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瞭解書法、熱愛書法。
書法,是一項非常優美的藝術。它不僅能使人的字寫得越來越漂亮,還能陶冶人的心情,使我們在一個心平氣和的環境裡學習。書法,它是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以來的歷史 ,它是我們中國的傳統,也是我們中國的驕傲,更是我們中國的象徵。我們既然身為華夏子孫,就有必要學好這門藝術。
二是不畏困難,學好書法。
相信許多人心中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其實,學好書法並不困難,學書法最在乎的是你對書法的興趣、態度以及方法。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所做的每一見事情都需要用良好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去面對,當然學書法也不例外哦!首先,我覺得在課餘時間,我們不僅要增長語文、數學、英語的課外知識,還應該多瞭解一下有關書法的知識。尤其是書法家的故事,在看的同時,我們應該積累一下寫字的訣竅,還要從中體會書法家們的那種持之以恆的精神。相信你們看了以後也會受益匪淺的。另外還要多利用一些空餘時間去看一些書法的書和書法作品培養審美學,上面講什麼樣的字叫好看,怎麼能寫好看:字的筆畫間的空隙要均勻,在同樣大的一個方格內來講,筆畫多的字的橫豎間的空間肯定比筆畫少的小,這樣要想均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將筆畫少的字寫小一點,看名家的書法作品就能看出來,他的字沒有兩個是一樣大的,大小交錯就是原則。筆畫多的字寫出來好看,所以書法家喜歡寫繁體字。
三是培養興趣、持之以恆。
如果你對書法一點興趣都沒有的話,那你練書法又有何意義呢?要想增強你對書法的興趣,就應該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書法活動……在培養你對書法的興趣的同時,也要注意你是否有用端正的態度去對待書法,如果你的態度不端正的話,那你寫出來的字會進步會漂亮嗎?所以請大家一定要用端正的態度去對待書法。書法,這是中國歷史的靈魂,它將會在以後的路途上蔓延到永遠。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學好這門藝術吧!我們要堅信書法是我們華人的驕傲,它永遠都不會老土,它將會以新的面貌來迎接我們這新一代的接班人。 論書法教學中正確的寫字姿勢與執筆 毛筆書法基礎教學,核心內容不外乎寫字姿勢與執筆,運筆方法與字型結構。運筆和結構的掌握固然是重要的,而寫字的姿勢與執筆,也應該是基礎中的基礎。雖然我們不能說學生的字如果沒練好,就完全責難錯誤的坐姿與執筆,但忽視了學生習字的這一重要環節。總是不完整的。 從目前的書法基礎教學看,正確的坐姿與執筆在教學環節中,往往被忽視掉了,或者說做的不盡人意。
四是坐姿端莊、正確執筆。
大家至少從三個方面認識它的必要性:第一,正確的寫字姿勢,無疑對正在成長髮育中的青少年骨骼、視力的健康有益;第二,寫字的坐姿與執筆是否正確,與正確的運用筆法,有著密切的關係。第三,寫字的姿勢優美也是書法美的組成部分。 據筆者觀察,無論從學校的書法課堂、書法班還是書法比賽現場,學生的坐姿達到距離書桌頭部一尺、胸部一拳標準的幾乎鳳毛麟角。要知道漂亮的字,優美的握筆、坐姿,都同樣給人以美的享受,相反,看有的學生寫字的樣子,非但不美,簡直象在受罪。
五、寫字不好,糾正問題。
