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XOU
-
2 # 光宇生活日記
感謝邀請,回答如下:生鮮行業隨著近兩三年資本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變得越來越火爆,得益於中國人口基數的龐大,社群生鮮行業被稱為下一個萬億級市場,所以,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和行業巨頭加入了生鮮行業的戰場,行業發展空間巨大。到目前為止,農貿市場仍佔據絕對的生鮮市場份額,不過,在一線/二線城市,隨著消費者消費習慣逐漸轉變,近幾年的社群生鮮及生鮮電商迅速崛起。
未來五年一二線城市將會形成以社群生鮮及電商生鮮為主的主要格局:社群生鮮行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隨著永輝超市、百佳超市、華潤萬家、阿里和京東等等巨頭的加入,以及一些得益於資本注資的地方品牌逐步發展穩定強大,形成了以品牌化為主的連鎖社群生鮮門店,在未來五年內,社群生鮮將會經歷一波併購收購潮,資本趨向巨頭,生鮮創業者唯有被整合。透過強大的資本支撐,不斷加碼冷鏈物流和生鮮供應鏈投資,擁有全產業鏈資源和全渠道資源的企業將愈發具有優勢。
在強大資本的推動下,未來社群生鮮行業的經營模式也將再次升級:1、店與倉的結合:店倉一體,同時又是店倉分離。一體是位置上、配貨上的一體,分離是SKU的差異化。2、線上線下結合:擴張線下服務半徑,使得原先500米的半徑,變成2公里,甚至5公里,線下使用者轉化為線上使用者,高效配送提升單店營收能力;截止電商的平臺,解決引流問題,以社群家門店為據點,構建成生鮮自提網路。3、銷售與體驗結合:單純的食材銷售與農貿市場沒有什麼區別,透過互動式的深度體驗讓使用者更好的理解食材,讓更多的消費者參快樂走進廚房,達到銷售與體驗的完美結合,提升消費者的消費熱情。4、標準化:標準化生鮮SKU在中國白領及中高階人群的接受度越來越高,雖然對於老年人來說還是無法接受盒裝標準生鮮,但是當他們發現農貿市場中掄刀稱斤的生鮮未必就比標準化產品新鮮,而且儲存環境惡劣,我想改變還是有機會的。5、完善品類。在產品品牌的輸出上,需要在不斷地增加品類,去輸出品類品牌;做生鮮產品改良,做生鮮定製、農事過程管理、整個採收期的管理、採購的管理等等。6、數字化、智慧化、場景化的運營:如果還是靠人工運營,即便營收提升,執行效率也上不來。利用大資料演算法、內容、社交等和產業緊密融合,更好的匹配線上與線下,如何打通會員體系,如何建立效率更高的SOP,是爆款店的前提。
-
3 # 青葉投資
很多人分析這個問題要麼從市場規模,那各種資料統計,要麼從新聞報道的表象然後下結論,我覺得這些答案對個體的參考意義不大,也沒有太多的可實用性,我想從微觀的角度來看,有沒有前景最終落實到個人上,就是有沒有人有這個需求,這個需求是真需求還是假需求,普通會會不會為你這個買單,如果這個需求是一個真實的很強的需求,能解決使用者的一個痛點,那我覺得看那些統計資料才有意義,那麼我們先從幾個方面來看這個社群電商有沒有解決使用者的痛點。
首先,傳統的菜場都比較集中,要麼在幾個集中的大型社群的中間,突出的問題是價格貴,而且不新鮮,因為缺少冷凍的裝置,環境非常的差。而且不方便,離小區遠,可能幾天買一次,或者一週買一次菜,這些都是煩惱。而社群生鮮很好解決這幾個問題,首先,開在了小區的樓下,或者門口,這樣你買菜可以天天買
,第二 東西新鮮,因為冷凍鏈成熟,運輸儲存的條件好,第三,環境好,一般社群生鮮都有統一的標準化裝修,衛生各方面都有嚴格的標準,所以從作為一個消費者的角度,這是一個真實的需求。解決了目前生鮮的很多痛點。
其次,生鮮做 為作為生活必需的一日三餐食材,我們的生存離不開的東西,所以他是一個具備剛需特性東西,從這點上看,它也是一個強需求,而不是偽需求。
從上面兩點分析,我們看出社群生鮮他既解決了消費者的痛點,又是消費者的剛需,所以他的前景是毋庸質疑的。
那下面用網路的資料來說明他的前景有多大,從下圖看出,國內生鮮的交易額逐年增長,到2018年達到了將近2萬億的市場,所以不管從需求還是市場,這都是一個很有前景的事物。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吸引那麼多商業巨頭紛紛佈局。
