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一個人的歷史

    楚漢決戰之初,韓信和彭越採取了觀望的態度,一度對合圍項羽並不是很積極,直接導致劉邦在追擊項羽的途中再次被項羽擊敗。這個時候,劉邦向張良問計:“韓信、彭越二人不按照計劃來合圍項羽,這可怎麼辦?”對於二人不遵守約定的行徑,劉邦也有點無可奈何。張良回答道:“他們兩個在觀望,按照目前的局勢,就算擊敗楚軍,他們也得不到什麼實際好處,因此他們才不來合圍項羽。漢王如果能夠和他們約定擊敗楚軍後平分天下,他們立刻就會趕來合圍項羽,如果不能這樣做,以後事態的發展就很難預料了。”這種實力派是不能用空話打動的,必須有實打實的利益才能說服。劉邦點了點頭後繼續問道:“子房,具體來講,應該怎麼辦呢?”張良繼續說道:“將陳以東直至大海的大片領土封給齊王韓信,將睢陽以北至谷城之地封給彭越,讓他們各自為戰,若如此則楚軍可破,項羽可滅。”他們有爵位、有部隊,所缺少的就是封地,給他們就是了。劉邦聽從了張良之言,果然韓信、彭越立即揮軍南下趕來合圍項羽。劉邦同時命劉賈率領部隊聯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軍在垓下最終完成了對楚軍的合圍,垓下一戰也成為了西楚霸王項羽的最後一戰。戰略合圍的完成,仰仗於張良之謀,劉邦的舍利求全,韓信、彭越、英布的逐利無信,霸王覆滅已經不可逆轉。誘之以利,動之以理。利益的誘惑,對於逐利之人來講是十分有效的。韓信、彭越、英布做雖然被尊稱為“漢初三將”,但從格局上來看,都難為上品,皆為目關短淺的逐利之人。

  • 2 # 我是趙帥鍋

    公元前203年,韓信打敗龍且,殺死齊王田廣,徹底平定齊國。此時,天下的格局已經變成劉邦佔據秦國故地;張耳佔據趙國故地;韓信佔據齊國故地;韓王信佔據南韓故地;燕王臧荼佔據燕國故地;項羽則佔據楚國、魏國部分地區。

    其中,除了燕王臧荼外,趙王張耳、齊王韓信、韓王信,都是劉邦一手扶植起來的。同時,英布和彭越還一直陰魂不散的在項羽地盤上游蕩。這兩個大佬,也是劉邦的盟友。這樣說來,現在等於是秦、趙、韓、齊四國,加上彭越、英布兩股力量一塊攻打項羽。

    在這種背景下,項羽知道再和劉邦打下去,是沒有任何結果的。而在此時,劉邦又派人表示願意與項羽和談,於是項羽與劉邦簽訂了鴻溝和議,項羽被迫撤軍回楚。此時,項羽已經無法與劉邦相提並論,但是,項羽只要沒有倒下,劉邦作為超級大國的地位,就會一直受到威脅。所以很快,劉邦便撕毀合約,率軍對楚軍發動戰略追擊,打算徹底消滅項羽。

    只不過,這些諸侯王大部分都是劉邦扶持起來的,他們沒有實力、也沒有合法的理由來支援項羽繼續和劉邦分庭抗禮。在這種背景下,韓信和彭越這兩個實力最強的傭兵大佬,就藉口劉邦沒有給他們封好地盤,不願意配合劉邦的工作。

    韓信和彭越以這個藉口不配合劉邦的工作,很容易得到所有諸侯王們的的支援。至少,如果在這種背景下,劉邦敢去打擊韓信和彭越,肯定會引起非常嚴重的後果。因為,他倆的這個訴求,不僅僅是所有諸侯王的訴求,也是整個功臣集團們的集體訴求。

    當時天下即將平定,大家自然希望劉邦此時能夠拿出來獎勵出來,起碼讓大家心裡有個底。否則,等到天下徹底平定後,功臣們再討要封賞,那就太被動。在這種背景下,韓信和彭越實際上是代表所有諸侯和功臣向劉邦討要一個承諾。

    如果劉邦此時打擊韓信和彭越,就等於把自己的削藩意圖完全公開。因為,劉邦這樣去做,會讓諸侯們發現,跟著劉邦混下去,是絕對沒有前途的。在這種背景下,諸侯們隨時都會倒向項羽一邊的。

    最開始,劉邦顯然是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實力,所以面對韓信和彭越的請求,劉邦並沒有搭理,而是直接率軍追擊項羽,結果在固陵被項羽一頓反擊,打得是大敗而歸。這個時候,劉邦也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韓信和彭越,他還真就無法打敗項羽。

    於是,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封韓信為楚王,並將楚國的89個縣都封給韓信,讓其成為地盤最大的諸侯王,同時封彭越為梁王,並把富饒的梁地作為彭越的封地。當時,劉邦給韓信、彭越劃的地盤,是非常有意思的。因為,韓信和彭越的封地加起來,剛好就是項羽現如今的地盤。既然如此,韓信、彭越只能乖乖去攻打項羽。

