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難道發動政變只為了曹家政局穩定?
10
回覆列表
  • 1 # 古今通史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司馬懿臨終前,把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叫到榻前說:“吾事魏歷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極矣;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恐懼。吾死之後,汝二人善理國政,慎之!慎之!”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吧,而且跟自己兒子說的該是肺腑之言,至於滅曹爽,恐怕也是迫於無奈,如果任由曹爽作大牽制排擠自己,自己的下場絕好不了,先下手為強何嘗不是一種自我保護呢。

    曹爽對司馬懿的排斥和孤立,終於把司馬懿的耐心和憧憬擊散,加上曹爽本身也得罪了士族勢力,自身也缺乏自律,司馬懿最後孤注一擲,“高平陵之變”滅盡曹爽諸人三族。歷史上這類事發生的事很多,但是以這種卑鄙且言而無信的手段“得逞”的,終將被人唾棄,一時間士族勢力的極度鄙視如約而至,而本來幫他勸降的勢力也幾乎都氣瘋,最後還是拾起曹爽死後失勢的一群徵辟名士把握部分權利。

  • 2 # 小陸9102

    個人認為司馬懿並不是想自己當皇帝,而是想讓他的子孫來當。

    高平陵政變中,司馬懿趁著百官前往高平陵時,以曹爽專權跋扈為由,請求皇太后下旨討伐曹爽。在這一政變中,他一直讓自己處於忠臣的至高點上,聲稱這都是為了國家為了社稷。

    那在曹爽投降歸來後,誅殺了曹氏三千族人呢?這也是單純的為了朝政穩定?

    世人清楚,司馬懿自己更清楚,這樣一來朝政大權就落入了司馬氏,曹氏也再無翻盤的機會。但司馬懿到死都沒有廢主自立,即使後來討伐王凌,他也同樣在試圖扮演著忠臣的角色,他想以這樣的身份結束至死,留下一個至死為魏臣的名號。同時,他的所做所為也是在為司馬昭司馬師鋪路,讓他們去完成最終大一統的大業,而自己,就以魏臣的身份,落葉歸根。

  • 3 # 淡墨淺白

    第一點,司馬懿是名門子弟,當年曹操曾經徵召他為官,可他覺得曹操出身低微,他不敢得罪曹操,裝病稱中風。曹操派刺客試探他,假裝用刀砍他,司馬懿知道是試探,看著刺客,身體一動不動,逃過一劫!這就說明一個問題,司馬懿從來沒覺得曹魏身份高貴,想不想做皇帝很難說但是對曹魏絕對沒有忠心,他所做的一切包括政變都是為了自己和家族!

    第二點,李世民在《晉書》宣帝本紀有一段評價,其中有一句:夫征討之策,豈東智而西愚?輔佐之心,何前忠而後亂?故晉明掩面,恥欺偽以成功。簡單的說就是司馬懿在曹睿時期對待蜀國有養寇自重之嫌,早就暗藏禍心了。而他的子孫後代晉明帝都覺得羞愧!所以司馬懿從曹丕死後,他和曹家的情分也就斷了,應該就有了做第二個曹操的野心了!

  • 4 # 司馬長史

    想,肯定想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全天下人都想當皇帝,但是我認為司馬懿只是像常人那樣想過,但他不會去當皇帝。

    司馬懿在大家印象中都不好(我也不太喜歡他),都認為他有篡逆之心,但我認為他沒有篡逆之心,有篡逆之心的是他的兒子、孫子,司馬懿就和曹操差不多,就像曹操說那樣“誰都以為我想稱帝,那誰能懂我心”。司馬懿很崇拜、忠於曹操,在文學上都很崇拜,而且曹操用他的時候他只是普通百姓,十分落魄,跟著曹操後升官很快,處於感恩、友情和古代倫理,他不會反曹。在之後司馬師、司馬昭勸他謀反,他大罵,叫不要再提此事,但是後來大權在握時。司馬師、司馬昭有勸他謀反,他還是大罵。他大罵兒子卻沒傷害他們,因為那是他兒子,他不可能賣了兒子的,他能做的就是在活著的時候壓住兒子們。而且司馬懿侍曹魏那麼多年,精明的曹操、曹丕都沒有除掉他,曹叡還託孤於他,他沒有忠心會得到老大的信任嗎?有人會說,那是裝的。裝的,能裝這麼多年嗎?而且假的裝久也會變真的。因此,我認為他發動政變是維護曹家政局穩定或者是為了活命。如果司馬懿是謀反,那麼當時曹魏內還是有很多忠於曹魏的,他們為什麼不反司馬懿,在後來,都有人反他兒子的。我覺司馬懿與曹操是一個心的(但是我喜歡曹操,不太喜歡司馬懿),這只是我的想法,不知大家的看法?

  • 5 # 壹玖柒零898

    不管在現代還是古代,只要是個人都會對權利迷戀。瞭解三國曆史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在曹丕駕崩後,司馬懿就一手掌握朝政大權。像這樣實權在握的人物,肯定有想過自己當皇帝,即使沒想過,但至少內心中對這個有掙扎過。

    那司馬懿為什麼不願自己當皇帝呢?

