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湖夜雨

    清初詩人吳兆騫和納蘭性德的好友顧貞觀是好友。所以,他流放寧古塔,是顧貞觀託納蘭性德說情,給弄回來的,當然,吳本人原來不認識納蘭公子。

    那吳兆騫是因為什麼被流放的呢?

    原來,他也是順治十四年“丁酉科考案”的受害者。當年這個科考,有人控告主考官曹本榮,副考官宋之繩,同考官李振鄴、張我樸等人嚴重違反考試紀律,公然翻閱指認密封試卷,私自認定名次。

    於是引發了考生聚眾到文廟鬧事的事件,揭發這一舞弊案。順治皇帝下旨徹查,將當時的考官許多人從重從快,斬抄全家,因為這次科舉考試成績不真實,於是把原來考中的那些人也統統召北京,重新考試一遍,順治皇帝親自監考。這吳兆騫也在其中。

    當時考場完全是陰森恐怖的氣氛,監場的工作人員全換成了大兵,個捏刀握拳,怒目而視,彷彿是刑場的劊子手一般,吳兆騫這人心理素質不行,沒見過這陣勢,當場尿了褂子,雙手發抖得,答得一塌糊塗。結果順治皇帝大怒,把他當作作弊“考生”,發配到北大荒去了。

    其實吳兆騫本來沒有舞弊,這事是冤枉的,但“嚴打”運動中,誰敢為他說話,再說他又沒有朝廷中的親故。於是,他只好到東北去勞改了。

    後來有了納蘭容若幫忙,在康熙皇帝祭拜長白山時,安排吳兆騫寫了文章,獻給皇帝。康熙皇帝看到後,覺得不錯,讚賞了一番,又問這人是何來歷,納蘭容若趁機美言了一番,以為吳兆騫必然能夠赦免。然而,康熙皇帝覺得這事是他老爹順治皇帝定下的事,兒子貿然翻老子的案,有不孝的嫌疑,於是沒答應。

    納蘭容若當下十分懊惱,但他的老爹明珠卻是官場老狐狸,他走了當時律例中的一個漏洞,也就是雖然有罪,但花錢助餉,可以假釋,一樣可以回到中原。就像現在,如果爭取緩刑或監外執行,一樣可以不坐牢。

    錢對納蘭家不算事,於是納蘭容若資助了老吳兩千多兩銀子,以吳兆騫的名義,認修內務府(皇家)工程的名義贖罪放還。於是老吳終於沒有死在冰天雪地的北大荒,而是有生之年回到了故土!

  • 2 # 萌妹子軟軟

    吳兆騫, 清初詩人。字漢槎,號季子,是吳江松陵鎮(今屬江蘇蘇州)人。少年時候很出名,與華亭彭師度、宜興陳維崧有“江左三鳳凰”之號。

    吳兆騫的流放皆因於當時的南闈科場案。順治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657年,吳兆騫考中了舉人,本以為即將要開啟自己的仕途征程時,當年11月卻被捲進南闈科場案,當時江南主考官方遒等取中的舉人方章鉞,系少詹事方拱乾第五子,與方章鉞聯宗有素,天下士子一片譁然,朝廷裡更有煽風點火的人,第二年十一月定案,正副主考官方遒,錢開宗及十八房考官就地正法。吳兆騫被仇人誣陷捲入其中。第二年,吳兆騫來到北京接受檢查和參加複試。在複試過程中,他交了白卷,這引起了順治的不滿。他親自審理此案,最終吳兆騫被革除舉人的功名,全家一併流放寧古塔。

    到了康熙十五年,由於好友顧貞觀的鼎力營救,納蘭性德,徐乾學等人在朝中斡旋,花費贖金數千,自己也獻上《長白山賦》取悅康熙帝,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得以放回來。從自己被流放寧古塔和到回京時歷時23年。

    回到北京後,吳兆騫先在好友徐乾學家裡住了下來,後因明珠的邀請做了明珠小兒子的老師,可因一次與顧友貞不和便回到了蘇州老家。吳兆騫被流放23年都是在北方生活,不適應江南水土氣候,大病幾個月。後來去到京城,可皆因貧困誤了治療後在京師旅館逝世。

    二十多年,改變了一個人,也成就了一個人,當年的帥小夥,變成一位慷慨悲涼的關塞老人。也是在二十幾年的邊塞生活奠定了吳兆騫在清初文學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他的文集現僅存《秋笳集》八卷,《歸來草堂尺牘》、《西曹雜詩》等。他的《秋笳詞》僅存三首,甚為可惜。

  • 3 # 楓葉173

    清初詩人吳兆騫為了證明自己在科考中沒有作弊而拒絕朝廷安排的重考,因此被髮配到寧古塔。

    被髮配看似是對吳兆騫不服從朝廷命令的懲罰,其實也起著殺一儆百的作用,管你學富幾車,才高几鬥,不服朝廷管就不會有好結果。

    因此這位很有才學的詩人就在北方極寒之地一呆就是二十年,這以蘇武相比,蘇武體現的是民族氣節,而吳兆騫只能算是文人脾氣,連文人骨氣都算不上。

    只能說他是不識時務,算是拿雞蛋碰石頭,算是一通脾氣千古恨。

    但荒僻的極寒之地並沒有凍結詩人的創作熱情《秋笳集》和《歸來草堂尺牘》就是他在流放寧古塔時寫出的作品,這作品間接記錄了幾百年的寧古塔的風土人情及當時作者的所思所想。