    總的來說,劉邦的這次分封,讓大家都比較滿意。首先是韓信和彭越,他們此後自然得好好聽劉邦的指揮,因為劉邦已經給他們分封了地盤,他們還不聽劉邦的,這是想幹什麼?如果他倆再不聽指揮,其他傭兵大佬也不敢再隨便支援他倆,到時很容易讓他們自己孤立無援。

    其次,劉邦的這次分封,等同於他向天下諸侯和功臣們表達一個態度,那就是我劉邦不會獨吞勝利果實,地盤、爵祿,大家人人都有份!一個都不會少。至於誰多誰少,就看最後這一戰的表現!於是,大家很快展開了行動。

    韓信上去把項羽的江北老巢(彭城)給端了;英布率軍深入江南,把項羽的江南地區動搖;劉邦大舉率軍,把項羽西部地區全部席捲。等到垓下之戰時時,項羽其實已窮途末路。最後,在韓信的四面楚歌聲中,項羽只能在絕望之中烏江自刎。

  • 3 # abczzb255681

    因為他們擔心劉邦滅項羽後會對他們下手,所以他們不想看到項羽被消滅掉。他們赴垓下不是因為分封,就算分封了也不能保證什麼。韓信和彭越英布心裡是明白的。不會因為分封去幫劉邦。他們之所以領兵赴垓下,是因為劉邦取得了陳下之戰的大勝。在韓信彭越英布觀望不前時,灌嬰以大局為重,率領騎兵軍團到達了陳縣,與劉邦會師。劉邦乘機發起陳下大戰,大敗項羽。項羽率殘兵敗將逃往垓下。韓信彭越眼見項羽敗局以定,怕劉邦誅滅項羽後對他們興師問罪,只好領兵赴垓下

  • 4 # 沉墨I方之城

    條件沒談好,誰願意去拼命?

    秦末時期,楚漢之爭的時候,給大家的影響就是劉邦和項羽為爭奪天下大打出手,最後的結局是劉邦經過幾年的戰鬥,把項羽圍在垓下,徹底的消滅了項羽集團,自己建國開朝,登基稱帝了。

    事實上並非如此。

    楚漢之爭時期,整個中原大地上有很多的王,其實就是各路諸侯,都佔據著或多或少的底盤。比如:韓王信,佔領著原來南韓的整個國土;齊王韓信佔領著原來齊國的全部國土;趙王張耳佔領著原來趙國的國土;劉邦佔領的是秦國的國土;項羽則是佔領了楚國和魏國等地。

    楚漢之爭,雖然明面上是劉邦和項羽的天下之爭,誰讓他倆是當時實力最為強大的諸侯呢。按照當時分封諸侯的局面來看,基本上都是項羽推翻了秦國,在咸陽大搞分封,這些王都是項羽封的,但是其中大部分後來都跟著劉邦混了。

    比如什麼張耳、韓王信、韓信等,這些事劉邦憑封的,而英布、彭越、臧荼等諸侯都是項羽給封的,但他們又和劉邦眉來眼去。

    諸侯林立的格局在楚漢戰爭期間很嚴重,但這種局面又很好控制,沒有引發大的諸侯混戰局勢,因為一部分的諸侯王都是以劉邦為馬首是瞻的。

    每個諸侯王其實心裡都有一顆不滅的帝王之心,韓信、彭越也不例外。

    劉邦和項羽打得正酣的時候,韓信和彭越都按兵不動,都在觀望,觀望誰的牌面大些,誰的勝率高些,其實,更重要的是劉邦、項羽雙方雖然對彭越和韓信進行了拉攏,但是卻沒有給他們實際的承諾,並沒有對成事後的封賞有過詳細的規劃。

    項羽就不說了,本就是個器小猛夫。劉邦意識到了這一點,如果沒有彭越、韓信的大軍合圍,項羽是不可能快速搞定的,畢竟實力擺在那裡,如果指望韓王信、張耳、英布等王的支援,又達不到那個效果,更何況以上幾個諸侯王其實已經在劉邦陣營裡了。

    張良看清楚了韓信、彭越按兵不動的實質,建議劉邦,給予他們兩人非常豐厚的實際利益,他們現在要兵有兵,要爵位是諸侯王,他們正在需要的是實際的封地。

    劉邦恍然大悟,立刻封韓信和彭越各自封地,而且非常巧妙的是他們的封地就是現在項羽佔據的底盤總和,說白了,就是大家一起出兵,瓜分項羽的底盤。

    韓信和彭越這才一個從東,一個從南,配合劉邦在西合擊項羽,終於在垓下擊潰了項羽大將,徹底的消滅了楚國,劉邦才在形式上統一了全國。

    後來的故事後人都清楚了,劉邦登基後,全國還是存在了很多異形諸侯國,都是些楚漢之爭時期的悍將,這給劉邦也帶來了很大的困擾,為了清除這些異形諸侯王,劉邦足足用了10多年時間,唯一落個善終的只有趙王張耳。至於題主說的韓信和彭越,下場很悲催:一個被女人用竹竿戳死了,一個被剁成了肉醬分給各異形諸侯王吃了。

    走上政治博弈的舞臺,要麼王,要麼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福特8at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