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彩虹糖貝
-
2 # 秋天的秘語
我覺得在人生中走出學校的門,那段時光,是我最幸福的時光!我可以隨心所欲的選擇自己喜歡的事做,不論是找工作,還是學技術,感覺沒有太大的約束!從心裡覺得英雄有用武之地了!
步入四十來歲,是人生中壓力最大的時間,孩子處在青春期,性格變化很大,整天為了孩子提心吊膽,只怕走錯路;老人年齡大了,身體狀況不好,也很費心,花錢又多。自己的身體健康問題,都無暇顧及,感覺壓力山大!
好懷念那段美好的時光,給自己一個美好的回憶!在這不惑之年努力努力再努力!為了老人安度晚年,為了孩子有個美好的明天!
-
3 # 萬畝田89810
感謝邀請,二十至三十年令,依靠父母給予的幸福,感覺幸福,享受幸福,但真正體會不到幸福。只有在三十至五十這個階段,埋頭苦幹,發奮努力,立志立業,圖強專一,也要教育兒女,做社會有用之人。到了五十歲以後,你就擁有了真正的幸福。事業有成,兒女孝敬。說到底,人生最受苦的是三十至五十歲。上有父母要孝敬,下有兒女要教育。自身還要發展事業,到了五十以後。便就是人生得意,幸福之時。
-
4 # 四棲職場—山海客
看了前面10多位陌生朋友的回答,比較統一的意見是最幸福的是童年和學生時代,壓力最大的是中年時段。
還有的朋友講,走出校門,工作後前幾年,開始有了自己的可支配收入,回報一下父母,談談戀愛,蠻愜意的。
30—50歲,對很多人講,是承上啟下的時代——人漸漸步入中年、父母老去、兒女成長中,醫療費用、經濟壓力、孩子青春期等都是典型的問題和挑戰。
壓力和問題天天有、月月有,孩子有、大人有、老年人也躲不過。如何應對是我想在這裡重點交流的。見仁見智,文責自負。
下面,聊聊一些化解之“術”吧。
一是身之健康——就要堅持科學鍛鍊。當代人,整日忙忙碌碌,身心疲累,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們。記得小時候,在現在北京四環外、五環內,夏天看到三五成群的螢火蟲、秋日或冬天月朗的晚上,星星在深邃的夜空中眨著眼睛,是稀鬆平常的事兒。現在回憶起,是多麼令人神往啊!
沒整段時間鍛鍊,就化整為零,三個10分鐘就湊成半小時,日常或一週堅持三次,鍛鍊時適當講究一點兒科學,別在霧氣未散的早上或深夜裡玩命鍛鍊,選擇個有樹有草的環境,或者在家裡,也可以找個鍛鍊的時間和地方。有了決心,有個開始,就找到了通往健康之路的鑰匙。
二是財之健康——就要增加投資收入。我們文化中,財商培養是不被重視的。財商培養要從年少(小學生不算太早的)時做起,知道金錢的作用、勞動創造或換取價值的觀念,瞭解錢能生錢的道理。要做到這些,一是靠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親,二是學校和社會教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解放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尤其要提高金錢的使用和週轉效率。
初入職場,就應該有了投資的理念和基礎。少化一點兒,多存一點兒,少則一個月100元起,多多益善,找到適合的投資產品、機會和渠道,讓錢生錢,是人生逐漸變得豐盈的一個必要條件。當然,理財投資有一個次序,要先關注、搭建保障性基礎(比如大病保險),分清輕重緩急,依次構建保障大廈。
財務健康,年輕時開始為好,這是在做正確的事情。
三是心之健康——就要進行修煉修養。養生在養心,養心就養腦。透過現代醫學和中國古代博大的中醫寶庫,我們瞭解到掌管思維的腦的活動和執行規律。人受了環境(包括其他人)的影響,就會起思慮,透過神經傳導,就影響各個器官的功能,包括“心”(中醫說“心之官則思”,與西醫不同)。我們人體的發動機,心在不停的工作,供養我們的身體需要,實在是太辛苦。
放慢節奏、鍛鍊呼吸,放鬆下來,心、腦還有其他重要的器官——我們的夥伴,就能夠用的更長、更久、更好。人體就是一部超級複雜、高階的機器,簡而化之,就如同一輛車,要週期性的保修保養。人,也是一樣,要有張有弛,這裡我更加指的是心、腦的張弛有度。
不同宗教中有不同的修心法門和辦法,大多先起於鍛鍊、調整、逐步到有所控制呼吸。在一呼一吸間,各個器官、部位乃至最基礎的細胞,得到補充、補償、維護和滋養,保持健康的狀態。
