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瀾石記

    劉備的仁義使他能夠凝聚人心。他的關張兩兄弟和他不離不棄,關公千里走單騎回歸到他門下。儘管劉備屢戰屢敗,但旗幟不倒,隊伍不散,還得到諸葛亮的協助,成就了大業。

    劉備在徐州就深受百姓愛戴,是有愛心和群眾基礎的。到了新野後,他和曹操開戰,撤退時帶著數萬百姓,結果被曹兵追上,才有了趙子龍大戰長坂坡。趙雲出生入死救出劉備的兒子劉禪,劉備接過孩子就扔在地上,說險些為這小子折損我一員大將。這雖然有演戲的成分,但劉備感動了很多人。

  • 2 # 四季文史

    三國中劉備是假仁假義嗎?

    劉備並非假仁假義。

    劉備,字玄德,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漢昭烈帝),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他是著名的政治家。

    劉備的仁義具體表現如下:

    一、理想抱負方面。

    劉備乃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後。他少年時拜盧植為師,先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戰事,但由於自己勢單力薄,在諸侯混戰中屢遭戰敗,先後依附於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但劉備德行非常有口碑。在他的理想信念中,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漢室後裔,一直想借機拉起隊伍,光復漢室。他一直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所以他的仁義並非虛假,包括後來的陶謙、劉表等放棄自己的基業,而讓劉備統領,都可以看出劉備為人,恭敬、謙讓與仁義。

    二、用人方面。

    在用人方面,劉備求賢若渴,剛開始他比較偏重武將,“桃園三結義”他求得關羽、張飛,由於劉備寬厚仁義,也一直得到兩兄弟生死追隨。再到後來,他意識到光有武將沒有謀士是肯定幹不成大事業的。幾經尋訪,終於求得隆中孔明。可以說用人上最能體現劉備仁義的品格。“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三顧茅廬”求得諸葛亮,然後是求得龐統,長坂坡趙雲成功救阿斗,將孩子摔之於地,而對趙雲卻惜才之至。類似於用人方面的例子還有很多,從中都可以看出劉備在仁義表現上是非常突出的。

    三、當上開國皇帝以後。

    劉備當上皇帝之後,並沒有集權於一身,也沒有感情用事,而是繼續重用開國老臣,包括後來白帝城託孤,說如果劉禪有當皇帝的能力就當,如果不行,就把江山交給諸葛亮。凡此種種都能體現劉備作為一個明君的仁義之舉。

  • 3 # 濁侯

    假仁假義麼?

    這個問題明顯是一個偽命題。

    我們直觀的以《三國演義》來看,有幾個領導人有所謂的仁義?

    曹操,被定義為奸雄。雖說他是自己說的那句“寧可他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但是不得不說,人家只說了一遍,除了陳宮以外也就我們這些開了上帝視角的人知道。

    並且這句話是什麼情況下說的呢?是在被陳宮發現自己疑心誤殺呂伯奢的時候,為了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說出的託辭。

    他難道一點不作麼?

    再來看看其他人,公孫瓚為了爭奪政治地位想捧劉虞,被揭穿拒絕後反而殺了劉虞。

    其他人,不管諸侯諸如此類,就不多說了。

    其實在亂世中,如果不裝一下,不保護自己的羽毛,怎麼爭奪政治地位呢?怎麼爭取好名聲呢!怎麼招攬人才呢?

    何況劉備,其實除卻一直到最後被承認的皇室身份以外,就是徹徹底底的草根。

    別說他的兄弟,其實他也有無助的時候,徐州一戰,各自逃難,我反正在那時候看不出所謂兄弟情,還有關張重逢,張飛的不信任,讓我深感懷疑所謂的兄弟情。

    所以,劉備的偽善是真的,假仁假義我覺得不見得,因為不關是我們這些讀者,還是他一生所遇到的人,他只不過是適當的時候做自己該做的事,至於要表達的東西,他陣營裡的人才都不是傻子,他們選擇相信,我們為什麼要懷疑呢?

    對了,還有那句做而不止,乃成君子,就算他他裝了一輩子,我們也該能認他的仁義吧?