回覆列表
近日,淘鮮達與新華都合作的首家全新模式的社群生鮮店“鄰聚菜場”在福建泉州豐澤區開業。使用者可以透過“淘鮮達”下單生鮮、食品和日用品等,還能享受到1小時內送達到家的服務。鄰聚菜場打造集菜場、零售和堂食為一體的新零售場景,是淘鮮達對社群生鮮模式的全新探索。
社群生鮮的確是近兩年的熱門。縱觀當下社群生鮮超市的格局,主要以傳統商超轉型和電商品牌的探索居多。前者如北京地區京客隆的京捷生鮮、城鄉倉儲超市的118鮮時匯;後者如京東到家、每日優鮮、本來生活,還有新近推出的“美團買菜”等。
社群生鮮的出現可以說解決了農貿市場、生鮮超市以及生鮮電商等諸多業態的所有痛點。一方面,社群生鮮呈現出“小而美”狀態,能夠直接將店鋪開到消費者家門口,極大地滿足了消費者便捷消費的體驗;另外,社群生鮮雖然店面不大,但其提供的SKU(商品品項數)一般都會在300左右,而且每個品類上有產品輸出,從而保證了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更為重要的是,社群生鮮也能透過自身APP或者透過微信小程式構造出O2O渠道,利用近場化優勢實現對附近社群物品的快速交付。
我們看到,資本開始紛紛朝著社群生鮮快步聚集,除了包括每日優鮮獲得了騰訊、高盛等高達4.5億美元的資本背書外,鮮稻屋也獲得新東方、合眾資本聯投的2000萬元注資,而“恆記匠心農坊·智慧社群生鮮盒子”同樣拿到了經緯中國與海爾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的數千萬資本注入。
但是,在近兩年社群生鮮店不斷湧現的同時,許多店面倒閉的訊息也不時傳來,這也突顯社群生鮮的運營在當下仍面臨不少難題。
不久前,順豐旗下社群生鮮品牌順豐優選線下門店退出了多個城市,而就在兩三年前,順豐優選還有著宏大的目標,甚至放開加盟來進行快速擴張。然而,定位不準、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的順豐優選在今年選擇了收縮業務。另外,創業兩年時間,在新一線城市杭州擁有130餘家門店的社群生鮮店“鮮生友請”也於近日萌生了退意,創始人開始尋求合作伙伴或者出售物件。
從傳統商超轉型推出生鮮超市到在便利店基礎上搭載生鮮銷售,社群生鮮正以不同模式推出,但業內人士表示,整體來看,還未出現可被大規模複製的盈利樣本。
為引入流量,社群生鮮供應端不得不大幅度折扣,而生鮮是損耗率較高的市場,這使得利潤不斷拉低。再說,社群消費需求較為恆定,銷售額存在天花板,所以眼下絕大多數社群生鮮供應企業還並未盈利。為降低成本,更多社群生鮮供應商可能會將戰略逐漸上移,即在上游供應鏈形成共同體,鍛造出價格優勢。
最為典型的就是像盒馬鮮生、每日優鮮等推出了前置倉經營模式,該模式以倉為店,將前置倉設立在社群周邊1~3公里內,商品先由中心倉(或批發市場、綜合菜場等)運至前置倉,使用者下單後即時送貨上門或者自己到倉提貨。此外,盒馬鮮生開出的盒馬菜市除了豐富多彩的備選生鮮外,顧客還可以在店內自行加工生鮮,而且盒馬菜市還提供相關菜品的烹飪方法。
從全國看,社群生鮮由於大勢初起,行業集中度並不高,後續還有提升空間,但中國疆域遼闊,消費者飲食習慣迥異,由此催生全國性的頭部企業可能性並不高。相反,同一區域的多個品牌之間可能會快速整合,那些強勢社群生鮮連鎖品牌在走通盈利模式之後,一方面將加快區域密集佈局,另一方面也將憑藉資本、渠道以及使用者等優勢,完成區域性的生鮮力量集結,未來社群生鮮將呈現出諸侯割據的常態結構。
另外,社群生鮮目前更多地在一二線城市安營紮寨,而三四線市場被選擇性忽略,但伴隨著一二線城市競爭激烈程度提高,更多農村人口轉移三四線城市,生鮮企業勢必將經營重點下沉至三四線城市。就生鮮市場而言,在人口存量基數更大的三四線城市自然有著更為可觀的商業前景。
據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張銳指出,發達國家社群消費佔整個社會消費零售額的80%左右,而中國還不足50%,亞洲消費者食品賬單的50%以上花費在生鮮上,而中國只有36%。鑑於人口基數,中國生鮮市場必定還有巨大的伸展空間。不難預判,會有更多企業與商業資本加入社群生鮮的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