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說精神

    抑鬱症如何改正錯誤的認知?我是精神科醫生,是治療抑鬱症的專科醫生,在抑鬱症的健康教育相關內容上,我覺得錯誤的認知內容存在的實在太多,太嚴重了,而且,抱有這樣錯誤認知的人,比我們想象的要多的多。我們先來看一看抑鬱症都有哪些錯誤的認知?

    抑鬱症是小心眼?是矯情?是懦弱?當然不是

    經常能聽到家屬對患者說“你就不能想開點?”“堅強點”“別人都好好活著,你為什麼不能好好活?”“有什麼大不了的,比你慘的有的是”……每次聽到這樣的話,總是耐著性子,忍著不快,耐心的解釋:抑鬱症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是有著明顯生物學特徵的疾病,靠講大道理是不可能緩解抑鬱症狀的。

    其實可以看到,中國抑鬱症患者就診率很低,只有不足20%的抑鬱症患者在接受規範化治療,其餘的80%患者,絕大多數都沒有進過精神專科醫院,看過我這樣治療抑鬱症的專科醫生。歸根到底,最大的原因是不認為抑鬱症是疾病,更不認為抑鬱症是精神障礙疾病,而還是把抑鬱症當成單純的心理問題,認為抑鬱症患者,想開些,豁達些,病就完全好了。可事實並非如此,如果三言兩語,解開心結就能改善抑鬱症的,很大可能其實本身就不是抑鬱症,而是常見的抑鬱情緒。

    抑鬱症是閒的?多幹活、累的動不了就不抑鬱了?當然不是

    雖然讓自己忙碌起來可以暫時不去想一些不開心的事情,但抑鬱症患者,尤其是中度以上的抑鬱症患者,會感到明顯的精力減退,極易疲勞,即使維持日常的低強度學習或工作,都倍感辛苦,這個時候再去讓他勞累,只能加重患者的痛苦,甚至直接加重消極、悲觀的抑鬱症狀,而不會減輕甚至緩解抑鬱症狀。

    甚至重度抑鬱發作的患者已經難以堅持日常生活,稍微的活動都感到極度勞累,倍感痛苦,哪還能堅持所謂的多幹活?累的動不了?即使拼命堅持,換來的也不可能是進步,只能是消耗僅剩的精力,收穫更多的絕望。

    罹患抑鬱症是件丟人的事情?當然不是

    從沒有一種疾病,被認為患病是件丟人的事情,但不知道什麼時候對於抑鬱症的錯誤見解,成為了人們嘲笑抑鬱症的原因,很多人在談論抑鬱症患者的時候,總會不經意間流露一些不理解甚至不屑一顧,認為抑鬱症是自己不要強才會得的,認為只要堅強都不會得病。

    如果可以選擇,誰又會願意去罹患抑鬱症?抑鬱症不是懦弱的選擇,而是有著明確的遺傳因素、生物學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環境因素、家庭因素等等一系列的發病因素下,才會出現的罹患抑鬱症的情況。包括你我在內,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不會罹患抑鬱症,今天你嘲笑他們,明天你也可能被嘲笑。

    抑鬱症的藥物不良反應非常大,身體都吃完了?顯然不是

    目前治療抑鬱症公認的最有效方法是抗抑鬱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但顯然我們對於抗抑鬱藥物的偏見很深,認為吃上藥就離不開藥?認為抗抑鬱藥物的副作用非常大,正常人的身體服藥後就壞掉了?認為吃過藥物效果不好久再沒別的辦法了?

    抗抑鬱藥物確實可能出現一些不良反應,但一般主要侷限於消化道症狀,而且一般不會很嚴重,相較於幾十年前的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現在使用最廣泛的SSRI類藥物已經改良了很多很多的不良反應,目前的主流抗抑鬱藥物,不良反應相比以前已經是非常輕的了。如果感到不良反應是可以求助醫生的,他會根據你的情況幫助你改善不良反應,起碼不會對你的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比如下面的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就是老年人長時間服用,安全性也是有所保障的。

  • 2 # 星期五心理

    抑鬱症首先需要吃藥,讓自己能夠迴歸到正常的思維模式,然後再去尋找自己錯誤的核心觀念,認知療法是針對核心觀念工作。

    如果自己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基礎,需要去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幫助或者自己去學習。

  • 3 # 艾爾的心理學錦囊

    我想你說的錯誤的認識是指的患者本身的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吧。

    抑鬱症患者的錯誤認知

    抑鬱症患者確實是有在我們看來錯誤的觀念。比如說錯誤的歸因模式,將一切的錯誤都歸因於自己。比如說自我厭棄,對自己不抱有希望,自暴自棄。再比如說對生活的無助感和無意義感,他們認為生活是無趣的,也是不可控的,自己只能被動承受。

