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是當時世界上唯一的封建制古典軍國主義國家
其可以發動以世紀為週期的全面戰爭
不僅滅絕了橫掃歐亞大陸的匈奴
就算是當時的羅馬、帕提亞、貴霜等國家
面對漢朝這樣的戰爭機器,都會遭遇綜合國力的碾壓
公元1世紀左右,世界存在著古典時期四大農耕帝國,他們彼此接壤橫貫整個歐亞大陸
從東往西,分別為漢朝帝國、貴霜帝國(大月氏)、安息帝國(帕提亞)、羅馬帝國
其中,漢朝版圖約為609萬平方公里,史書明確記載的人口達6300-6500萬人之間
貴霜帝國版圖約為300萬平方公里,人口推測為500萬人
安息帝國版圖約為229萬平方公里,人口推測為830-840萬之間
羅馬帝國版圖約為500萬平方公里,人口推測為4600萬至6000萬之間
四大帝國中,只有漢朝人口有明確史籍記載,其它均為推測
四大帝國中,漢朝版圖最大,人口最多
漢書上說,安息為大國,然兵弱,重中國財物;而貴霜兵強
天子既聞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屬皆大國,多奇物,土著,頗與中國同俗,而兵弱,貴漢財物;其北則大月氏、康居之屬,兵強,可以賂遺設利朝也。——《前漢書.張騫列傳》
歷史上安息帝國主要的對手是羅馬,在與貴霜的交戰中確實沒能體現出自己綜合實力更強的水平,被漢朝認為兵弱,也情有可原
後來漢朝使者出使安息的時候,安息王為了展現國力,特意派遣了2萬精銳騎兵迎接。
在中國史書上對此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就輕飄飄的寫了句“武帝始遣使至安息,王令將將二萬騎迎於東界。”
畢竟兩萬騎兵,在動輒出動十萬騎兵遠征匈奴的漢朝面前,確實沒啥拿得出手的
漢朝沒把安息帝國的軍事力量放在眼裡,同樣也不太把貴霜帝國放在眼裡
當年班超在西域時,調集西域諸國兵力2.5萬人,平定莎車國叛亂,當時貴霜帝國也曾出兵協助
結果這事都沒到中央,就在西域被班超拒絕了
隨後貴霜王怨恨,遣其副王領兵7萬,要把班超滅了,當時班超手上就沒幾個兵,所以下屬多認為這一戰打不贏。
最後班超以逸待勞,硬是用幾百人打埋伏,一戰震懾貴霜,嚇得貴霜軍投了降。
與常人的理解不同的是,其實漢朝整個西域都護府都沒幾個兵。
漢朝在西域的統治,一直是以少量漢兵去統轄當地屬國軍隊
在一個諸侯國的駐軍可能就幾百人甚至幾十人
當年漢朝第一任西域都護府大都護鄭吉在征服車師後,留在車師的駐軍才20個人,外加一個軍官,滿打滿算才21人
東漢時期班勇上任西域長史時,帶了500人,又把這個國家幹翻了一次
再以耿恭為例,他在西域被任命為校尉,屯守在金蒲城,手上的駐軍才幾百人
後來匈奴北單于帶兩萬人去爭奪車師國,漢朝派過去的援軍也才300人,西域駐軍那麼少,主要原因是西域地遠,漢軍大規模駐守的成本太高。
後世唐朝,在安西都護府的駐軍同樣不多,差不多有2.4萬人左右。
在西域都護府治下最多時有50個屬國
其中不乏有數萬常備軍的大國,加之匈奴等大國時常與漢朝爭奪西域的控制權
兵少的漢朝又是憑藉什麼對他們進行統治的呢?
無他,綜合國力啊
所謂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可不是一句口號,兩漢期間不把這句話當一回事的西域諸國,國王的腦袋基本上都被掛到了牆上
你看漢朝使者跑到西域去,動不動就來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幾個人或者幾十個人要麼就幹掉了匈奴使團,要麼就幹掉了別人的王室,而西域諸國只能接受現實,為什麼?
