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明668

    能力不足,比如說,你年年參加高考,每次都只考了250.。你還想上清華北大,可能嗎?戰功不足想封侯,怎麼可能

  • 2 #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李廣沒有大作為?那麼大漢也沒有哪位將軍有大作為了。

    李廣16歲結髮從軍,與弟李蔡率領數千隴西地方軍,發動百姓,大破老上單于十四萬大軍,殺一王大有利。

    漢文帝激動不已,雖然文帝的大將和幾十萬大軍奈何不了匈奴軍,李廣的勝利也讓皇家很沒面子,但是文帝足夠大氣,一向節儉的文帝,居然同時破格火箭式提升李廣李蔡兄弟為中郎,因為手頭拮据,拿不出侯爵來獎勵李廣兄弟,文帝把僅有200石的中郎,工資翻倍又翻倍,足足800石,和列侯的收入相差無幾,以此彌補李廣兄弟。

    文帝經此次大勝,雄心萬丈,籌劃大舉進攻匈奴,此時,晁錯上疏多份,其中《言兵事疏》寫了李廣大勝匈奴的可貴和經驗,只有良將李廣才是戰勝匈奴的合適人選,提議良將李廣帶領隴西軍和義渠騎兵,以騎兵對付匈奴騎兵。以後幾年,李廣帶領李蔡,李息,公孫渾邪等不過萬人的騎兵部隊,神出鬼沒,來去如風,馳騁邊疆大漠,多次擊敗老上單于。到景帝繼位,匈奴入侵大漢部隊,從十四萬銳減到6萬,之後再也無力大舉入侵,就算七國之亂,也不敢乘亂攻擊大漢。

    李廣在文帝時,已經是2000石郡尉,直到漢武帝時,被衛青以莫須有迷路誣陷逼死,也還是2000石的官,景帝重用周亞夫而不是李廣,因為天下太平,景帝要利用周亞夫拉攏高祖老臣一脈。武帝重用衛青而不是李廣,導致漢軍多損失三十萬士馬,單于夜遁逃,漢國力一空。武帝遠不如文帝。

    武帝雖不如文帝,但是對於李廣的重要性也是認識的很清楚。事情是這樣的,李廣奇襲單于,由於衛青未能拖住同在上谷的左賢王,李廣損失三成多部隊,自己被俘,雖然逃脫,還是被定死罪,用錢贖罪後,罷官賦閒。李廣與友人外出遊玩夜歸,經過霸陵亭,負責守護皇陵的霸陵尉,當值違規喝酒,罪當斬,霸陵尉喝高了,熱啊,醉醺醺的到霸陵亭吹風,這霸陵尉是外戚系的,看到李廣當然不爽,欺負李廣是沒有官職,攔住不放。這算是給他的主子出口氣。沒想到,漢軍擋不住左賢王的進攻,沒人能制服左賢王,武帝這才明白李廣有多強,趕緊把李廣復職,並且把霸陵尉送給李廣執法,李廣斬了霸陵尉,武帝專門寫信表揚李廣公正執法,殺的好!

    景帝時,李廣受梁王印,但沒有接受梁王的賞賜。這個印不是戰後給的,如果戰後受印那是要殺頭的。所以,這個印是梁王被困,周亞夫不發救兵時,梁王給李廣的臨時印,戰後就收回了。梁王被吳王叛軍打的快頂不住了,周亞夫又不肯出兵,梁王就讓大家想辦法,於是有人建議找李廣幫忙,李廣幾千人就大敗老上單于十幾萬,那是大大有名啊,而且為人正直,於是梁王就請李廣統帥手下部隊,果然李廣太能打了,很快擊敗吳王部隊,奪了吳王帥旗,周亞夫一看,再不打不但沒功還有罪,趕快發兵。但是,就此周亞夫和李廣水火不容。

    景帝在平定七國後,很快給有功之臣封官,連李廣手下的公孫渾邪(公孫賀的爹,公孫敖的爺爺)也加封2000石。但是李廣和周亞夫,他必須做一個抉擇,經過長時間考慮,景帝選擇了擁有廣泛人脈的周亞夫,把能征慣戰的李廣打發到邊疆。

    李廣景帝時守衛邊疆,武帝時為大漢訓練騎兵部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被衛青逼死後,天下百姓軍人,都為李廣哭泣。

  • 3 # 吞雲吐霧jtj

    李廣難封,看似是對他不公,其實是性格使然!

    李廣愛兵如子、箭無虛發,他守土盡責、戰功顯赫,邊境百姓對他愛戴有加。但他的性格存在一定缺陷,是個計較小事的小心眼兒。

    比如,一次李廣城外喝酒晚歸,巡夜的霸陵尉按照宵禁規定禁止其通行,有人提示這是李廣將軍,但霸陵尉始終堅持原則。後來,李廣使用手段將霸陵尉調至自己帳下,找了一個藉口將其砍頭了。可以看出,李廣是個睚眥必報的人。

    另外,李廣還是個不懂政治或者說不懂為官之道的人。他始終對衛青耿耿於懷,認為衛青故意刁難他,與衛青關係緊張。也是由於他對衛青的誤會,才認為自己被算計和汙辱而自殺。其實他如果按衛青的部署行事,不但可以打個大勝仗,甚至還可以親手擒獲單于,只可惜李廣運氣太差,因迷路沒有及時到達指定位置。

