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流通紙幣最早的國家, 北宋時便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南宋有時期,也發行過紙幣 “會子”, 金代同樣發行過紙幣 “交鈔”。到了元朝,在宋、元紙幣發行經驗的基礎上, 制定了較為完善的紙幣管理制度, 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統一的紙幣作為基本貨幣的朝代。
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王朝像元朝這樣重視紙幣,把紙幣上升到全國通行的唯一法定貨幣的地位。雖然元政府的紙幣政策在一定時期內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但元朝後期,由於生產萎縮、 財政增加,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現象。此時的元朝政府並沒有採取發展生產、 節儉開支的舉措,導致通貨膨脹愈演愈烈,加速了元朝政權的滅亡。
元朝為什麼選擇紙幣制度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實行以銅幣為本位貨幣、金銀為輔幣的貨幣制度。在這種貨幣制度之下,銅幣擔負著交易職能,金銀髮揮的是大額交易和財富貯藏職能。但是這種貨幣制度也有缺陷,就是涉及大額支付時,金屬貨幣結算起來非常不便,且運輸成本高昂。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從唐代開始,便有了代替金銀進行大宗結算的“飛錢”,宋金兩代又相繼出現了“交子”、“會子”、“交鈔”,但這些都不是法定貨幣,而只是權宜之計。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落後,開始了對外擴張的戰爭。到了忽必烈平定中原時,中原地區在戰爭中大傷元氣,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此時的元朝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恢復社會經濟的措施,對經濟振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商品經濟也得到迅速的發展。
蒙古是一個重視商業的民族。早在1218年,成吉思汗便派遣商隊前往花剌子模,希望與花剌子模建立和平的通商關係。但是短視的花剌子人模殺害了蒙古商隊,這也成為蒙古西征的導火索。
西征過後,蒙古建立了一個大歐亞貿易圈。而此時傳統金屬貨幣存在著攜帶不便、運輸成本高昂等弊端,不利於歐亞貿易圈內物資的大規模流通。相對而言,紙幣發行成本低,攜帶方便,再加上發行紙幣後,可以把更多的金銀集中到國家手中。因此,紙幣成為元朝統治者的最優選擇。
從統治者內部來說,元朝從成吉思汗起,到元世祖統一後的數百年間,年年用兵,導致政府開支巨大,鑄錢的材料也無法保證,所以使用紙幣是元政府的唯一可行之路。
從政治上來說,元朝滅國無數,所以統一之後,首先要做的是統一混亂不堪的幣制。但是如果按傳統鑄銅錢,同意各地分別鑄錢,又容易造成割據;所以發行紙幣,政府可以控制發行量,避免割據的形成。
元朝紙幣的發行流透過程
元朝前後共發行過五版紙幣,除了前期各類的地方性紙幣外,忽必烈即位後發行的“中統鈔”,是第一版全國發行的紙幣。
為了確保“中統鈔”的順利發行和流通,發忽必烈規定如果有人抗拒使用者,可以判處死罪。在強權之下,全華人民都都用此紙幣購物,“竟與純金無別”。此時的元朝統治者,透過控制貨幣發行數量、設定金銀平準庫、完善貨幣回收等制度以及嚴格打擊偽幣的貨幣法令等舉措有意識地保證紙幣的價值,使得元朝紙幣在發行之初,幣值穩定,整體執行良好。
至元年間,隨著元朝擴張的停止,戰爭收益減少,政府的財政支出壓力增大,政府不得不增發“中統鈔”,紙幣的幣值不斷下跌。,至元二十四年,元朝進行了一次貨幣改革,在中統鈔之外發行至元鈔,一至元鈔相當於五個中統鈔,兩種紙鈔共同流通。
中統鈔在全國流通了二十多年,期間物價平穩,幣值穩定,堪稱是元朝紙幣流通的黃金時期。
但是隨著元朝統治階級的窮奢極欲,財政赤字與日俱增,中統鈔也開始貶值,統治者又不得不發行了“至元寶鈔”。這種寶鈔與中統鈔的兌換比為一比五,但是讓統治者沒想到的是,大量印製紙鈔,引起物價大幅度上漲,紙幣更加貶值。