就是怕害怕漢朝,大漢朝派兵不遠萬里來滅國
因為一場外交事件,漢朝遠征大宛,內外調兵數十萬,遠征萬里,從西安到現在的烏茲別克,一路不服天威之國,均被屠滅
漢朝通過幾場大規模的報復性戰爭
讓西域諸國畏懼漢朝權威之後,又設定西域都護府,開始搞善政
值得一提的是,西域都護有權直接任命諸國王室
朝廷來了800人協助班超,班超便徵調疏勒等國軍隊平定莎車叛亂
疏勒收受了莎車國的賄賂,反叛,班超免去了其王位,並任命其府丞為疏勒王,命令疏勒國沒有參與造反的軍隊攻擊被廢黜的原疏勒王
最後,漢朝又在各國派駐駐軍,在重點地區屯田駐守大軍
一般來說,一些小國可能就幾十個駐軍,重要城市可能會有幾百個駐軍
這些駐軍人數雖少,但震懾力非常強
原因很簡單
漢朝使者都還不是軍隊呢,經常就幾十個人提著劍在各國殺進殺出的
幾十個漢朝正規軍,那都能直接殺到王宮裡把國王的頭掛出來了
而且,有意思的是,漢朝派往西域的軍隊,一般都還不是正規軍,而是刑徒軍,惡少軍
說白了,就是一些監獄裡放出來贖罪的和街上的不良少年
可就算是這樣的兵員素質,照樣幾百人就可以在西域橫掃滅國
可見漢朝尚武之風是何等的蓬勃,漢人之勇武,又與後世重文輕武的某些朝代形成了何等鮮明的對比
當然,打仗的時候,幾十個、幾百個人再厲害,也砍不動幾萬大軍
所以一到戰時,西域都護就會以西域都護府的名義,徵調各國軍隊組成大軍
這時候,漢朝計程車兵就會作為骨幹,指揮各國軍隊
注意,這個流程並不需要上報中央,直接由西域都護府就可以決定
基本上,漢朝徵調諸國軍隊,自己出兵往往千餘人,多也不過數千、萬人,而各國則需出兵數萬人
至於軍費,則當然是諸國出了,且諸國不僅僅要負責自己的出兵費用,還得優先保障漢朝軍隊的軍費
指揮權歸我,炮灰,軍費你們出
你們誰當王,我說了算,不服的,明天就把你們掛到牆上去
這種操作,大家是不是感覺似曾相識啊?
同時,漢朝的武備非常強大
1962年,國家考古隊挖掘了西安的漢朝長安武庫
該武庫是漢朝的中央武庫,面積達22.87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武庫
當時羅馬大約30個軍團,常備軍人數在25-35萬人之間
而漢朝僅僅是東海武庫所儲備的兵力就可以武裝出50萬大軍,且披甲率超過40%
以羅馬為對比,羅馬作戰方式相對單一,兵種配置和裝備配置相對較為固定
但漢朝的兵器管理制度非常先進,除了邊防部隊日常配屬常規兵器以外,在具體作戰時,軍隊才會根據作戰需要,配發專門的兵器
因此,漢朝武庫所儲備的兵器種類非常豐富,數量也會遠大於軍隊人數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淨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大漢是當時世界上唯一的封建制古典軍國主義國家
其可以發動以世紀為週期的全面戰爭
不僅滅絕了橫掃歐亞大陸的匈奴
就算是當時的羅馬、帕提亞、貴霜等國家
面對漢朝這樣的戰爭機器,都會遭遇綜合國力的碾壓
公元1世紀左右,世界存在著古典時期四大農耕帝國,他們彼此接壤橫貫整個歐亞大陸
從東往西,分別為漢朝帝國、貴霜帝國(大月氏)、安息帝國(帕提亞)、羅馬帝國
其中,漢朝版圖約為609萬平方公里,史書明確記載的人口達6300-6500萬人之間
貴霜帝國版圖約為300萬平方公里,人口推測為500萬人
安息帝國版圖約為229萬平方公里,人口推測為830-840萬之間
羅馬帝國版圖約為500萬平方公里,人口推測為4600萬至6000萬之間
四大帝國中,只有漢朝人口有明確史籍記載,其它均為推測
四大帝國中,漢朝版圖最大,人口最多
漢書上說,安息為大國,然兵弱,重中國財物;而貴霜兵強
天子既聞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屬皆大國,多奇物,土著,頗與中國同俗,而兵弱,貴漢財物;其北則大月氏、康居之屬,兵強,可以賂遺設利朝也。——《前漢書.張騫列傳》
歷史上安息帝國主要的對手是羅馬,在與貴霜的交戰中確實沒能體現出自己綜合實力更強的水平,被漢朝認為兵弱,也情有可原
後來漢朝使者出使安息的時候,安息王為了展現國力,特意派遣了2萬精銳騎兵迎接。
在中國史書上對此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就輕飄飄的寫了句“武帝始遣使至安息,王令將將二萬騎迎於東界。”
畢竟兩萬騎兵,在動輒出動十萬騎兵遠征匈奴的漢朝面前,確實沒啥拿得出手的
漢朝沒把安息帝國的軍事力量放在眼裡,同樣也不太把貴霜帝國放在眼裡
當年班超在西域時,調集西域諸國兵力2.5萬人,平定莎車國叛亂,當時貴霜帝國也曾出兵協助
結果這事都沒到中央,就在西域被班超拒絕了
隨後貴霜王怨恨,遣其副王領兵7萬,要把班超滅了,當時班超手上就沒幾個兵,所以下屬多認為這一戰打不贏。
最後班超以逸待勞,硬是用幾百人打埋伏,一戰震懾貴霜,嚇得貴霜軍投了降。
與常人的理解不同的是,其實漢朝整個西域都護府都沒幾個兵。
漢朝在西域的統治,一直是以少量漢兵去統轄當地屬國軍隊
在一個諸侯國的駐軍可能就幾百人甚至幾十人
當年漢朝第一任西域都護府大都護鄭吉在征服車師後,留在車師的駐軍才20個人,外加一個軍官,滿打滿算才21人
東漢時期班勇上任西域長史時,帶了500人,又把這個國家幹翻了一次
再以耿恭為例,他在西域被任命為校尉,屯守在金蒲城,手上的駐軍才幾百人
後來匈奴北單于帶兩萬人去爭奪車師國,漢朝派過去的援軍也才300人,西域駐軍那麼少,主要原因是西域地遠,漢軍大規模駐守的成本太高。
後世唐朝,在安西都護府的駐軍同樣不多,差不多有2.4萬人左右。
在西域都護府治下最多時有50個屬國
其中不乏有數萬常備軍的大國,加之匈奴等大國時常與漢朝爭奪西域的控制權
兵少的漢朝又是憑藉什麼對他們進行統治的呢?
