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
2 # sunjin6278
一提起宋朝,人們總會覺得宋朝很弱,總是受外族欺辱,受周邊國家打壓,過得很窩囊,真實的歷史也確實是這樣。
現在儘管有不少專家學者透過研究宋朝歷史資料,都覺得宋朝工商業發達,經濟繁榮,身處宋朝的人多麼優越,宋朝官員官俸多麼優厚,文人多麼受尊敬,但無論說得再天花亂墜,宋朝總是受周邊國家欺辱,整天過得忍氣吞聲,讓人也提不起到宋朝去生活的興趣。這正如在同一個村裡居住的幾個人家,其中一家生活很富有,吃穿住行都很好,但有一點,就是總是被另幾家欺辱,欺負得不敢出門,你還能羨慕那個富家嗎?當時的宋朝就是這樣,北宋還好些,經過宋太祖、宋太宗對北遼的不斷用兵,與遼半斤對八兩,互有勝負,誰也別想滅了誰,北宋夢寐以求的幽雲十六州收不回來,北遼也難深入多佔宋地,太宗以後的皇帝就更不行了,只求安穩過日子,因此宋遼達成了澶淵之盟,宋朝每年給遼大量的歲幣,兩國從此和好,持續百年無戰爭。要說吧,澶淵之盟還不算很屈辱,國家無戰事,百姓安穩,不是很好嗎?誰知後來又出了個西夏,一個邊塞小國,竟然讓北宋頭痛不已,吃了不少敗仗,最後也只能以每年給西夏不少歲幣求得平安,窩囊不?一個半世紀後,金國興起,北遼衰落,北宋徽宗做了件極傻逼的事,就是與金達成海上之盟,聯金滅遼,妄想以此收回幽雲十六州,宋徽宗甚至覺得自己實現了自己先祖們一直夢寐以求想實現而沒實現的大業,可萬沒想到,金國滅遼後,不但沒歸還幽雲十六州,看到軟弱的宋室可欺,還大舉興兵一鼓作氣把個北宋給滅了,徽宗和兒子欽宗成了俘虜,宋室宗親大臣宮女四萬多人被押到北方金地,受盡凌辱,製造了讓宋人奇恥大辱的靖康之恥。漏網的宋高宗趙構,在南遷宋人的幫助下,建立了南宋,但宋高宗畏金如虎,絲毫沒有越王勾踐之志,拋卻靖康大恥不顧,一心求安講和,最後在中興四將率宋軍打擊金人的基礎上,在奸臣秦檜的一力攛掇下,不惜冤殺抗金名將岳飛,達成了屈辱的紹興和議,以此苟且偷安。後來金為興起的蒙元所滅,南宋又一直討好蒙元,追著蒙元議和,每年納貢送物,但仍難抵蒙元鐵蹄,最終為蒙元所滅。
那麼就當時宋朝那麼富庶,為什麼總是追著遼、金、元的屁股後求和呢?這主要與宋朝的國情體制有關。首先有宋一朝,重文輕武。這個熟悉宋史的人恐怕都知道,宋太祖趙匡胤有鑑於唐末以來藩鎮割據武將權大政權不穩的弊端,他一坐上皇位,就來了個杯酒釋兵權,削奪了武將兵權,重用文人治國。用文抑武倒是克服了以前的積弊,卻也削弱了軍隊戰鬥力。其次軍事重鎮幽雲十六州未掌握在宋人手中。要知道,以前朝代之所以能很好抵禦遊牧民族入侵,很大原因是佔據著長城一線,幽雲十六州都是長城一線的軍事重鎮,是捍衛中原王朝的重要屏障。如果失去了幽雲十六州,就失去了北方屏障,過了長城,向南就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真的很難抵禦遊牧民族的入侵。宋朝沒有了北方屏障,在抵禦遊牧民族入侵中,就很被動,很難抵擋。其三文人治國,猶柔寡斷。當國境出現了戰事,文人如何統兵作戰,不好自專,只能請示朝廷,朝廷又拿不定主意,在朝堂反覆論證,要知道戰機稍縱即失,等朝廷定下決策,黃花菜也都涼了。其四繼位帝王和大臣沒有始終如一打擊外敵的堅定志向。在對周邊敵國上,宋朝皇帝太軟弱,文官怕死,大臣們沒有統一意見,有時主戰,有時主和,戰和不定,沒有一個持續一貫打擊敵國國策,沒有統一的思想認識,最終總以主和佔上風。其五宋朝戰馬不足。北宋自從失去了在西夏一帶的養馬場,軍馬供給不上,遼國也限制馬匹與北宋的交易,宋朝就很難有強勁的騎兵部隊。其六軍隊經商。北宋高俅、南宋的秦檜,不注重軍隊的戰鬥力,不管軍隊的訓練,而是隻顧自己私利,虛報多領,貪汙受賄,絲毫不管軍隊的整治,致使軍隊上至軍官,下至士兵,都只顧經商賺錢,那顧什麼實戰苦練。當金國打到東京時,大宋禁軍竟一夜潰散。其七國庫財力有限。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南宋中興四將有力打擊金人入侵時,南宋因連年戰爭,國基不穩,百姓流離,國庫空虛,已拿不出更多的軍資以供北伐,不得已只能撤軍喘息,對峙和解成了一時必然。
誰都想創造很多財富,誰都想過優越的生活,但沒有足夠強大的保護力,有了財富,有了優越的生活,也是過不長遠的,也終會被強者欺凌奪去,因此民間都樂意拜關公為財神,為什麼?就是因為關公忠勇神聖不可侵犯,有護境保民的能力。作為弱宋,只知道掙錢發展經濟有什麼用?再富庶有什麼用?沒有堅決的打擊入侵者之決心,沒有強大的武力作後盾,再多的財富再多的繁華,也只能是為強者做的嫁衣裳!