    讓現在的我們有幸瞭解過去的寧古塔,瞭解了詩人的流放生活中的所思所想。

  • 4 # 野村紀

    其叔父是抗清名將!加上他自己性情傲慢,加上對清朝一些不屑,才被人以此陷害,才流放寧古塔。後來,他求助於著名詩人納蘭性德,而納蘭性德的父親是明珠,康熙朝的宰相!經過明珠的運作,吳才結束了寧古塔的流放生活

  • 5 # 豫齋

    由於牽涉到清朝順治年間轟動一時的“江南科考案”,雖然因為一張“白卷”引起流放寧古塔,但事因有兩種說法:一是吳兆騫心理素質不好,皇帝親考時緊張得無法答卷,故交了白卷;二是持才傲物,不服舞弊罪名,交白卷抗議。但無論什麼原因,結果是觸怒皇帝被髮配到寧古塔充軍。

    根據史料記載,個人偏向於第二個原因,即不服舞弊罪名,故意交白卷。這是性格使然。因此,題主問的“清初詩人吳兆騫為何被流放至寧古塔?”我的回答是:因為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即便沒有科考案,此時不流放,以其個性,怕是後來也會在其他地方因個性開罪。

    且看其軼事一二。據記載,吳兆騫(字漢槎)九歲作《膽賦》,十歲寫《京都賦》,少年成名,聲震文壇。因此少年時性情狂放。據說他在私塾裡唸書時,曾常常將同窗的帽子拿來小便。老師責問他,他卻說: "居俗人頭,何如盛溺?"老師嘆曰:"此子異時必有盛名,然當不免於禍。"還有一件逸事:有一次他與幾位朋友外出,路上忽然對汪鈍翁說:“江東無我,卿當獨秀!”旁人為之側目。因此,史料一般對他的評價是:“為人簡傲自負,不拘理法,不諧與俗,故鄉里忌之者眾”。

    好在他還有幾個好朋友,如顧貞觀、陳維崧、彭師度等,後來,顧貞觀懇請納蘭容若營救吳兆騫,並最終成功贖還,也是詞壇一段佳話,可惜“歸後三年而卒”,享年54歲。

    但吳兆騫確實是有才,也可能是流入戍邊的原因吧,其詩慷慨悲涼,獨奏邊音,因有"邊塞詩人"之譽,著有《秋笳集》。試看其代表作二首:

    《出關》

    邊樓回首削嶙峋,篳篥喧喧驛騎塵。敢望餘生還故國,獨憐多難累衰親。

    雲陰不散黃龍雪,柳色初開紫塞春。姜女石前頻駐馬,傍關猶是漢家人。

    《念奴嬌·家信至有感》

    牧羝沙磧。待風鬟,喚作雨工行雨。不是垂虹亭子上,休盼綠楊煙縷。白葦燒殘,黃榆吹落,也算相思樹。空題裂帛,迢迢南北無路。

    消受水驛山程,燈昏被冷,夢裡偏叨絮。兒女心腸英雄淚,抵死偏縈離緒。錦字閏中,瓊枝海上,辛苦隨窮戍。柴車冰雪,七香金犢何處?

  • 6 # 做書

    身為“江左三鳳凰”之一的才子吳兆騫人生經歷坎坷,因為丁酉科場案而被流放,可以說是當時政治制度的犧牲品。

    清朝的統治階級為了鞏固政權,曾對漢族文人的思想進行過一系列禁錮舉措,如典型的“文字獄”,如果朝廷認為你有二心就會把你發配到現在的東北一帶,大多數貶謫者永遠無法歸家。在順治和康熙年間,貶謫之風非常盛行,大量文人被流放到遙遠的寧古塔。據《研堂見聞雜記》記載,寧古塔所到之處都是冰雪,被髮配於此的詩人要麼被狼虎吃掉,要麼忍飢受凍死去,幾乎沒有人能夠生還。

    而吳兆騫會牽連其中的原因則是丁酉年間發生的科場案,因為涉及科場考試作弊,當時的正副主考官被斬首,無數文人慘遭流放。關於這次的科場案蔣良駭在《東華錄》中有過記載,當時任剋薄曾向朝廷稟報:“在會試結束後,聽說陸其賢與陸貽吉暗中以三千兩文銀賄賂李振鄴及張我樸監考官員,最終成為中式舉人。北闈所涉及的作弊案件,卻不是僅此一樁,臣俯首懇請陛下召集文武百官徹查此事。”

    吳兆騫於順治十四年(1657)八月參加鄉試,同年十二月北上參加複試並接受審查。隔年三月被禮部點名後就被送到刑部大牢。這次的丁酉科場案給他帶來了長達八個月的牢獄之災,也徹底擊碎了他透過科舉考取功名的幻想,最終只能帶著滿腔悲憤流亡他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分辨造像和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