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宮殿君

    “皇帝不急太監急”,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感覺呢?我記得高三時,班主任見我們快到高考了還不好好複習,晚自習還聊天看報時就經常說這句話,哎!現在想想,那是老班的用心良苦啊!

    那麼,這句話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在很多網文裡,小君得到了最多的“答案”,他們都認為這句話來自一個叫梁溪坐觀老人寫的《清代野記》。

    在這個“野記”中,敘述了清朝皇帝在召幸妃子時要翻綠頭牌,然後太監就將被翻牌的女子赤身裹在被子中,然後抬到皇帝的龍床上(如下圖)

    當二人云雨時,有專門的太監在門口“監管”,如果雲雨時間過長,太監就會喊“是時候了”三聲,提示皇帝不要貪圖春宵,也要為身體著想,這才是明君的表現。

    由此,有人就從這則故事裡引申出了“皇帝不急太監急”的典故。

    其實,這算一種誤讀,首先這位梁溪坐觀老人,估計是一筆名,他到底是誰,他寫的《野記》是否真實,這都是要打上問號的?

    這本“野記”,主要記述清代咸豐一來的歷朝文物掌故和社會風俗,而且梁老人怕大家不信他寫的,還專門找了很多所謂的“證人”來論證,什麼落魄的聾人滿族八旗子弟等等。

    小君個人的觀點,這句話在歷史上並無明確出處,這本書裡也沒明確寫,多半是後人臆造,而且這本書裡寫的皇帝召幸妃嬪之事也屬道聽途說,其實在正史裡並不是這樣的。

    據記載,清朝皇帝召幸妃嬪時,是先將這些女人集合於養心殿後寢殿的圍房之中等待,被翻到的人就會被太監帶與皇帝交合。

    所以是不是要被裹著送上龍床,這個。。。在電視劇裡比較多吧。

    不管出自哪裡吧,咱們現代人用這句話的場合還挺多,但有時,皇帝的不急也許是他早已胸有成竹,準備好的“不急”呢。

  • 2 # 給自己一個夢

    皇帝不急太監急意思是指事情來了,當事人不著急,周圍的人在一邊替他擔心,幫他出主意。現在到了相親年齡的朋友們應該對這感觸頗深。封建時代,皇上去找妃子幹那事是有時間限制的,可能是為了讓皇上更多的播龍種,去睡更多的妃子,也有可能是為了體恤龍體。到了規定的時間,老太監就會在門外大聲呼叫:“是時候啦”。如果皇上不出來,他就會一直喊,直到皇上覺得索然無味。這就是“皇帝不急太監急”的由來。

  • 3 # 歷史寶藏

    “皇帝不急太監急”是北京地方的一句俗語,如果用標準的京腔說出來,確實是比較有意思的。

    對於這句俗語的解讀,有不少根據清代野史小說的記載,認為是源於敬事房的太監,在嬪妃侍寢時,嚴格按照祖訓,只給皇上一個時辰的時間(一個時辰即現在的兩個小時),超過這個時間,就有太監在寢宮外提醒皇上:“是時候了”。

    這樣來解釋“皇帝不急太監急”,確實充滿了野史的獵奇之趣味,因而也廣為人知。

    其實這句話可能有其他的解釋。

    既然這句話與太監有關,又在京城流傳,因此和紫禁城息息相關。

    太監服侍皇帝左右,自然是急皇上之所急,因此太監急是正常的。

    關鍵是急什麼。

    在外臣看,見到太監和皇帝最多的時候,就是上朝之時,皇上高坐龍椅,太監侍立在側。遇到什麼情況,當然這站在皇帝和眾臣之間的太監是最著急的。

    再者,皇帝在諾大的紫禁城走動,多是乘坐轎或者步輦而行,而太監只能是匆匆跟隨在側,因此也難免給人太監匆匆的感覺,這些被宮人、王公等看到,也會傳到宮外,讓人覺得“皇帝不急太監急”。

  • 4 # 閒話三分

    謝謝小龍談歷史的邀請!古代皇宮裡有很多規矩,皇帝是九五之尊,他的喜好和健康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安定。為了不讓皇帝專寵一人,也為了龍體健康,皇帝每次行房事不能超過兩個時辰,如果超過兩個時辰了,屋外的太監就會喊“是時候了”。如果皇帝意猶未盡,太監們就著急了,他們會把嬪妃用被子捲起來直接抬走。這就是“皇帝不急太監急”這句俗語的來歷。

  • 5 # 蘭臺說

    一說,《黃帝內經》記載:黃帝善飲,聞得宮內有一太監海量,詔之與之對飲。酒過三巡,太監因內急,只好服輸。黃帝笑曰:“此乃黃帝不急太監急也。”後人謬之,稱“黃帝”為“皇帝"。

