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攀登的岩羊

    個人認為不可能,是英美等盟國在非洲和歐洲牽制了德軍一部分兵力,並且在蘇聯最困難時援助了大量物資。英美開闢第二戰場也緩解了蘇聯壓力,如果德國用全部海空陸軍和蘇聯作戰,沒有盟國物資支援,蘇聯很難取勝。

  • 2 # 看帽哥漲知識

    如果沒有美國等同盟國的支援,蘇聯僅僅靠自己絕對不可能抵擋德國的。下面我們就好好聊聊二戰時期德國的強大。

    軍事實力方面,二戰德國動員的總兵力為1700萬人,一線作戰部隊高達900多萬。在1940年到1941年短短几個月時間裡德國大軍橫掃歐洲大陸,分別用27天滅亡波蘭,1天滅亡丹麥,23天滅亡挪威,5天滅亡荷蘭,18天滅亡比利時,39天滅亡法國。雖然其中有幾個是弱小的國家,但是像波蘭和法國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大國,特別是法國在開戰前可是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沒想到法國這個高盧雄雞在德國的閃擊下僅僅只支撐了39天,這絕對可以說明當時的德國軍事實力絕對是宇宙第一了。

    經濟實力方面,二戰時期德國經濟總量和工業生產是僅次於美國的存在,巔峰時期其經濟份額佔世界總量的20%。1943年,德國鋼鐵產量3460萬噸,比英、法、蘇、日、意幾國加起來都多。德國的鋼鐵、煤炭等各項工業指標均位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二強國。(下圖為德國的戰爭物質儲備情況)

    最後聊聊德國戰車的轉折點莫斯科保衛戰。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說,德國不是沒有佔領莫斯科嗎?這是蘇聯偉大的勝利啊。表面上看起來沒錯,可是你要知道別人都打到你的首都來了,你取得一場保衛戰的勝利能說明蘇聯就打得過德國嗎?只能說莫斯科保衛戰德國軍事上失敗了,但戰略上卻贏了。

    其實德國東線攻打蘇聯就軍力來說完全是夠的,可惜的是當時前方的軍事統帥和德國領導人希特勒產生了巨大分歧,希特勒希望德國的鐵騎可以殺向烏克蘭高加索地區,摧毀蘇聯的重工業和產糧區,而前線統帥則希望可以首先攻佔蘇聯首都莫斯科,進而極大消除蘇聯的抵抗力,最後的結果是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向列寧格勒推進,南方集團軍群則征服烏克蘭和高加索高地,而中央集團軍群則向莫斯科進發。我想如果德國當時一心要佔領莫斯科的話,以德國裝甲部隊的快速推進能力加上莫斯科防禦上的準備不足,莫斯科一戰而下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 3 # 大海小兵

    首先承認二戰德國是比較不容易的,基本上東西南北都在開戰,東線波蘭,蘇聯;西線荷蘭、比利時、法國、英國、美國;北線丹麥、挪威;南線北非、南斯拉夫。很多人評論說西線開闢第二戰線基本上德國已經不行了,東線戰場蘇德戰場才是主要戰場,整個二戰轉折點是斯大林格勒戰役。也有人覺得,雖然諾曼底登陸時蘇軍已經開始反攻了,但諾曼底登陸後,還是幫助蘇聯減少了不少壓力,比如阿登就消耗了德軍最後的裝甲力量。前期美英透過北方航線援助了大量物資以及對德國的持續的戰略轟炸,都極大的影響了德國的戰力。

    咱們客觀計算下吧。

    時間:1941年。

    人口:德華人口8000萬,蘇聯約為兩億,適齡青壯年德軍為700萬,蘇聯為2000萬。

    軍隊規模:德國550萬人,擁有各種坦克戰車4300輛,火炮4.2萬門,作戰飛機4980架,作戰艦艇190艘;蘇聯軍隊規模為537.2萬人,擁有新型裝甲戰車1750輛,火炮3.75萬門,新型作戰飛機1450架。

    工業能力:德國130萬臺機床。蘇聯40萬臺。

    資源:德國4億噸煤、3180萬噸鋼。蘇聯1億5千萬噸煤、1790萬噸鋼。

    從資料上看,德軍除了在人數上吃虧外,其他指標可以說是完勝蘇軍。再加上軍隊素質高,富有經驗;工業精密度高,武器質量高。看似單挑應該能贏,但是要考慮一點的是,德國從1939年就開始打仗,蘇聯也打了芬蘭但並沒有全面動員,考慮到真打起來就不能只看戰前資料了。

    戰爭越往後打,蘇聯的動員能力就會逐步顯現出來了。蘇聯一共能夠動員3500萬人,戰爭期間,蘇軍共生產了飛機13萬、坦克10萬、火炮和迫擊炮82.52萬門。大國戰爭中拼的就是戰爭潛力,沒有人,武器再好靠什麼打?德國在二戰後期越來越力不從心的重要原因就是兵力不足。

    而且蘇聯的國家體制非常適合打大仗,實行的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國家可以集中力量統一規劃發展軍事工業,全國工廠不分晝夜地生產坦克、裝甲車、飛機和大炮。坦克剛剛造出來,工人就開到了戰場上直接參戰。所以戰爭越往後,蘇軍的坦克和飛機等軍事裝備反而越來越厲害,T34坦克一直到了北韓戰爭還是很好用的裝備。

    而且德國最要命的軟肋,石油!蘇聯最不缺的就是石油,坦克、大炮牽引車、飛機哪樣缺了石油就是廢鐵。

    而且德國當時用於進攻蘇聯的軍隊總數550萬中,有150萬人是義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則派出的參戰部隊。而且遠東方面,日本關東軍也牽制了蘇軍100萬。

    所以大海下的結論是,蘇德單挑的話,依舊是蘇聯贏面較大!

