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丨安慶彭于晏
-
2 # 穆如淸風閣
《紅樓夢》第五十六回的回目是“敏探春興利除宿弊,賢寶釵小惠全大體”,講的是賈家三小姐探春廢除了賈府一些不必要的開支,並對賈府進行了一次“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將大觀園裡的稻田、竹林、花圃等一干產業分別包給園內服侍的老媽子們;而寶釵在旁幫助探春調整了這一改革計劃中的某些細節,使這一改革獲得了上上下下的一致擁護的故事。
改革的主導者是賈探春,但讀完之後你發現最懂得改革和管理,最會做人做事的其實是薛寶釵——在這些改革中,探春提出了最關鍵的建議,做了最冒風險的決定,承擔了最重大的責任,而寶釵得到了最多的人緣,甚至讓底下人覺得是寶釵而不是探春立了最大的功勞。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連探春在內的所有人都說寶釵好,這就太厲害了。
周瑞家的(賈府管家周瑞的老婆)曾跟劉姥姥評價王熙鳳是“少說一萬個心眼子”,可據我看來,跟薛寶釵比,王熙鳳都是魯直的——寶釵在協助探春改革時辦事之高明,說話之滴水不漏,王熙鳳也比不上。一整回覆雜精細的話寶釵脫口就有了,而且還說的那麼謙遜自然、春風化雨。
下面我們就看看寶釵究竟厲害在哪。
二
擺在寶釵面前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讓改革的一把手服氣改革的二把手?
02
一個想要做事的一把手,和一個只想退休的一把手,是不一樣的。沒兩把刷子是坐不到也不會坐這個位子。一把手探春本身是一個各方面都很強的人,她和寶釵的私交也很好,但要在工作關係中讓她敬重這個二把手,還得另費工夫。
寶釵讓探春服氣的方式,是論學問。
這樣做有幾樣好處:第一,要論的學問是寶釵提出的,這便佔了主動,她肯定要比探春對這個問題理解得更深她才提,否則不是自己打臉?第二,一論學問,俗務就高了一個層次了,這是與探春這樣有教養的大家閨秀作精神交流的好方法,也顯得自己跟她是一個層次的人。第三,從學問中講出的道理是最容易讓人服氣的,因為經驗之談本身就缺乏可靠性,而學問
之談往往會讓聽者自認是自己理解不夠,一旦一把手把自己當作二把手的學生,二把手自然就受敬重了。
寶釵給探春講的這一篇學問,是朱夫子的《不自棄文》,探春說那不過是“虛比浮詞”,而寶釵卻教訓她“你才辦了兩天事,就利慾薰心,把朱子都看虛浮了”——話說的不輕,可只有不輕才能顯出自己的重。同時寶釵也不是一味打擊探春抬高自己,末了她像一個和藹可親的長輩和老師一樣為探春可惜“難為你是個聰明人,這些正事大節目事上竟沒經歷。也可惜遲了。”——寶釵成功抓住了探春是頭一回管家這個弱點,因為是頭一回,所以哪怕探春實際上什麼也沒做錯,也會被安上“缺乏經驗”的罪名,但關鍵是寶釵為這個罪名找的證據不是經驗性的,因為一旦訴諸經驗,就難免會被探春認為是在故意挑剔、缺乏根據,而一旦訴諸於學問,就很有說服力,也更容易讓探春這樣讀書明理的小姐認同——你若是探春,估計此時也會心甘情願的承認“我是經歷的少,我的理解是不夠透徹,我以後有事最好還是多問問寶姐姐”。寶釵完勝。
雖如此說,但這裡寶釵講的其實非常有道理,尤其是“學問中便是正事,此刻於小事上用學問一提,那小事越發高一層了,不拿學問提著,便都流入市俗去了”,實在好。
有人說寶釵不是故意這樣做的,不是故意要用這種方法讓探春服她——too naive——你看看寶釵對其他人說話的方式和內容就知道了。
三
接著是正經工作了——寶釵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如何把一項利國利民的改革不走樣、不跑偏地落實好?