  • 4 # 夢良頻道

    劉備,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人,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

    從“吞劉璋、迫劉表、坑呂布、騙曹操、伐孫權、懵袁紹”等等一系列的事,無不體現其“奸詐的性格”以及“假仁義”的一面。劉備遇人自我介紹都會言一句“我乃漢室宗親”。我們要了解的是,那是人們根深蒂固的印象是:外姓都紛紛割地稱王,擁兵自重,漢室宗親更應得到承認和支援。現在看來:劉備是個非常善於包裝自我的人。

    劉備第一次見到張飛,一句就把張飛給鎮得服服帖帖,後者至此一直跟隨劉備。劉備被曹操擊潰後,到荊州依附劉表,劉表不顧手下將領的極力反對,接納了劉備。

    一個小故事可以看出劉備的假仁義。劉備初到劉表處時,還規規矩矩小心翼翼。劉表一度認為劉備是個至誠君子,後來有一次劉表請劉備喝酒,劉備喝得差不多的時候,失口說出了劉表的碌碌無能,言外之意:他要是有劉表的荊州九郡之地,將會大展雄才,根本就沒把劉表放在眼裡。劉表聽了,不僅非常不滿,而且也開始提防劉備了,最後只得把劉備派到外地去駐守。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劉備的假仁義體現在“他為人處事的兩面性”俗稱:當面一套,背後一套!雖然,可以找出他“假仁義的一面”,但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這個人。當然,我個人不管是看《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都不怎麼喜歡“劉備”這個人,可能也是我個人偏見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你覺得呢?

  • 5 # 敘三國

    引語

    ▲劉備,愛哭鼻子的劉備(三國演義形象)

    有些人貶低、抹黑劉備,說他假仁假義,不知何須緣故說出此種話,真是無稽之談,是不是“三國演義”中,愛哭鼻子的劉備形象誤導人?

    ▲劉備,從賣草鞋仔一步登天成為皇帝

    其實,冷靜地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無權、無錢、無靠山的“三無”草民劉備,若沒有堅忍不拔的剛強意志,怎能屢戰屢敗中重新站起來,最終成就大業,此種人絕對不可能感性而愛哭鼻子。倒是身兼大文學家的曹操,應該更感性一些,會不會比劉備更 “愛哭鼻子”?事實勝於雄辯,以劉備的真人真事來評價他是否假仁假義?

    劉備的“仁”

    ▲黃巾軍起義

    其一,劉備投奔公孫瓚,因戰功擔任平原令,之後升遷為平原相。當時,百姓窮困潦倒,上頓不接下頓,無奈很多老百姓逼上梁山,聚眾成為“盜寇”,搶奪騷擾。身為平原相的劉備,外敵賊寇,內部廣佈錢財施捨於民,與士兵和老百姓“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擺官老爺譜,與民同樂共苦,深得人心。

    之所以發生“客不忍刺,語之而去。”事情,連心黑手毒、冷血至極的刺客也被劉備感化,其親民、惠民、關心人民不是吹噓出來的,而是以實實在在的自己行為贏得人民的心,何況群眾的眼睛是何等雪亮,不是一兩次討好行為就能騙取人心。

    ▲荊州十餘萬百姓,跟隨劉備南逃

    其二,劉備在荊州被曹軍追逃至當陽之時,跟隨的群眾為十餘萬人,只能日行十餘里,本身逃命最要緊的是逃跑速度,以目前行進速度,被曹軍追趕就是板上釘釘之事-逃不了。

    於是部下們說,若部隊先行走,還可以保住軍事重鎮江陵,劉備就斷然拒接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真正遇到此景此刻,有幾個能做出劉備一樣的選擇?估計絕大多數人如同“範跑跑”,選擇腳底抹油,自己先逃之夭夭。

    劉備的“義”

    ▲孔融,任北海相時求救於劉備

    其一,“孔融讓利”而婦孺皆知的大文學家孔融,在擔任北海相之時,被黃巾軍賊將管亥圍攻。形勢危急,於是孔融派遣東萊人太史慈求救於劉備,劉備只是說:“孔北海乃復知天下有劉備邪?”就派遣精兵三千人,為孔融解圍。

    劉備與孔融素不相識,只因人家求救於你而出手相救,可謂義薄雲天。這與互相死掐,拉幫結派相互攻擊的袁紹和袁術親兄弟形成鮮明對比。

    ▲陶謙,把徐州託付於劉備

    其二,陶謙被曹操討伐之時,收到救援告急之後,義不容辭,劉備帶領其全部家當千餘人兵卒,與田楷共赴徐州。兵雖少,但劉備的義氣可嘉可頌,或許此種行為感動陶謙,最終臨終時託付徐州於劉備。

    結語

    ▲呂布,投奔於劉備之後背叛

    劉備收留自稱“關東諸將無安布者,皆欲殺布林。”,可憐兮兮逃奔到徐州的呂布;曹操征討荊州而南逃,經過襄陽時,諸葛亮說,若攻擊劉琮則可以奪得荊州,但劉備說,“吾不忍也。”從而放棄奪得荊州機會,這些都是仁義的表現。

    故此,說劉備假仁假義是無中生有、不尊重事實的胡言亂語、毫無根據的捏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婆媳關係最好解決辦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