  • 4 # 嚮往22991

    沒有英美的牽制,德國可以把西線的力量調往東線,進攻可能乏力(鋼鐵,油不足),防守是沒有問題的。而且不排除蘇聯看到英美保持中立,會和德國議和的可能性。

  • 5 # 杲村

    不可以。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二戰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沒有同盟國的互相支援,哪一個國家都無法單獨取勝,蘇聯也不例外。

  • 6 # 戰情解碼

    從1941年蘇德大戰爆發到1945年戰爭結束,英美等國家向蘇聯送去了價值數百億美元的援助物資,而這為蘇聯贏得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儘管戰後蘇聯一直試圖掩蓋盟軍援助物資的具體數量,但在事實面前他們也無法完全否認這些援助物資對蘇聯的意義。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美英等國的支援,蘇聯不但很難擊敗德國,或許還會在德軍的第一輪攻勢中就敗下陣來。

    從國土面積上看,蘇聯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龐然大物,但它各個地區的工農業發展卻非常不均衡。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蘇聯的工業以及農業主要都集中在西部地區,受此影響蘇聯的人口也主要分佈在西部城市中。當德軍從西向東攻過來時,蘇聯的西部領土最先遭到了破壞,於是蘇聯的工農業生產也隨之遭到破壞。再加上蘇聯政府根本沒有防備德華人的進攻,這使得蘇聯遭受的打擊更加嚴重,以糧食為例,基輔的陷落使蘇聯的糧食產區直接縮減了4成,而這最終導致了饑荒的爆發。除此之外,蘇聯的工廠也因為德軍的轟炸而遭到嚴重破壞,軍工廠被破壞直接影響了蘇軍武器裝備的補充,而這種影響直到43年以後才有所減輕。

    在蘇德大戰前期,蘇軍的表現非常糟糕,在數次戰役中接連遭到慘敗,蘇軍的人員損失以及裝備損失非常嚴重。兵員上的損失蘇聯可以彌補,但蘇軍很難在短時間內彌補武器裝備的損失。在這種境況下,英美的軍事援助就有了用武之地。除了數十萬支槍械外,盟軍還向蘇聯提供了數以萬計的飛機、坦克以及火炮等武器,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蘇軍的損失。糧食主產區被佔領後,蘇聯的糧食產量減產近六成,若非英美的援助,蘇軍恐怕在取勝前就會被餓死一大批人,所以在糧食供給問題上盟軍的援助也幫了大忙。

    綜合以上種種情況分析,在戰事最艱苦的時期,盟軍的援助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盟軍的支援幫助蘇聯度過了困境,這為後續的反攻奠定了基礎。

  • 7 # 新視角279

    是的沒有美英的諾曼底登陸參戰蘇聯戰勝德國也是定局只不過是時間要長一點。因為當時德國軍隊的主力幾百萬已被蘇聯打敗消滅了,而美英的參戰是趁機搶佔成果,沒有英美參戰蘇聯一家也可取勝。但是美國當時對蘇聯進行了大量軍援,僅飛機就援助一萬架。美國的實力當時已經是世界第一,他既有能力參戰也不允許讓蘇聯獨吞成果,所以形成了戰後美蘇分爭的格局。

  • 8 # 歷史課課代表

    二戰中如果沒有美國等同盟國援助支援,蘇聯可以獨自擊敗德國嗎,說起美國等同盟國,不如說美國一個,大家知道在二戰中美國是所有同盟國的後盾,如果沒有美國的援助和參戰,像中國、蘇聯、英國很難取得二戰的勝利,特別是英國和蘇聯是受到美國援助最多的國家。

    首先我們不妨先看下美國援助蘇聯的各種物資,在整個二戰中美國向蘇聯援助了15000架左右的飛機,佔蘇聯當時的百分之十,蘇聯生產了15.5萬架,坦克8000輛佔蘇聯的百分之八,蘇聯生產了10萬輛坦克,汽車40萬輛佔蘇聯的百分之六十五,蘇聯生產了20萬輛,飛機坦克所需的油料,美國援助了257萬噸佔蘇聯的百分之七十,還有生產飛機坦克汽車電話線等等的必需品,更是多不勝數,雖然美國援助蘇聯的飛機坦克佔蘇聯生產的不是太多,可是如果沒有美國援助蘇聯造飛機坦克等等的必需品,那蘇聯生產的可就少了,還有諾曼底登陸開闢歐洲第二戰場這也屬於幫助蘇聯相當於援助,只是沒有放到蘇聯的手上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入“手帳坑”起碼要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