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問西D
-
2 # 盛夏的夕陽95207071
這個問題,我只想根據自己的想法來回答。只要說曹丕,那就離不開曹操,曹操早在三國前期,就奠定了自己的基礎,自從消滅了袁紹之後,他武力雄厚,政治實力也不容小噓,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中國北方後,權、勢日壯大起來,為以後的魏國,夯實了根基。
在說曹丕,自幼文武雙修,博覽群書,通曉諸子百家學說,是一個不可多得人才。建安二十二年,曹丕擊敗了自己的弟弟曹植,被立為世襲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過世,次子曹丕繼任丞相,魏王爵位。同年,在勢力,權橫的操縱下,受禪登基,以魏代漢。就這樣結束了大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歷史,中國踏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三國之――魏國。
話說曹丕只所以能擁有魏國,不能說他多有本事,但於當時的時代背景和勢力權衡,都傾斜與他,天時地利人和,他全佔有,分析具體情況:
東漢末年漢室政權衰落當時,曹操歷經數十年的征戰討伐,用實力統一了中國北方,他的戰績顯赫,功高蓋主,封為魏王,一人以下,萬萬人之上,他掌握了大漢室的兵權,並“挾天子以令諸侯”足以給曹丕奠定了基礎。
曹丕不是曹操自曹丕繼承魏王后,他的野心,遠超曹操。曹操,是什麼?當時,曹操還是顧及顏面的,他明著打著好“光復漢室”天下的旗號,暗地裡建設自己的勢力,他在乎外界的影響,不好意思明目張膽的反漢。曹丕,則不一樣的,他看到漢室天下的逐步衰落,自己有強大的兵權在握,無論軍事,政治,以及各方面,都沒有敢給他抗衡的勢力,他的雄才大略,足以能夠促使了中國歷史前進了一步。
漢室氣數已盡漢室末期,狼煙四起,群雄爭霸,漢獻帝已到了無可用人之地了,樹倒胡孫散,那些能人智士,眼看日益衰落的漢室王朝已沒有了利勢可圖,都各奔前程了。漢獻帝在也無人可用了,他也看到了大勢所趨,為了自保,也不得已而為之。
所以說,曹丕只所以能兵不血刃,和平完成朝代更換,不只是說他有多大本事,就是因為他有個好爹。
-
3 # 三農天下185
電視劇《軍師聯盟2虎嘯龍吟》正在熱播,雖然曹丕在首集中就領盒飯了,但是觀眾對曹丕這個人物還是很好奇,那麼歷史上曹丕建立了什麼朝代?下面一起看看相關介紹!
據瞭解,《軍師聯盟2虎嘯龍吟》將開啟曹筆貝,雖然前期司馬懿依然會謹小慎微地應對暴戾多疑的君王,但最終將完成從年輕學子走向人生巔峰、從隱忍到爆發的終極轉變,不忍的司馬懿,終於要上場了。
有的人認為曹丕是由於性格上的缺陷導致死亡的。傳言曹丕在性格多疑方面比起曹操有過之而無不及,再加上三次討伐吳國卻並沒有什麼收穫,心情鬱鬱寡歡而死。
還有說曹丕是縱慾過度而死的,據說曹丕未稱帝時便及其好色。曹丕稱帝后為了滿足一己私慾,他大力擴充自己的後宮,沉迷於好酒與美色,縱慾無度而亡。
最後則是認為曹丕死於勞累過度,曹丕在魏國建立的初期,對內一邊要忙於治理朝政,對付各個兄弟。對外更是年年派兵,終於身體被累垮而死。當然也有可能是幾種原因的結合造成了曹丕的死亡。
《軍師聯盟2虎嘯龍吟》曹丕建立了什麼朝代?
