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艾達61030982

    我一聽這個名好像挺高大上、高科技,然後,關鍵是一看呢?它那個最高預期年化收益率居然能達到百分之十,他一想說銀行理財還能往年化收益百分之十上去奔,那還想啥,直接幹吶,就買上了 …… 結果到期了一看,說發現還不如買個餘額寶的收益高,特別崩潰啊,然後就後臺留言了。

    其實這個事兒也不能說完全被套路了,但是我覺得至少那個理財經理沒有把結構性的理財產品跟大家說清楚。

    這個結構性理財產品是啥呢?

    它其實是一種固定收益,什麼證券、衍生交易等等這麼融合的一種新型理財產品,說白了它就是兩部分:

    一部分錢投在固定收益上,這一部分錢是沒有問題的,比較穩妥;另一部分錢它會掛鉤一些什麼股票啊、基金啊、黃金啊、等等的一些浮動收益類的產品。

    說實話這個產品初衷可能是好的,就是相當於我給你一個保本的固定收益的基礎上,看能不能搏一搏高收益,所以往往這類的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收益都給出了一個區間:像什麼 0% 到 8% 呀、0.5% 到 10% 啊,大家看,低的那個預期年化收益是非常的低,經常沒有就幹了;

    高的那個也是非常的高,那麼這個產品到底能拿到多少,其實主要是跟這個產品掛鉤的那些浮動收益類的產品在這個期間的表現相關。

    很多朋友買這個產品的主要原因和動機就是因為覺著有可能去奔到年化 10%,說實話,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很骨感。

    我看過一份應該是前不久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發布的一個統計資料,說在 627 家,還是 600 多少家,這種結構性理財產品,96% 的產品是沒有達到那個最高預期年化收益的,不光是這樣,有三分之一的產品基本上就幹到了那個最低的預期年化收益,所以說大家買這種產品的時候千萬不要腦子一熱幹進去了。

    當然了,話說回來,也不是說完全就不能買,至少兩點:

    第一個,它得那個最低的那個還是基本能夠保證本金安全的;

    第二個,畢竟還有個別的表現不錯的。

  • 2 # lyky100

    只買工農中建四大行官方APP上面的理財,年化收益率超過百分之五的要慎重,其他沒啥了。現在是敏感時期,完全沒有必要為了多一點利息去冒險。

  • 3 # 白雲孤飛

    留住現金最安全,一切投資理財的根本就是要保本,本都保不住談何理財?金融資本本身並不產生價值必須流入到實業或附加套路才能讓資本產生價值。所以金融肯定是有套路的,當今社會環境下慎重理財留住現金比什麼都好

  • 4 # 何濤財經

    現在銀行的理財產品很多,真假難辨。下面我就教給大家兩條甄別銀行理財產品的方法。

    1,理財產品是否是銀行自己發售。現在銀行不但銷售自己的理財產品,而且也代銷他人的理財產品,所以購買時,一定要認清發行主體。只買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

    2,理財產品的利息。一般情況,銀行理財產品都是作為銀行間同業拆借使用的,一般利率都不高,都是在4%左右,高於5%都是不靠譜的。

  • 5 # 瞰臨

    現在的理財產品種類繁多,其中很多大部分人都不瞭解的新穎理財品種。我們作為普通的理財投資者如何學習做到不踩雷?

    警惕心理很重要,最基本的是,那句樸實而睿智的話:“若事不能永續,則其必將停止。”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卻富含哲理的警句。如果理財市場或者理財品種似乎好得不真實,那麼可能就不是真的好。學著記住這個簡單的事實能夠幫助我們避免做理財決策時帶來的焦慮和恐懼。

    其次是最實用的方法,深諳發展史上各種各樣的實用知識也可以幫助我們保全資本。金融歷史上的騙局層出不窮,學會從過去學習才是應對爆雷最實用的方法,千變萬變,不變的是人心。

    總的來說,別老想者想馬兒好,又想馬兒不吃草。“孫猴子”的火眼金睛可是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裡呆了七七四十九天,所以這是條沒有捷徑的路。

  • 6 # 泓本財智

    樓主的問題比較寬泛,我就以下三點發表一下個人觀點:

    1. 銀行理財=保本保息?

    2. 銀行理財產品安全在哪兒?

    3. 如何規避銀行理財風險

    一、銀行理財=保本保息?