無疑與執教者有直接關係。因為學生就是學生,如何教勢必生成如何學、如何接受、如何顯現。從中國書法教育的宏觀來看,專門設定的書法院、校很少,書法的師資隊伍來源不一而足,良莠相間。甚至大量的書法基礎書籍,書法教材都存在執筆方法上的誤區。這種不正確的姿勢與執筆方法,探究起來應該是由來已久,自發的民間傳統(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不正確的運筆方法)。所以在實施操作過程,學生必然要對所寫的筆畫處於茫然不知所措狀態。含混的運筆加上握的緊緊的手,使學生注意力便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由於緊張,學生的指、掌、腕、肘、肩、背部以至渾身的肌肉都必然蹦的很緊。頭距紙很近,於是形成一個越是寫不好,越緊張,越緊張也就越寫不好的惡性迴圈。此時大多數的學生在這樣的前提下,不是在寫字,而是描字,不是將一個字一次寫成,而是將一個筆畫若干次反覆的描成,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顯然這與正規的傳統書法的“法則”背道而馳。按照科學、傳統的執筆與坐姿理論中講一般要作到:“足安、坐滿、頭正、身直、虛腋、臂開、肘起”;“指實、掌虛、掌豎、腕平”這樣的基礎要領。翻開相關的書籍似乎都可以找得到,但真正把它內涵吃透的則又是一回事。
六是基本要領,逐一詮釋。一、足安,如果把寫字的人比喻成一棵樹,“足安”就相當於樹的牢固的根鬚。根鬚的牢固是樹幹牢固的基礎。倘如學生寫字時雙足隨意擺放,上肢體要領的標準就難以保障。清人包世臣說:“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氣先將兩足安。”“定氣”便是精神姿態的統領,“足安”是它的先決條件。二、坐滿,可以以此類推,如果學生在寫字時雙足除放平外,任何不正確的位置都不能使書者達到“坐滿”,“坐滿”的意義當然是上部的腰處於挺立狀態,挺立即達到“身直”的要求。三、身直。如果說定氣是精神內斂的統領,那麼“身直”和“頭正”便是精神的外在體現。晉代書法家衛夫人說:“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一身之力而送之……”如果寫字確實須“一身之力”那麼用力之源就是腰部,可見腰部的直立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四、頭正:頭正的直接益處是對筆下所寫的字、所臨的帖可以直視。而頭歪就斜視,斜視就會因視差造成書寫的結構不正確,以至於頭部過低都對視力不利。正確的坐姿會使書寫者進入全身放鬆下沉,氣息平和的冷靜狀態,從而剔除運筆緊張的障礙,達到寫字姿勢規範的目的。 執筆的方法與寫字姿勢相互協調、相互依存。沒有正確的執筆方法,空有正確寫字姿勢是不完整的,更何況錯誤的執筆會嚴重的制約寫字的姿勢,例如,執筆要求“掌虛”,目的是在於運筆時指、腕靈活,肘、肩肌肉鬆弛。各部關節能一起上下,揮運自如。相反,當拇指內壓,五指收緊,再加上手腕翹起,在運筆的力量連鎖作用下,手臂、關節、肌肉必然處於緊張狀態,形成運動力的互相牴觸,這時學生往往會出現手抖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再談“懸肘”是絕不可能的。 在執筆的 “指實、掌虛、掌豎、腕平、肘起”要領中,“指實”一般也理解為用力握實,這樣就容易理解為拇指內壓,僅就拇指內壓和拇指節向外突起這一簡單動作,如同機器開關一樣,上下按動會得出兩種結果。下壓就“實”,突起就“虛”,“實”死,“虛”就靈活。 掌豎,給人的直觀的理解就是掌心翹著豎起來,其實這裡更是一個不小的誤區。從實踐檢驗中“掌”只不過在拇指關節向外突出的同時,自然的向外側呈“豎狀”,詳細的說,它是臥著“豎”,而絕非“翹”著“豎”,翹腕“豎”正好使執筆的腕部反關節,腕既然已經“翹”起來,接下來的“腕平”也就無法存在了,更與“肘起”構成矛盾的死角。所以,只有當指、腕、肘、肩各部都處於順關節時,才能使運筆輕鬆自如。反之,除非“掌豎”提法的本身就是錯誤的。至於站立書寫,也應以關節順暢為主。再說到左手扶按,不僅僅為了按紙,還可以達到運力時的平衡支撐,且五指向內又可達到抱氣、扣氣的作用。