    1.魏國朝中勢力層次不齊

    我們知道在曹丕死後,魏國的朝中勢力可以說是良莠不齊,而司馬懿家族的勢力也不弱。如果司馬懿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必然會受到很多阻力。

    在公元249年的時候,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之變,為自己贏得在魏國的絕對的權利和話語權;特別是在誅殺了權臣曹爽之後,司馬家族可以說是完全掌握魏國大權,曹髦和曹奐僅僅只是名義上的皇帝,就跟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同出一轍。

    2.自己實權在握,比皇帝更像皇帝,何須要背上罵名

    在公元249年之後,司馬家族掌握了魏國所有朝政大權。雖說還有曹魏的勢力存在,但是勢力弱小,不足為據。而司馬懿又是託孤重臣;在歷史上,司馬懿可以說是老謀深算之人!在掌握朝政大權後,司馬懿其實已經就和皇帝一樣了,整個魏國都是聽他的。居然這樣,自己何苦還去背上歷史罵名呢?

    3.司馬懿深謀遠慮,早就物色了自己的孫子

    司馬懿從早期就開始教誨自己的孫子司馬炎,要讓他成為一代明君。也就是說,司馬炎建立晉朝,是司馬懿生前算好了的。在司馬懿死後,司馬炎就逼皇帝退位,建立了晉朝。

    司馬炎,建立晉朝稱帝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 6 # 人來瘋歷史

    這句話不應該用反問句,應該用陳述句“司馬懿想當皇帝”。事實是不僅司馬懿想當,任何人都想當,畢竟當時身處亂世到處是當皇帝的機會,每個人在權利面前都會放手一搏,是人之常情,所以毋庸置疑司馬懿政變目的就是皇位。

    那我們就先介紹一下今天的主人公司馬懿。生於公元179年,卒於251年,侍奉了四代曹家人,曹操,曹丕,曹叡到曹芳。在曹芳之前的幾位面前還算老實,畢竟曹家人都很能幹也不是誰想架空就能架空的,而且曹操的部下大多在世。到了曹芳這裡魏國已經大不如從前,曹芳即位才八歲,拜曹爽為大將軍(就是這個人讓司馬懿下定決心),247年曹爽已經可以說完全把持朝政,但是在249年他做了一個後悔終身的覺得陪著皇帝離開洛陽去掃墓,他一走司馬懿就把朝廷控制住,這時曹爽接到訊息本可帶著曹芳去許昌召天下兵勤王,可是他又犯了一個錯誤——盡然相信他投降司馬懿會放過他。後面的事情大家也知道,曹爽被滅三族。

    至於為什麼司馬懿不直接當皇帝而是他孫子才篡位,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1.時機不夠成熟,當時朝內外皇上的勢力還是有的。

    2.司馬懿想學曹操,不想留下罵名。

    3.如果司馬懿篡位可能引起朝局震盪,使得孫劉兩方有可趁之機。

  • 7 # 南朝居士

    曹操、司馬懿、宇文泰、高歡都是為了當皇帝,只是都沒來得及當,就已經死了,

    權臣篡位是個漫長的過程,他需要把皇族的有生力量都消滅,然後再把貴族裡的敵對勢力清理了,讓貴族臣服於自己,把自己人遍佈朝堂、地方、軍隊的高層,然後再開始篡位。

    有人說,那王莽、武則天都是自己搞定的啊,怎麼沒有像他們那樣幾代人呢?

    王莽的王氏家族從漢成帝開始就專權,到王莽王氏家族專權了40多年,

    而武則天呢?660年就開始跟李治二聖臨朝,683年李治去世,690年才稱帝,如果那麼簡單,何不683年就稱帝呢?

    所以,不是那些人是忠臣,不是他們什麼知遇之恩,只是時機不成熟罷了,時機成熟了,個個都是王莽。

  • 8 # 平安讀歷史

    司馬懿不是想不想當皇帝,而是他能不能當。當然,他肯定是想當的,不然,也沒有必要發動高平陵之變。當時,司馬懿雖然不掌握實權,但是身居高位,滿門富貴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且,司馬家和曹家不同,曹操殺了太多忠於漢室計程車人,也做了太多欺負漢獻帝的事,是無法再做漢臣的。曹丕上臺後,只能選擇篡漢,否則就會被忠於漢室的人所滅。

    而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前還沒有做過任何不臣的事情,死後蓋棺而論也是曹魏的忠臣,司馬家依然是曹魏王朝的最重要的豪門士族之一,後代子孫依然可以高官厚祿,享受榮華富貴。所以,發動兵變,只能是司馬懿野心的體現,有了篡魏之心。從這一步開始,司馬家已經沒有了退路,只能向篡位的路上一步步走下去。

    所以,司馬懿肯定是想當皇帝的,只不過當時還有眾多潛在的敵人還在制約著他,但是他已經為司馬家篡魏奠定了基礎。隨著司馬師、司馬昭打敗王凌、諸葛誕等挑戰勢力,並且滅掉蜀國後,司馬家通向皇帝之路已經暢通無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才能寫出反映人性和具有正能量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