此外,應該有幾個處置之“道”,也來簡單說說。
第一:身——照顧好“皮囊”,知進更知退,隨遇而可安。西漢建國曆程中,多少英雄豪傑幫助、輔佐過劉邦成就霸業。鴻門宴時,霸王項羽何等人才,手下謀士武將無數,終因存一絲柔情、少一分智慧,放走劉邦,等於“放虎歸山”,種下失敗的苦果。推翻秦朝後,建立西漢。劉邦處置了多少功臣名將,唯有張良等少數名士,看的通透,“鳥獸盡、良弓藏”,稱病退職還鄉,去了劉邦心病,得以成全。
北宋大詞人、文學家蘇東坡,一生起起伏伏,官場沉浮多次,也稱得上是“幾起幾落”。無論在廟堂高處、還是謫處邊陲,心緒起伏中而不改樂觀品性。在被貶發配至極偏遠而溫病發生的嶺南時,還樂觀地做詩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何等的灑脫、奔放。
人生得意、失意時,都脫不了這幅皮囊,也就要照顧好這身皮囊。
第二:投資——我推崇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我的理解是,在“低(合理)價、低(合理)位時投資好企業”。
長期看,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且終將回歸價值。投資者需要做的就是充分學習、研究、分析,用“從下而上”的策略挖掘、評估、選出好公司。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是股東思維,買了一家公司的股票,就是買入它的一部分所有權,而不是“炒股”。買入持有,就要關注企業成長、發展,包括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等。在買入前,除了關注目標企業的長期財務指標外,還須特別關注管理層素養,比如說長期經營的合規性、遵守商業倫理情況和企業家精神等重要要素。財務資料健康和管理層素養都具備的出色企業,非常少,挖掘出來實屬不易。
此外,他著名的“別人貪婪時,你要恐懼;別人恐懼時,你要貪婪”。說易行難!何時是該恐懼的,何時又該是貪婪的,對什麼恐懼、對什麼貪婪,這都很難量化、不易界定。實踐中,既要基於歷史大資料,更要依據心中的標尺,還要有長期(當然不等於永遠、也不等於無原則地)持有的準備,不為一時、短期或者中長期的大波動、哪怕大幅下降趨勢所困,這就是巴菲特“慢慢致富、充分利用複利利器”擊敗眾多投資投機者的哲學格局。
第三:心——“此心不動、隨機而動”,是我極仰慕的。我理解這講的就是“修行在當下,心在當下”的理念。
有朋友講,我們不能從“後視鏡中看到未來”,這不是否認歷史的作用和價值,以史為鑑是必要的,往前看更是必要的。不忘歷史、著眼未來,細想下來,我們能把握的就是當下。當下把握不好,轉眼成為歷史;當下把握不好,就要影響未來的成色。
時間長河,其悠長矣,不就是一個個不起眼的日、月、年、世紀組成的嗎?不就是一個個微小的當下,以“秒”、甚至更小的時間間隔組成的嗎?所以,古今多少哲人、聖者都講到這樣一個道理,把握當下、活在當下、做在當下。
心不動,就是境界。換言之,我喜歡用“靜、戒”做個臨時替代。靜下來,就不慌張,就沉得住氣,氣不亂,則心不亂。如何靜,一個法門就是“戒”——或者用一個接近的意思(流行語)說就是“斷舍離”,該舍則舍、該斷就斷、該放就放,不念過去、不急未來,從容、淡定地進行著每日每時的“自律”,慎小慎微慎獨慎初,就一步步接近人生、生活的究竟。
最後,借用一位結識不久的新朋友(他是一位很資深的投資家,是國內最早見到巴菲特的人之一,因朋友引薦而得相識)的話結束本文,希望我們“不要聰明太晚、死的太早”……
回覆列表
學生時代是我最快樂的時光!
那個時候在父母的羽翼下什麼事也不管、什麼心也不操,自己一門心思的鑽進書本里,在知識的海洋裡傲遊。感覺天永遠是藍的,雲朵都是那麼的美麗。自己就像一隻自由自在的小鳥,飛啊飛啊!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著、奮鬥著。上課聚精會神,下課三五同學為一道數學題爭得面紅耳赤!可以為了一本好書,熬夜看到後半夜,凌晨天不亮的又開始晨讀……
這種感覺只能留在回憶裡了,再見了我的青春我的學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