03
這個問題很大,說是治國問題也不為過,賈家這個上下三百口人的大家族要改革,其實就是一個治國的縮影。在這個過程中,足見探春的氣魄,寶釵的周到。
現在請看官們略停一停,想一想——如果你是這項改革的主導者,要將大觀園各處的產業分別承包給老媽媽們,不用交地租,年底結算有些孝敬即可,這樣園子也有人管了,老媽媽們也能得些好處,皆大歡喜。但是,你覺得這個改革計劃要如何落實?在執行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
。。。。。。
我沒有辦過事,也不知道這個改革計劃會遇到什麼問題。但透過寶釵的“小惠全大體”可以看出,大概會遇到這樣幾類問題:
第一,首先要構建新的資源分配製度:可供改革分配的資源有哪些?這些資源分配之後預期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可以解決賈家的哪些問題?如何確保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可持續增值?
第二,原有的財務管理制度要進行配套改革:老媽媽們的生產經營所得是否要歸賈府賬房管理?如果要歸,那麼作為所有人的賈家和作為生產經營者的老媽媽們如何分利?如果不歸,又要如何管理這部分收益,所謂“年終結賬”究竟如何理解?
第三,是改革中最複雜、最困難的部分——人事改革:這些有限的資源要分配給誰,使得改革既能為賈家獲得最大收益、又能平衡各方利益、又不違背祖制舊例、還能維護賈家這樣大戶人家的體面?
第四,與資源分配和人事改革相配套的福利體制勢必也要改革:沒有因為改革獲益的人有哪些?不僅沒有獲益反而可能受影響的人又有哪些?他們的利益如何進行平衡,才能使他們不必產生不平感、不至於生出抱怨?
這些問題,你想到了嗎?探春沒想全,而寶釵全想到了。
提出問題本身意味著解決問題的開始;很多問題並不是你不會解決,而是你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探春在進行改革時就是這個狀態,而寶釵之所以能夠“全大體”,就在於她看透了人性的弱點,所以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清清楚楚,根本不用現想。
至於這些問題究竟如何解決的,我就不抄書了,看官們自己去讀吧。
四
作為一個二把手,寶釵還有一個重要問題要解決,就是什麼時候是提建議、施小惠的合適時機?什麼事、要用什麼方式說給一把手、執行者、受益者和未受益者聽?
04
在賈府的改革中,寶釵並不用力抓權,她的態度一直是“不關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因為她所要的不過是一個好人緣,一個管理得還可以的底子,以便她嫁進來當少奶奶時管起來不必太費事。所以她這個二把手當的正合其意,她所要做的,是在適當的時機說適當的話,協助探春捋順管理、利用改革籠絡人心。
抱著這樣的目的,寶釵在沒外人時適時的用一兩句話提點探春如何用人,又在大家都在時對眾婆子進行了一段“超級演說家”似的演講:這段演講聲情並茂,感人肺腑,又綿裡藏針,把自己的厲害處掩蓋的一絲不露,又把小恩小惠施的上下皆知,哄的眾婆子們“歡聲鼎沸”,對她千恩又萬謝,倒不知探春等的好處了。
這裡寶釵施小惠也不全為了至公至大的明理,比如,探春本來提議眾婆子們的收益可以不歸外頭的公賬管,但要在大觀園新建一個賬,“歸到裡頭”,而寶釵卻說“裡頭也不用歸”——這也可能是為了改革取得更好的群眾效果,但平心而論、從賈府的利益而論,顯然還是在裡頭新建一套財務管理制度、把這些收益管起來對賈家更有利——這裡寶釵就不是在為賈家考慮了,而是在借改革為自己籠絡人心。
五
讀寶釵太累。她的每一舉每一動你都得琢磨。她太複雜、太早熟,她“小惠全大體”的時候虛歲不過十五歲——誰家要有一個寶釵這樣的閨女,恐怕要高興死;可如果誰碰到一個寶釵這樣的對手,那可不好受。
05
所以最後,還是要致敬曹公,真正厲害的人,是曹雪芹——說白了,寶釵再厲害也只是曹公編出來的人物,之一,這一回也全是他編出來的故事——想象他在家徒四壁、瓦灶繩床、“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的日子裡寫探春除宿弊,寶釵全大體,那一份心血,實在讓人心疼,讓人感佩、讓人敬服!
回覆列表
這一集的題目是 敏探春興利除宿弊 時寶釵小惠全大體,探春大觀園裡搞改革,包產到戶,賈府坐收漁利400兩銀子。寶釵向探春建議,免除上繳的銀子,由包產人各人領一樁事,丫頭們的頭油,胭脂,掃地的笤帚簸箕,喂鳥的糧食,並令他們每人年終拿出一小部分錢來散與眾人。她的建議很得人心,無論承包者還是未承包者都有利益可得,收攬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