-
3 # 錦小馬
宋朝的心態很好,把自己養成了一個白白胖胖的胖子,然後開心的摸了摸自己的胖肚子覺得挺好,感覺很美好,很滿足。然後周圍的豺狼虎豹虎視眈眈的看著這個一身肥肉的胖子,張開了貪婪大醉然後漏出來獠牙!
宋朝也不在乎,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那都不是問題,如果有那就多給點,完全是一副暴發戶的嘴臉!
宋朝很富,很有錢,經濟實力很強。但是就不搞軍事,根上是趙光義開的壞頭,趙光義搞政治是把好手,在軍事上和他哥就差了點。他的原則就是把兵散出去,散的很均勻,這樣就不容易集結起來造反了。皇帝很滿意,自己江山穩固就行,邊境什麼的差不多就行了,導致於連西夏這樣的小國都敢欺負“強大”的大宋!
宋朝的後來之君也有很不爽的,我這麼強老被別人欺負簡直豈有此理。於是有了後期的王安石變法,結果大家都知道,失敗了。司馬光一上臺,還是按照原來的節奏,大家相安無事多好。何必改變那麼多呢,可能會出現大問題的,這個想法很傻很天真但是也代表了大多數人的想法。
那些頑固派覺得不改變很好,邊境打仗無所謂啊,反正又不用自己拿刀上戰場;我才懶得管呢,吃喝玩樂打卡上班生活美滋滋啊。亡不亡國的皇帝都不急,自己很不用操心了,等他們打到國都再說吧。
後來他們就真的打到了都城,俘虜了皇帝,搶走無數的財富,王公貴族和無數大臣成為了階下囚,他們沉溺的安樂窩化為烏有!
一個國家的強大要建立在強大的軍事基礎,不然再繁華,都是空中樓閣一觸即潰!
-
4 # 宇宙最銱
這個問題關鍵在宋軍戰鬥力差。沒錯宋朝經濟確實可以,但是打仗靠軍隊,軍隊不行只能求和。大宋之初軍隊是最強盛的,可趙光義伐遼企圖奪回幽雲十六州失敗告終!與西夏打也是敗多勝少,更別說金,蒙。即使在遼末年,遼已經衰敗,金伐遼期間宋趁機伐遼又敗。這種戰鬥力可以說明一切,除了用地和錢求和還有別的辦法嗎?宋軍戰鬥力差是有原因的,自宋太祖政策就是重文輕武,武將地位比文官多很多,時間越長戰鬥力越弱,而且朝廷用兵是要用文官節制,直接影響戰鬥指揮效果。政治與士大夫共天下,形成階級階層明顯差別,高層高官厚祿,貪汙腐化,生活奢靡,底層百姓心裡對政權有牴觸,不會用心賣命。到了北宋末年各地起義不斷,還怎麼指望與金對抗有戰鬥力。到了南宋期間,南宋百姓只想保留現狀安穩過日子都不想打仗,統治者也只能求和。再有宋失去牧馬之地,軍隊是步兵,即使是宋重灌步兵野戰也難有效對抗他們的騎兵。西夏,遼,金雖然經濟,文化不如宋,但是他們主要是騎兵軍事力量強於宋。對於這一點,宋最有戰略眼光和軍事才能的太祖看得最清楚,曾打算遷都,據險而守。而收回幽雲十六州的設想是每年存錢,存夠了要麼贖買,要麼做軍費。他是瞭解對方和己方軍事實力的,他的想法一定程度反映出當時軍事實力狀況。此後宋統治者有用錢消除避免戰爭是值得的想法。
回覆列表
我們都知道,宋朝經濟是十分發達的,但面對遼國卻是畏首畏尾,這是為什麼呢?
小編覺得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就是宋朝的戰鬥力是不用懷疑的的那還是領導人太懦弱了,在當時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死了以後宋朝的皇帝一個比一個無能,也就是宋真宗趙恆在檀淵之盟的時候親自和寇準丞相一起簽訂的後來就算是打贏了也是一味求和,可見當時有多麼的懦弱,後來的楊家將和岳家軍也是戰死或者冤死了!
第二點就是趙匡胤是武將篡權的,因此他也是重文輕武,到最後武將基本上沒有地位的,打仗也是受到文臣的管理的,就這樣打仗的將軍也是受到了限制,有的因為受到了皇上的懷疑冤死了,下場很慘,第三點就是宋朝對武將的不重視導致了軍隊數量很大但是一打就會散的局面,他們幾乎就沒有打仗的能力!
就算是可以有能力的部隊也是跟著大部隊的指令撤回的,如果孤軍奮戰的話不管是不是能夠回去都會受到責罰的宋朝也是隻是在守衛城池的時候才能戰鬥一段時間,這樣的局面不求和怎麼辦,因此就算是宋朝在各方面都比遼金擁有優勢的,但是因為領導人的無能,國家制度的不合理導致了這樣的局面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