至正十一年,全國各地都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為了鎮壓農民起義,元朝政府的軍費開支每日劇增,不得不大量的印製紙幣救急,“每日印造不可計數,交鈔散滿人間者無處無之",使得紙鈔在百姓心目中完全失去信用,政府的財政終於全盤崩潰。
元朝的紙幣管理
在一開始,元朝政府鑑於宋、金兩朝濫發貨幣的惡果,對紙幣的發行採取了審慎的態度,並制訂了一套較為完備的紙幣管理措施。
元朝在建立之初,以政府詔令形式出臺了一些相關的管理措施,主要內容包括:強制紙幣流通,禁止民間或私下金銀交易,強調國家的金銀儲備, 定期檢查平準庫的準備金儲存情況; 嚴懲富商大賈高抬物價以及管理官員通同作弊的行為。這些紙幣管理制度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最完備的幣制管理制度。
元朝中央在戶部之下,設定了主管紙鈔貯藏的寶鈔總庫;主管紙幣印造的印造寶鈔庫;主管紙鈔銷燬的燒鈔庫;專門負責紙幣兌換的行用六庫。 在地方上設有各路平準庫、 諸路寶鈔都提舉司等機構, 主管紙鈔的印製發行、 金銀兌換和平準物價。
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紙幣逐漸在全國推廣,併為廣大百姓所接受。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寫道:”區區一小塊紙片,竟可以買到各種各樣的商品“,這說明元朝紙幣在發行之初,還是被人民群眾普遍接受,並且信譽很好。
紙幣比較容易造假,所以元朝政府對偽鈔的打擊始終是堅決有力的。只要有人敢製造假鈔,無論你是主犯還是從犯,是有意還是無意,一律處死。哪個地方出現了假鈔案,當地的官員和巡捕、里正保長,都要受到相應的連帶處罰。
紙幣在流透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磨損,稱為 “昏鈔”。這種”昏鈔“經鈔庫官員驗明真假後,老百姓可以拿到鈔庫置換新鈔, 只需少許置換費用即可。
元朝在發放紙幣的同時,也貯存了大量的金銀作為準備金,使得紙鈔的信用不斷提升,對紙幣流通起了積極的作用。當時的豪商富賈們紛紛用錢換紙鈔,市場貿易一派欣欣向榮。這種情況直到元朝中後期,才由於政府財政支出無度、濫發紙鈔導致鈔法大壞而改變。
元朝的通貨膨脹
客觀的說,元代的通貨膨脹是歷代所罕見的。以米為例 ,米在至元三年為每石六百文, 到大德十年每石高達三十貫 ,到了至正十九年一千貫還買不到一斗米,價格在數十年間漲了一千倍以上。
隨著紙幣價值的下降 ,人民的生活和社會經濟已極為混亂,社會商品生產日益萎縮,人口數量急劇減少,經濟空前蕭條。
元朝是個好戰的國度,連年征伐,,軍費開支龐大 。至大四年,戶部侍郎李孟上奏:“今每歲支鈔六百餘萬錠, 又土木營繕百餘處,計用數百萬錠,內降旨賞賜復用三百餘萬錠,北邊軍需又六 、七百萬錠, 今帑藏見貯止十一萬錠,若此安能周給?”
元朝為擺脫鉅額財政赤字,採取動用準備金的措施救急,這無異於飲鴆止渴。
我們知道,紙幣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它的流通保證是有與紙幣所等同的準備金,沒有準備金的紙幣等於廢紙 。紙幣準備金被動用,只能使紙幣所代表的價值愈來愈低 。
在這條路之外,元朝又濫發紙幣,朝令夕改,失信於民 。老百姓好不容易賺來一點錢,卻成為廢紙,人民焉能不怨?為了減少損失,老百姓只能是 想方設法將紙幣換成有實際價值的金銀或貨物,這在無形中又促使了通貨膨脹的惡化。
元朝紙幣的先進性
元朝建國之初,在準備金充足的情況下,發行紙幣,是具有一定進步意義的。
元朝於至元十九年頒發了《整治鈔法條劃》,對紙幣的發行流通作了規定,這是中國也是世界最早、最完備的幣制條例。
這個條例詳盡的包括了元朝基本的幣制規範,將寶鈔種類和票面單位、寶鈔發行和易換方法、發行準備金辦法、寶鈔行用範圍和新舊鈔比價、買賣金銀辦法與私自買賣金銀的懲處、偽造寶鈔的懲處等等內容做出了詳細規定。政府還另外設立獨立的寶鈔提舉司,以貫徹執行這些制度。
紙幣輕巧便攜,金額可大可小,方便群眾使用。禁止金、銀、銅錢,以全國統一的、完善細緻的鈔法對紙幣進行管理,這些措施到現在都無一例外地被我們現代社會所採用。
元代較為系統、 完備的紙幣管理制度,確立了紙幣由國家發行和強制流通、 儲備金銀作為鈔本、 嚴懲偽鈔犯罪、 昏鈔倒換等的一系列重要原則,這和現代紙幣制度的一些原則極為接近。 但由於官統治者的窮兵黷武和窮奢極欲,造成後來紙幣濫發, 終致財政崩潰,使得元朝走向滅亡。而這並不是紙幣本身的錯。
