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57366860689

    隋唐時期,因為隋煬帝的暴政橫行,最終隋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在眾多諸侯中,湧現出了李淵、竇建德、薛舉、李軌、蕭銑、王世充等梟雄,他們傾盡天下之才,網羅謀士武將。其中就湧現出了秦叔寶、尉遲敬德、程咬金、單雄信、王伯當、羅藝等赫赫有名的將軍,無獨有偶,在武將手執兵戈縱橫戰場的幕後,一大批熟知謀略的謀士於幕後出謀劃策,在這其中唯獨屬以下四位堪稱隋唐時期最優秀的謀士。

      第四名、房玄齡

      房玄齡本出自地方大戶,隋煬帝時期他還是一個戶曹小吏,後來結識了雄才大略的李世民,便死心塌地地追隨左右。在李淵還沒起兵之前,房玄齡作為李世民的幕僚,於幕後為李家出謀劃策。房玄齡這人自幼博覽百家學說,智慧過人,即便是再難的事情,擺在他面前的時候,他總能想出一千種辦法。在後來輔佐李世民東征西討的時候,房玄齡屢現奇計,助其百戰百勝,橫掃群雄。也許有人會質疑,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裡面,長孫無忌排在第一。其實,嚴格來說,兩人的角色不一樣,房玄齡擅長軍事領域,是長孫無忌無疑是個出色的政客,兼之他是李世民的大舅子這層關係,自然要被李世民親近一些了。

      第二名、杜如晦

      正所謂“房謀杜斷”,在一件難事面前,房玄齡能夠想出萬種解決辦法,而杜如晦能夠從中慧眼識珠,一針見血地找到最佳方案,幫助李世坤一錘定音。在李世民虎牢關對峙竇建德的時候,正是杜如晦力排眾議,力諫李世民反其道而行之,主動出擊,出其不意才大敗夏軍,一舉生擒竇建德。後來在突厥大軍兵臨長安之際,在長安守軍兵力匱乏的時候,又是杜如晦向李世民大膽建議啟用李建成的舊部馮立,而之後馮立在戰場上以身殉國,說明了杜如晦的眼光毒辣。

      第二名、魏徵

      魏徵可以說是四姓家臣了,魏徵出生寒微,但是人窮志不窮,自幼志向遠大的他學習刻苦,思想活絡。隋末農民起義後,魏徵上了瓦崗投奔翟讓,只可惜翟讓胸無大志,魏徵一次次地軍事建議都被翟讓以“保土守家,偏安一隅”所拒絕。果然瓦崗破敗後魏徵就投奔了竇建德,在虎牢關和李世民僵持對峙的時候,魏徵獻了一條良計,他建議竇建德率重兵迂迴取道,繞過虎牢關直取大唐都城長安,但是被剛愎自用的竇建德所否決。在竇建德不採納他的建議後,魏徵仰天長嘆,料知此戰夏軍必敗無疑。果然竇建德兵敗後,魏徵被李建成招致麾下,在李建成和李世民內鬥的時候,魏徵多次建議李建成先下手為強,除掉李世民。但是優柔寡斷的李建成遲遲不肯動手,最終被李世民所滅。而後李世民索性是不計前嫌,讓魏徵出任諫議大夫,於是魏徵迎來了自己職業生涯的高光時期,他的反諫,假諫等諫議絕活,被後世所頌揚沿用。

      第一名、李密

      為什麼說李密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呢?這主要是因為在隋朝末年坊間流傳著一曲民謠,其中大致內容稱會有一個姓李的人取代隋朝天下。而當時最大的李姓大臣李渾已經被隋文帝給殺了,李密因為世襲蒲山公而成為了隋朝第二個官位最高的官員,再加之李密後追隨楊玄感起兵,上瓦崗聚義,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隋煬帝一直都認為李密就是威脅自己天下的那個人。而同為李姓的李淵剛好趁此時機積蓄力量,等待時機舉義起兵,所以說李密的存在為大唐的前期準備,間接地做出了貢獻。

      而至於說李密才略天下第一,這是因為在楊玄感起兵後,李密給楊玄感提出了奪取天下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是集重兵於黃河南岸,阻止隋軍班師,並利用黃河天險一舉殲滅隋朝精銳部隊;只要把隋朝僅剩的這十萬精銳部隊消滅,天下就唾手可得;中策是取長安,佔據關中,之後再徐圖發展;這無疑是一部最穩妥的棋;而下策最為任性冒險,就是圍東都洛陽,將其攻陷後,挾眾大臣家屬為人質,令天下官軍翻盤隋朝加入己方。可是最終楊玄感選擇了最危險的下策,最終沒能攻下東都洛陽,為隋煬帝所滅。

  • 2 # 使用者1659800814593

    577年,北周滅掉北齊,統一北方。581年,北周大丞相楊堅自立為帝,改國號為隋。從北齊滅亡到隋朝建立,只有幾年時間。高姓雖然不再有皇室國姓的輝煌,但作為門閥勢力、望姓大族,仍佔據著較高的社會地位,成為繼范陽盧氏、清河崔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後,少有的幾個望姓大族。