    很多人對銀行理財產品有個誤解:銀行理財產品=保本保息。

    其實這是錯誤的,這個觀點來自於早期銀行業務人員在銷售理財產品時為了完成業績,往往採用“保本保息”的話術,事實上,在過去就不乏出現銀行理財產品爆雷的案例,以表外業務做的較多的招行為例,在近期就曾出現過爆雷事件,此外各大銀行都或多或少有理財產品爆雷的案例。

    隨著近年來金融市場的規範及監管力度的加強,目前明確理財產品(包括銀行理財)不允許使用保本保息的字眼。就我此前所接觸到的部分商業銀行,最多也就敢打個擦邊球,以“保本+浮動收益”作為話術。也就是說,如果有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你,其銀行所銷售的理財產品“保本保息”,那麼,他的表述肯定違規了!你可以直接錄音向銀監會投訴該工作人員。

    具體可以參考:

    《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五條: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

    《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金融機構不得開展表內資產管理業務。”

    二、銀行理財產品安全在哪兒?

    有個很有趣的現象:

    當銀行、財富公司、證券公司的業務人員同時出現在客戶面前

    銀行的業務員會說:我們的產品安全性高

    三方的業務員會說:我們的產品收益率高

    證券公司的業務員會說:您有關注近期的股市嗎?沒關注啊……那當我沒說……

    由此可見,在許多人的心目中,銀行的理財產品安全性是比較高的。但是銀行理財產品的安全性到底體現在哪兒?大多數人都是簡單的認為,銀行理財產品的安全性在於國家信用做背書的緣故。其實這也是錯的,國家信用最多隻能賠你50萬(其實是透過保險的形式,具體不展開討論),銀行理財產品的安全性還是在於其龐大的資金池。

    先解釋一個概念,股票中有個理論叫做“微笑收益曲線”,大意是當高位套牢的時候只要逢跌必買,隨著熊牛轉換股價走出一個像微笑的曲線,投資者不僅能解套還能盈利。這個概念引申開來就是,當理論上資金無限的時候,投資者是永遠不會虧損的。

    由於銀行作為象徵國家命脈的帶有壟斷性質的企業,其本身資金量是非常大的,這就給了銀行“操作”的空間。簡單點的理解就是,銀行將先進入的投資者A的錢和後進入投資者B的錢一同拿去做投資,一旦投資造成損失也不必擔心,因為A是先進來的,也是先還的,A和B的錢在一起就算遭受了一定損失,這筆錢也足夠還給投資者A,投資者B的償還就可以引入投資者C,以此類推只要資金池內的人足夠多,短時間內的損失可以不必擔心,只要資金池越來越大或者最後賺一把大的,就能把這個窟窿給填上,就不會被群眾發現。這就是資金池的概念。

    另一個安全性就在於銀行理財產品的結構。一個投資專案從發起到最終成為銀行理財產品的一部分,中間的過程非常複雜,專案一開始對賭承諾的收益率可能高達100%以上,但是最終銀行給到投資者的收益可能只有5%。這是因為有的銀行理財產品只有一小部分資金用於專案投資,大部分資金投向政府債券或者同行拆借等十分安全但收益率不高的專案來控制風險,因此安全性就比較高,而如果大部分資金投向某一具體產品,相應的風險就要高出很多。

    三、如何規避銀行理財風險

    1. 認真瞭解該理財產品,起碼要能清楚瞭解備案資訊以及資金投向,儘量不要選擇投向單一標的的理財產品。

    2. 分散投資,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大多數收益率都差不多,且都是保本+浮動收益,可以選擇多家銀行的理財產品進行投資

    3. 我個人認為,銀行的理財產品在資產配置環節當中本身是很沒有優勢的,資金量在100萬以上(標準的投資客戶)的投資者如果想投資根本就沒必要做銀行理財!

    銀行的理財產品優勢是有的產品週期很短,流動性強,相比之下利息差不多的定存產品需要5年以上,但是對於大資金客戶來說,完全可以把資金拆成多份進行長期的定存,如此一來不僅收益率差不多,流動性強,而且真正能做到保本保息(除非銀行破產)。

  • 7 # 一口鐘財經

    1、選擇好公司、大公司,像包商那種可能.......

    2、看理財管理人管理水平

    3、隨時跟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郭德綱弟子張霄詠解釋退出德雲社的前因後果,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