    還有一說,這句話來自梁溪坐觀老人寫的《清代野記》。

    在這本書中,說清朝皇帝在召幸妃子時,要翻牌。然後,太監就將被翻牌的女子赤身裹在被子中,然後抬到皇帝的龍床上。

    二人云雨期間,有專門的太監在門口“監管”。如果雲雨時間過長,太監就會喊“是時候了”三聲,提示結束,不要貪圖春宵,這才是明君的表現。

    由此,有人就從這則故事裡引申出了“皇帝不急太監急”的典故。

    嬪妃們侍完寢後卻不能留下過夜,歷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此規矩從何而始。而現代史學家則認為,這裡面的大概原因可能是:

    其一,為了安全,以免皇帝睡著後遭人暗算;

    其二,為了健康,避免皇帝夜裡休息不好;

    其三,為了工作,夜裡生活纏纏綿綿,會影響到皇帝第二天早朝。

  • 6 # 70後大叔講歷史

    皇帝過夫妻生活並不稀奇,稀奇的是,皇帝在裡面過生活,外面還站著一群太監旁聽。聽了一會兒,這群太監估摸著差不多了,就由總管太監領頭,大家齊聲喊道:“是時候啦!”這是催皇帝快些結束。

    如果裡面不肯結束,他們就再喊,如是三番,直到皇帝索然無味、主動結束為止。 古代皇宮裡的規矩還是很多的。當時為了使皇帝不會專幸一人,另外也是為了體恤皇帝的龍體,清室規定皇帝和妃子行房時間不能超過半個時辰。

    時辰到,太監就會尖著嗓子在門外高呼:“是時候了”。連喊數聲,如果皇帝還不放人,太監就會用絲被包裹著將妃子抬走,這就是俗語所說“皇上不急太監急”的由來。最早的出處是梁溪坐觀老人《清代野記》中的記載。

  • 7 # 飄零列車T

    皇帝不急太監急,比喻當事人自己對該事不是很著急地去處理,而周圍的人卻在一旁著急,為其想辦法出主意(微帶調侃或貶義)。

    在明朝,設立了敬事房太監,專門管理皇帝臥房事務。清世祖覺得這個制度可以預防制止後世子孫的淫逸行為,限制縱慾過度,於是承襲著這種制度定為祖制,在皇宮中這種祖制要嚴格執行。

    梁溪坐觀老人《清代野記》中有一篇描寫清宮中敬事房太監職務的文字,解釋了這句話是怎麼個意思。

    清宮中專門伺候皇帝房事的太監叫敬事房太監,他的職務是,皇帝與皇后同房時,敬事房太監則要詳細記錄下這個時間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時,作為將來皇后懷孕的證明。如果皇帝寵幸的是嬪妃,則就是另一種規矩。在皇帝吃晚膳時,那些等待皇帝寵幸的妃子都有一塊末端染綠的名牌,上面書寫著嬪妃各自的名字,牌子的樣式和京城之外官員引見的牌子相同。敬事房太監把十餘張牌子或者幾十張牌子放在一個大銀盤子中,和晚膳一起端到皇帝面前。等皇帝膳後,太監跪在皇帝面前等候皇帝的旨意,如果皇帝沒有興致無所寵幸,就會說一句“退下”;如果皇帝要想找哪個妃子侍寢,就把這個妃子的名牌翻轉過來,放回銀盤。敬事房太監退下後,把名牌交給專門背嬪妃侍寢的太監,這名太監則通知這個被選中的妃子進行香湯沐浴,做一切必要的侍寢準備。侍寢時,皇帝先躺在床上,雙腳露在被子外面。背嬪妃的太監把侍寢的嬪妃全身衣物脫盡,這是為了防止暗藏武器帶入皇帝寢宮所採取的安檢措施。之後用大衣裹起來,背到皇帝床前,去掉大衣,妃子赤身裸體從皇帝被腳鑽進向上爬去,與皇帝同房。

    皇帝辦事時,敬事房總管和背嬪妃的太監就守候在皇帝寢宮窗外。皇帝與嬪妃同房時間長了,則敬事房總管就會扯著公鴨嗓子高聲喊道:“是時候了。”如果皇帝正在興頭上,不答理這喊聲,這太監就會接著喊下去,直到皇帝收工。皇帝令背嬪妃的太監入內,從皇帝腳下將妃子拖出,仍以大衣裹上揹走。這之後,敬事房總管太監跪在皇帝面前請示:“留不留?”皇帝若說不留,總管太監就會追至侍寢嬪妃處在嬪妃後股穴道微微一按,則皇帝的精液就流了出來;如果皇帝說留,則立即記錄在冊,“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也是作為將來懷孕的證明。

    應該說皇帝的性生活決定於他本人的意志,皇帝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任何人也不敢違抗。但根據大清朝的祖制,皇帝每次房事不得超過兩個時辰,這時間由敬事房總管太監掌握。他的職責就是時間一到,就必須履行自己的職責,不管皇帝的興致有多濃,不管皇帝掃興不掃興。皇帝不急,太監卻一定要急的。否則,就違反了祖訓,皇帝就會背一個“淫”的名聲。這失職的敬事房總管太監是要被砍頭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物聯網是怎麼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