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聲風聲聲入耳

    孫武總結了自己用兵心得和前人用兵經驗,把戰爭理念、規律、方法用樸素唯物辯證法進行了剖析歸納,對後世有著深遠影響。

  • 2 # 明德書院

    孫武又稱孫子,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人,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其所著鉅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

    可以說只要談到兵法,《孫子兵法》一定會被重點提起。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經典戰役,很大程度上都運用了孫武《孫子兵法》中的計策和謀略。例如圍魏救趙的馬陵之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燭之武退秦師、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等。

    孫武在《孫子兵法》中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兵者,詭道也”,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等等軍事觀點一直沿用至今。《孫子兵法》中的這種奇正相生相輔的哲學理念,于軍事領域來說永遠不會過時,即使新的理論在不斷豐富,但是其本質上的“戰爭正義性要求”、“國家動員體制”、“謀略基礎”、“間諜”等都是最基本的,仍然不斷地被現代理論家所運用。

    而且,《孫子兵法》中還暗含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書中著濃墨探討了與戰爭有關的一系列矛盾的對立和轉化,如敵我、主客、眾寡、強弱、攻守、勝敗、利害等等。正是在這種矛盾及其轉化條件的基礎上,戰爭的諸多戰略和戰術才能被髮掘出來。

    書當中所體現的辯證思想,在中國辯證思維發展史中同樣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同時,《孫子兵法》的內容包羅永珍、博大精深,涉及到戰爭規律、哲理、謀略、政治、經濟、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內容,堪稱古代兵學理論的寶庫和集大成者。

    在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偉大的軍事家孫武完成了《孫子兵法》這部鉅作,時間足足比歐洲克勞塞維茨寫成《戰爭論》的要早了2300年,稱其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軍事理論著作絕對當之無愧。

    現如今,《孫子兵法》的作用遠遠不再侷限於一本軍事著作的範疇,它還被廣泛運用於政治鬥爭、商業競爭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人們提供許多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人們更有智慧,辦起事來少走彎路。

    我們以前只知道《孫子兵法》是一部軍事著作,其實它更是中國燦爛歷史文化的瑰寶,是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著炎黃子孫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幾千年華夏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 3 # 寒牛出欄

    孫武,被譽稱為兵聖,軍事家中軍事家,他之所以能受到後世的稱讚,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他如下:

    1、立下赫赫戰功。

    孫武,立下赫赫戰功,作為一個軍事家,以少勝多,以弱擊強,用3萬吳軍擊潰30萬楚軍,攻破楚國首都,這是軍事領域教科書級的案例,對後世將士具有模範作用。在伍子胥的推薦下,擔任吳國大將,襄助吳王闔閭建功立業,爭霸中原;後又輔佐吳王夫差擊敗越國,報了殺父之仇,再次立下軍功。建功立業,是多數人的理想,而孫武具有偶像與榜樣的力量,讓很多敬佩不已,崇拜不已,稱讚不已。

    2、立下煌煌鉅著。

    孫武,在擔任楚國大將之前,曾做過軍校參謀之類的工作,後負傷歸隱,乘機寫了兵法十三篇。在伍子胥推薦下,他帶著此兵法到吳國面試,同吳王闔閭暢談軍機大事。在伐楚之前,孫武的兵法十三篇,還純粹是軍事理論,是否有用不得而知,後來孫武用輝煌戰功與實戰案例告訴後人,兵法十三篇含金量很高,具有非常強的指導性。孫武在伍子胥死後,主動歸隱江湖,再次總結自己的軍事經驗與思想,進一步優化了自己兵法,形成偉大的《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被稱為兵書聖典,被歷代帝王將相所推崇,在宋朝《武經七書》中排名第一,可見《孫子兵法》的地位之煊赫。另一方面,《孫子兵法》超越了軍事範圍,有效指導商業活動,對企業家啟迪很大,成為世界各國企業家必讀之書。尤其是在日本,《孫子兵法》影響力非常之大,甚至超越華人對它的重視。通俗地講,《孫子兵法》超越了軍事範疇,超越國界,超越語言障礙,讓全世界人民受益。

    3、立下懿懿品德

    孫武,功成名就之後,好友伍子胥在政治鬥爭中失敗,被吳王夫差賜死。伍子胥死後,孫武沒有貪戀富貴,沒有苟且迎合奸佞,而是堅持做自己,急流勇退,歸隱江湖,留下美談。這種品質非常非常難得,這和比爾蓋茨裸捐、香港明顯周潤發裸捐是一個道理,受人尊重與敬仰。

