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緣起與緣滅

    不認同。二戰時,昭和天皇掌握實權,日本大本營是以天皇為核心,就算是首相東條英機也要聽天皇的,自1882年,伊藤博文去考察歐洲後,基本就註定了天皇將掌握大權,日本憲法是以《德意志帝國憲法》為藍本制定的,德國憲法規定德皇擁有大權,而日本則跟德國基本相同,二戰末期,日本計劃“全民玉碎”來阻擋盟軍登陸,但日本天皇宣佈投降後,日本才放棄實行這個計劃,這就可見天皇的地位。

  • 2 # 史小煮

    堅決不認同,裕仁上位後就開展“造神”運動,並強化皇權,逐漸攬收神權,而且是侵華的魁首!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看看他上位前後的事。

    七人宮廷集團

    裕仁還是太子的時候,他爹大正天皇是多病的,天皇的權力是受限制的。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一死,裕仁就開始跳了,宣佈自己繼位,還要求國民忠於天皇。

    此外,他還組建了一個堅定支援自己的七人宮廷集團。其中,內大臣牧野伸顯對政府事務施加影響,侍從武官長奈良武次負責指導軍方,三名秘書官幫天皇收集情報。

    七人宮廷集團的活動,是在憲法規定之外的,這就突破了對皇權的限制。

    很快,裕仁把手伸向了內閣。1927年初,若槻內閣被整得倒臺,裕仁與宮廷集團讓田中義一組閣,並取得了元老西園寺公望的支援。裕仁幾度插手田中義一的選人,甚至怒斥過田中義一。

    “明治天皇的化身”

    另一方面,裕仁開始藉助媒體,為自己塑造“明治天皇的化身”的形象。很快,公眾已經視裕仁為新的明治大帝。

    1928年1月,裕仁的登記慶典就隆重開始了,舉行了幾十場帶宗教色彩的儀式,電視臺、報紙登宣傳機器瘋狂開動“造神”。

    慶典持續了差不多1年,在12月中旬,以裕仁檢閱帝國陸軍和海軍結束。此時,日本已經掀起了對天皇的狂熱崇拜。

    魔爪伸向亞洲

    慶典結束後,日本警察加快了逮捕共產主義者和其他政見不同者。許多日本人開始具有種族優越性,認為日本侵略他國是“聖戰”,是為了在東亞確立新秩序。

    在這種氛圍中,裕仁帶著日本,把魔爪伸向了中國和亞洲,於是有了九一八事變,有了盧溝橋事變,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裕仁一方面抓實權,一方面把自己塑造成神,為的就是擴張。說他是軍部的傀儡,何其荒謬!

  • 3 # 冥蝶讀書

    1932年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約瑟夫·C·格魯一直擔任美國駐日大使。日本投降後,有輿論要求嚴懲日本天皇,格魯迴應說,“日本天皇就像蜂巢裡的蜂王,只有不瞭解日本的人,才主張將天皇幹掉”。

    輿論要求嚴懲裕仁天皇,本身就說明裕仁有著不可推卸的戰爭罪責。而格魯的比喻更是說明天皇在日本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認為裕仁是軍部傀儡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為什麼裕仁不是軍部傀儡?我們可以從二戰期間日本的決策機制、裕仁本身在日本國內的地位、以及重大決策過程中裕仁起到的作用來看。

    一、以天皇為核心的集體決策制度

    1889年,日本實行憲政改革,改革的參照物件是歐洲(主要是德國)。憲法規定國會有參眾兩院構成,其中眾議院有300個席位,議員由選舉產生。參議院有500個席位,議員是宮廷貴族、政府官員以及軍官。

    理論上,天皇擁有絕對權力。政府大臣由天皇任命,不對國會負責,大臣也不來自政黨。更重要的是,參謀本部直接向天皇上奏,既不透過國會,也不透過政府。國會只有立法權和批准或者否決政府預算的權力。更何況,那些國會議員中還有大量的貴族。

    九一八之後,軍部的影響極大的增強了,內閣成員跟政黨沒有一點關係。七七事變後,日本為了協調軍民關係,創立了大本營-政府聯席會議和御前會議。

    天皇和樞密院議長會前就拿到了檔案,事先看過。在御前會議上,大臣們以及參謀總長在天皇面前按次序宣佈檔案。天皇一般是不發言的,而是由樞密院議長代替提問。一旦天皇准奏了,決議就具備了合法性,幾乎沒有人可以再修改。