中國是世界上流通紙幣最早的國家, 北宋時便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南宋有時期,也發行過紙幣 “會子”, 金代同樣發行過紙幣 “交鈔”。到了元朝,在宋、元紙幣發行經驗的基礎上, 制定了較為完善的紙幣管理制度, 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統一的紙幣作為基本貨幣的朝代。
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王朝像元朝這樣重視紙幣,把紙幣上升到全國通行的唯一法定貨幣的地位。雖然元政府的紙幣政策在一定時期內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但元朝後期,由於生產萎縮、 財政增加,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現象。此時的元朝政府並沒有採取發展生產、 節儉開支的舉措,導致通貨膨脹愈演愈烈,加速了元朝政權的滅亡。
元朝為什麼選擇紙幣制度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實行以銅幣為本位貨幣、金銀為輔幣的貨幣制度。在這種貨幣制度之下,銅幣擔負著交易職能,金銀髮揮的是大額交易和財富貯藏職能。但是這種貨幣制度也有缺陷,就是涉及大額支付時,金屬貨幣結算起來非常不便,且運輸成本高昂。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從唐代開始,便有了代替金銀進行大宗結算的“飛錢”,宋金兩代又相繼出現了“交子”、“會子”、“交鈔”,但這些都不是法定貨幣,而只是權宜之計。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落後,開始了對外擴張的戰爭。到了忽必烈平定中原時,中原地區在戰爭中大傷元氣,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此時的元朝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恢復社會經濟的措施,對經濟振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商品經濟也得到迅速的發展。
蒙古是一個重視商業的民族。早在1218年,成吉思汗便派遣商隊前往花剌子模,希望與花剌子模建立和平的通商關係。但是短視的花剌子人模殺害了蒙古商隊,這也成為蒙古西征的導火索。
西征過後,蒙古建立了一個大歐亞貿易圈。而此時傳統金屬貨幣存在著攜帶不便、運輸成本高昂等弊端,不利於歐亞貿易圈內物資的大規模流通。相對而言,紙幣發行成本低,攜帶方便,再加上發行紙幣後,可以把更多的金銀集中到國家手中。因此,紙幣成為元朝統治者的最優選擇。
從統治者內部來說,元朝從成吉思汗起,到元世祖統一後的數百年間,年年用兵,導致政府開支巨大,鑄錢的材料也無法保證,所以使用紙幣是元政府的唯一可行之路。
從政治上來說,元朝滅國無數,所以統一之後,首先要做的是統一混亂不堪的幣制。但是如果按傳統鑄銅錢,同意各地分別鑄錢,又容易造成割據;所以發行紙幣,政府可以控制發行量,避免割據的形成。
元朝紙幣的發行流透過程
元朝前後共發行過五版紙幣,除了前期各類的地方性紙幣外,忽必烈即位後發行的“中統鈔”,是第一版全國發行的紙幣。
為了確保“中統鈔”的順利發行和流通,發忽必烈規定如果有人抗拒使用者,可以判處死罪。在強權之下,全華人民都都用此紙幣購物,“竟與純金無別”。此時的元朝統治者,透過控制貨幣發行數量、設定金銀平準庫、完善貨幣回收等制度以及嚴格打擊偽幣的貨幣法令等舉措有意識地保證紙幣的價值,使得元朝紙幣在發行之初,幣值穩定,整體執行良好。
至元年間,隨著元朝擴張的停止,戰爭收益減少,政府的財政支出壓力增大,政府不得不增發“中統鈔”,紙幣的幣值不斷下跌。,至元二十四年,元朝進行了一次貨幣改革,在中統鈔之外發行至元鈔,一至元鈔相當於五個中統鈔,兩種紙鈔共同流通。
中統鈔在全國流通了二十多年,期間物價平穩,幣值穩定,堪稱是元朝紙幣流通的黃金時期。
但是隨著元朝統治階級的窮奢極欲,財政赤字與日俱增,中統鈔也開始貶值,統治者又不得不發行了“至元寶鈔”。這種寶鈔與中統鈔的兌換比為一比五,但是讓統治者沒想到的是,大量印製紙鈔,引起物價大幅度上漲,紙幣更加貶值。