七是執筆方法,列舉如下:
(一) 龍眼法:就是四個指在筆桿一側,拇指與食指的虎口處呈圓形,即稱為“龍眼”。 (二) 鳳眼法:就是拇指與食指挨的較近,拇指在下呈一平線,食指略彎,看起來象鳳的眼睛,即“鳳眼法”。 (三) 迴腕法:執筆若“龍眼法”,所不同是將腕懸空兜回,傳清何紹基擅用此法,用人很少,不宜提倡。 (四) 單包法:是指筆桿外側只用一個食指,與現在執鋼筆方法相似,宋書法家蘇東坡使用此法。 (五) 撥燈法:(一說撥蹬法)撥燈,取意為手執柴棍兒撥油燈芯,即輕靈、寬鬆之意。至於“撥蹬”是因執筆的拇指、食指合起來象馬蹬(鐙)狀而名。也有因蹬、燈通假而詮釋。 (六) 五字執筆法:是現代書法家沈尹默先生積極倡導並極力推廣的。五字依次為:“厭、壓、鉤、格、抵”,此法與“撥燈法”實為一法。 (七) 挫管法:“立勢俯寫”時,與坐勢比較,執筆的高度發生變化,筆桿的角度也隨之由指尖豎立改變為虎口處,五指均處於直挫狀態,故稱挫管法。 以上各項執筆法,還不盡然,還有不同的執法。然而,不管採用那種方法、什麼名稱或什麼主張,給書寫帶來便利是最關鍵的。蘇東坡說“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有人把“無定法”理解成隨意而不強調方法,是片面理解,其實,“虛而寬”就是方法,方法畢竟是固定的,靈活的應用才是真正的目的。關於執筆法當今倍受推崇並廣泛應用的莫過於“五字執筆法”,與其它主張相比,“五字執筆法”符合骨骼肌理和實踐操作,是科學合理的。
一是瞭解書法、熱愛書法。
書法,是一項非常優美的藝術。它不僅能使人的字寫得越來越漂亮,還能陶冶人的心情,使我們在一個心平氣和的環境裡學習。書法,它是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以來的歷史 ,它是我們中國的傳統,也是我們中國的驕傲,更是我們中國的象徵。我們既然身為華夏子孫,就有必要學好這門藝術。
二是不畏困難,學好書法。
相信許多人心中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其實,學好書法並不困難,學書法最在乎的是你對書法的興趣、態度以及方法。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所做的每一見事情都需要用良好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去面對,當然學書法也不例外哦!首先,我覺得在課餘時間,我們不僅要增長語文、數學、英語的課外知識,還應該多瞭解一下有關書法的知識。尤其是書法家的故事,在看的同時,我們應該積累一下寫字的訣竅,還要從中體會書法家們的那種持之以恆的精神。相信你們看了以後也會受益匪淺的。另外還要多利用一些空餘時間去看一些書法的書和書法作品培養審美學,上面講什麼樣的字叫好看,怎麼能寫好看:字的筆畫間的空隙要均勻,在同樣大的一個方格內來講,筆畫多的字的橫豎間的空間肯定比筆畫少的小,這樣要想均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將筆畫少的字寫小一點,看名家的書法作品就能看出來,他的字沒有兩個是一樣大的,大小交錯就是原則。筆畫多的字寫出來好看,所以書法家喜歡寫繁體字。
三是培養興趣、持之以恆。
