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花韻律185098660

    這位朋友,三月三是我們國家的不太重要的節日,至於說吃什麼東西送什麼東西沒多大講究,僅僅是聽說“三月三,過神仙”小孩子不能出門,預防叫仙人帶走!當然這純屬迷信,又有誰見過?是胖是瘦?是高是矮?是俊是醜?其實誰也沒見過傳說而已。總得來說在我們這邊不很重視三月三怎麼個過法。一句話忙的不可開交!謝邀請。

  • 2 # 我是偉偉j

    在我們廣西農曆三月三又叫,三月三歌節,是壯族的傳統歌節。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 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裡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 田陽縣的喬業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

    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透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 拋繡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夥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碰彩蛋是互相取樂承歡,亦有定情之意。歌節是民貿的盛會,也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1985年,區人民政府將三月三定為廣西的民族藝術節,每年都有特定的節假日,今年跟清明節一起總共有五天的節假日,只有我們廣西這邊才有的哦!!

  • 3 # 武漢小董在唐山

    今天是農曆三月初三,我們湖北武漢這裡的農曆三月初三,家家戶戶都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地菜也叫薺菜,也有叫地菜花,在路邊或野地裡隨處可見。老人們都說,吃了薺菜煮的雞蛋,一年當中腰腿不疼、頭不疼。大家今天都要吃上一個薺萊煮的雞蛋哦!一年四季身體棒棒噠。

  • 4 # 農業經濟第一線

    說起農曆三月三,我們都知道是一個節日,但是具體是什麼節日可能大家都會有點陌生,其實據最原始的傳說來說的話,相傳女媧與伏羲是在農曆三月三時候創造的人類,而根據歷史記載來看最早開始盛行這個節日的是春秋時期,那時候稱三月三為“上巳節”,而在唐朝最為推崇,並且在當天皇帝還要攜帶後宮一塊參加三月三大典,並且未婚的平民百姓可以遙上心上人一塊共商婚姻大事,也可以稱之為古代的“情人節”。

    但是到了宋朝開始,上巳節漸漸不被推崇,進而一直到現在被人所遺忘,而且因為與清明節比較相近,所以人們會把三月三併入清明,一塊過節日。

    其實對於三月三的習俗,在一些少數民族中,還是比較隆重的,你像苗族以及壯族等少數民族,這天是他們有名的“歌玗節”,他們會在三月三當天盛裝打扮,穿上有當地特色的衣服,參加當地舉行的三月三慶典,而且當天熱鬧非凡,會有情歌對唱,以及民俗節目還有比較出名的吃五色糯米飯,這是我們比較熟知的一些少數民族習俗。

    而我們漢族,有的地方會祭拜女媧與伏羲,而有的地方比如我們河南會在軒轅皇帝故里進行皇帝拜祖大典,因為我們這邊盛傳“軒轅皇帝”的生辰是三月三。

    在我們家鄉,三月三當天會吃薺菜炒雞蛋,因為我們這邊有俗語說“三月三,薺菜勝靈丹”,所以我們會在當天去田間地頭摘薺菜,清洗乾淨以後跟雞蛋混合炒著吃,寓意著一年都遠離疾病,健康快樂。

  • 5 # 鄉野風土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該節在文字記述中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等內容。

    古代以“干支”紀日,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謂之“上巳”。魏晉以後,該節日改為三月初三,故又稱重三或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傳統的上巳節,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又稱女兒節。宋朝以後,上巳節和花朝節一樣,正逐漸被人們所淡忘。

    從雲南大理每年三月三日舉行的潑水節活動中,依稀還可看到古時上巳節祓禊之俗的影子。

    “三月三”節日依舊在壯族、侗族、布依族、瑤族、黎族、畲族、土族等少數民族中流傳。三月初三吃薺菜煮雞蛋

    農曆三月初三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老人們說,吃了可以一年當中腰腿不疼、頭不疼。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漢人迎接祖先靈魂的日子,用吃雞蛋的方式紀念祖先,並希望沾點靈氣。