  • 4 # 有趣的歷史段子

    我們知道,有個很有名的成語叫“李廣難封”,說的就是飛將軍李廣一生命運多牟,雖然立功無數卻得不到重用。那麼為何歷史上的李廣會得到這樣的結局呢?我們先回顧下李廣將軍的生涯。

    李廣,西漢名將。太史公司馬遷對他評價很高,李廣對抵禦匈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軍營裡他與士兵同甘共苦,威信很高,李廣一生沒有被封爵,年老時參加漠北之戰,因迷路而憤愧自殺,屬實可惜。

    李廣真的如提問者所言沒有大作為麼?非也。雖然李廣沒有被封爵,但他的資歷絕對是夠資格的。在漢景帝時期,李廣平定七王之亂有功,在漢武帝時期李廣也是漢朝抵禦匈奴的名將。只是筆者認為是李廣不明白領導的意思,得罪或者沒有hold住漢景帝和漢武帝的心,使得自己雖然立下赫赫戰功但卻不受領導的重視。

    仔細分析確實是如此,漢景帝時期他平定戰亂卻接受了梁孝王的賞賜,這讓漢景帝十分生氣,李廣如果情商高的話應該看出漢景帝和梁孝王之間微妙的關係。這倆人是不對眼的,而且你接受梁孝王一個地方領導的賞賜你讓作為一國之君的漢景帝怎麼看。

    漠北之戰李廣也犯了忌諱,強行要去,明明歲數很大了,漢武帝是不希望他去的,所以硬要去打仗也是很犯忌。李廣迷路也是衛青安排的路線就是這樣,這往深思考就是漢武帝的意思。

    所以老話講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或許李廣的偉大是不能用封爵來看的,他還是那個飛將軍,那個智勇雙全的一代名將。

  • 5 # 大鵬說國學

    一介武夫

    李廣太相信自己的武力,太相信自己的箭術了

    所以就太過自信,想透過自己的武力來征服匈奴,打仗從來靠的就是戰略戰術,靠的是將領的計謀,哪裡是將領的武力!靠武力來獲勝的,只不過是一位將軍,永遠做不了帥才!

    韓信的武力不行,但是他的戰術,戰略實在是厲害!多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而且是靠的很多沒有怎麼訓練的新兵蛋子,就打了一次次勝仗,這要有多牛逼!

    李廣呢:

    李廣最有名的故事就是用弓箭吧射進了石頭裡面這也是個人的武力!

    李廣也不會管理士兵,軍隊如散兵遊勇一般!雖然也能膽大心細,但是多次都是險些喪命!

    李廣每次和匈奴對戰都要足夠的與匈奴接近,要求有必勝的把握,才下令出擊,而不是用戰術,哪有這麼多那麼靠近匈奴的機會讓他打!

    李廣守邊那麼多年,屢次有小勝,但是真的沒有什麼優秀的戰例戰術的例子!

    這足以說明,李廣只是一個將軍之才,不是帥才!不是智將!

  • 6 # 清都漫語

    首先個人認為,說李廣沒有大作為,是不太合理的,在衛青沒有崛起之前,漢室抵禦匈奴的主要將領就是李廣,還有一位程不識,所以說,李廣算得上是一位比較優秀的將領。

    至於“李廣難封”的原因,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項:

    1.作為一個傳統的將領,由於環境的原因,李廣雖被稱為“飛將軍”,其實並不特別擅長騎兵作戰,尤其是統帥大規模的騎兵作戰。這也是為什麼衛青能夠崛起的原因,因為衛青正是一位天才的騎兵統帥,收復河套平原一戰,其統帥能力展露無遺。隨著漢室對匈奴的戰略轉為進攻,李廣可發揮的餘地太少。

    2.從有記載的數次李廣迷路來看,李廣可能方向感不強,在草原作戰,這無疑是一個大問題,這也是武帝一朝,多次對匈奴戰爭,李廣都沒有什麼表現的原因。

    3.李廣本人性格原因,李廣雖然愛兵如子,在軍隊有很高的威望,但也導致了其部下軍紀有些散漫,同時,李廣愛計較,和同僚關係都談不上好,無人幫襯,自然也就失去了很多機會。

    綜合上述三點原因,李廣在武帝朝功績不顯,先天又不足,又無人幫襯,導致了“李廣難封”的悲劇。

  • 7 # 同城管家

    沒有按時到達要怪統帥?奇葩理論,那是軍事決戰,作為一路軍隊不能按時趕到,對其它幾路部隊意味著什麼?有點軍事嘗試的人都知道,更何況是戰略決戰?一漢敵五胡是衛青霍去病指揮下打出來的,歷史上可以做到這樣的名將也是屈指可數,貶低統帥抬高一個將領過了,不過是一些所謂鬱郁不得志的酸腐文人論調,李廣的起點與機會遠遠超過衛青霍去病,與其是衛青是憑藉衛子夫得以平步青雲,不如說是衛子夫憑藉衛青得以母儀天下,衛青死後發生的事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九淵是朱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