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走走走158957155
-
2 # 江湖夜雨不關情
毫無可能。因歷朝歷代繼承人問題都是個難題,李淵雖然在繼承人安排問題上有缺失。但後期實在力所莫及,只好他們爭了。不管三個兒子哪一個勝出都是李家天下,如他指定任何一個,則唐王朝將會陷於內亂,國家又會分裂或為別的王朝取他。
-
3 # 秦右史
玄武門之變的發生,絕對沒有李淵在幕後做推手操縱。因為,兵變到了最後唐高祖李淵已經是被控制物件了。這是李淵人生最黑暗的一天。
沒有一個皇帝會拿著自己的權力和生命來賭。秦王李世民打算武力解決太子李建成的時候,先是重金去洛陽收買人心,培養了八百勇士,同時金條金刀籠絡守衛玄武門的大將常何。而且,不惜財物,賄賂後宮嬪妃,獲得輿論上的支援。對於父親李淵,李世民採取封閉其耳目,拉攏裴寂侯君集穩住內廷,因此當李建成李元吉被殺的時候,由於暑氣很熱,李淵還在臨湖殿泛舟。當尉遲恭披堅執銳進入內宮的時候,李淵還一臉懵逼,問發生了什麼事情。
在尉遲恭的脅迫下,李淵不得不下詔書表示李建成李元吉謀反被誅,安撫東宮舊部,把天下兵馬指揮權交給李世民。玄武門之變3天后,封李世民為太子,三個月後,李淵退位做太上皇,李世民登基。在此期間,李世民安插親信控制朝廷中樞核心部門,完全掌握了朝局的影響。如果是李淵在背後操縱,事情就不會這樣演變。李淵也沒必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來推波助瀾。當然,李淵也意識到了李世民和李建成都坐大了,鬥爭在所難免,不過沒想到來的如此快,還如此血腥。
對於秦王李世民來說,必須殺太子自己才能上位。對於李淵來說,如果對太子不滿,卻沒有必要區他的性命,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
4 # 約定9521
唐高祖李淵武德九年,高祖皇帝李淵,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三方勢力已勢同水火,騎虎難下之勢。若要解決他們三方的問題,非得透過流血的戰爭才能解決。秦王不發難,太子建成勢必舉起屠刀。這些高祖明知其可為而不為之,釀成手足相慘的悲劇。正是李淵的悠遊寡斷,才使宣武門之變的幕後推手。你看看當時各方處境,李淵太子無罪不能廢,太子立,元吉和後宮妃媛得以保全,世民功高蓋世人望極高,況且自己親口許下立其為太子的若言,殺之理虧必將逼反其手下謀臣武將。導致天下又一次大亂,建成方面,世民終不居於人下執意奪嫡嫌隙已深與兄弟已成仇鷀,不除之,必為後患,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世民一方高祖猜忌日甚,若不先發制人,恐難保全加之太白入日天象警醒是箭在玄上不得不發 最終兄弟相殘,流血玄武門。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李淵在背後推波助瀾。一受李世民天策大將意欲易太子,都說唐朝是兒子打的江山父親做,而這個打江山的人就是李世民,他曾一戰擒三王,為大唐開國立下不朽功勳無奈他有個嫡長的哥哥李建成,此人在大唐開國也立下汗馬功勞,他在穩固後方,策劃糧草方面頗為在行。被立為太子,隨著李世民功高,李淵單方面為他這個驕傲的兒子策封了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天策上將翻遍史書,此官職唐朝以前根本沒有。武德七年定官品位時,天策府是排在東宮之前的正式機構這職位說明早在武德四年,世民的地位已使李淵為難,只好單獨為他設立了一個官職。李淵非闇弱之主對世民,建成二人一視同仁。但李世民絕非池中之物,他又設了文學館,招納天下英才,形成自己的智囊團。為奪嫡做準備。李淵舉棋不定,武德五年又授予李世民領十二衛大將軍,更說明李淵易儲的決心十二衛大將軍正三品與東宮,天策上將直屬皇帝其他人無權指揮李世民領十二衛大將軍使他成全國軍隊最高統帥和京師禁軍最高司令,關鍵是除了皇帝外,有資格作為禁軍最高統帥的只有皇太子這時的太子建成無兵權而秦王總絨機此一職位使新太子呼之欲出。二太子絕地反擊,高祖改變意向。既然要改立太子,武德六年,就該決定 但李世民卻等不來武德七年,楊文乾造反,高祖又私許李世民改立,但平定叛亂後,又無訊息武德八年高祖對秦王說建成立久不忍廢,亦不忍傷害自家骨肉,撫慰世民允往落陽建天子錦旗,效梁孝王事此事反證李淵確曾私許廢長立幼否則不會如此遷就。李建成曾抓住李世民落陽私設小金庫,邀賣人心而且抓住機會平定山東穩定河北顯示了李建成謀略並不輸於李世民而世民落陽金寶樹私使他的地位在李淵心裡一落千丈更嚴重的是楊文幹兵反使高祖意識到無罪廢嫡的嚴重影響三箭在玄上,不得不發武德七年,高祖已絕意不易儲而且知道建成,世民兄弟嫌隙已深,但乃無意加害世民,邀他說了上述一番話,高祖本意希望世民若孝順,應該體諒父親的苦衷放棄奪嫡之念,自損收斂以避禍,但李世民長期經營奪嫡豈可善罷甘休 知靠李淵無望後絕意冒天下之大不韋,除掉李建成。建成乃法定接班人,武力奪嫡是謀反大罪,即使順利得手,今後也要面對天下擔當不忠不孝的罵名,如果稍有差池更會取滅頂之災,一生戰功將付之東流,甚至全家不保,玄武門事變成功後,世民投入高祖懷中吸乳劫苦絕非做作而是艱苦卓絕的身心之戰後對滿心委屈無奈和百倍緊張驚恐的發洩,也是希望得到對殺兄逼父不得已的諒解。
-
5 # 辰州觀海
自古以來,皇帝和太子的關係就很微妙。
因為太子是皇帝的皇位繼承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問題在於,就因為太子距離皇帝只有一步之遙,才讓皇帝不放心——比如,太子謀反咋辦?
