這件事的底線就是,光緒絕對不可以比慈禧活得長。
至於光緒是咋死的,咱不能張嘴胡說,但慈禧為首的守舊派嫌疑最大。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慈禧死後,光緒帝就能名正言順地當上大清朝的皇帝,這時候誰怕?必然不是慈禧,但她已經死了,無非也就是被挖出來鞭屍,但畢竟關係擺在那,基本上,皇帝也會顧及到名聲,不會和死人置氣,壞了自己的名聲。
此時最害怕的,要數袁世凱。我想,光緒皇帝被囚禁這麼多年,心裡應該最恨的要數袁世凱了。如果光緒皇帝順利掌權,我想袁世凱第一個就被法辦,不管是什麼理由。
而袁世凱雖然手裡有點權,但造反又沒有理由,而且天下都知道,袁世凱臨陣變節,如果光緒不死,他與光緒帝相處將會非常尷尬。
第二:榮祿等人;而此時梁啟超康有為等人都已經逃到了別國,他們聽到光緒上位的訊息,必然會捲土重來,榮祿等守舊派基本上也會被清掃。
這或許對當時的大清朝是有利的,可這群人都是當時最有實力的一群人,他們又怎麼會放棄搞死光緒的這個好機會。
第三:慈禧太后;畢竟慈禧恨光緒也恨得牙根癢癢,她想安心上路,不想自己死後再被針對。光緒死後,隆裕太后成功上位,倆人的關係在那擺著,完全不用有後顧之憂。
但我認為,前兩種原因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後記
綜上所述,光緒是在慈禧臨死前也跟著死了,但至於是咋死的,我更偏向於是袁世凱榮祿等人乾的。
畢竟,慈禧死後,他們將是切身利益最大的受害者,從利益出發,他們有這樣的動機,而慈禧太后,動機則相對較小一些。
不可否認,慈禧也為光緒的死,背了這麼多年的鍋,相信這後面,必然有著紛繁複雜的因因果果,究其原因,還是逃不過一個“利”字。
打又打不過,苟又苟不住,光緒皇帝偷雞不成連自己都搭進去了,操作簡直看不懂。
太后勢力大,小皇帝年紀小,朝堂大權全部都掌握在太后的手中,小皇帝急得猶如嗷嗷待哺的嬰兒,對權力充滿了渴望。
歷史是一面鏡子,從古至今,這樣的局面出現了無數次。不少皇帝成功地從太后手中接過了權力,自己親政當上了家,為後代的這些君主打了個樣。
例如秦昭襄王與秦宣太后,嬴政與趙姬,劉徹與竇太后,再到之後的康熙與孝莊太后……可值得注意的一點,這些皇帝都成功地在太后的手中,拿到了久違的權力。
那為何其他的皇帝都能做成的事情,光緒皇帝咋就搞瞎巴了?我認為,比較關鍵的一個原因,那便是“苟不住”。
新皇帝與太后相比,雖然在權力方面並沒有優勢,朝中大臣多是太后的黨羽,但他們有著天然的兩個優勢:(1)他們足夠年輕,趁著年輕將身體保養好,熬死了太后,權力不就來了嘛。(2)身份地位正統;黨羽勢力可以找機會慢慢培養,但不管發生啥,利用自己正統的地位優勢,權力終歸會回到自己的手中。
可光緒沒有將這個問題處理好,隨著戊戌變法的失敗,光緒也被慈禧軟禁到了瀛臺之中,基本宣告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結束。
而光緒皇帝也讓慈禧太后傷透了心,進而引發了不少的傳言。其中慈禧太后與光緒帝相繼離世,便讓世人想入非非。傳言是慈禧太后在臨終之前,派人順便毒死了光緒皇帝。
那這個傳言到底是真是假,光緒皇帝到底是不是被慈禧太后提前毒死的?仔細擦亮眼睛,請耐心往下讀。
光緒哪些地方沒做好
在同治皇帝死後,將光緒帝過繼過來當兒子,還將本不屬於他的皇位傳給他,這對於光緒帝來說,對他是有知遇之恩。
當然,慈禧也是看中了他年幼好欺,方便自己抓權。
於是,這對老少配一明一暗開始掌舵大清朝,當然,背後還一個慈安太后,此時的慈禧還不是主角。
但慈禧這個女人強就強在,她擅長隱忍,俗話說也就是“苟得住”,當時咸豐皇帝去世,同治皇帝年幼,他將天下託付給了慈安太后,慈禧作為生母來說,也僅僅是個配角。
就在這個過程中,慈禧一點點熬,雖然話說是熬,估計背後也沒少搗鼓事兒,身份地位是慢慢地提了上來。
到1881年,慈安終於得了一場重病,撒手人寰了。慈禧太后也熬成了正宮太后。這件事發生在光緒七年,做了七年皇帝的光緒帝漸漸地展露出對於皇權的渴望。
公正地說,光緒帝是一個想幹點事的皇帝,他很想透過自己的努力,挽救瀕臨滅亡的大清朝。當時正值西方思想大行其道之時。
在國內,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頻頻活動,光緒帝在接見了康有為梁啟超等人之後,也進一步堅定了自己透過變法來圖強的決心。
不管是慈禧還是光緒,他們的內心還是不願意丟掉祖宗的這一份基業。
維新變法匆忙開始
公元1898年,大清朝掀起了一股維新變法的大浪潮,轟轟烈烈的變法開始了。維新黨人頒佈了一系列的政治舉措,將守舊派面前的蛋糕悉數打翻在地。