至正十一年,全國各地都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為了鎮壓農民起義,元朝政府的軍費開支每日劇增,不得不大量的印製紙幣救急,“每日印造不可計數,交鈔散滿人間者無處無之",使得紙鈔在百姓心目中完全失去信用,政府的財政終於全盤崩潰。
元朝的紙幣管理
在一開始,元朝政府鑑於宋、金兩朝濫發貨幣的惡果,對紙幣的發行採取了審慎的態度,並制訂了一套較為完備的紙幣管理措施。
元朝在建立之初,以政府詔令形式出臺了一些相關的管理措施,主要內容包括:強制紙幣流通,禁止民間或私下金銀交易,強調國家的金銀儲備, 定期檢查平準庫的準備金儲存情況; 嚴懲富商大賈高抬物價以及管理官員通同作弊的行為。這些紙幣管理制度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最完備的幣制管理制度。
元朝中央在戶部之下,設定了主管紙鈔貯藏的寶鈔總庫;主管紙幣印造的印造寶鈔庫;主管紙鈔銷燬的燒鈔庫;專門負責紙幣兌換的行用六庫。 在地方上設有各路平準庫、 諸路寶鈔都提舉司等機構, 主管紙鈔的印製發行、 金銀兌換和平準物價。
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紙幣逐漸在全國推廣,併為廣大百姓所接受。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寫道:”區區一小塊紙片,竟可以買到各種各樣的商品“,這說明元朝紙幣在發行之初,還是被人民群眾普遍接受,並且信譽很好。
紙幣比較容易造假,所以元朝政府對偽鈔的打擊始終是堅決有力的。只要有人敢製造假鈔,無論你是主犯還是從犯,是有意還是無意,一律處死。哪個地方出現了假鈔案,當地的官員和巡捕、里正保長,都要受到相應的連帶處罰。
紙幣在流透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磨損,稱為 “昏鈔”。這種”昏鈔“經鈔庫官員驗明真假後,老百姓可以拿到鈔庫置換新鈔, 只需少許置換費用即可。
元朝在發放紙幣的同時,也貯存了大量的金銀作為準備金,使得紙鈔的信用不斷提升,對紙幣流通起了積極的作用。當時的豪商富賈們紛紛用錢換紙鈔,市場貿易一派欣欣向榮。這種情況直到元朝中後期,才由於政府財政支出無度、濫發紙鈔導致鈔法大壞而改變。
元朝的通貨膨脹
客觀的說,元代的通貨膨脹是歷代所罕見的。以米為例 ,米在至元三年為每石六百文, 到大德十年每石高達三十貫 ,到了至正十九年一千貫還買不到一斗米,價格在數十年間漲了一千倍以上。
隨著紙幣價值的下降 ,人民的生活和社會經濟已極為混亂,社會商品生產日益萎縮,人口數量急劇減少,經濟空前蕭條。
元朝是個好戰的國度,連年征伐,,軍費開支龐大 。至大四年,戶部侍郎李孟上奏:“今每歲支鈔六百餘萬錠, 又土木營繕百餘處,計用數百萬錠,內降旨賞賜復用三百餘萬錠,北邊軍需又六 、七百萬錠, 今帑藏見貯止十一萬錠,若此安能周給?”
元朝為擺脫鉅額財政赤字,採取動用準備金的措施救急,這無異於飲鴆止渴。
我們知道,紙幣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它的流通保證是有與紙幣所等同的準備金,沒有準備金的紙幣等於廢紙 。紙幣準備金被動用,只能使紙幣所代表的價值愈來愈低 。
在這條路之外,元朝又濫發紙幣,朝令夕改,失信於民 。老百姓好不容易賺來一點錢,卻成為廢紙,人民焉能不怨?為了減少損失,老百姓只能是 想方設法將紙幣換成有實際價值的金銀或貨物,這在無形中又促使了通貨膨脹的惡化。
元朝紙幣的先進性
元朝建國之初,在準備金充足的情況下,發行紙幣,是具有一定進步意義的。
元朝於至元十九年頒發了《整治鈔法條劃》,對紙幣的發行流通作了規定,這是中國也是世界最早、最完備的幣制條例。
這個條例詳盡的包括了元朝基本的幣制規範,將寶鈔種類和票面單位、寶鈔發行和易換方法、發行準備金辦法、寶鈔行用範圍和新舊鈔比價、買賣金銀辦法與私自買賣金銀的懲處、偽造寶鈔的懲處等等內容做出了詳細規定。政府還另外設立獨立的寶鈔提舉司,以貫徹執行這些制度。
紙幣輕巧便攜,金額可大可小,方便群眾使用。禁止金、銀、銅錢,以全國統一的、完善細緻的鈔法對紙幣進行管理,這些措施到現在都無一例外地被我們現代社會所採用。
元代較為系統、 完備的紙幣管理制度,確立了紙幣由國家發行和強制流通、 儲備金銀作為鈔本、 嚴懲偽鈔犯罪、 昏鈔倒換等的一系列重要原則,這和現代紙幣制度的一些原則極為接近。 但由於官統治者的窮兵黷武和窮奢極欲,造成後來紙幣濫發, 終致財政崩潰,使得元朝走向滅亡。而這並不是紙幣本身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