因此皇帝猜忌太子,太子也要夾起尾巴做人,歷史上,能順利當皇帝的太子,比例真心不大。
而唐朝初年,李淵和李建成這父子倆,一個是皇帝一個是太子,關係就很好,原因就是,唐朝事實上的二把手,是李世民——這個不是太子的太子,不是皇帝的皇帝。
李淵和李建成都很忌憚李世民,於是李淵和李建成聯起手來,李淵打壓李世民,積極支援李建成謀害李世民。
李世民哪裡是吃素的?
就這樣在鬥爭中,玄武門之變發生了,可嘆李建成,把自己性命都賠進去了。
而李淵也知道,此時此刻再不退位,只怕自己也性命難保,於是乖乖退位保命了。
因此從這個角度說,李淵在繼承人問題上,可以說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
-
6 # 歷史雲頂
唐太宗李世民我們都知道,但李淵在位期間李世民並不是當朝太子,而是李淵的大兒子李建成。因為當年統一天下之時李淵身邊跟隨的就是李建成,而李世民獨自帶領士兵浴血奮戰之後佔有一席之地。唐朝初建,唐高祖李淵封李建成為太子,然而在當時社會表面上統一的大唐江山,實則內部早已形成太子府和秦王府兩股勢力針尖對麥芒。太子李建成心胸狹窄擔心李世民功高蓋主,並且李世民身後的一批虎將謀臣一直讓李建成忌憚。於是李建成想先下手為強,想方設法削弱李世民的背後的勢力。這種明刀暗箭李世民是自然知道的,兩人就是這樣,表面風平浪靜,背地裡卻波濤洶湧的明爭暗鬥。不料一天,李淵決定將二人的矛盾緩解,就紛紛將兄弟幾人約進宮中。但李世民與其他兄弟積怨已久,終於被他找到了時機,在這一天爆發,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計劃已久的,他帶領著自己的精兵良將,小心翼翼的經過了宮門的排查,成功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一網打盡。李世民懷著多年的怨恨,親手射死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尉遲恭也將齊王李元吉殺死。帶李世民除去自己所有的競爭對手後,就入宮逼退了唐高祖李淵成為了唐太宗,李淵則成為過去退位太上皇。為什麼李世民不等李淵死了再做皇帝呢?那是因為李世民才將他的競爭對手除掉,如果這時不逼退李淵,李世民怕夜長夢多,不知何時會跳出第二個李健成,第三個李建成。所以李世民一不做二不休,既然以發動“玄武門之變”那就徹徹底底以除後患。其次李淵在“玄武門之變”後,也是自願退位。畢竟李淵是當時唐朝的皇帝,掌握著至高的權利,如果當時李淵不想退位給李世民而是臥薪嚐膽,想要鎮壓李世民也不是不可能。但如果他真的這樣做,本來就元氣大傷,再加上朝廷震盪,不排除唐王朝的權利落入其他人之手的可能性,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還不如將至高無上的權利放在李家人的手裡。弒兄奪位這個名號,一旦留下就是遺臭萬年,但儘管如此,李世民還是頂著被後人所不恥的罵名,當上了這唐太宗。從歷史中看,我們可以知道,李世民是個野心非常大的人,同時也心思縝密、有勇有謀。不然之前怎麼會有太子府和秦王府針鋒相對的局面呢?在唐太祖在位期間,他也曾多次修改史書,試圖抹去他這一人生的汙點。
回覆列表
推波助瀾是不可能的!
可以說李淵負一部分責任,但是說李淵推波助瀾弄出來這個玄武門事變這怎麼可能。
沒有哪個父親會推動自己的兒子們自相殘殺,他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再看看李淵自己,玄武門之變以後他被李世民軟禁,自己過得能有多好麼。
我不願意以這般的惡意揣測一位父親,即便他是一個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