    總之,孫武立功立言立德,是華人心中的兵聖,永垂不朽的軍事家,受人稱讚,他名至實歸。

  • 4 # 百里不奚

    軍事成就:在吳楚大戰中,孫武指揮吳國大軍在大小別山地區初戰得勝,在柏舉取得了徹底的勝利,在清發水大敗楚軍殘部,在雍澨消滅了左司馬的救援部隊,以3萬精兵擊敗楚軍20萬大軍,五戰五勝。經此一戰,吳國聲名顯赫,楚國受到了立國以來最沉重的打擊,後來秦國出兵幫助楚國收復了郢都,楚國君臣唯恐吳君再來,就將國都遷到了鄀城。

    公元前496年,闔閭不聽孫武勸阻,出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大敗,氣憤病死。孫武和伍子胥助新王夫差治國練兵,努力積蓄錢糧,充實府庫,製造武器,擴充軍隊,經過三年,吳的國力得到恢復。

    公元前494年(勾踐三年),越王勾踐進攻吳國。吳軍由伍子胥、孫武策劃,在夜間佈置了許多”詐兵”,分為兩翼,點上火把,向越軍襲擊,越軍很快大敗。接連吃了幾次敗仗後,勾踐只得向吳屈辱求和。隨後夫差北上稱霸,於黃池大會諸侯,這也是孫武訓練有素的結果。

    政治成就

    孫武強調戰爭的勝負不取決於鬼神,而是與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外交努力、軍事實力、自然條件諸因素有聯絡,預測戰爭勝負主要就是分析以上這些條件如何。孫武不僅相信世界是客觀存在的,而且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運動變化著,強調在戰爭中應積極創造條件,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促成對立面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化。

    評價

    孫武的大名享譽古今中外,不是因為他攻破楚國、壯大吳國的軍功,而是由於他的《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一部內容完備,結構嚴謹的軍事名著,它的問世為中國軍事學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孫子把與戰爭有關的軍事問題,分13篇加以論述,全書體系完整,論述新穎獨特,各篇既可以獨立成章,相互之間又有密切的聯絡,前後銜接,渾然一體。

    《孫子兵法》的核心內容是關於進行和指導戰爭的論述,其他幾個方面都是圍繞這一內容展開的。

    孫武研究軍事是從研究戰爭著手的。開篇就表達了他“慎戰”的思想。“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慎戰”思想反映在戰爭上則體現在“全勝”的理論,這是《孫子兵法》的精華所在,孫武要求統帥不能輕啟戰端,要進行戰爭就必須有勝利的把握,只有一般勝利的把握還不行,必須有全勝的把握才能舉兵。因此他要求戰爭指揮者盡最大的努力,創造最好的條件,爭取以最小的代價,最快的速度,取得“全勝”。

    《孫子兵法》問世以後得到了社會普遍的證實,流傳千古,被人們推崇為兵學鼻祖。韓非子說戰國時”境內皆言兵,藏孫、吳之書者家有之”,展現了封建制取代奴隸制時期人們研究軍事探討兵法的盛況,司馬遷說“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說明孫子兵法在漢代已成為兵學首要。第1個註釋和闡發《孫子兵法》的大軍事家曹操,稱讚《孫子兵法》說“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他要求軍事將領們能領會書中”審計重舉、明畫深圖”,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則認為《孫子兵法》是“綱領精微”的上乘之教。孫中山先生對此書也非常推崇,他說“就中國曆來考究2000多年的兵書,有13篇,那13篇評書,便成立中國的軍事哲學”。

    孫子兵法不但對中國,而且對世界軍事史也產生了巨大影響,《孫子兵法》不僅是中國現存的最古老的兵書,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他比西羅多德的《波羅奔尼撒戰爭史》,色諾芬的《希臘遠征法斯記》、羅馬軍事理論家弗龍廷的《謀略例說》,不僅問世年代要早,學術性更強,而且在內容上更加詳細、系統和深刻,所以《孫子兵法》被多華人士稱讚,早在唐朝就流入了日本、北韓。18世紀60年代,《孫子兵法》被傳教士帶到歐洲。這些國家的軍事理論家們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認為他的內容詭譎深奧,是最早最優秀的著作。孫武是古代第一個形成戰略思想的偉大人物,奠定了古代中國軍事科學的基礎,亞洲的許多國家甚至把《孫子兵法》規定為為軍官訓練的必修課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幹橘子皮能不能拿來泡水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