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舟絃歌

    從這個成語的表面意思,就能看見,這是講的兩個人。

    蕭是蕭何。

    曹是曹參。

    這兩個人也都很有名呀。

    蕭何,最有名的大概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當然還有劉邦的“謀策不如張良,治國不如蕭何,打仗不如韓信”當然他後來協助劉邦呂后殺韓信,也留下了很有名的俗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此時韓信心裡應該有一萬頭羊駝呼嘯而過)

    曹參,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他是蕭何之後的下一任漢代丞相。當然題目中這個成語也是講這件事的。

    這裡跑個題,曹操總歸知道吧,他自稱是曹參之後。emmm當然吧,附會古人認祖宗這件事古代很多。是不是真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 曹參也是個很厲害的人。

    然後這個講的是什麼的,是曹參當了丞相之後,完全遵守蕭何定下來的律法政策規矩。

    其實也很能理解呀。漢初經濟民生都不行,蕭何的政策很好,那麼曹參繼續跟著這樣做,能有利於漢朝恢復國力。

    事實證明,他們這麼做很正確,畢竟到漢武帝的時候,國力就很厲害了了呀。

    到漢武帝也沒幾代人嘛。

    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的第一任丈夫,就是曹參的曾孫。

    下面這三張圖分別是劉邦,蕭何,曹參的畫像。暗搓搓的吐槽一下,為什麼古人畫像畫的那麼抽象,但是又能把個人特徵畫出來呢。貼圖之前我一直以為他們長的一樣,結果排排坐放在一起才發現完全不一樣

  • 2 # 火熱之夏1

    所謂“蕭規曹隨”,涉及漢初兩大名臣,蕭何、曹參。蕭何是“漢初三傑”之首,是劉邦最器重的大臣,一度在劉邦征戰時代替劉邦鎮守後方,可以說是漢朝群臣之首。曹參是劉邦手下戰功第一人,漢朝成立後論功行賞,曹參第一,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後來,蕭何理所應當地成為漢朝第一任丞相,而當時天下初定,百廢俱興,他的任務就是建立新秩序。所以蕭何不論從立法上,還是社會秩序上,可以說是白手起家,重新來過,開創了很多新規定,制定了很多新制度,這就是所謂的“蕭規”,就是蕭何規定,或者說是蕭何立規定。

    蕭何死後,曹參成了繼任者,他本可以推翻蕭何的規定,自己另搞一套,但他沒有,而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蕭何的老規定辦事。有人就問曹參,為何不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曹參回答,蕭何的規定已經很好了,我幹嘛要改變?這就是所謂的“曹隨”,就是曹參跟隨。

    這裡體現了曹參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大度,沒有利用手中的權力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去瞎折騰,而是從大結局出發,確保了漢初時局的穩定,給予人民休養生息的機會,也促成了漢朝的強大。就這點來看,“蕭規曹隨”和現在的“一張藍圖繪到底”有異曲同工之妙,避免了人走政息,一個班子一套工程的現象,避免了社會資源的浪費,是利國利民的做法,那些一心想著自己的政績,罔顧人民利益的人,應該學習。

  • 3 # 靈犀慧眼

    蕭規曹隨,來源於司馬遷的<史記>中的<曹相國世家>,班固的<漢書﹥中也有記載。這是一個真實的歷史存在。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之初,相國蕭何從實際出發,制定了一系列利國利民的修養生息的政策,既合時宜,又很有效。蕭何死後,曹參繼任相國,仍然執行這些政策,不做什麼改動,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皇上和兒子都嫌他只知享樂,無所作為,他教訓了兒子,點醒了皇上。

    蕭規曹隨,就來源於這個歷史典故,傳為佳話美談。最難能可貴的是,蕭曹都是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是老朋友,一文一武,共事多年。兩人以前關係很好,後來工作中產生了矛盾,互相有了隔核,但是,他兩個都是坦蕩君子,國之忠臣,深明大義,不以私害公。蕭何臨死舉薦曹參代己出任相國,曹參出任相國後,也沒有小人得志瞎折騰。他兩個都是既有知人之明,又有自知之明的賢明之士,都是為國為民不計私仇的良臣。

    論攻城略地,蕭不如曹,論治國安邦,曹不如蕭。蕭何不死,曹參不可能為相,蕭何死後,曹參是最合適的相華人選。定國立規,蕭最有才,繼續執行這些不過時的規章,曹最忠誠。蕭曹對這些心知肚明,因此他們為國大義,都做出了明智之舉,堪為後世楷模,名傳千秋。

  • 4 # 騎牆看夢60後

    蕭規曹隨,引用的是西漢初期的一個典故,說的是蕭何和曹參在西漢初期先後任丞相。蕭何創立了一套規章制度。他死後曹參繼任,完全照章行事

    出自《史記·曹相國世家這》:“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漢·揚雄《解嘲》:“夫蕭規曹隨,留侯畫策,陳平出奇,功若泰山,響若坻隤。”

