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昔底德陷阱的說法源自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的觀點,這位歷史學家認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面臨的危險--正如公元前5世紀希臘人和19世紀末德華人面臨的情況一樣。這種挑戰多數以戰爭告終。公元前5世紀,雅典的成就急劇崛起震驚了陸地霸主斯巴達。雙方之間的威脅和反威脅引發競爭,長達30年的戰爭結束後,兩國均遭毀滅。
真正使得“修昔底德陷阱”這一概念發揚光大的是哈佛大學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主任格雷厄姆•阿利森。在這名前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看來,來自蘇聯的恐懼已經成為過去,現在是中國世紀。在其新著《註定一戰:美國和中國能否擺脫修昔底德陷阱》一書中,他滿懷無奈地指出“我們不必成為中國的奴隸,但我們必須學會接受其強大”,否則,“中美之間必有一戰”。較之於沃克,阿利森的邏輯看起來更為簡練乾脆,崛起國和霸權國之間的衝突是必然的,沒有人能夠走出這片霍布斯叢林,在他深入研究的包括英德戰爭在內的16個案例中,有12例是以國家間的公開衝突告終的。
人們發現,自1500年以來,一個新崛起的大國挑戰現存大國的案例一共有15例,其中發生戰爭的就有11例。最顯著的就是德國。德國統一之後,取代了英國成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在1914年和1939年,德國的侵略行為和英國的反應導致了兩次世界大戰。在亞洲,日本崛起之後,就想挑戰歐洲殖民地在亞洲建立起來的或者正在建立的秩序,確立以日本為中心的亞洲秩序,最終爆發了日本以反對西方列強為名而侵略亞洲其它國家的戰爭。
修昔底德陷阱的說法源自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的觀點,這位歷史學家認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面臨的危險--正如公元前5世紀希臘人和19世紀末德華人面臨的情況一樣。這種挑戰多數以戰爭告終。公元前5世紀,雅典的成就急劇崛起震驚了陸地霸主斯巴達。雙方之間的威脅和反威脅引發競爭,長達30年的戰爭結束後,兩國均遭毀滅。
真正使得“修昔底德陷阱”這一概念發揚光大的是哈佛大學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主任格雷厄姆•阿利森。在這名前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看來,來自蘇聯的恐懼已經成為過去,現在是中國世紀。在其新著《註定一戰:美國和中國能否擺脫修昔底德陷阱》一書中,他滿懷無奈地指出“我們不必成為中國的奴隸,但我們必須學會接受其強大”,否則,“中美之間必有一戰”。較之於沃克,阿利森的邏輯看起來更為簡練乾脆,崛起國和霸權國之間的衝突是必然的,沒有人能夠走出這片霍布斯叢林,在他深入研究的包括英德戰爭在內的16個案例中,有12例是以國家間的公開衝突告終的。
人們發現,自1500年以來,一個新崛起的大國挑戰現存大國的案例一共有15例,其中發生戰爭的就有11例。最顯著的就是德國。德國統一之後,取代了英國成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在1914年和1939年,德國的侵略行為和英國的反應導致了兩次世界大戰。在亞洲,日本崛起之後,就想挑戰歐洲殖民地在亞洲建立起來的或者正在建立的秩序,確立以日本為中心的亞洲秩序,最終爆發了日本以反對西方列強為名而侵略亞洲其它國家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