魏朝只是中國漢末三國時期北方政權。曹丕沒有建立真正的魏朝朝代。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與卞夫人的長子 。
曹丕文武雙全,八歲能提筆為文,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
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之後曹丕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統治。
他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設定。
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
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黃初七年五月病逝於洛陽,時年40歲。去世後廟號高祖(《資治通鑑》作世祖),諡為文皇帝,葬於首陽陵。
-
4 # 長島男爵
一是歷史慣性已經得到很好的緩衝。
所謂歷史慣性,是指人心習慣上的。
如果一個人出生在開國時,見過改朝換代,那麼他對本朝可能不會十分支援,甚至可能迷戀前朝。
如果一個人出生時已經是開國已久,他父親是本朝人,自己是本朝人,兒子是本朝人,他會很習慣這種狀態,如果突然要改朝換代,他會不習慣。
如果是一個人不習慣也就算了,天下人都不習慣,再加上深受前朝皇恩的人和野心家煽動,很容易造成反彈。
這就是歷史慣性。
而曹氏一步一步加強自已的權力,沒有一步到位激化反抗力量,分化打擊,逐漸化解掉歷史慣性,就如同一輛汽車一樣,你讓他瞬間停下來很難,但先減速再停下來就容易多了。
自196年到220年,曹氏掌握政權已15年之久,接近一代人的時間。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已經長期適應了除了有一個劉氏皇帝,還有一個曹氏丞相,時間久了變得理所當然的了,15年後少了不管事的皇帝儘管有些許不適,但也只是些許而已。
對公卿大臣來說,曹氏是逐漸加強自己的權力,激烈反對曹氏的被消滅了,不那麼強烈反對的留下,他們還對曹氏有幻想,認為他們就是普通的權力有點大的家族,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幻想破滅了,曹氏要改朝換代,但是反曹勢力已經一點一點被剝離消滅,到了後面反對勢力已經很弱小了,改朝就水到渠成了。
二是第二朝廷架空第一朝廷了。曹氏自從平定河北之後,就把大本營移到了鄴城,親曹大臣也移到這裡,政令由此發出,形成了第二個朝廷。
曹操封公之後,更是形成了國中之國。
曹氏不僅僅只是漢朝集團的總經理,還是魏公(王)公司的董事長,其實就是逐漸挖空漢朝。
在漢朝曹氏是有實無名的皇帝,在魏國曹氏是有名有實的王,魏國是國中之國,是曹氏的大本營,官員也是曹氏完全自主任命的親信,最後透過以王國官叫兼任皇朝官員,徹底架空漢朝,借殼上市。
回覆列表
講曹丕廢漢稱帝,就不得不從曹操意篡漢開始講。
曹操“加九錫”究竟是什麼呢?公元212年,曹操軍事、功業達到高峰。大夫董昭諫議,首倡晉爵賜九錫,“昭與列侯諸將議,以丞相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曹操默許,更是一種篡漢的試探。想不到曹操重用的謀士荀彧當面反對。要知道荀彧居中持重10多年,曹魏陣營很多世族跟他關係密切,他更代表著潁川世族的意見。曹操覺得稱帝時機並未成熟,所以終生都沒有稱帝。
曹丕廢漢稱帝考慮較為充分,時機相對成熟。
為得到世族支援,曹丕提出了“九品中正”政治交易籌碼。簡單講就是曹丕和世族決定做一場交易,那就是世族擁戴曹丕取代漢,而曹丕要保證世族擁有世族階級做官的特權。
“九品中正”制度主要內容就是要在各地設定中正官。州設立大中正官,是由朝廷選拔任命;郡設立小中正官,是由大中正官推薦產生,品評條件為家世、才華、德行。看似是把中正官的任命收歸朝廷,但實際上是把中正官的任命權給了地方世族。
將世族的利益與自己繫結在一起後,就簡單多了。
與漢獻帝談妥,保證尊貴待遇,確保其後顧無憂。其實對於漢獻帝來說,坐在一個火坑上,寢食難安,不知道哪天被曹家人砍了腦袋,現在這樣能全身而退,早就高興壞了。
剩下的就是把戲演足就行了。漢獻帝三禪讓、各位大臣三上表曹丕稱帝。
公元220年,曹丕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魏國。
曹丕在短棒的權力交接中,表現出極大的政治智慧,政權迅速得到鞏固,在曹操逝世後的短短一年內就完成了和平交替。