    像這樣的錯誤觀念確實是會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也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但是要注意,這種錯誤觀念也是有成因的。他們也不想這樣,他們也是無辜的。

    錯誤觀念產生的原因

    錯誤觀念的產生與他們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正是環境的影響與他們自身人格特質的相互作用讓他們有了這樣的觀念。

    我們都記得這樣的一個故事,雜技團養大象,從小象的時候開始養,平時用繩子將它拴在一根柱子上,小象掙脫不了,隨著小象慢慢長大,此時它已經有了足夠的力氣去掙脫柱子的束縛,但是它一直沒這樣做過。因為在它的認知裡,這根柱子就是不可掙脫的。環境影響了它的認知,讓它形成了一種“習得性無助”的模式。

    放在人身上也是這樣,如果人們一直處於一個被壓抑,被否定的環境裡,長期持續,誰能說可以一直保持希望呢?之所以抑鬱症患者會自暴自棄,就是因為身邊的環境和人一直在否定ta,指責ta。

    如何改正抑鬱症患者的錯誤認知?

    只能透過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愛與支援來逐步改善。

    抑鬱症患者的錯誤認知根深蒂固,不要強求他們改變,我們更多的還是應該給予抑鬱症患者支援與理解。當你想要改變ta的時候同樣也是在否定ta,那與其他人又有什麼區別呢?

    抑鬱症如果已經達到了嚴重的程度,那就是身心上的疾病,僅僅依靠自己是沒辦法讓抑鬱症患者痊癒的,應該去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和藥物治療,只有多種方法配合,抑鬱症才會逐漸好轉,認知才會逐漸恢復。

  • 4 # 壹兒

    正確的認知就像Sunny,可以照進黑暗的房子,驅走陰霾。抑鬱症者如果能獲得正確的認知,就能夠在好轉的道路上邁進堅實的一步。

    首先我們來看抑鬱症者通常會對自己有什麼錯誤的認知。他們會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自己的存在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世界少了自己會更美好,自己永遠也走不出黑暗。自己一無是處不如消失等。他們可能會在任何事情和任何他人那裡得到自己不足的反饋。這就是對自己的嚴重有偏差的認知造成的問題。

    那麼對自己的正確認知應該是怎樣的呢?

    第一,所有人生而平等。我們有著同樣的智慧,有著同樣的美好純潔善良。這也是印度靈脩的主要思想,人在出生之前那是最早的存在,這一存在具有宇宙性,具有無窮的智慧與真善美。隨著人來到人世,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的影響,讓人有了人性的弱點。開始慢慢出現偏差。第二,人出現的偏差是可以得到矯正的。如果認同前文提到的自己本質來源的認知,那麼人所需要做的,就是將後天矇蔽在先天美好本質自我上面的陰影撥開就夠了。也就是說,還我們自心的清涼安寧,不被外事所困擾,我們就可以迴歸到初性本心的美好狀態裡。第三,上面所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是很容易。他需要人拿出決絕的勇氣,在生活中踐行。我們可以透過冥想瑜伽,等具體的活動來幫助我們產生與自心的連線。然後守住這一片一元的安寧,不讓外事外物外人來騷擾減弱它的力量。

    總之我們需要在思想上有正確的認知,在行動上深化這種認知,將它落實到日常生活中,才能夠有真正的作用。#心理健康# #抑鬱症# #關注抑鬱症#

  • 5 # 飛揚心理王老師

    一個男子45歲,身患癌症而抑鬱,每天吃不下、睡不著、不說話、不活動,躺著不與人交往,感覺腦子轉不動了,感覺自己活不長了,特別擔憂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怕他離世後,妻子不好過,孩子受苦等等,憂心沖沖,忐忑不安。

    這個男子就是對妻子過分擔憂了,經考查發現,妻子的生活自立能力完全可以,並不像男子想像的那麼脆弱。而孩子也可以很好成長,因為我們研究表明,單親家庭雖然對孩子的成長有影響,但只要教育方法得當,孩子不會蒙受單親家庭的陰影。所以,對妻子的擔心,對孩子的擔心,都是該患者不客觀的認識,那麼把這些認識改變過來就可以了。

    有人或許要問,這怎麼改變啊?這不需要多難的操作,只需要認清就可以了,以前你的想法是錯的,現在我說的想法是對的,按我說的想法去想、去理解,就是改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肺多發纖維化鈣化灶,會出現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