如果你對書法一點興趣都沒有的話,那你練書法又有何意義呢?要想增強你對書法的興趣,就應該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書法活動……在培養你對書法的興趣的同時,也要注意你是否有用端正的態度去對待書法,如果你的態度不端正的話,那你寫出來的字會進步會漂亮嗎?所以請大家一定要用端正的態度去對待書法。書法,這是中國歷史的靈魂,它將會在以後的路途上蔓延到永遠。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學好這門藝術吧!我們要堅信書法是我們華人的驕傲,它永遠都不會老土,它將會以新的面貌來迎接我們這新一代的接班人。 論書法教學中正確的寫字姿勢與執筆 毛筆書法基礎教學,核心內容不外乎寫字姿勢與執筆,運筆方法與字型結構。運筆和結構的掌握固然是重要的,而寫字的姿勢與執筆,也應該是基礎中的基礎。雖然我們不能說學生的字如果沒練好,就完全責難錯誤的坐姿與執筆,但忽視了學生習字的這一重要環節。總是不完整的。 從目前的書法基礎教學看,正確的坐姿與執筆在教學環節中,往往被忽視掉了,或者說做的不盡人意。
四是坐姿端莊、正確執筆。
大家至少從三個方面認識它的必要性:第一,正確的寫字姿勢,無疑對正在成長髮育中的青少年骨骼、視力的健康有益;第二,寫字的坐姿與執筆是否正確,與正確的運用筆法,有著密切的關係。第三,寫字的姿勢優美也是書法美的組成部分。 據筆者觀察,無論從學校的書法課堂、書法班還是書法比賽現場,學生的坐姿達到距離書桌頭部一尺、胸部一拳標準的幾乎鳳毛麟角。要知道漂亮的字,優美的握筆、坐姿,都同樣給人以美的享受,相反,看有的學生寫字的樣子,非但不美,簡直象在受罪。
五、寫字不好,糾正問題。
無疑與執教者有直接關係。因為學生就是學生,如何教勢必生成如何學、如何接受、如何顯現。從中國書法教育的宏觀來看,專門設定的書法院、校很少,書法的師資隊伍來源不一而足,良莠相間。甚至大量的書法基礎書籍,書法教材都存在執筆方法上的誤區。這種不正確的姿勢與執筆方法,探究起來應該是由來已久,自發的民間傳統(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不正確的運筆方法)。所以在實施操作過程,學生必然要對所寫的筆畫處於茫然不知所措狀態。含混的運筆加上握的緊緊的手,使學生注意力便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由於緊張,學生的指、掌、腕、肘、肩、背部以至渾身的肌肉都必然蹦的很緊。頭距紙很近,於是形成一個越是寫不好,越緊張,越緊張也就越寫不好的惡性迴圈。此時大多數的學生在這樣的前提下,不是在寫字,而是描字,不是將一個字一次寫成,而是將一個筆畫若干次反覆的描成,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顯然這與正規的傳統書法的“法則”背道而馳。按照科學、傳統的執筆與坐姿理論中講一般要作到:“足安、坐滿、頭正、身直、虛腋、臂開、肘起”;“指實、掌虛、掌豎、腕平”這樣的基礎要領。翻開相關的書籍似乎都可以找得到,但真正把它內涵吃透的則又是一回事。
六是基本要領,逐一詮釋。一、足安,如果把寫字的人比喻成一棵樹,“足安”就相當於樹的牢固的根鬚。根鬚的牢固是樹幹牢固的基礎。倘如學生寫字時雙足隨意擺放,上肢體要領的標準就難以保障。清人包世臣說:“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氣先將兩足安。”“定氣”便是精神姿態的統領,“足安”是它的先決條件。二、坐滿,可以以此類推,如果學生在寫字時雙足除放平外,任何不正確的位置都不能使書者達到“坐滿”,“坐滿”的意義當然是上部的腰處於挺立狀態,挺立即達到“身直”的要求。三、身直。如果說定氣是精神內斂的統領,那麼“身直”和“頭正”便是精神的外在體現。