當時的維新黨人選中了光緒帝,但光緒帝根本沒有實權。沒有實權就沒辦法將阻擋變法的阻力推翻。
當時的局面就導致了這樣一個尷尬的局面,慈禧太后身後有一批守舊勢力,而光緒皇帝又沒有勢力,但光緒皇帝又想趁機掌控局面,推掉頭上的慈禧太后。
而慈禧與榮祿一夥,也感受到了光緒帶給他們的威脅,於是也開始密謀廢掉光緒。要知道,皇帝與太后之爭,玩不利索就要有一方倒黴。
套路被反套路
光緒帝還是年輕,他手裡沒權,便想著能夠藉助袁世凱的手,來完成自己的事兒。可光緒錯就錯在,他還想套路一把袁世凱。
在當時,光緒帝召見了袁世凱,將袁世凱升官為侍郎候補,當然具體聊了些什麼,史書沒有記載。
我想,應該包含以下對話,光緒:“老袁啊,你是國家的依仗,這麼多年辛苦了,以後你就是侍郎候補了。”
袁世凱:“謝皇上。”
光緒:“如今我變法搞得轟轟烈烈,可總有些人不為所動,愛卿能否助朕一臂之力?當然,我肯定不會虧待你的。”
袁世凱:“請皇上明示。”
光緒:“你也知道,榮祿夥同慈禧太后想要謀權篡位,朕想讓你帶兵勤王,誅殺慈禧與榮祿。”
袁世凱:“願為皇上執鞭墜鐙。”
老袁也想趁機上位,期間雖然光緒約談了袁世凱多次,還搞出了“殺榮祿,誅慈禧”的口號。可袁世凱等了半天,竟然也沒等來一封聖旨,來的全是口諭。
竟然還有一次,口諭是由梁啟超代為傳達。這讓袁世凱有點心寒。
畢竟,袁世凱是要帶兵去誅殺榮祿與慈禧,如果僅僅憑藉口諭,這事即便是幹成了,能有他好果子吃嗎?
光緒皇帝肯背這個殺慈禧的鍋嗎?要知道,孝從古至今,都是一件大事。這個鍋既然光緒不背,維新黨人肯定也不會背,這個鍋只有袁世凱背,因此,即便是事情幹成了,袁世凱也活不下來。
因此,袁世凱只有倒戈慈禧,才能獲得生機。因此,與其說袁世凱臨陣倒戈,不如說光緒帝運營不利。空手套白狼的小伎倆,沒有玩明白。
光緒是不是慈禧毒死的
根據歷史記載,光緒就是恰巧和慈禧一塊死了,不是慈禧毒死的,但是如果細細品,總感覺背後有故事。
前文說道,如果光緒安心地活,不超過30歲,慈禧就被熬死了。那麼30歲掌權的光緒,還愁自己不能幹一番大事業嗎?
光緒苟不住,搞了維新變法這個事,還夥同袁世凱,想要誅殺慈禧。這讓慈禧太傷心了,如果能廢了光緒,慈禧必然會廢了他。
本文不再贅述,慈禧為何不能輕易廢了光緒,那既然不能廢了他,那肯定就會在日常生活中搗鼓他。
根據歷史記載,光緒皇帝本身身體就不太行,有著嚴重的腎虧之症,光緒無兒子也從側面驗證了這一點。
慈禧先是趁著八國聯軍入侵之際,將珍妃推入井中殺死,這可是光緒最喜歡的妃子,這對於光緒來說,造成了一萬點的暴擊。
除了這事之外,想必在出逃和軟禁期間,也沒少鬱悶他。
光緒身體不行,加上長期的心情壓抑,使得他的身體狀態每況愈下。慈禧原本計劃,透過一系列小手段,讓光緒走在她的前面。
如果是能,肯定最好,那樣她可以隨便再找一個人做皇帝就行了。但這件事的底線就是,光緒絕對不可以比慈禧活得長。
至於光緒是咋死的,咱不能張嘴胡說,但慈禧為首的守舊派嫌疑最大。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慈禧死後,光緒帝就能名正言順地當上大清朝的皇帝,這時候誰怕?必然不是慈禧,但她已經死了,無非也就是被挖出來鞭屍,但畢竟關係擺在那,基本上,皇帝也會顧及到名聲,不會和死人置氣,壞了自己的名聲。
此時最害怕的,要數袁世凱。我想,光緒皇帝被囚禁這麼多年,心裡應該最恨的要數袁世凱了。如果光緒皇帝順利掌權,我想袁世凱第一個就被法辦,不管是什麼理由。
而袁世凱雖然手裡有點權,但造反又沒有理由,而且天下都知道,袁世凱臨陣變節,如果光緒不死,他與光緒帝相處將會非常尷尬。
第二:榮祿等人;而此時梁啟超康有為等人都已經逃到了別國,他們聽到光緒上位的訊息,必然會捲土重來,榮祿等守舊派基本上也會被清掃。
這或許對當時的大清朝是有利的,可這群人都是當時最有實力的一群人,他們又怎麼會放棄搞死光緒的這個好機會。
第三:慈禧太后;畢竟慈禧恨光緒也恨得牙根癢癢,她想安心上路,不想自己死後再被針對。光緒死後,隆裕太后成功上位,倆人的關係在那擺著,完全不用有後顧之憂。
但我認為,前兩種原因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後記
綜上所述,光緒是在慈禧臨死前也跟著死了,但至於是咋死的,我更偏向於是袁世凱榮祿等人乾的。
畢竟,慈禧死後,他們將是切身利益最大的受害者,從利益出發,他們有這樣的動機,而慈禧太后,動機則相對較小一些。
不可否認,慈禧也為光緒的死,背了這麼多年的鍋,相信這後面,必然有著紛繁複雜的因因果果,究其原因,還是逃不過一個“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