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eoGo科技
-
2 # 程式設計師小葛
在短影片領域,已經有了快手和抖音,而且這兩款產品的日活都相當高,特別是抖音,日活已經超過了3億。而且不管是抖音還是快手,留存都超過80%,而微視僅僅只有43%。
在微視上,騰訊的投入不可謂不大。各種平臺的廣告,各種節目贊助都同時啟動,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但是想現在依舊沒有達到預期。微視和快手的合併也早有傳言,現在看來,騰訊估計真有可能放棄微視了。
為什麼騰訊傾注了大量資源的微視沒能做起來呢?對於很多使用者來說可能都有一個潛意識的認知,就是騰訊能夠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但是,事實上騰訊並不是這麼的戰無不勝。早在很多前年,騰訊就和新浪打過一次微博戰爭,騰訊微博和新浪微博可以說是做得幾乎一模一樣,而且騰訊微博還嵌入到QQ客戶端中,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基於一身。
但是,最終的結果就是,新浪微博成為了唯一的微博,騰訊微博早已不見蹤影。
騰訊敗給新浪的原因是什麼呢?
內容。大家使用微博,其實就是為了其中的內容,而新浪微博的內容締造能力非常強,圍繞著微博,新浪推出了各種領域的內容訊息,並且,集各種資訊於一體將新浪微博往娛樂的道路上引導。而騰訊呢?把騰訊微博打造成了一個較為封閉的系統,過於的依賴於社交的網路,內容也就缺乏廣度。
可以說,騰訊最終敗給了新浪並不虧。
而這一次的微視也是一樣的。
騰訊以為自己還能夠透過自己的社交網,玩一把後來居上。結果,大部分的內容締造者都已經被快手或者抖音給招攬了,微視中的內容雖然也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和抖音、快手雷同的內容。
在獨家的優質內容缺乏的情況下,微視就只能做做搬運工,對於使用者來說,很多可能都是同時安裝了2個以上的APP,但是其中當一箇中有特有的內容,讓自己更感興趣,另一個都是抄襲的時候,使用者自然會有選擇性。
並且,抖音和快手的口碑也會隨著這些內容締造者的擴散而擴散,吸引更多的使用者,提高使用者的粘度。微視想後來居上,自然就是難上加難了。
因此,別認為騰訊做什麼都能夠成功,騰訊確實擁有強大的社交網路,但並不是所有的行業都必須依賴於社交。
-
3 # 讓時間來鑑定
說是騰訊的公司的滑鐵盧那應該還算不上吧,畢竟微視又沒有在騰訊總收入裡站很大的份額。
再說了一個騰訊開發和推廣一款軟體本來就沒規定必然會成功啊,都是試探性的投入,看看市場反應。如果每款騰訊出品的軟體都是成功的,那就沒淘寶、網易等其他公司什麼事了。
所以微視的涼涼只能說是騰訊的一個挫折,至於說是華鐵盧那還沒達到這個級別
-
4 # IT小眾
微視涼涼並不奇怪。騰訊社交早早拿下,遊戲又是獨佔鰲頭,短影片總該留點機會給別人吧。
相比抖音、快手這類的競爭對手,騰訊微視的出身簡直不要太優越了。回想到2018年4月,騰訊“憑藉”著【30億達人補貼計劃】,正式“復活”微視。這一路也盡然是坎坷。
微視缺乏點什麼?顯然,騰訊所做的這一切都是有意給微視“鋪路”的計劃。不過這似乎也並沒大作用。資源“投餵”是相當到位了,奈何微視不爭氣呢。也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意味吧。。
缺風口搶佔時機。我們知道微視是在2013年,這要早於抖音這些太多了。不過由於未達到預期效果,騰訊就放棄了微視。後來17年的時候才真正算是抖音快速發展的階段,在那時候短影片的風口幾乎被抖音搶佔了。沒騰訊什麼事。
重視度不夠。微視起步早,但錯過了最佳時機。其實就是因為騰訊的重視度不夠(前期而言)。雖位元組跳動公司現在“有聲有色”了,不過前幾天跟騰訊相比,體量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後來重啟微視,甚至是一系列補救計劃,但都無濟於事。
微視定位稍顯“模糊”。當時在競爭上壓制微視的包括秒拍、美拍。在秒拍背靠新浪微博蓬勃發展的時候,微視卻面臨著騰訊微博被戰略性放棄。微視最大的問題不是功能的不足,而是始終沒有找到一個清晰且合適的產品定位。