    高熲,字昭玄,又名敏,是隋朝傑出的政治家,著名的軍事家、謀臣和隋代名相,高熲少年聰明敏捷,很有度量胸襟,讀了一些史書,特別擅長辭令。高熲的父親本來在北齊為官,後來為避讒言而投奔北周,北周大司馬獨孤信引其為僚佐,並賜姓獨孤氏。高熲一家就在北周安定了下來。

    當時楊堅是北周的左丞相,他雄心勃勃,一心要做一番大事業。他知道高熲精明強幹,並且熟悉軍事,計謀豐富,便想延攬入丞相府。他私下裡派人去找高熲,想拉攏他。高熲聽說楊堅的來意,十分高興,當場表示願意追隨他左右,不計個人得失。於是就此加入了楊堅的陣營,楊堅也將他視為心腹,大小事情都與會與之商量。

    後來楊堅建立了隋朝高熲就為丞相了,他能文能武,深受隋文帝的欣賞。可是在楊堅準備廢除太子楊勇的時候,高熲就主動提出了相反的意見。隋文帝想要立楊廣為太子,高熲卻反對,於是楊廣和高熲之間便有了很深的矛盾,楊廣為了自己能繼承皇位,必定先要除 掉高熲。

    高熲是一位很正直的丞相,他從來不喜歡在皇帝面前說一些虛假不真實的話來奪得皇帝的喜愛,可是並不是人人都和高熲的想法一樣。高熲一般不允許他人輕易接近皇帝,就是怕他們說一些浮誇的話語,不僅對國家建設沒有 幫助作用,而且還會使得皇帝衝昏頭腦,陷入盲目自大中。

    高熲的這一做法使得當時的很多人都對他有了怨言,他的這種做法大大減少了河皇帝接觸的機會,從而前程也會有所影響。為了打倒高熲,他們便四處蒐集高熲的罪行。最後高熲被抓住了一個很小的把柄,這使得他陷入了困境中。可是這個楊勇專心對付高熲確不曾想被楊廣給鑽了空子,楊廣變成了隋朝的皇帝。

  • 3 # 使用者1667111598530

    高熲是渤海高氏,他年幼時北方是北齊、北周對峙。父親原來是北齊臣子,憂讒畏譏投奔北周,受到北周大司馬孤獨信禮遇,賜姓獨孤,也稱獨孤熲。當時的高熲久聞楊堅的大名,因此前往投靠楊堅。就這樣,高熲成為了楊堅的謀士。公元580年,荒淫的後周皇帝宇文贇22歲去世,幼子繼位,以楊堅輔政,百官聽命於他。楊堅廢除苛政,寬簡待民,躬行節儉,天下歸心。高熲小的時候,他就已經是特別出色了,能熟讀史書典籍,為人大方又正直,不僅會說話還會辯論,也是很有名聲了。

  • 4 # 御樗虞初

    高熲,字昭玄,又名敏,是隋朝傑出的政治家,著名的軍事家、謀臣和隋代名相,高熲少年聰明敏捷,很有度量胸襟,讀了一些史書,特別擅長辭令。後來楊堅建立了隋朝高熲就為丞相了,他能文能武,深受隋文帝的欣賞。

  • 5 # 空軍一號

    高熲是隋文帝的第一謀臣,他曾為隋文帝統一全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開皇初年隋文帝所有的改革,都離不開高熲的輔佐,他可以說就是隋朝的第一功臣。高熲本身的才能偏於政治方面,這也是隋文帝楊堅信任他的重要原因。隋朝建立後,高熲官拜宰相之職,他輔佐文帝實行法令建設。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開皇初年隋朝的盛世。

  • 6 # 秋葉傲風寒

    高熲(?~607) 中國隋代名相。字昭玄,一名敏。自稱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其父高賓是楊堅妻父的僚佐,官至刺史。高熲襲爵武陽縣伯,官下大夫。因平齊功,拜開府。周大象二年(580)楊堅輔政,知高熲強明,知兵 事,多計 謀,遂任其為相府司錄。

    相州總管尉遲迥舉兵反楊堅,高熲自請監督諸將進軍,很快平定了尉遲迥。因此,進位柱國,遷相府司馬,成為楊堅最得力的助手。隋朝建立,高熲任尚書左僕射兼納言,為當朝首相。他明達世務,自任宰相後,竭力協助隋文帝楊堅處理朝政。

    政刑大小,無不籌劃;薦引文武人才為隋出力;綜合前朝舊法,主持修定隋律;創立輸籍定樣,招徠大量浮客,增加了國家編戶。開皇 八年(588)隋出 兵伐陳。高熲為元帥長史,指揮全軍一舉滅陳,完成南北統一,以功封齊國公。

    隋文帝擬廢太子楊勇,立次子楊廣為太子時,高熲反對,漸被文帝和皇后疏忌;開皇十九年被人誣告免官 。仁壽四年(604),隋煬帝即位,高熲復起為太常卿。大業三年(607),因對煬帝的奢侈 和當時政事有所非議,為人告發,與賀若弼同日被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斯拉的車那麼好,使用者排著隊交錢,怎麼還整天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