晉代書法家衛夫人說:“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一身之力而送之……”如果寫字確實須“一身之力”那麼用力之源就是腰部,可見腰部的直立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四、頭正:頭正的直接益處是對筆下所寫的字、所臨的帖可以直視。而頭歪就斜視,斜視就會因視差造成書寫的結構不正確,以至於頭部過低都對視力不利。正確的坐姿會使書寫者進入全身放鬆下沉,氣息平和的冷靜狀態,從而剔除運筆緊張的障礙,達到寫字姿勢規範的目的。 執筆的方法與寫字姿勢相互協調、相互依存。沒有正確的執筆方法,空有正確寫字姿勢是不完整的,更何況錯誤的執筆會嚴重的制約寫字的姿勢,例如,執筆要求“掌虛”,目的是在於運筆時指、腕靈活,肘、肩肌肉鬆弛。各部關節能一起上下,揮運自如。相反,當拇指內壓,五指收緊,再加上手腕翹起,在運筆的力量連鎖作用下,手臂、關節、肌肉必然處於緊張狀態,形成運動力的互相牴觸,這時學生往往會出現手抖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再談“懸肘”是絕不可能的。 在執筆的 “指實、掌虛、掌豎、腕平、肘起”要領中,“指實”一般也理解為用力握實,這樣就容易理解為拇指內壓,僅就拇指內壓和拇指節向外突起這一簡單動作,如同機器開關一樣,上下按動會得出兩種結果。下壓就“實”,突起就“虛”,“實”死,“虛”就靈活。 掌豎,給人的直觀的理解就是掌心翹著豎起來,其實這裡更是一個不小的誤區。從實踐檢驗中“掌”只不過在拇指關節向外突出的同時,自然的向外側呈“豎狀”,詳細的說,它是臥著“豎”,而絕非“翹”著“豎”,翹腕“豎”正好使執筆的腕部反關節,腕既然已經“翹”起來,接下來的“腕平”也就無法存在了,更與“肘起”構成矛盾的死角。所以,只有當指、腕、肘、肩各部都處於順關節時,才能使運筆輕鬆自如。反之,除非“掌豎”提法的本身就是錯誤的。至於站立書寫,也應以關節順暢為主。再說到左手扶按,不僅僅為了按紙,還可以達到運力時的平衡支撐,且五指向內又可達到抱氣、扣氣的作用。
七是執筆方法,列舉如下:
(一) 龍眼法:就是四個指在筆桿一側,拇指與食指的虎口處呈圓形,即稱為“龍眼”。 (二) 鳳眼法:就是拇指與食指挨的較近,拇指在下呈一平線,食指略彎,看起來象鳳的眼睛,即“鳳眼法”。 (三) 迴腕法:執筆若“龍眼法”,所不同是將腕懸空兜回,傳清何紹基擅用此法,用人很少,不宜提倡。 (四) 單包法:是指筆桿外側只用一個食指,與現在執鋼筆方法相似,宋書法家蘇東坡使用此法。 (五) 撥燈法:(一說撥蹬法)撥燈,取意為手執柴棍兒撥油燈芯,即輕靈、寬鬆之意。至於“撥蹬”是因執筆的拇指、食指合起來象馬蹬(鐙)狀而名。也有因蹬、燈通假而詮釋。 (六) 五字執筆法:是現代書法家沈尹默先生積極倡導並極力推廣的。五字依次為:“厭、壓、鉤、格、抵”,此法與“撥燈法”實為一法。 (七) 挫管法:“立勢俯寫”時,與坐勢比較,執筆的高度發生變化,筆桿的角度也隨之由指尖豎立改變為虎口處,五指均處於直挫狀態,故稱挫管法。 以上各項執筆法,還不盡然,還有不同的執法。然而,不管採用那種方法、什麼名稱或什麼主張,給書寫帶來便利是最關鍵的。蘇東坡說“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有人把“無定法”理解成隨意而不強調方法,是片面理解,其實,“虛而寬”就是方法,方法畢竟是固定的,靈活的應用才是真正的目的。關於執筆法當今倍受推崇並廣泛應用的莫過於“五字執筆法”,與其它主張相比,“五字執筆法”符合骨骼肌理和實踐操作,是科學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