顯然,微視的出現更多是朝著流量紅利而來的。我們也不妨理解這些都是在追逐流量紅利而產生的“衍生物”。微視“沒落”有其必然因素在裡面。這裡我們更多的是思考是,即便是騰訊這類的企業,也並非是萬能的。產品是否可行,更關鍵的還是在於使用者們的認可度之上。
-
5 # 市井生活小民
任何行業都有28現象,騰訊在遊戲、 即時通訊領域是老大就奠定他的網際網路地位,微視只是他很小的一個業務輸了可能也就是玩玩,當年騰訊把易迅都賣給京東都沒事,一個微視失敗很難說是他的滑鐵盧
-
6 # 我為科技狂
騰訊創始人馬化騰曾經說,“模仿是最穩妥的創新”。
即便到了今天,都還有大量網友調侃騰訊,“一直在模仿,從未被超越”。
過去幾年以來,騰訊已然是家網際網路巨頭,主營業務包括了社交、遊戲、娛樂、資訊、金融、工具、平臺和投資等等。而國內唯一能與之全方位抗衡的,那就是電商王者阿里巴巴。
最早在2013年,騰訊推出了短影片應用微視。2015年,騰訊從戰略層面上將微視邊緣化。2017年4月10日,騰訊正式關閉微視。可是,由於以抖音為代表的短影片正迅速崛起,騰訊似乎終於為微視(短影片)找到了前進的方向,同時出於市場競爭的需要,微視又得以很快復活。2017年5月,在蘋果APP STORE商店便有了一款全新的微視,並且此版本的微視很像抖音(騰訊模仿競品)。此後,騰訊給予微視極大力度的扶持,更是有人說騰訊是舉全集團之力發展微視(短影片)。
騰訊為了在短影片賽道贏得最大的勝利,不僅向用戶強推微視(不顧及使用者體驗),僅在2018年就上線了音兔、DOV、騰訊雲小影片、下飯影片、速看影片、時光小影片、MO聲和Yoo影片等短影片應用。另外,騰訊也將快手成功收編到自己麾下,快手逐漸融入到騰訊系。而騰訊與位元組跳動之間的大戰一直持續至今,都仍未見雙方停手言和的跡象。當中就包括,騰訊曾有意阻撓位元組跳動收購Musical.ly,有傳言說位元組跳動10億美元搶買了Musical.ly,馬化騰本人為此還有點生氣。
據第三方機構公佈的資料,到今年9月,在國內,抖音DAU有3億多,快手DAU大約2億,火山小影片DAU有7000萬左右。抖音和火山小影片都是位元組跳動的,快手已經入騰訊的懷抱,微視DAU據說不久前突破了1000萬,真心不容易。換言之,微視說不上徹底涼涼,騰訊也沒有放棄微視的打算;況且騰訊還有了快手,雖然不是自己親生的。在短影片(新型社交)領域,騰訊其實也還勉強站住了腳跟。
不妨換個角度想,如果騰訊在短影片領域也取得了完全的勝利,那麼在中國網際網路領域,阿里巴巴在與騰訊長期的競爭中,都很有可能逐漸落於下風。自此以後,更多創業公司為了生存,都不得不倒向騰訊。個別創業公司要想做大,在業務發展方向上又要儘可能不與騰訊的業務起衝突。而在海外市場,人們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更加難見到支付寶、TikTok之類的中國創新應用和服務。
回覆列表
微視,明顯的是為了在短影片這個風口浪尖和抖音進行一次較量,它在其中“用大量的廣告”和“明星”作為好召,結果還是沒能夠讓大部分的抖音使用者轉移。
我們先看看介面:(抖音介面)
微視介面:
你如果仔細看的話,發現它們的介面沒有什麼不同。可是你會發現在抖音上的一些影片,BGM,音樂等等直接被搬運到了微視上,可以說微視缺乏了最重要的創新和內容。
我們總結如下:
創新思路。這裡不僅僅是因為提供更多的創作的素材,而且很多音樂,能夠直接發揮創作者的思路。抖音勝在了不斷更新素材,不斷推陳出新新的玩法。創作者。在我看來,短影片的創作最主要的就是創作者,只有他們的想象和創造才能帶來更好的短影片。而這方面抖音確實給了很多的創作者靈感,甚至我們經常能發現很多內容,非常有趣,而且很有深度。在這方面,我一直缺乏必要的創作者,沒有最主要的種子,即使你的土壤更為肥沃,你難以長成參天大樹。口碑。微視作為後來者,確實在口碑以及在品牌建立方面和抖音還是有一定差別的抖音已經形成了非常大的市場鏈,使用者對於抖音的認可度會更高。短影片的不斷髮展,也給很多創作者帶來了很多的機遇。而很多創作者將都應作為自己的主要平臺,而且很多創作者將它作為未來職業的規劃,所以,它勝在了給創作者提供了更好的渠道,而這些就是抖音能夠迅速發展的一個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