無他,綜合國力啊
所謂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可不是一句口號,兩漢期間不把這句話當一回事的西域諸國,國王的腦袋基本上都被掛到了牆上
你看漢朝使者跑到西域去,動不動就來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幾個人或者幾十個人要麼就幹掉了匈奴使團,要麼就幹掉了別人的王室,而西域諸國只能接受現實,為什麼?
就是怕害怕漢朝,大漢朝派兵不遠萬里來滅國
因為一場外交事件,漢朝遠征大宛,內外調兵數十萬,遠征萬里,從西安到現在的烏茲別克,一路不服天威之國,均被屠滅
漢朝通過幾場大規模的報復性戰爭
讓西域諸國畏懼漢朝權威之後,又設定西域都護府,開始搞善政
值得一提的是,西域都護有權直接任命諸國王室
朝廷來了800人協助班超,班超便徵調疏勒等國軍隊平定莎車叛亂
疏勒收受了莎車國的賄賂,反叛,班超免去了其王位,並任命其府丞為疏勒王,命令疏勒國沒有參與造反的軍隊攻擊被廢黜的原疏勒王
最後,漢朝又在各國派駐駐軍,在重點地區屯田駐守大軍
一般來說,一些小國可能就幾十個駐軍,重要城市可能會有幾百個駐軍
這些駐軍人數雖少,但震懾力非常強
原因很簡單
漢朝使者都還不是軍隊呢,經常就幾十個人提著劍在各國殺進殺出的
幾十個漢朝正規軍,那都能直接殺到王宮裡把國王的頭掛出來了
而且,有意思的是,漢朝派往西域的軍隊,一般都還不是正規軍,而是刑徒軍,惡少軍
說白了,就是一些監獄裡放出來贖罪的和街上的不良少年
可就算是這樣的兵員素質,照樣幾百人就可以在西域橫掃滅國
可見漢朝尚武之風是何等的蓬勃,漢人之勇武,又與後世重文輕武的某些朝代形成了何等鮮明的對比
當然,打仗的時候,幾十個、幾百個人再厲害,也砍不動幾萬大軍
所以一到戰時,西域都護就會以西域都護府的名義,徵調各國軍隊組成大軍
這時候,漢朝計程車兵就會作為骨幹,指揮各國軍隊
注意,這個流程並不需要上報中央,直接由西域都護府就可以決定
基本上,漢朝徵調諸國軍隊,自己出兵往往千餘人,多也不過數千、萬人,而各國則需出兵數萬人
至於軍費,則當然是諸國出了,且諸國不僅僅要負責自己的出兵費用,還得優先保障漢朝軍隊的軍費
指揮權歸我,炮灰,軍費你們出
你們誰當王,我說了算,不服的,明天就把你們掛到牆上去
這種操作,大家是不是感覺似曾相識啊?
同時,漢朝的武備非常強大
1962年,國家考古隊挖掘了西安的漢朝長安武庫
該武庫是漢朝的中央武庫,面積達22.87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武庫
當時羅馬大約30個軍團,常備軍人數在25-35萬人之間
而漢朝僅僅是東海武庫所儲備的兵力就可以武裝出50萬大軍,且披甲率超過40%
以羅馬為對比,羅馬作戰方式相對單一,兵種配置和裝備配置相對較為固定
但漢朝的兵器管理制度非常先進,除了邊防部隊日常配屬常規兵器以外,在具體作戰時,軍隊才會根據作戰需要,配發專門的兵器
因此,漢朝武庫所儲備的兵器種類非常豐富,數量也會遠大於軍隊人數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淨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