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古代火炮發射的圓形石彈是什麼材料?這可能要與古代火炮用在什麼地方有關了。

    如果是用於"攻堅城,拔硬塞"則似應使用"花岡巖″一類的堅硬的石彈!好處是可以利用石彈的動能和勢能,砸塌敵人的城塞。

    如果是用於陣前傷敵或者野戰殲敵。那麼似乎可以使用發射出去易破碎成霰彈的″砂質巖″來作炮彈,以求大量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

  • 2 # 金陵霸霸天

    明代的炮彈—— 明軍火炮發射的彈丸有三種:實心彈、霰彈、開花彈。

    先說實心彈——這種炮彈內部沒有火藥,由鐵或者鉛鑄造而成,少量是用石塊磨成球體,主要用於攻城洞穿城牆工事,射程遠,但是對人員殺傷力不大,除非直接命中或靠擊中其他物體,使之碎裂飛濺,造成間接人員殺傷。

    霰彈——在當時是野戰火炮的大威力彈種,由數斤鉛鐵小丸構成,也有裝填碎石的,射擊時一打一大片,以殺傷人員為主,但是霰彈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射程近,有效殺傷約在三百米內(一說五百米內)。

    最後說說開花彈——這是爆炸性彈丸的別稱,內部裝有火藥,因其炸開時彈片四射,猶如花朵綻放而得名。中國自南宋未期就出現了鐵殼開花彈,其改進型曾被元軍用於征討日本之役。炮射開花彈在明代中後期得到廣泛應用,如寧錦大捷,就是使用這種炮彈的成功範例。

  • 3 # 文卿說

    首先中國古代火炮是一種口徑和重量都較大的金屬管形射擊火器。其由身管、藥室、炮尾等部分構成,滑膛多為前裝,可發射石彈、鉛彈、鐵彈和爆炸彈等,大多配有專用炮架或炮車。

    古代火炮的炮彈大多數有實心彈、開花彈。其中鐵製實心彈即是題主所說的“鐵球”。

    那麼實心彈的威力怎麼樣呢?實心彈雖然不像現代火炮一樣會爆炸,以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和彈片傷人。但在古代冷兵器為主的戰場上,基本上都是一群人與一群人打打殺殺,倘若敵軍整齊的陣營被正面來了一炮,一發實心彈打穿八到十排是沒有問題的,對面陣形就會被打亂。即便是拋物線落下,高速彈跳傷害也不可小覷。

    而會爆炸的炮彈叫”開花彈“。炮彈中空,內裝小鐵蛋和火藥,留一小孔,裝引信,炮彈在發射的時候引燃引信,從而達到延遲爆炸的目的。《清會典·武備》中記載威遠將軍炮發射開花彈的情景:“用時先將火藥裝入藥室,間以木,加土許,然後將炮彈放入前膛,彈外用火藥填實,再隔一層溼土,最後用臘封炮口。發射時,先從炮口點燃炮彈上引信,再速燃火門上引信。”但是,這個設計最大的缺陷就是太危險了,鐵蛋在內部碰撞容易引發爆炸,以至於後來徹底改為實心彈。

    還有一種葡萄彈,包裹起來,一打一大片,類似於超大號的土火槍。另外還有鏈球彈:用一根鐵鏈,連結兩個鐵球,海戰時打對面桅杆還是很好用的。

  • 4 # 百里封圭

    古代火炮是前膛彈,前膛彈就是炮彈從炮口放入,所以大炮都有一定的仰角,方便炮彈自然滑入底部。

    炮彈有實心蛋和開花彈,鏈榴彈。

    以實心蛋為主,主要操作簡單,方便。

    實心彈又分鐵彈和石彈。

    鐵彈製作成本較高,而且作戰時攜帶不方便,鐵彈殺傷力比石彈大,但石彈成本低,而且可以就地取材,省去了遠距離運輸的麻煩。

    這也就決定了石彈的石材沒有固定性。

    只要是作戰地附近的岩石都可以製作成石彈。

    花崗岩,玄武岩,石英岩都是比較好加工石彈的石料。

  • 5 # 丹書戰史

    古代火炮的發展,與金屬冶煉鑄造技術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

    最早的火炮,就是利用火藥燃燒的爆發力,將金屬管裡的彈丸推送出去。因為那時的技術限制,炮身一般做得比較短粗,也無法承受太高的膛壓。那時候炮彈一般是採用打磨的球形石彈。

    彈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常備彈藥。例如據守某城,因為不用將笨重的火炮到處搬運,加上有足夠的時間和人力,因此有條件製作更好的炮彈,這些炮彈要承受火炮發射時的膛壓,因此要使用質地堅硬的石材製作。但是各地的實際情況不同,因此手頭上可以製作炮彈的石材也不同,例如靠近江河的地方,可以使用堅硬的鵝卵石打磨製作,而戈壁荒漠,則可以找尋一些礦物。個別地區還可以用陶土燒製炮彈,這樣的炮彈規格統一,批次製作更簡單。