    這樣一個故事,竟然被人稱為“佳話”,本人實在不敢苟同。

    一:蕭規曹隨忽視了社會發展的要求,墨守成規只會阻礙社會進步。

    二:作為一個宰相,天天領著一幫大臣飲酒作樂,是嚴重失職。

    三:他的兒子提建議,卻被揍了一頓,心胸太狹窄了。太剛愎自用。

    四:曹參本與蕭何有過節,蕭何病逝,曹參立即就去張羅自己做宰相的事,一副小人得志樣子。

    五:自己承認比不了蕭何,就認為照著蕭何的制度做就行了。歷史上聖明的皇帝很多,一般人比不上,難道後面的皇帝都按他的辦法辦,中國就沒辦法發展了。

    少些蕭規曹隨,多點改革開放,中國會發展的更快、更好。

  • 5 # 華叔1964

    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景帝劉啟,西漢初年七十年間以清淨無為的黃老之術治國,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是國力迅速恢復,達到文景之治盛世的重要原因。而蕭規曹隨則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

        曹參是劉邦的老鄉,也是西漢最重要的開國元勳之一。劉邦稱帝后,封他為齊相國。當時齊有七十餘城,是最大也最重要的封國。治下在今天山東沿海的一大片地方。

    曹參到齊國後,就如何治理國家廣泛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結果,眾說紛紜眾口難調,搞得他一頭霧水。後來,他聽說膠西地區有一位蓋老先生,精研黃老之術,就以重金請教。據說,蓋老先生核心的話只有一句:治國之道,貴在清淨無為不擾民,則民自定。史稱,曹參大受啟發。此後,以黃老之術治理齊國九年,國泰民安。從此,曹參名聲大盛,當時的人們皆稱其為賢相。

        蕭何去世的訊息傳到齊國後,曹參馬上讓人收拾行李,說:“我要當宰相了。”幾天後,朝廷的使者到,召他進京出任宰相。曹參的宰相當得很絕:他處理政事時,全部按照蕭何的成規辦理;任免官吏時,只挑那些年齡大的、忠厚老實的、不善言談的人,辭藻華麗、長篇大套、追求名聲者一概罷免不用。他自己則每天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白天晚上都是酒氣熏天。

        時間長了,他的同僚部下們相當苦惱,搞不清楚宰相這是什麼路數。於是,忍不住想探問個究竟。誰知,一見到宰相,宰相就會極其熱情地拉著喝酒;來者剛一說話,馬上又被灌酒,直到最後,一醉方休。而且,這種情況居然成了每日的常態。不如此,人們反倒不習慣了。於是,整個宰相府晏然無事,整個國家也安靜祥和。

        宰相府旁邊有個花園,是相府屬吏們平時休息的地方。到後來,這幫傢伙們也學著宰相在這裡整日聚會狂飲,喝的高興了就歌之舞之,相當快樂。終於,有古板一點的官吏實在看不下去了,於是,有一天請曹參去逛這個花園,意思是當場抓住這幫傢伙整治一下。不料,宰相見此情形大喜,歡呼著端起酒杯立即溶進了狂歡的人群。

        當時的皇帝,是漢景帝劉啟的大伯惠帝劉盈。劉盈被自己的母親呂后荼毒戚夫人的作法嚇壞了,已經沒有心思管理什麼國家大事。現在看到宰相這副做派,也很疑惑,以為宰相是因為看不起自己才這樣的。於是就讓在自己身邊做侍從的曹參的兒子,悄悄回家問問他父親,究竟打的什麼主意,還想不想治理這個國家了?結果,兒子的話剛剛出口,曹參便大怒,把兒子摁在地上一頓痛打,據史書記載:在屁股上足足抽了兩百鞭子。打完後,對他說:“滾回去當好你的侍從,天下大事不是你該過問的。”這下子,皇帝的臉上也掛不住了。一天上朝後,劉盈責備曹參說:“是我讓你兒子勸你的,你怎麼把他打得那麼慘?”曹參脫帽,道歉,然後問惠帝劉盈:“陛下覺得自己與高祖誰更英明?”

        劉盈回答說:“我怎麼敢和高祖比?”

        曹參又問:“在您看來,我和蕭何誰更賢明?”

        劉盈回答道:“先生好像要差一點。”

        曹參說:“對呀。高祖與蕭何已經定下了很好的治國方略和政策法令,您無為而治,我們守住職責不亂來,這不就可以了嗎?”劉盈聽後放心了,說:“善。”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蕭規曹隨的典故,也是西漢初年以黃老之術推行無為而治、與民休息政策的由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從西北部撤軍,為什麼是以色列的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