    我們從這個決策機制可以看出來,日本天皇擁有極大的權力,不僅擁有人事任免權,還是最後拍板的人,根本就不是什麼傀儡,只不過這個決策機制強調集體一致的原則。

    二、天皇在日本如同神一般的存在

    美國駐日大使將格魯比喻成蜂王,說明了天皇在日本地位的崇高以及重要性。試想一下,蜂巢之中,蜂王起到最核心的作用。沒有蜂王,這個蜂群也就不存在了。

    二戰結束前,天皇在日本一直被當做神。天皇被認為是天照大神的後裔,也是神道教的最高領袖。天皇在歷史上長期沒有實權,但從明治天皇開始,一切就變了。

    天皇不僅是神,還擁有了世俗權力,1889年憲法第一條就作出明確規定,“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系的天皇統治之”。當時憲政改革實質上就是基於皇權進行的分割。只不過明治天皇能夠執政是得到了西鄉隆盛、木戶孝允等維新派的支援,明治或多或少會受這些人的掣肘,權力沒有理論上那麼大。

    明治死後,他的兒子大正天皇身體很弱,被視為廢柴,沒有精力去掌權。

    但1926年,裕仁登基後,情況就不同了。九一八事變中,裕仁就直接對關東軍司令下達過命令,還親自對有功人員進行表彰。

    1936年的二二六兵變中,裕仁的地位顯露得淋漓盡致。無論是被鎮壓的所謂皇道派,還是後來得勢的所謂統制派,打出來的旗號都是擁護天皇。這兩派的核心區別也只是皇道派更加激進,要求立即對外擴張。而統制派沒那麼激進,相對冷靜一點,但對外擴張的需求是一致的。而裕仁當然也不會腦子發熱的去支援皇道派。皇道派是要求恢復天皇的絕對權力,而統制派不過僅僅是反對皇道派的主張而已,統制派最後依然靠天皇的權威才鎮壓了叛亂。

    也就是說,二二六兵變之後,軍部的影響固然更大,但更說明裕仁對軍部的掌控力更強了,最典型的就是人事任命權,他不喜歡的人就能直接逼對方辭職。

    他還可以直接對大臣進行任命,比如阿部信行大將出任首相時,裕仁就直接要求由梅津美治郎或者畑俊六出任陸軍大臣。

    最後日本的投降,也是由裕仁親自發表講話,日軍才放下武器,也足以證明裕仁對日本軍隊掌控力。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是傀儡呢?

    三、裕仁最終同意了對美國開戰

    日本的戰爭準備,從戰略到戰術,裕仁都瞭如指掌。1941年11月5日,御前會議召開,裕仁同意了東條英機提出的對美開戰的決定。

    11月30日,裕仁的弟弟高松宮宣仁親王進宮,想說服裕仁放棄對美開戰。但當天下午,裕仁召海軍將領詢問備戰情況,海相島田繁太郎表示有勝算。而永野修身上奏,艦隊已經向珍珠港進發。

    12月1日的御前會議上,裕仁在開戰奏章上蓋了大印。陸軍大將杉山元說“陛下在宣讀宣告的時候頻頻點頭,沒有表現出緊張不安。他看上去情緒飽滿,我們全都充滿了敬畏”。

    杉山元的這段話充分證明了裕仁是支援開戰的,他很清楚戰爭的結果。如果裕仁是傀儡,他只需要負責蓋章簽字即可,軍官們也不太會有什麼敬畏。

    日本敗局已定時,上層對於是否投降爭論不休,最終還是由裕仁進行了裁決。事實上,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和裕仁的引導有著密切的聯絡。因此,我們可以發現,二戰時期日本天皇裕仁是傀儡的說法多麼可笑。只不過,戰後,美國出於自己的利益考量,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度,沒有清算包括裕仁天皇在內的日本皇室成員的戰爭罪行,而裕仁的叔叔朝香宮鳩彥王就是南京大屠殺的元兇之一。

  • 4 # 天龍論史

    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和日本很多人都認為當時的日本天皇裕仁只是軍隊的一個傀儡而已,努力的為他脫罪。

    因為當時美國決定保留日本的天皇制,自然就把戰爭所有罪名都推到其他將領身上,而把日本天皇打扮成一個無辜的人。事實上日本天皇對日本的整個國家和軍隊都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力,他對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負有非常重大的責任,絕不是某些人所說的無辜。

    226兵變的時候,發動兵變的軍隊殺了當時很多大臣,裕仁天皇非常的震怒,下令堅決鎮壓,最後軍隊被迫鎮壓了那些人,可見天皇對軍隊還是有相當大影響力的。東京審判的時候,東條英機說漏了嘴,說一切都是在天皇領導下進行的。然後後來有人嚴厲謹誡他,他才不敢說什麼,最後承擔了所有的罪名。

    總之,二戰的時候,日本的天皇絕對不是一個傀儡,他對戰爭負有重要的責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的媽媽對待孩子的學習很焦躁,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動不動就發脾氣,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