    三月初三放風箏

    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風箏的習俗。滬諺“二月二,搓麻線,三月三,放風箏”,又如,“楊柳青,放風箏”。民間還有說將風箏送上天空,將線剪斷,任其飄逝,將把一年的病痛和煩惱一同帶走。

    三月初三壯族歌圩節

    三月三歌圩,又叫歌婆節,是壯族的重大節日。壯族三月三歌節這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在歌圩中,還有拋繡球作為定親信約的,所以,它又是戀愛中青年傳達情意的場合。

    三月初三黎族愛情節

    “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也稱“愛情節”。這是黎族人民悼念祖先、慶賀新生、讚美生活和歌頌英雄、歌頌愛情的傳統佳節。

    三月三各地習俗

    漢族

    安徽霍山吃蒿子粑粑,重慶忠縣等地有“三月會”,舉行紀念抗敵將領巴蔓子的盛大活動,是日,群眾抬巴蔓子的偶像繞城遊行,後跟社火隊,玩龍燈、舞獅子,家家張燈結綵,燃放爆竹,熱鬧非凡。

    壯族

    多於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壯族多於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

    侗族

    多於節日舉行搶花炮、鬥牛、鬥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

    布依族

    於節日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天內不相往來。瑤族以三月三為“乾巴節”,是集體漁獵的節日,並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共享收穫的歡樂,後雲集於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

    畲族

    以三月三為穀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 傳說,唐代畲族英雄雷萬興率起義軍抗擊官軍圍剿,以烏稔果充飢而軍威大振,於三月三這天突圍成功,連戰連捷。畲民為紀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烏米飯,集會對歌。在畲族民眾中,三月三是可以與春節相提並論的重大節日。此日,家家宰殺牲口,祭祀祖先。許多人家往往選擇這一天舉辦婚禮。節日裡吃烏米飯。夜幕降臨時,則舉行篝火會,競相對歌。畲民善對歌,此日往往要邀請省內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臺獻藝,場面十分熱烈。節日裡還要趕舞場,跳起火把舞、木拍靈刀舞、竹竿舞、龍燈舞、獅子舞、魚燈舞。同時還有問凳、操石磉、腹頂棍、操槓、趕野豬等畲族民間競技。“三月三”節日活動是畲族人文歷史的縮影,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在建設新農村和加強民族團結等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由於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東南沿海欠發達地區,隨著現代化程序和畲族居住環境的改變,畲族的語言、服飾、歌舞正在逐漸漢化,“三月三”傳統節日活動也趨於萎縮,亟待加強保護。

    黎族

    稱三月三為“孚念孚”,為預祝“山蘭”(山地旱谷)和打獵豐收的節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們稱它為談愛日。關於它的來歷,有個美麗的傳說故事。

    黎族“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人們稱它為談愛日,與海南苗族節日相同。傳說,上古洪水時期,兄妹兩人躲在南瓜中倖存下來。為了成家立業,他們決定分頭尋找其他人,並約好來年農曆三月三會合。結果幾年過去兩人無功而返。妹妹見找不到別人,就忍痛用竹籤將自己的臉刺上花紋,又用植物染上了顏色,不讓哥哥認出自己,以結夫妻,從而使種族得以延續。這也是黎族“三月三”節和紋面來歷的傳說。至今在東方市東方鎮中方,每年農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彙集一起,參加“三月三”盛會,載歌載舞、談情說愛。

    土家族

    土家族的三月三,則是土家族的情人節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為媒,以踩腳定親。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傳統的三月三節日習俗。

    “三月三、踏沙灘”是象山石浦鎮的一種民俗。關於它的由來,有幾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與生產勞動有關:當地農曆三月初三前後,地溫和水溫開始升高,淺海辣螺爭相爬上灘頭繁殖。當地人便在這個季節去沙灘拾螺,由此產生 “三月三、踏沙灘”的勞動場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覺得周星馳這一輩子還會演最後一部告別電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