    另一種情況就時戰時。戰時部隊需要帶著火炮到處轉移,本來沉重的火炮搬運已經很費力了,如果再大量帶上石頭炮彈,運輸問題更加嚴峻;因此部隊大多都會就地取材,臨時用能找到的材料製作炮彈。戰船則相對容易一些,再港口得到補給,炮彈也儘可能的多帶一些,因為海上可沒有地方買炮彈,例如英國打敗無敵艦隊的海戰中,英軍連續發射下,炮彈很快就用光了,因此指揮官不得不下令,把所有能用火炮發射出去的東西都塞進火炮,鐵釘、砸碎的碗碟、各種小工具、甚至是大小適合的原木,此戰之後,英軍很多船隻都需要維修,倒不是被敵人火力傷害,而是士兵拆零件用來當炮彈。

    隨著金屬冶煉技術的進步,鋼鐵的產量越來越多,火炮也逐漸統一口徑身管,英國率先提出用炮彈重量來衡量火炮的辦法,統一的鐵質炮彈開始出現,鐵質的開花彈與散彈也普及開來,極大的提高了戰鬥殺傷力,提高了軍隊的作戰能力,但是緊急情況下,火炮依然可以減少裝藥,發射一些臨時起意的東西。

  • 6 # 積小善成後德

    最早的火炮,就是利用火藥燃燒的爆發力,將金屬管裡的彈丸推送出去。因為那時的技術限制,炮身一般做得比較短粗,也無法承受太高的膛壓。那時候炮彈一般是採用打磨的球形石彈。

    彈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常備彈藥。例如據守某城,因為不用將笨重的火炮到處搬運,加上有足夠的時間和人力,因此有條件製作更好的炮彈,這些炮彈要承受火炮發射時的膛壓,因此要使用質地堅硬的石材製作。但是各地的實際情況不同,因此手頭上可以製作炮彈的石材也不同,例如靠近江河的地方,可以使用堅硬的鵝卵石打磨製作,而戈壁荒漠,則可以找尋一些礦物。個別地區還可以用陶土燒製炮彈,這樣的炮彈規格統一,批次製作更簡單。

    另一種情況就時戰時。戰時部隊需要帶著火炮到處轉移,本來沉重的火炮搬運已經很費力了,如果再大量帶上石頭炮彈,運輸問題更加嚴峻;因此部隊大多都會就地取材,臨時用能找到的材料製作炮彈。戰船則相對容易一些,再港口得到補給,炮彈也儘可能的多帶一些,因為海上可沒有地方買炮彈,例如英國打敗無敵艦隊的海戰中,英軍連續發射下,炮彈很快就用光了,因此指揮官不得不下令,把所有能用火炮發射出去的東西都塞進火炮,鐵釘、砸碎的碗碟、各種小工具、甚至是大小適合的原木,此戰之後,英軍很多船隻都需要維修,倒不是被敵人火力傷害,而是士兵拆零件用來當炮彈。

    隨著金屬冶煉技術的進步,鋼鐵的產量越來越多,火炮也逐漸統一口徑身管,英國率先提出用炮彈重量來衡量火炮的辦法,統一的鐵質炮彈開始出現,鐵質的開花彈與散彈也普及開來,極大的提高了戰鬥殺傷力,提高了軍隊的作戰能力,但是緊急情況下,火炮依然可以減少裝藥,發射一些臨時起意的東西。

  • 7 # 探索歷史奇聞

    古代火炮的圓形石彈採用的“無規則”石頭製作而成,或者說是岩石演變而來;為何說是“無規則”,因為是就地取材,並非固定、唯一性,而是就地打磨成合適即使用的一種石彈,所以材料眾多。

    石彈的石料“就地取材”多樣化

    古代的石彈石料小到水之岸盤石,大到花崗岩之類,各有各的妙用,各有各的取材之用;首先說下石彈之岸邊小盤石。

    這類盤石適用於火炮鼻祖之拋石機,在古代最早的火炮是拋石機,拋石機的石料就是採用就地取材的石料,當時運用於破壞敵方城牆之用,或者打亂對方陣型之用,在古代殺傷力不可謂不大。

    特別是在石料上裹上油料,點燃後的石彈更是威力巨大,《範蠢兵法》記載,拋石機可將重達6千克的石頭拋擲百米距離,比之徒手更為威力,更遠。

    第二類岩石,是後期火炮採用最多的一種石彈石料,這類岩石大型、更堅固、更耐打磨,這種炮石亦作“礮石”,據《文選·潘岳<閒居賦>》記載:“礮石之雷駭,激矢蝱飛。”

    這類礮石才是後期升級版的火炮主要材料,歷史中的明代火炮和後來升級版的紅夷大炮其彈藥就有提及,當時採用的彈藥中就包含石、鐵、鉛等等一系列材料製作而成。

    當時的火炮在石彈方面也分三種,第一種是採用石塊磨成的球體實心彈;第二種是由鉛鐵居多和裝填碎石而合成的霰彈;第三種就是純火藥的彈,名曰開花彈。

    但是不管哪種石彈石料,在那個時期最主要的火炮彈藥還是以石料為主,那時的工業技術並不能支援其它型別彈藥的批次生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的愛寵死了或者被偷了,你會再養一隻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